学术投稿

帕金森氏病相关蛋白Pink1促进自噬的研究

佟明明;姜长安

关键词:PINK1, Bcl-xl, Beclin1, 线粒体, 自噬, 帕金森氏疾病
摘要:目的 探讨帕金森氏病相关蛋白Pink1在自噬过程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扩增基因片段,构建Pink1、自噬抑制蛋白Bcl-XL和自噬激活因子Beclin1等重组质粒,并通过慢病毒系统建立稳定表达Pink1-Flag的HEK293细胞株,通过重组质粒转染细胞,过表达相关蛋白,用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 blot检测Pink1和Bcl-XL的相互作用,Pink1对Bcl-XL和Beclin1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Pink1对自噬的影响.结果 自噬抑制蛋白Bcl-XL与Pink1有相互作用,过量表达Pink1可以抑制Bcl-XL与自噬激活因子Beclin1的相互作用.过量表达Pink1提高自噬下游蛋白LC3Ⅱ/LC3 Ⅰ.结论 帕金森氏病相关蛋白Pink1通过与自噬抑制蛋白Bcl-XL相互作用释放自噬促进因子Beclin1来激活自噬.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DTI结合术中神经核团定位切除成人脑干胶质瘤(附19例报道)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显像(DTI-Tractography)引导下结合术中神经核团定位技术对成人型脑干胶质瘤手术治疗的作用,并进一步总结该病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我科在DTI-Tractography引导下结合术中神经核团定位技术手术治疗的19例成人型脑干胶质瘤的病例资料.探讨DTI-Tractography及术中神经核团定位技术对手术的指导意义.结果 本组病例中,近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11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有好转者或稳定者14例(73.7%),神经功能恶化者或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者5例(26.3%).随访期间,神经功能较术前有好转者或稳定者17例(89.5%).结论 DTI-Tractography及术中神经核团定位技术为手术人路及肿瘤切除程度的选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DTI结合术中神经核团定位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成人型脑干胶质瘤可以更好的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基础上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刘俐;惠旭辉;张思;方媛;张跃康;谢徐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MPTP诱导猴帕金森病模型全脑糖代谢变化研究

    目的 探索帕金森病猴行为学和脑葡萄糖代谢变化特点,进一步了解帕金森病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猕猴4只,经适应性饲养后采用以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DG)为示踪剂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 DG-PET-CT)进行全脑糖代谢检测.采用经外周静脉连续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溶液,建立全身性猴帕金森病模型.对模型猴进行行为学评分.建模成功3个月后,再次对模型猴进行脑18FDG-PET-CT扫描.对比分析建模前后模型猴脑葡萄糖代谢变化,并行脑组织病理检测.结果 4只猕猴均建模成功.模型猴表现出典型的运动迟缓、肌僵直、运动减少等帕金森病样症状,行为学评分均超过20分,经左旋多巴治疗后,帕金森病样症状显著缓解.模型猴还表现出淡漠、攻击性减退等高级神经活动改变.18FDG-PET-CT显示,帕金森病模型猴脑葡萄糖代谢显著降低,且并不局限于黑质纹状体区域.结论 本研究发现帕金森病猴神经代谢变化范围广泛,这可能是导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鹏;张祝均;李杨;任海波;张时真;王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基因芯片技术与涂片培养技术对诊断儿童结核病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结核杆菌DNA微阵列芯片技术用于诊断儿童结核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住院儿童的70份临床诊断结核病及50份非结核病患儿的标本,每份标本分别进行抗酸染色、分枝杆菌培养以及结核杆菌DNA微阵列芯片检测,比较DNA微阵列芯片检测结果与抗酸染色镜检和分枝杆菌培养的结果.结果 DNA微阵列芯片检测结核病患儿分枝杆菌的敏感性为24.3%(17/70),涂片抗酸染色敏感性为17.1%(12/70),分枝杆菌培养敏感性为20.0%(14/70),3种方法特异性均为100.0%(50/50).DNA微阵列芯片检测结果与抗酸染色或分枝杆菌培养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NA微阵列芯片技术对诊断儿童结核病有一定参考价值,为儿童结核病的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邓建军;肖国光;万朝敏;曾崇亮;曹玲;舒敏;母得志;周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帕金森氏病相关蛋白Pink1促进自噬的研究

    目的 探讨帕金森氏病相关蛋白Pink1在自噬过程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扩增基因片段,构建Pink1、自噬抑制蛋白Bcl-XL和自噬激活因子Beclin1等重组质粒,并通过慢病毒系统建立稳定表达Pink1-Flag的HEK293细胞株,通过重组质粒转染细胞,过表达相关蛋白,用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 blot检测Pink1和Bcl-XL的相互作用,Pink1对Bcl-XL和Beclin1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Pink1对自噬的影响.结果 自噬抑制蛋白Bcl-XL与Pink1有相互作用,过量表达Pink1可以抑制Bcl-XL与自噬激活因子Beclin1的相互作用.过量表达Pink1提高自噬下游蛋白LC3Ⅱ/LC3 Ⅰ.结论 帕金森氏病相关蛋白Pink1通过与自噬抑制蛋白Bcl-XL相互作用释放自噬促进因子Beclin1来激活自噬.

    作者:佟明明;姜长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动态监测尿量和尿电解质在鞍区肿瘤术后水电解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尿量和尿电解质在鞍区肿瘤患者术后水电解质管理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3例鞍区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56例患者(A组)根据血电解质水平进行术后水电解质管理,47例患者(B组)以尿量和尿电解质为主进行术后水电解质管理.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尿电解质和24 h尿量,以及两组患者分层后的电解质紊乱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前3d血电解质正常,但有大量的电解质从尿中排出.术后第4~7 d两组患者均有水电解质紊乱发生,B组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17.02%,8/47)低于A组(73.21%,4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对两组患者术后水电解质的紊乱率无影响.A组颅咽管瘤患者、经颅手术患者术后血电解质紊乱率高于垂体瘤患者、经蝶手术患者(P均<0.05),而B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鞍区肿瘤患者术后单纯根据血电解质进行管理难于控制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而根据尿量及尿电解质进行管理能有效降低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同时也能降低管理难度.

    作者:彭里磊;董伟;周培志;马卫朝;李有平;吴谦;姜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加强临床与基础研究,提高垂体腺瘤诊治水平

    垂体腺瘤是一种可影响全身多系统的颅内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高且多为中青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治疗目标不仅为切除肿瘤和控制异常增高的激素,还需要处理好各种并发症,如水电解质紊乱、垂体功能低下、性功能减退等,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目前手术治疗仍为主要治疗方式,仍处于不断优化和改进中,在尽可能全切肿瘤的同时保护正常垂体组织已成为共识.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物在功能性腺瘤的治疗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泌乳素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案,规避了手术风险,这种趋势也逐步扩展到生长激素腺瘤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的治疗中.以伽玛刀为代表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为主的辅助治疗手段,疗效也显著提高.我们应加强多学科合作,联合开展基础和临床方面研究,寻找佳的治疗方案,提高诊疗水平、改善预后.

    作者:姜曙;王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慢型克山病患者血清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析

    目的 分析克山病(KD)患者差异表达的血清蛋白质.方法 以慢型KD和正常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KD和健康人血清蛋白质,银染显色,PowerLook2100XL扫描仪(Umax)透射扫描获取图像,ImageMaster 2D Platinum 5.0软件分析图像.并通过与ExPASy-SWISS-2DPAGE数据库关联,推测KD相关的差异蛋白.结果 建立了稳定的慢型KD和健康人血清蛋白质2-DE图谱,分别检测到808和814个蛋白质点,匹配率96.5475%.软件分析显示2组样本共有44个差异蛋白质点,11个仅在KD组血清中表达,12个仅在正常血清组出现,21个为共有蛋白但在表达量上存在差异(KD组14个上调、7个下调,差异倍数≥3倍,P<0.01).将差异蛋白与ExPASy-SWISS-2DPAGE数据库关联,在匹配值范围内出现的353个蛋白中,仅比对出KD2-DE图谱胶内编号为1177的蛋白点在属性上与数据库中的P02774 2-D0004T6名为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匹配度高,推测编号为1177的差异蛋白是VDBP.结论 KD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质组存在明显差异.推测VDBP可能通过炎症免疫反应途径参与了KD的心肌损伤.

    作者:孙玉晓;朱延河;朱建宏;牛小麟;阎超;杨光;林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抗ICAM-1液态氟碳纳米微球靶向损伤心肌细胞的体外实验及其细胞毒性作用研究

    目的 制备一种耦联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抗的液态氟碳(PFOB)纳米微球,检测其基本理化特性与细胞毒性作用并实现其与体外培养损伤心肌细胞的靶向结合.方法 将生物素化ICAM-1单抗与普通(对照组)及生物素化(实验组)PFOB纳米微球耦联,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体与微球的耦联情况;MTT法检测微球对心肌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将两组微球分别加入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损伤和TNF-α损伤后大鼠乳鼠心肌细胞中,观察并半定量计算各组微球与心肌细胞的结合情况.结果 ICAM-1单抗与实验组微球成功耦联,耦联率95%,共聚焦显微镜下微球呈绿色荧光,其粒径、电位、浓度分别为(385.3±88.9)nm,-(60.3±6.11) mV,7.0×108/mL,而对照组微球不见或仅见微弱荧光;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实验组微球对心肌细胞无毒性作用;无论心肌细胞是否暴露于TNF-α,对照组微球均未见附着在心肌细胞膜周,而TNF-α损伤下实验组微球与心肌细胞的附着量是非损伤下的10倍(P<0.01).结论 成功制备出耦联ICAM-1单抗的PFOB纳米微球,该靶向微球无细胞毒性作用且与体外高表达ICAM-1心肌细胞有较强的结合力.

    作者:韦馨;唐红;尚艳文;李国华;李奥;王炼;宋海波;方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双球囊导管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球囊导管用于足月单胎孕妇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应用指征、安全性、有效性及应用技巧.方法 搜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586例应用双球囊导管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放置球囊前的宫颈Bishop评分分为试验1组(Bishop评分≤3分,155例)、试验2组(Bishop评分4~5分,223例)和试验3组(Bishop评分≥6分,208例),并与同期宫颈Bishop评分≥6分而直接应用缩宫素静滴引产的112例孕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①试验1、2、3组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有效率、阴道分娩率逐渐递增,缩宫素使用率和使用时间逐渐递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与对照组相比,试验3组阴道分娩率明显增加、总产程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母婴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与引产的效果与宫颈Bishop评分密切相关,适合于宫颈Bishop评分较高孕妇的促宫颈成熟和计划分娩.

    作者:张力;刘兴会;卫蔷;边策;彭冰;姚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rhEPO预处理对胎鼠宫内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胎鼠宫内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4只孕19 dSD大鼠分为rhEPO治疗组(Treat组)、生理盐水缺血对照组(I/R组)和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Treat组于缺血缺氧前30 min经尾静脉注入rhEPO(5000 U/kg),I/R组于缺血缺氧前30 min注入1 mL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30 min、3h、6h、24 h和48 h取胎鼠脑组织.假手术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1 mL生理盐水后只进行开关腹手术,于术后24 h取胎鼠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活化的Caspase-3蛋白的表达,并通过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缺口标记(Tunel)法观察脑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I/R组与Treat组缺血再灌注24 h和48 h海马区均观察到凋亡的脑神经细胞存在,且凋亡神经元的数量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Treat组与I/R组比较,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在再灌注48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R组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强度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在再灌注48h时高.与I/R组相比较,Treat组Caspase-3蛋白表达减弱,Caspase-3表达的面积积分光密度值减小,除24 h外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l).结论 rhEPO预处理可抑制胎鼠宫内缺血缺氧后脑组织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以及神经细胞的凋亡,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马玉姗;周俊;柳慧;杜宇;林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HOXC4基因在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HOXC4基因在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其在造血发育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提取斑马鱼总RNA,利用RT-PCR克隆得到HOXC4基因片段,将克隆得到的基因片段和载体pCS2+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Xho Ⅰ双酶切后,把基因片段插入pCS2+中,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采用T3 RNA聚合酶体外转录体系制备地高辛标记的HOXC4基因反义mRNA探针,然后行全胚胎原位杂交.结果 构建HOXC4-pCS2+重组质粒,获得地高辛标记的反义mRNA探针并且完成其在野生型斑马鱼中的全胚胎原位杂交,显示HOXC4基因在Tuebingen野生型斑马鱼神经系统高表达.结论 得到HOXC4基因在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本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造血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马健娟;何志旭;舒莉萍;姚冬静;李莉;李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尿白蛋白肌酐比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横断面试验设计,纳入316例2型糖尿病患者,留取晨尿标本测定UACR,cIMT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进行测量.依据UACR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者220例、微量白蛋白尿者64例和大量白蛋白尿者32例.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cIMT与临床指标的关系,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确定cIMT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大量白蛋白尿组cIMT[(0.94±0.25) mm]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0.78±0.17) mm](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的cIMT[(0.89±0.18) mm]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cIMT与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UACR呈正相关(P<0.05),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P<0.05);糖尿病病程和UACR是cIM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 UACR是2型糖尿病患者cIMT的独立危险因素,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应进行早期防治.

    作者:邓玲;梁利波;张亭;张明峰;杨惠岚;李双庆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稀释曲线法评价TgAb对Tg测定的干扰

    目的 探讨稀释曲线法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内源性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对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的干扰.方法 用血清稀释液、6例DTC患者可测浓度的TgAb血清(TgAb 20~25 IU/mL、Tg<0.1 μg/L)、5例DTC患者不可测浓度TgAb血清(TgAb< 10 IU/mL、Tg<0.1 μg/L)分别稀释另外6例DTC患者的Tg血清(TgAb<10 IU/mL、Tg>10μg/L),三明治夹心法(IMA)测定各稀释管Tg值.以各稀释管Tg理论值为横坐标、实测值为纵坐标,绘制稀释曲线图.结果 血清稀释液稀释DTC患者Tg血清,稀释曲线呈直线.6例可测浓度TgAb血清分别稀释6例DTC患者Tg血清,获得36条稀释曲线,其中12条呈直线,24条不呈直线;同一可测浓度TgAb血清稀释不同患者Tg血清,仅部分呈直线;不同患者TgAb血清稀释同一患者Tg血清,仅部分呈直线.5例不可测浓度TgAb血清稀释3例患者Tg血清,只完成稀释曲线11条,仅4条呈直线,7条不呈直线.结论 同一患者的TgAb稀释多例患者的Tg血清,部分有干扰.不可测浓度TgAb也可能干扰其他患者的Tg测定.稀释曲线法仅可间接评价DTC患者自身TgAb是否干扰Tg测定.

    作者:吴瑕;胥劲;倪建;俞英;张文杰;潘明志;黄蕤;唐恭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超声造影成像在卵巢肿物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了解卵巢肿物的超声造影(CEUS)特点,探讨CEUS成像在卵巢肿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86例患者共计106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物,分别进行了常规超声(CUS)检查和CEUS检查.CUS检查检出病变,观察病变的二维超声表现和彩色多普勒的血流情况,并对血流进行分级.经静脉团注Sonovue超声造影剂,观察病变部位的造影增强类型和增强强度.比较CUS检查和CEUS检查在卵巢肿物的血流显示和定性方面的诊断价值.结果 106个卵巢肿物中,CUS检出血流91个,血流敏感性85.8%;拟诊良性27个,恶性79个.CEUS检出血流106个,血流敏感性100%;拟诊良性33个,恶性73个.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CUS检查诊断准确性84.9%,灵敏度92.0%,特异度67.7%,阳性预测值87.3%,阴性预测值77.8%;CEUS检查诊断准确性92.5%,灵敏度93.3%,特异度90.3%,阳性预测值95.9%,阴性预测值84.8%.结论 利用CEUS成像可以更好地了解卵巢肿物血流情况,利于肿物血流的检出;良性肿物和恶性肿物具有不同的造影增强特点;CEUS成像有助于卵巢肿物的良恶性判定.

    作者:杨帆;杨太珠;罗红;宋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卵巢粒层细胞瘤的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分析卵巢成人型粒层细胞瘤(AGCT)与幼年型粒层细胞瘤(JGCT)的病理组织学特点、相关临床症状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2年4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40例卵巢粒层细胞瘤病例,总结AGCT及JGCT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组病例中,AGCT 34例(85%),JGCT 6例(15%).AGCT平均发病年龄50.1岁,JGCT平均发病年龄35.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病理组织学特征方面,AGCT多以滤泡状、岛状及梁索状结构为主,Call-Exner小体较多见,肿瘤细胞黄素化及出血坏死等特征则不明显;JGCT细胞多呈弥漫状排列,Call-Exner小体少见,肿瘤细胞黄素化及出血坏死等特征明显.术后复发、肿瘤盆腔内蔓延和肿瘤自发破裂为预后不良指标,预后不良的病例较预后良好病例肿瘤细胞排列结构多样,多为混合型(P=0.045);Call-Exner小体少见(P=0.034);核分裂相多≥3/10个高倍视野(HPF)(P=0.003);PTEN表达率降低(P=0.034),Ki-67表达率升高(P=0.021).结论 肿瘤细胞排列结构、核分裂数、PTEN及Ki-67的表达率对判断卵巢GCT的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廖欣;冯敏;王洪;刘娟;杨开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体外诱导羊膜上皮细胞转分化为雌性生殖细胞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 建立体外分离、培养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的方法,研究其向雌性生殖细胞转分化的潜能.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hAECs后,采用添加5%人卵泡液的培养基作为诱导剂,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培养基中雌二醇(E2)含量的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雌性生殖细胞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体外培养hAECs呈多角形,具有上皮细胞特有的铺路石样外观,并表达其特异性细胞角蛋白19(CK19),同时能表达胚胎干细胞(ESC)特异的转录因子POU5f1转录因子4(Oct-4).采用添加5%人卵泡液的培养基诱导14d后,对照组大部分细胞仍保持上皮细胞的多角形态,而诱导组细胞融合呈集落样生长.E2含量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无E2生成,而诱导组E2水平从第8d开始增加,至第10d达到高峰,然后下降.RT-PCR、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诱导组生殖细胞特异性基因生长分化因子9(GDF9)、无精症缺失基因(DAZL)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联会复合体蛋白3(SCP3)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升高(P>0.05),DAZL的蛋白表达水平亦明显增加(P<0.05).结论 人卵泡液可在体外诱导hAECs向雌性生殖细胞方向转分化.

    作者:王飞;刘小菁;王慧;吴文超;郑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垂体腺瘤中干细胞样细胞的培养及初步鉴定

    目的 检测垂体腺瘤组织中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培养并初步鉴定垂体瘤干细胞.方法 提取42例液氮冻存的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的总RNA,通过RT-PCR方法检测瘤组织中Nestin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无血清条件下培养的垂体瘤细胞球中于细胞标志物(Nestin、Sox2)的表达情况.结果 42例肿瘤组织标本中,Nestin mRMA阳性表达37例;无血清培养条件富集培养的悬浮细胞球中均可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出Nestin、Sox2的表达.结论 垂体腺瘤组织中存在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通过无血清培养亦可培养出垂体瘤干细胞.

    作者:周培志;马卫朝;王修杰;程书文;姜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彝族中老年人干眼症与正常眼结膜囊细菌状况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彝族中老年人干眼症与正常人眼结膜囊细菌状况.方法 筛查出九龙县两个彝族聚居点的老年人群中干眼症70人140眼,刮取下睑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以同一人群中正常人66人132眼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干眼症组结膜囊细菌阳性率72.1%(101/140),正常组阳性率67.4%(89/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7).两组间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95.2%(98/103)为革兰阳性菌,正常人群91.1%(82/90)为革兰阳性菌;优势菌种均为表皮葡萄球菌和棒状杆菌,其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组与正常组中单菌与多菌共存构成比、菌种平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彝族老年人干眼症与正常人结膜囊细菌阳性率差别不明显;两组结膜囊细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优势细菌种属及其构成比相似,均为结膜囊正常菌群.

    作者:张悦;刘治容;陈辉;樊映川;多吉;郑红;王光进;李玉婵;嘉初丹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成都市1~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成都市1~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家长喂养知识及行为以及儿童进食行为.结果 在成都地区,1~6岁儿童中存在至少一项饮食行为问题的达38.63%.儿童的饮食行为与生活的环境及家长的认知和态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家长关于饮食行为问题的知识有限,有获取相关知识的需要.结论 成都市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比较常见,应及早指导家长进行干预.

    作者:李晋蓉;范营营;冯玲;刘晓欢;杨凡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30例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生存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30例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发病年龄介于17~81岁,中位年龄57岁,发病高峰年龄段为50~65岁,男女比例1.5∶1.其中Ann Arbor分期Ⅰ~Ⅱ期者占70.0%(21/30)、有B症状者23.3%(7/30)、淋巴结肿大者20.0%(6/30);IPI评分<2分者93.3%(28/30)、Ki-67值<20%者72.7%(16/22).受累器官包括:骨髓、脾脏、韦氏环、腮腺、甲状腺、肺部、胃部、肠道、眼部、鼻咽部和肺.化疗组、手术联合化疗组和手术治疗组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效率分别为81.8%、87.5%和77.8%,P>0,05),分期Ⅲ~Ⅳ期、IPI评分≥2分、骨髓受累、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因素能降低患者的疗效(P<0.05).3年及5年OS分别为96.7%和90.6%、PFS分别为86.5%和79.9%,单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Ⅲ~Ⅳ期、IPI评分≥2分、浅表淋巴结受累、骨髓受累及羟丁酸脱氢酶(HBDH)升高、CD5阳性是患者生存预后的不良因素(P<0.05).经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未发现对生存及预后有明显影响的因素.结论 MALT淋巴瘤多为中老年起病,男性多于女性,常伴器官受累,手术联合化疗能获得较高的有效率;该病总体生存及预后好.

    作者:刘志彬;文菁菁;徐娟;徐才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