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端粒酶活性和DNA异倍体及癌胚抗原联检实验诊断恶性胸腔积液

杨林瀛;卢云涛;薛承岩;杜新生;刘怀深;孙立新

关键词:胸腔积液, 端粒酶活性, DNA异倍体, 癌胚抗原
摘要:目的 评价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端粒酶活性(TA)、DNA异倍体和癌胚抗原(CEA)对实验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 应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杂交-酶联免疫分析检测TA、流式细胞术检测DNA异倍体,应用磁性抗体分离酶免疫测定法检测CEA.比较单指标与指标联检的差别.结果 单指标鉴别诊断恶性与良性胸腔积液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分别为.端粒酶0.961,0.800,0.870;DNA异倍体0.937,0.752,0.832;CEA 0.898,0.515,0.682.联合检测上述指标鉴别诊断恶性与良性胸腔积液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分别为:TA+CEA 0.866,0.824,0.842;DNA异倍体+CEA 0.843,0.776,0.805,TA+DNA异倍体0.906,0.867,0.884;TA+DNA异倍体+CEA 0.803,0.891,0.853.结论 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和准确度,但可轻度降低特异性,其中以TA+DNA异倍体联检效果佳,而联合TA与CEA的效果不理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乌鲁木齐地区过敏性鼻炎患者吸入性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检测乌鲁木齐地区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筛选相关过敏原,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北京海澳公司提供的过敏原检测试剂盒,以酶免疫分析法对该地区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进行检测.结果 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总IgE均为阳性.吸入性过敏原以蒿属植物、艾蒿(占30.0%),屋尘(占25.0%),普通豚草、巨大豚草(占18.3%)和尘螨、粉螨(占13.3%)为主,以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敏原同时致敏占绝大多数.发病年龄以少年、中青年居多,近80%.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男29例,女31饲,P>0.05).以春秋季为发病高峰占73.3%,常年性发病占26.7%.结论 该地区气候干燥,具有它的气候特殊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过敏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可提高检出率,一方面可为临床诊断和脱敏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提供依据.

    作者:周郁;王瑞;邹红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644Na+/K+/Cl-分析仪K+电极简单复活一法

    644Na+/K+/Cl-分析仪是美国康仁公司生产的离心分析仪,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其常见故障为管路故障,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电极会老化,则需要更换电极,如何延长电极的使用寿命,经过探讨,现总结一法如下,仅供参考:

    作者:刘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前清蛋白及胆碱酯酶与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关系

    目的 探讨前清蛋白(PAB)、胆碱酯酶(CHE)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09例经肝活检证实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PAB,CHE检测,并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LT,PAB及CHE与炎症分级均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CHE与纤维化分期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PAB有较弱的相关性(P<0.05),ALT变化无规律.随着炎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PAB,CHE均逐渐下降,且G4,S4分别与G0,G1,G2,G3和S0,S1,S2,S3比较有显著性盖异(P<0.01).结论 PAB,CHE能敏感反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的炎症程度,对早期肝硬化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作者:吴玉兰;黄书明;丛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DIANA配血仪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随着现代输血事业的发展,输血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自2000年以来引进西班牙DIANA公司生产的全自动配血仪,该仪器包括全自动操作系统和微柱凝胶技术:自动化操作系统具有完善软件功能,可自动化识别样品条码、试剂条形码、试剂卡条形码,由机械臂完成加样,离心判读全过程,从样品到报告全自动无人介入系统,大限度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微柱凝胶技术是利用微粒过滤来分离红细胞和凝聚的红细胞,从而形成不同的反应图谱,通过对图谱的判读来完成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结果.

    作者:吕小英;庄丽碧;王厚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乳腺癌组织中HPV16E6和E7的检测

    目的 检测乳腺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 E6和E7基因.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40例乳腺癌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6E6和E7.结果 40例乳腺癌中HPV16 E6和E7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60%(24/40)和55%(22/40),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6 E6和E7检出率分剐为5 %(1/20)和5%(1/20),两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中HPV16E6和E7基因的检出率在患者不同年龄、肿块大小、雌孕激素受体水平和淋巴结转移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6和E7基因共存于HPV16感染的乳腺癌中,HPV16可能是乳腺癌发病的病因学因素之一.

    作者:何谦;张淑群;楚雍烈;赵丽华;王香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人源M2二联体靶抗原BP-E2融合蛋白的克隆表达与鉴定

    目的 克隆表达抗线粒体抗体二亚型(AMA-M2)的二个靶抗原侧链2-氧酸脱氢酶复合体E2(BCOADC-E2)、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E2(PDC-E2)及其连接形成的二联体BP-E2融合蛋白,用于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早期临床诊断.方法 根据BCOADC-E2,PDC-E2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从正常人的琳巴细胞中提取RNA,通过RT-PCR方法 扩增得到相应的基因片段,经测定序列验证后插入表达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裁体pET28a(+)-BCOADC-E2,pET28a(+)-PDC-E2,pET28a(+)-BP-E2,转化大肠杆茵BL21(DE3)后诱导表达蛋白质.表达蛋白经SDS-PAGE,Western-blot等鉴定.结果 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地构建了三种重组质粒.IPTG诱导表达后,获得三种融合蛋白.经免疫学鉴定,重组抗原片段具有AMA-M2的免疫原性.结论 重组表达的BP-E2融合蛋白将有利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实验室诊断.

    作者:周晔;姚定康;陈燕;蒋天舒;蒋廷旺;吴传勇;陈波;仲人前;邓安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HIV抗体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制备及评估

    目的 制备HIV抗体弱阳性外部对照质控血清并进行评估.方法 利用HIV抗体试剂盒中的阳性对照与正常人血清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质控血清.ELISA法进行质控效果和稳定性检验.结果 ①在室内质控方面:自制质控血清与万泰公司质控血清有相似的效果.②稳定性检验:质控血清在4℃保存至少稳定2 mo,室温保存稳定1 mo,-20℃冻存至少稳定1 y.③反复冻融和加入硫柳汞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结论 质控血清制备方法简便,易于保存,从质控效果和稳定性两方面评估符合国家质控物要求,可用于HIV抗体检测的室内质控.

    作者:张桂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肌酶谱监测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月期间住院就诊的8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人群80例为对照组.病例组于入院1,7,14 d,对照组于体检当日抽血检测各项心肌酶.结果 ①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但脑出血与脑梗死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意识障碍组各指标均高于无意识障碍组(P<0.05);②好转组各指标均低于恶化组(P<0.05);③好转组第1,7,14 d各指标的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存在心肌酶谱水平的升高,并且心肌酶谱的监测对于病情、预后、治疗情况判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蕾;董梅;吴纯;王琰;丁修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痰结核菌噬菌体生物扩增法与抗酸染色法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痰标本结核菌抗酸染色法与噬菌体裂解法检测的相关性.方法 用噬菌体裂解法检测抗酸染色阴性标本50份及抗酸染色不同阳性程度标本202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0份抗酸染色阴性标本中检出16份,检出率32%;202份抗酸染色阳性标本用噬菌体裂解法检测,阳性175份,1~8条/300视野~4+检出分别是63.6%,84.8%,86.5%,90.4%,94.7%,总阳性率86.6%.结论 噬菌体裂解法检测抗酸染色阴性标本,敏感性显著高于涂片染色法;检测抗酸染色阳性标本与涂片染色法一致性较高,并且随着涂片中抗酸杆菌菌量的增多呈现正相关.

    作者:高灵宝;沙阿云;田凤喜;陆桃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相关传染病检测对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重要性的探讨

    目的 通过时两年来的住院患者HBsAg,抗-HCV,抗-HIV,梅毒等相关传染病病原标志的检测,了解住院患者传染病的感染情况,从而探讨患者治疗期间传染病的检测对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等问题的重要性.方法 对消化内科、普外科、骨科、传染病科等科室住院病人在住院后第一时间空腹采血样做以上四种传染病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832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11.16%,抗-HCV阳性率1.77%,抗-HIV阳性率0.04%,梅毒阳性率0.28%.结论 住院患者中携带或患有以上四种传染病的病人都占有一定的比例,所以做好相关传染病检测对预防院内感染、医疗纠纷和艾滋病的职业暴露等的意义都是不容忽视的.

    作者:鲁美茹;刘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D试验检测红霉素耐药葡萄球菌和B群链球菌

    目的 了解葡萄球菌和B群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以及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发生率.方法 用CLSI标准D试验检测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结果 所有406株葡萄球菌和75株B群链球菌中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eMLS)分别为232株(57.1%)和64株(85.3%);对红霉素耐药对克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阳性(iMLS)的分剐为103株(25.4%)和4株(5.4%);对红霉素耐药对克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阴性(MS)的分别为71株(17.5%)和7株(9.3%).结论 临床徽生物实验室常规进行D试验检测葡萄球菌和B群链球菌中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可帮助临床医生正确选用大环内脂类、林可霉素类和链阳菌素B类(MLSB)抗生素.

    作者:张迎华;郭素芳;孙景勇;倪语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TRFIA与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结果的比较

    目的 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法(TRF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 M)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性检测HBV M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RFIA和ELISA法分别检测161份血清标本HBV M.结果 对于高浓度的HBV M血清,两种方法检出率有较高的一致性,但是对于稍高于临界值的血清,TRFIA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结论 TRFIA检测HBV M比ELISA法敏感.

    作者:黄宪章;石文;庄俊华;丁海明;潘婉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酶法测超高浓度三酰甘油标本时结果偏低的原因分析

    酶法测血清三酰甘油(TG)有诸多的优点,故被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血脂专题委员会推荐为实验室的常规检测方法[1].

    作者:汪旭强;宋保利;李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采用循环酶法分别测定CHD患者(117例)度对照组(50例)血浆中HCY水平.结果 CHD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临床类型患者,HCY水平AMI>UAP>SAP>对照组,其中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UAP,AMI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SAP与UAP,AMI组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5和P<0.01;0,1,2,3支血管病变者血浆HCY浓度呈逐级增高趋势,0支病变组与其它各病变组间比较相差显著(P<0.01),1支与3支病变组或2支与3支病变组问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1支与2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增高,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浆HCY水平越高,提示HCY水平变化与C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CHD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王延伟;高明;舒凯;李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RF-7 mRNA水平与乙肝病毒慢性感染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RF-7 mRNA水平与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4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轻度组、中度组以及重度组各15例)和30例正常对照的PBMC IRF-7 mRNA水平.结果 CHB患者PBMC IRF-7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IRF-7 mRNA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CHB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0.01).结论 CHB患者PBMC IRF-7 mRNA水平明显下降,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有关.

    作者:张婷;王香玲;纪玉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Glypican3 N端融合基因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人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N端融合基因.方法 采用RT-PCR技术,从人肝癌细胞株HepG2 mRNA中扩增GPC3 N端基因片段,经双酶切后,T4DNA连接酶将此片段定向连接至质粒pcDNA3.1,并转化大肠埃希菌DH5a,增菌培养后提取质粒并PCR扩增、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结果 GPC3 N端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质粒pcDNA3.1,片段大小及序列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GPC3N.

    作者:周玉宏;倪润洲;肖明兵;刘海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东芝TBA-40FR/AC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清洗升降器故障一例

    我科于2005年购进一台东芝公司生产的TBA-40FR/AC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该仪器具有测试速度快、携带污染率小、结果准确和可随时插入急诊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未出现较大的故障,但是,在近期工作中却遇到一例很少见的故障,现将解决过程总结如下,供同行在遇到此类故障时参考.

    作者:孙志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乙肝疫苗弱与无应答者外周血HBsAg抗原特异性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体外诱导

    目的 用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在体外刺激乙肝疫苗弱、无应答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看是否能够诱导出一群HBsAg特异性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 regulatory T cell,简称Treg).方法 分离并培养乙肝疫苗强应答、弱应答和无应答者的外周血PBMCs,用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和HBsAg刺激,并设不加抗原的空白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抗原刺激后Treg细胞的表达频率,并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培养细胞的增殖反应.结果 弱、无应答组PBMC经HB8Ag刺激后Treg细胞的表达频率与PHA刺激孔和不加抗原的空白对照孔相比,明显上升(P<0.01);而强应答组HBsAg,PHA刺激孔以及空白对照孔三孔之间Treg细胞的表达频率均无显著差异.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反应,发现弱、无应答组与强应答组相比,HBsAg刺激后细胞增殖反应明显降低(P<0.01),但三组之间PHA刺激孔以及空白对照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乙肝疫苗弱、无应答现象可能是由于注射疫苗后,在体内诱导出了一群HBsAg特异性的Treg细胞,而这群具有抑制功能的T细胞介导了机体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下降,从而导致弱、无应答现象的发生.

    作者:牛微;杨曌;尚小云;傅晓岚;姜曼;王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不育男性弓形虫感染与附属性腺功能测定

    目的 探讨弓形虫(toxoplasmosis)感染对男性附属性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化学法分别检测38例正常生育男性(正常对照组)和42例弓形虫感染不育男性(弓形虫感染组)的精浆中酸性磷酸酶(ACP)、果糖(Fru)和α-葡糖苷酶(α-Glu)含量.结果 弓形虫感染组中精浆ACP和α-Glu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Fru两组之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弓形虫感染对前列腺和附睾功能具有干扰作用,测定精浆中ACP,FrU和α-Glu含量可帮助判断弓形虫感染所致男性不育者的状态,指导临床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

    作者:万长春;汪泓;郝宝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聚集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聚集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体外以ADP活化全血或富血小板血浆(PRP),血小板聚集再以荧光抗体CD61PerCP标记活化血小板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计数单个血小板数量,以单个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反映血小板聚集率大小.结果 流式细胞仪测定全血或血小板聚集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敏感性.结论 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聚集是一项准确、敏感的检测方法.

    作者:陈冬;张国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