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硬化患者血浆ET-1、NO与门脉血流量测定及其意义

李学锋;宋政军

关键词:肝硬化, 内皮素-1(ET-1), 一氧化氮(NO), 门静脉血流量
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不同肝功能状态下血浆ET-1、NO及门脉血流量(Qpv)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三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光光度法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30例肝硬化患者血浆ET-1、NO及门静脉宽度(Dpv)、门静脉血流速度(Vpv)并与8例健康献血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组血浆ET-1、NO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门静脉血流量(Qpv)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功能A级与对照组对照,ET-1、NO均无显著性差异,Qpv有显著性差异;B级与A级、C级与B级间上述三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ET-1、NO升高,Qpv减少.ET-1、NO参与了肝硬化肝功能的损害及门脉高压的形成和发展.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KX-21自配溶血素稳质期分析

    目的验证KX-21自配溶血素的稳质期.方法将存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自配溶血素于配制后的1,2,6 mo进行感观检查,并同时检测血样和质控物,通过与原配溶血素的比较,确定自配溶血素的稳质期.结果存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自配溶血素,1,2,6 mo后均保持物理性状不变,所检测的结果与原配溶血素进行比较后,P值均大于0.13,说明两者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自配溶血素稳质期至少在6 mo以上.

    作者:刘和录;彭向阳;李艳芳;韩杰辉;吴雄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细菌氧化酶和靛酚氧化酶检测差异性的研究

    近年来,我们发现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不同细菌,如肠杆菌科某些细菌、非发酵菌和某些弧菌,它们分别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培养后做氧化酶和靛酚氧化酶,而出现的结果不一致.

    作者:欧内玉;赵加修;王艳君;李爱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日立7170生化分析仪参数巧设置

    我科于2001年安装了日立7170S型自动生化分析仪,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些参数不易设定或无法按常规设定,个别参数设置不当还会出现故障报警.日立7170系列生化分析仪在国内的使用日益增多,故将笔者的一些经验介绍予各位同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黎荣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两种检测指标的观察

    本文采用准确性高的速率散射比浊法对73例糖尿病患者进行Alb、a1-MG蛋白的测定,旨在探讨其在糖尿病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上的作用.

    作者:肖进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EQA的能力比对与MVIS性质的探讨

    通过9个生化室在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期间各函数变化率因素(简称函变因素)和变化类型(简称函变类型)的调查,探讨各室平均变异指数(MVIS)及项目的变异指数(VIS),与实际已知函变因素的项目测定过程能力(△SEc)的可比性,认为各室的检测系统如不通过自身控制可波动的误差参照标准的能力比较,则可能因增加项目能力比对检验(proficiency test,PT)及靶值的不确定性因素,而有悖于EQA的质量.

    作者:史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CoulturJT-IR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常见故障维修与保养

    随着各种全自动仪器的普及,仪器的维修保养显得日益重要.CoulturJT-IR血细胞分析仪能够自动定量分析人外周血中有关细胞的十八项参数,绘制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直方图,并用警示符合提示十八项参数存在的疑点,把可疑标本筛选出来,进一步手工复检.

    作者:李六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用于DNA芯片显色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多态性

    目的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使DNA芯片显色,用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 DNA)多态性分析.方法将标记生物素的dUTP在双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时掺入DNA样品目的断片,并将目的断片杂交于含HBV核苷酸序列(1896、1814、1762、1764、P区552)的野生型及突变型探针的DNA芯片上,用亲和素-碱性磷酸酶进行显色,并转印于尼龙膜上,再用光学扫描仪读取结果.结果 42例乙型肝炎患者HBV核苷酸序列1896、1814、1762、1764、P区552位点突变率分别为40%、31%、50%、50%、10%;该法检测敏感度为5.6×102病毒考贝数/ml;特异性高;强、弱阳性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15.1%和19.8%.结论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用于HBV DNA多态性芯片显色,方法简便,不需特殊设备,易于推广应用.

    作者:王万相;马达;王惠民;郭乃洲;蒋玲;张冬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体系探讨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实验室内的质量管理已越来越重视.在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管理涉及整个检验过程的每一阶段和每一方面,具体管理内容包括:样本的质量管理、检测系统的质量管理等主要方面,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李顺君;杨明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尿沉渣倒置显微镜分析系统

    目的研究尿沉渣倒置显微镜分析系统,探讨适合推广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尿沉渣镜检方法.方法采用改进的倒置显微镜法进行尿沉渣镜检,并与尿沉渣定量计数板法比较.结果该分析系统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准确性,计数结果与尿沉渣定量计数板法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尿沉渣倒置显微镜分析系统进行尿沉渣检查,操作简便、规范,结果可靠,是目前值得推广的一种尿沉渣镜检方法.

    作者:程大林;蔡媛媛;陈宏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VITROS250干化学分析仪保养与常见故障排除

    我院于2000年10月引进了美中互利VITROS 250干片化学分析仪,通过一年来的使用,现将一些常见故障的排除及保养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在使用过程中参考.

    作者:夏正武;王胜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铅中毒的实验室辅助诊断及预防

    铅中毒是由于人体摄入大量铅而产生的中毒性疾患,常见的是慢性中毒.铅中毒的临床表现是多方面的,除了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与血液方面的症状与体征外,近几年来还开始注意生殖与肾脏等方面的表现.

    作者:刘瑞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电极法及酶法测定血清和肝素抗凝血浆中钾的探讨

    目的比较用电极法及酶法测定血清和肝素抗凝血浆中钾的差别,探讨肝素抗凝血浆用于钾检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eckman CX3生化仪,MEDICA K/Na/Cl检测仪测定50例病人的血清和肝素抗凝血浆的钾.结果用电极法测定血清和血浆中钾结果基本一致,而用酶法测定血浆中的钾结果存在差异(P<0.01),血清钾浓度(Y)与血浆钾浓度(X)的回归方程为Y=1.007X+0.23,r=0.998.结论电极法测定钾血清和血浆结果基本一致,肝素抗凝血浆适用于电极法测定钾,而用酶法测定钾时血清和血浆中存在恒定浓度差(约0.24 mmol/L),应给予纠正.

    作者:庄奕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F-820型血细胞计数分类仪设置、故障排除及注意事项

    我科自2000年初购进F-820型血细胞计数分类仪器使用以来,现就对该仪器的设置和在应用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常见故障排除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作者:贾福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乙肝preS1抗原与HBV-DNA拷贝数的对比研究

    目的进一步探讨乙肝preS1抗原与HBV-DNA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乙肝preS1抗原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HBV-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 110例急、慢性乙型肝炎及携带者preS1抗原阳性63例,HBV-DNA≥103(拷贝数/m1)有62例.其中DNA≥103中,preS1抗原阳性55例(P<0.01);59例HBeAg阳性中48例preS1抗原阳性(P<0.01).结论乙肝preS1抗原与HBV-DNA的复制密切相关,它可作为乙肝早期诊断、疗效评估等的新指标.

    作者:洪华;邓君;张玲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三种真空采血管对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了解常用真空采血管对33项临床化学检验项目结果的影响.方法选一国产的含促凝剂、分离胶、氟化钠/草酸钾真空采血管分别与普通干试管采集的血清进行33项临床化学项目结果比较.结果促凝剂真空管各项生化项目结果与普通干试管生化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分离胶真空管除CK-MB、LDH(P<0.01)外,其它生化项目结果均与普通干试管的比较一致(P>0.05);氟化钠/草酸钾真空管应用血糖检测效果佳,但部分生化项目的结果与干试管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氟化钠/草酸钾真空管仅用于血糖检测,促凝剂真空管可用于全部常规生化项目,分离胶真空管适用于大部分的生化项目.建议各实验室依据自身实验室的条件和所检测的项目,选用适当的真空采血管.

    作者:张建荣;许育;徐德安;李闻捷;沈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尿液白细胞干化学检查结果严重不符一例

    2002年7月,我院收住一例患者的展尿标本经干化学检查发现酯酶阴性、亚硝酸盐阴性,而尿沉渣镜检白细胞高达988个/μl,现报告如下:

    作者:温珠妹;柳丽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用Diafiopm-30超滤膜从猪血中纯化超氧化物歧化酶可行性的探讨

    目的探讨用Diafiopm-30超滤膜提取猪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不同孔径的超滤膜和热变性纯化猪血.结果该法不仅大大简化了工艺过程,而且改善了劳动防护条件,产品质量和回收率都比旧工艺有较大提高,有利于放大SOD生产规模.结论采用Diafiopm-30超滤膜从猪血中纯化SOD是可行的.

    作者:冯颖;刘志婷;王桂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标本不同的处理方法对ELISA法HBsAg检测的影响

    常规检测HBsAg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方便病人就医及时取得测定结果以利疾病的诊断,临床医生和病人多次向我们提出是否能将HBsAg的测定时间提前,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对比测试.

    作者:潘晓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抗核周因子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抗核周因子(APF)对类风湿关节炎(RA)尤其是对早期RA诊断价值,同时探讨选择APF底物的规律性.方法首先从152例供体中就其性别、有无结缔组织病分别进行分析,筛选出适宜做底物的个体后制备抗原片,分别对早期RA、典型RA、非RA的结缔组织病、正常对照共4组进行检测;同时检测抗角质蛋白抗体(AKA)、类风湿因子(RF).结果 76例健康供体中女性42例,适宜作底物的23例;男性34例,适宜作底物的15例;另76例供体中有结缔组织病者39例,适宜作底物的22例;健康供体37例,适宜作底物的17例;性别和有无结缔组织病对底物的结果均无影响.以1:20为阳性阈值,APF的阳性率在4检验组中分别为:早期RA73.3%;典型RA63.3%;非RA的结缔组织病组3.3%;正常对照组3.3%.早期RA和典型RA比非RA的结缔组织病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APF、AKA与RF三种指标在检测中的敏感性分别为68.33%,48.33%,55.00%;特异性分别为96.67%,95.00%,91.66%.若同时检测两种自身抗体,则敏感性53.33%,特异性提高为98.33%.结论选取底物时应适当用力深刮,涂片时应快速充分干燥.APF对于RA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作者:高丽霞;刘凤珍;郭惠芳;孙彩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库存血浆HBV-DNA及HCV-RNA

    目的调查库存血中HBV-DNA及HCV-RNA的阳性率.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对合格库存血浆进行微量汇集池标本(10份×50μl汇集)中的HBV-DNA和HCV-RNA测定,再对阳性汇集池中的标本进行单份检测.结果 250份(分25个汇集池)受检血浆中HCV-RNA阳性1份(0.4%),HBV-DNA阳性2份(0.8%).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微量血浆汇集池标本法筛查血液病毒核酸是提高输血安全性的一种先进方法.

    作者:杨江存;任健康;李芒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