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幸;尤昕;张永芬
尿液分析具有取样方便,操作简单、快速的特点,广泛用于协助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和疗效观察(如炎症、结核、结石、肿瘤及血管淋巴管病变和肾移植术后);尿液分析包括一般特性检查(肉眼观察的物理学检测)、化学检验和沉渣检查.而对其检验的质量要求是各级医务工作者必须明确的.
作者:张勇棋;德吉;王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肿瘤,由于浆细胞恶变,大量增生,并合成、分泌大量结构均一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或轻链,从而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贫血、反复感染、高血钙和肾功能不全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作者:陈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采前血小板(PLT)计数与循环全血处理量的关系,比较不同型号血细胞分离机机采血小板的收集效率.方法随机选择207名献血员,用Haemonetics公司的三种不同型号血细胞分离机单采献血者的血小板,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机采血小板(PC)中的血细胞,计算三种机型的收集效率.结果发现采前血小板计数与全血处理量有密切关系,MCS+的机采血小板的白细胞污染比MCS2P、MCS3P的白细胞污染要少,统计有显著性差异.红细胞污染、血小板收集以及收集率上,三种机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前血小板计数与全血处理量呈负相关,在白细胞污染上MCS+机采血小板明显要好于MCS2P、MCS3P.
作者:许友山;陈宇;郭永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血细胞分析仪以其准确、快速、重复性好的特点,被普遍地应用于各医院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尤其近年来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使用,不仅提高了自动化、标准化程度,更是大大提高了细胞分类的准确性.但是,先进的仪器应用,必须要有一套全面的质量管理措施,必须要有高素质、负责任的技术人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使用Coulter HMX及CD1700血细胞分析仪的工作经验,谈谈对做好血细胞分析的体会.
作者:陈德东;陈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精液抗氧化物尿酸与生殖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参照WHO标准方法,进行精液常规分析,按精子密度(×109/L)、活动率(%)不同分为4个组(正常、<20、20~40、>40).采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检测精液尿酸含量.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TdT)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和瑞-姬染色法,分别检测和观察生殖细胞的凋亡.结果75例不育者精液尿酸含量和生殖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63.37±57.15μmol/L和(16.38±1.25)%,与正常生育组397.60±52.1μmol/L、(4.61±1.23)%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1).精子密度和活动率随精液尿酸含量减少而降低,生殖细胞凋亡率随之上升(P<0.01).不育组精液尿酸含量与生殖细胞的凋亡率呈显著性负相关(r=0.93,P<0.05).凋亡的生殖细胞体积缩小,核染色质致密,凝聚在核周围形成新月形,或核裂解形成凋亡小体.结论精液尿酸含量与生殖细胞的凋亡有着密切关系.精液低尿酸含量时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率高,精子密度和活率下降致男性不育.
作者:杨麦贵;杨阳;黄萍;郑善銮;张竹映;郝晓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荨麻疹的致病因素,了解荨麻疹与过敏原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酶免疫法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对288例荨麻疹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进行测定.结果288例荨麻疹患者中有212例·73.6%)至少有一项过敏原阳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4%(P<0.01).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同时阳性占28.1%,2种或2种以上过敏原阳性占47.9%,吸入性过敏原中屋尘和尘(粉)螨阳性率高,食入性过敏原则以螃蟹、虾、龙虾敏感.少儿组对屋尘和尘(粉)螨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P<0.01).结论荨麻疹与接触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具有相关性.
作者:黄进梅;郑和平;潘慧清;曾维英;吴兴中;李美玲;薛耀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在我们使用的过程中,曾出现过2例较为特殊的故障,现简介如下.
作者:叶萍;张彤;胡昭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单位于2003年购置了一台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并参加了2004年卫生部及省临床检验中心的常规生化室间质量评比活动,成绩均为优.回顾全年生化质量控制工作,浅谈几点体会及建议.
作者:王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结果1.1患者,女,23 y,住院号74107,现孕41 w于2004年10月21日11:50入院.体温36.6℃,脉搏8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 mmHg.无黄染及出血点,心率82次/分,律齐,心音有力.
作者:罗国胜;冯春颜;凌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7150自动生化分析仪清蛋白试剂对总蛋白测定的影响.方法观察总蛋白检测时600,660,700 nm三种副波长条件下清蛋白对总蛋白的交叉污染.结果总蛋白检测副波长设置在600 nm时清蛋白对其交叉污染明显.结论总蛋白副波长设置不当可能影响其测定结果.
作者:金幸;尤昕;张永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日本岛津CL-8000型全自动生化仪(以下简称CL-8000)是一种中型全自动分析仪,我科1998年购置一台用以临床生化项目检测,至今仍在使用.该仪器精密耐用,操作灵活方便.我们配以使用上海长征诊断试剂,在卫生部和省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中获得较好成绩,日常工作的室内质控也较稳定.但凡仪器设备都会出现问题,我们在使用CL-8000的7年时间中也时遇一些故障,现就一些故障分析与处理体会总结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郁树康;许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对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病例进行分析,避免因PTCP出现医疗差错.方法利用仪器法、手工法和血涂片瑞-姬氏染色法分析血小板计数及形态.结果EDTA盐抗凝血会诱发血小板凝集,导致仪器法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合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假性增高.结论EDTA盐抗凝剂引起的PTCP对于住院患者出现误诊误治的机率更大.
作者:秦俊生;史冰洋;王晓艳;周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非磷脂脂质体在免疫血清制备中的佐剂效应.方法用无菌人血清、人血清+完全福氏佐剂(CFA)、人血清+非磷脂脂质体(NPL)分别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免疫家兔制备免疫血清,采用双向免疫扩散和ELISA间接法检测免疫血清抗体效价.结果①人血清+CFA组和人血清+NPL组血清抗体效价均明显高于无菌人血清组;②在免疫血清的制备中NPL的佐剂作用与CFA的作用相当,但其毒性作用明显低于CFA.结论在免疫血清制备中,NPL佐剂可以代替CFA.
作者:李成文;叶迎春;朱江;赵世鸿 刊期: 2006年第01期
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是由于EDTA盐作为抗凝剂的抗凝血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时,发生假性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现象.我科近期在血常规检测中发现1例PTCP的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黄富强;高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Ⅷ、Ⅸ活性在库存全血存放过程中的变化,为指导临床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YS-MEXCA-1500型全自动血凝仪对20份4℃保存的全血在0,12,24,48,72 h,4,5,7,10,14,21,28,33 d不同时间点分别测定Ⅷ、Ⅸ活性.结果FⅧ:C在0 h为131.74%±34.57%,4℃存放12 h衰减20%,24 h衰减48%,48 h后衰减70%左右;FⅨ:C在0 h为105.68%±16.42%,4℃存放12 h无变化,24 h后其活性维持在80%~70%.结论FⅧ:C体外生物半衰期为24 h,FⅨ:C 24 h后基本维持80%~70%左右.
作者:杨江存;叶世辉;李芒会;任健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的抗体检出率,探讨微柱凝胶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对6 056例术前备血患者血清进行抗体筛选和鉴定,同时与凝聚胺法比较.结果微柱凝胶法抗体筛选阳性20例,凝聚胺法抗体筛选阳性17例.结论微柱凝胶法优于凝聚胺法,可以用于临床常规检测.
作者:浑守永;刘明霞;王玉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CA199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指导意义,验证检测血清CA125对该病辅助诊断的有效性.方法应用微粒子发光方法检测1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99和CA125指标,并将110例患者依术中所见按AFS[1]分期分成Ⅰ、Ⅱ、Ⅲ、Ⅳ四组;按有无并发症和有无其他妇科疾病分别加以研究.结果AFS分期越高CA199水平越高.结论CA199可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严重程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有参考价值.
作者:谢志贤;刘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简化检验流程,提高检验质量,规范检验报告单,实现双向通讯.方法检验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IS)连接.结果全自动分析仪中的条码识别器根据条形码所带信息自动向分析仪发出检验指令,后检测结果及病人信息回传到电脑中,形成完整的电子检验报告单.结论通过条形码与检验系统相结合实现了全自动分析仪既可读取检验数据又可程序自动控制分析仪的双向对接.减少了重复录入检测选项的耗时及差错的发生,进一步规范了检验报告,从而提高了检验质量和检验人员的工作效率.
作者:秦丽;赵书平;孟光源;崔东艳;孙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温度、时间对Ⅴ、Ⅷ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对同份血浆留多个样本,每种标本留2份(其中1份离心处理),分别置于4℃24 h、72 h,室温24 h,测其Ⅴ、Ⅷ凝血因子活性.结果①Ⅴ、Ⅷ凝血因子标本在4℃、室温放置24h、4℃放置72 h,标本间离心前与离心后,其活性Ⅷ因子平均下降1.1%(IU/ml),Ⅴ因子平均下降1.9%.②Ⅷ因子4℃24 h后与新鲜相比活性下降7.8%,72 h后下降11.2%,Ⅴ因子24 h后下降了3.3%,72 h后下降18.2%.③置4℃24 h与72 h,Ⅷ因子平均下降3.4%,Ⅴ因子下降14.8%.④4℃与室温24 h比较,Ⅷ因子活性平均下降了0.73%,Ⅴ因子活性平均下降了1%.⑤血型之间差异,4℃24 h后Ⅷ和Ⅴ因子活性分别为:A型下降了8%和2%,B型下降了8%和5%,O型下降了7%和3%,AB型下降了8%和3%;4℃72 h后Ⅷ和Ⅴ因子活性分别为:A型下降10.5%和19.5%,B型下降11%和20.1%,O型下降11.3%和20.3%,AB型下降12%和11.8%.结论①血浆在4℃放置24 h与在室温放置24 h相比较,对Ⅴ、Ⅷ凝血因子活性影响差异很小.②4℃和室温下,同份标本在放置同样的时间离心前后Ⅴ、Ⅷ凝血因子活性下降很小.③Ⅷ因子活性在标本置24 h检测时下降相对较大,Ⅴ因子活性在72 h检测时下降相对较大.④Ⅷ因子活性在4℃24 h和72 h后下降程度,ABO血型间相差很小;Ⅴ因子活性在4℃24 h后下降程度,ABO血型间相差相对较大,72 h后A、B、O下降在20%左右,而AB型下降相对较少,为12%左右.
作者:赵宏祥;葛健民;郭乃洲;程玉根;宋海彬;梁启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从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株中检测异质性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heterogeneous vancomyc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h-VRSA),并考察葡萄球菌溶酶对h-VRSA体外杀菌作用.方法采用E-test法从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株中筛选h-VRSA,采用棋盘稀释法考察葡萄球菌溶酶单独或联合万古霉素对h-VRSA体外杀菌作用.结果从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株中检测出2株h-VRSA(6.7%),葡萄球菌溶酶联合万古霉素对h-VRSA溶菌作用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0.5.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株中有h-VRSA存在,其对万古霉素表现出的异质性耐药不容忽视;葡萄球菌溶酶和万古霉素之间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其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敬华;马筱玲;刘励军;姚辉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