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双对比造影表现与血5′-核苷酸酶相关性的研究

余建群;廖方义;陈曼玲;杨开宇

关键词:胃癌, 双对比造影, 5′-核苷酸酶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胃癌影像学表现与5′- 核苷酸酶(5′-NT)活性的变化关系.方法经病理证实的41例胃癌,均行X线双对比造影摄片,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其治疗前血清5′-NT活性.以40例健康人作对照组.结果胃癌组5′-NT活性(1.14±0.16 u/ml)较正常健康人明显减低(2.60±0.10 u/ml)(P<0.05).解剖部位上,从贲门、胃体到胃窦部胃癌,其5′-NT活性分别为0.98、1.20、1.28 u/ml,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溃疡型胃癌5′-NT活性(0.96 u/ml)低于肿块型(1.12 u/ml)和浸润型(1.40 u/ml).Ⅳ期胃癌5′-NT(1.53 u/ml)高于Ⅰ期(0.83 u/ml)、Ⅱ期(0.98 u/ml)和Ⅲ期(1.03 u/ml) (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5′-NT活性明显较正常人降低,其酶活性的变化与胃癌的形态、生长部位及进展程度有一定的相关.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凝血因子Ⅸ复合物制备工艺的优化及性质研究

    目的用国产凝胶制备高质量的凝血因子Ⅸ复合物.方法以新鲜冰冻血浆为原料,经过国产DEAE-琼脂糖快流速阴离子交换层析及Ca3(PO4)2吸附法制备凝血因子Ⅸ复合物.对制备获得的凝血因子Ⅸ复合物进行凝血活性测定,高分子量杂蛋白定量检测以及SDS-PAGE、免疫电泳(IE)、交叉免疫电泳(CIE)等性质分析,并且与用进口DEAE-Sepharose CL-6B 制备获得的凝血因子Ⅸ复合物相比较.结果两步的活性回收率分别为93.67±2.56%(n=6)和88.71±2.39%(n=6).凝血因子Ⅸ(FⅨ):C比活为7.36±0.96 U/mg (n=6).性质分析结果显示,本工艺制备的凝血因子Ⅸ复合物不仅充分保留了有效成分,而且制品的纯度和血栓安全性有明显提高.结论国产凝胶完全能取代进口凝胶用于制备高质量、低成本的凝血因子Ⅸ复合物.

    作者:曾蓉;余蓉;李晓红;邬杨斌;祁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NGF、BDNF和NT-3在背根节卫星细胞的表达

    目的观察神经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及其mRNA在成年猫背根节(L6)卫星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成年雄猫5只,随机取一侧的L6背根节(DRG)制作20 μm厚冰冻切片,行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观察NGF、BDNF和NT-3及其mRNA在DRG卫星细胞的分布以及亚细胞定位.结果在正常DRG,可见NGF、BDNF和NT-3及其mRNA阳性卫星细胞.各因子mRNA的阳性反应物定位于胞质.BDNF-IR定位于胞质,而NGF-IR和NT-3-IR则定位于胞核.结论背根节部分卫星细胞内有NGF、BDNF和NT-3及其mRNA的分布,BDNF和NGF、NT-3亚细胞定位的不同提示成年猫背根节卫星细胞内不同生长因子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不同.

    作者:刘芬;王廷华;李明;吴林艳;冯忠堂;王特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浸润型胃癌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浸润型胃癌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对12例浸润型胃癌的B型超声图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2例浸润型胃癌中,呈弥漫型胃壁浸润改变者9例,其胃壁呈明显均匀增厚,超声检查呈均匀弱回声,且失去蠕动功能.胃壁呈局限性增厚者3例,胃壁的局限增厚均>20 mm,呈稍粗糙的弱回声,受累胃壁亦失去蠕动功能.结论 B型超声可以作为浸润型胃癌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作者:赵元全;金莎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IL-2基因治疗SCCⅦ移植瘤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多价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治疗头颈鳞癌的佳比例和免疫机理.方法利用SCCⅦ细胞株在C3H/HeJ小鼠口底建立头颈鳞癌荷瘤动物模型.用不同比例的脂质体与DNA混合物及裸DNA进行体内外转染,用ELISA方法检测其转染后IL-2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荷瘤小鼠脾脏的自然杀伤细胞(NK)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结果佳IL-2分泌水平在体外细胞株与体内瘤内转染时的脂质混和物比例不一致.与裸DNA和空载体相比,合适比例的脂质混和物转染可增强脾脏NK和CTL的杀伤活性.结论脂质复合物在瘤内直接基因转染的良好效能取决于其合适的构成比例,体外细胞转染的佳脂质混和物比例不能作为体内转染的参考;与裸DNA转染相比,多价阳离子脂质体适于作为头颈肿瘤进行直接瘤内基因治疗的非病毒载体.

    作者:杨焕;刘世喜;梁传余;彭文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下颌前突伴偏位患者正颌外科手术后的长期稳定性探讨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法(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和单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加单侧下颌支垂直劈开术)对下颌前突伴偏位的患者正颌外科手术后稳定性的影响,探讨髁突骨变化与稳定性的关系,以及下颌后退量与复发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23例正畸和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患者进入本研究.用术前(T1)、术后(T2)和戴固位器(T3)三阶段的头侧位片、后前位片来评价术后的组织变化及稳定性.结果术后的长期稳定性较好.但有术前髁突骨变化的病例,术后的水平向的复发倾向相对更明显,本研究未发现两种手术治疗后的稳定性有显著性差异.下颌后退量与复发间没有相关关系.结论下颌前突伴偏位患者正颌外科手术后长期稳定性较好.髁突骨变化可能是下颌前突伴偏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赖文莉;山田一寻;花田晃治;高木律男;小林正治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Bax蛋白在骺板软骨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基因Bax在正常骺板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结果 Bax的免疫反应阳性物在正常骺板软骨的各个区中有不均衡的表达,在骺板软骨膜下的软骨细胞中没有Bax表达;在骺板的静止区Bax的免疫反应阳性物在软骨的细胞质中表达;在骺板的增殖区位于细胞质中的Bax免疫阳性反应增强;在骺板的肥大区Bax的免疫反应强度达到大值,免疫反应阳性物位于软骨细胞的胞质和胞核中.结论 Bax可能通过数量的积累促使骺板软骨细胞凋亡.

    作者:张晓;李瑞祥;羊惠君;高礼;杨淑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小板活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评价血小板活化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B超检测颈动脉,按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将患者分为:颈动脉正常组(正常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共4组,各组同时测定CD62p、CD63,并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与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 CD62p:不稳定性斑块组较其余三组均增高,P<0.05~0.01,稳定性斑块组较正常组增高(P<0.01).CD63:不稳定性斑块组较正常组、内中膜增厚组增高(P<0.05),稳定性斑块组较正常组增高(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CD62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小板活化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梁旭;孙枫;罗林杰;李富荣;戴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腺病毒介导人IL-2基因治疗的抗肿瘤作用及机理分析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2腺病毒(advhIL-2)在小鼠肝癌H22中的转染效率、表达时程、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机理. 方法小鼠皮下接种肝癌H22,将肿瘤生长至体积为100~200mm3的荷瘤小鼠随机分组,经肿瘤局部注射给药.用X-gal染色法检测重组腺病毒载体advLacZ的转染效率;用RT-PCR检测人IL-2 基因的持续表达时间;以H22瘤体生长及荷瘤小鼠存活时间评价advhIL-2抗肿瘤作用;以51Cr 4小时释放法测定治疗小鼠脾细胞的LAK与CTL杀伤活性,免疫荧光法分析肿瘤组织内CD4+与CD8+T细胞浸润情况. 结果肿瘤局部单次注射1×109pfu重组腺病毒,可在肿瘤组织中进行有效的转染及表达,人IL-2 基因的表达时间长于12 d.Advh IL-2的抗肿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与PBS组比较,2×109pfu advh IL-2可非常明显地抑制H22皮下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P<0.01), 同时明显增强脾细胞LAK与CTL杀伤活性(P<0.01),增加肿瘤组织内CD4+与CD8+T细胞的浸润. 结论 AdvhIL-2通过介导人IL-2基因在小鼠H22肿瘤组织中的持续表达,产生明显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其机理与激活荷瘤小鼠抗肿瘤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杜俊蓉;冉胤威;林治荣;郑常文;魏海燕;王修杰;周良;任怡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可吸收接骨板行下颌骨骨折内固定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可吸收性聚乳酸内固定系统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队列研究,将24例下颌骨骨折分为条件接近的两组,分别行可吸收接骨板内固定和微型金属接骨板内固定. 结果可吸收内固定术后骨折段的稳定性好,骨折的愈合正常,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与微型金属接骨板的疗效相似,且近期内无明显的异物反应,无任何疼痛、不适.结论在下颌骨单纯性线性骨折治疗中,可吸收性高分子聚合物微型接骨板和螺钉是一种比金属接骨板更理想的骨折内固定系统.

    作者:郑谦;魏世成;田卫东;周立伟;刘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AVP mRNA表达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免疫增强/免疫抑制动物模型,以研究免疫应答不同时期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精氨酸加压素神经元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多点、多部位、多方式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建立免疫增强动物模型;低剂量、隔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建立免疫抑制动物模型,并在不同时间点同时取动物的血清进行研究.结果①初次抗原刺激后第6 d血清IgG 及IL-2的含量开始升高,再次刺激后第6 d(实验的第16 d)血清IgG 及IL-2的含量达峰值;②第1、2次腹腔注射CY后血清IgG 及IL-2的含量开始降低,4次注射CY后血清IgG 及IL-2的含量降至低.结论牛血清白蛋白和CY是建立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动物模型的较好试剂,牛血清白蛋白可同时直接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CY直接抑制细胞免疫功能,间接抑制体液免疫功能.

    作者:朱家媛;欧可群;王蕾;陈文玉;马玉琼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HSV-tk/GCV系统对人宫颈癌细胞株ME180旁观者效应的研究

    目的研究以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HSV-tk/GCV系统对宫颈癌ME180细胞株的旁观者效应.方法应用脂质体及ploybrene转染技术,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HSV-tk,导入PA317包装细胞,以其分泌的逆转录病毒感染宫颈癌ME180细胞(ME),建立ME/TK转化细胞株.观察GCV对ME、ME/TK细胞的存活率及旁观者效应.结果从病毒滴度、电镜及PCR检查,证实tk基因随病毒的感染已成功地导入PA317及ME180细胞.ME/TK细胞对GCV的敏感性显著高于亲代ME细胞.ME/TK及ME+ME/TK混合细胞还随GCV浓度的增加受到明显的抑制.ME+ME/TK混合细胞的存活率,随ME/TK细胞比例的增加而降低,说明TK/GCV系统不但能杀伤tk+细胞,也能杀伤未导入tk的细胞,存在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结论 HSV-tk/GCV系统对宫颈癌ME180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及旁观者效应.

    作者:黄光琦;宋毅;肖林;陆燕蓉;张洁;陈蔚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孟鲁司特对哮喘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MK)对哮喘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MK和地塞米松(DXM)组.采用卵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并反复雾化吸入刺激建立大鼠哮喘模型,药物干预组管喂MK或腹腔注射DXM.采用双标记双染色的方法先标记CD4+/CD8+ T淋巴细胞,然后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淋巴细胞Fas的表达.结果哮喘大鼠外周血及肺组织中T淋巴细胞的凋亡率低于正常组大鼠,MK、DXM处理后,CD4+/CD8+ T淋巴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与哮喘组及正常组比较差异均具显著性(P<0.01).体外培养时MK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促进OVA抗原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Fas表达水平及凋亡,其中以CD4+ T淋巴细胞凋亡率和Fas表达的增加更为明显,与CD8+ 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5).10-6 mol/L的MK可明显促进10-6 mol/L DXM对淋巴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论 MK可促进哮喘大鼠外周血及肺组织中CD4+ T淋巴细胞凋亡,该作用可能通过Fas途径介导.MK对DXM促淋巴细胞凋亡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冼乐武;梁宗安;刘春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计算机辅助分析精子运动能力在试管婴儿术中的应用

    目的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CASA)评价精子的运动能力,并探讨各参数与试管婴儿术成功率的关系,从男性方面确立临床上用于试管婴儿术预后的定量参数.方法根据卵的受精情况分为受精率≥50%组、受精率<50%组和受精率为0三组;根据胚胎移植后妊娠情况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以代表试管婴儿术成功率的高低.对与精子运动有关的参数进行定量测定,用t检验法确定与试管婴儿术的成功率高低有关的参数.结果本试验共进行了69个周期,实际完成了64个,妊娠20例(包括生化妊娠和临床妊娠).体外受精率≥50%组的精子活力、VAP、 VSL和VCL值四项精子运动参数以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与体外受精率<50%组和体外受精率为0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妊娠组与非妊娠组上述各项参数的比较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洗涤后的精子运动参数和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较洗涤前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试管婴儿术的成功率与精子的运动能力有关,定量参数VAP、VSL、VCL值和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可用于试管婴儿术的临床预后判断,精子的洗涤处理会改善精子的运动参数,从而提高试管婴儿术的成功率.

    作者:李丽莎;宁郁玲;尹海林;孙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国产匹格列酮片单用及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国产盐酸匹格列酮片单用及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11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用匹格列酮组(PIO-mono)和匹格列酮加磺脲类药物组(PIO-SU),进行为期12周的自身前后对照临床研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及血糖、糖化白红蛋白(HbA1c)、血清胰岛素及C肽、血脂、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PIO-mono组HbA1c、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分别下降了1.64%、 2.1 mmol/L、 5.2mmol/L(P<0.01), PIO-SU组分别下降了1.06%、 2.3 mmol/L、 5.4 mmol/L(P<0.01), 上述指标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血糖水平下降的同时,两组空腹及餐后血清胰岛素及C肽水平均有轻度下降,血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水平降低,HDL-C升高.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未观察到肝肾毒性反应. 结论国产匹格列酮片每日30 mg单用及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有效降低HbA1c和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并能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和改善脂代谢紊乱,耐受性良好.

    作者:余叶蓉;李延兵;樊继援;王颜刚;喻红霖;王椿;廖志红;高桦;赵文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猪海马皮层及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猪海马皮层与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变化及二者的相关关系.方法将50只出生3 d的小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实验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置于8%氧气和92%氮气中2 h,制成HIBD模型,然后移置于自然环境中.根据其在自然环境中放置的时间,实验组又分为HIBD后0、24、48和 72 h 4个亚组,每组10只.测定每只猪左侧海马皮层及血清中NSE含量.结果①HIBD后0和24 h组海马皮层的NSE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48和72 h组又较24 h组明显上升 (P<0.05),但72 h组仍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② HIBD后0和24 h组血清中NSE含量较对照组上升(P<0.05),48和72 h组较24 h组下降(P<0.05),72 h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③对照组、0 h组、24 h组脑组织中NSE与血清中NSE含量均呈负相关(r均<-0.78),但48 h组与72 h组比较则无相关性(r均>-0.28).结论新生猪HIBD后24 h内,其血清中NSE的升高与脑组织中NSE的下降呈负相关.

    作者:付雪梅;李炜如;姚裕家;石晶;向龙;杨惠明;唐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携带反义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携带反义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以用于肝癌耐药的基因治疗研究.方法将MRP基因片段反向克隆到腺病毒载体质粒pAdTrack-CMV上,与骨架质粒在大肠杆菌BJ5183胞内进行同源重组,经293细胞包装、扩增后得到携带反义MRP的重组腺病毒AdEasy-GFP-ASmrp.结果成功地构建了携带反义MR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经测定病毒滴度可达2.5×109. 结论构建的重组腺病毒AdEasy-GFP-ASmrp可望有效地将反义MRP导入人肝癌耐药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肝癌耐药机制及其逆转方式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陈琳;苟兴华;严律南;韩蕾;李德华;赵永恒;胡海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Graves病患者外周血分泌TRAb前体细胞的存在及意义

    目的探讨分泌TRAb的前体细胞在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中的存在及意义. 方法利用EB病毒体外激活外周血淋巴细胞,测定GD患者外周血中潜在的TRAb分泌细胞.结果 Graves病患者的分泌TRAb的转化B细胞阳性孔占免疫球蛋白阳性孔的百分率远高于正常对照.正常对照中也可以检出较低频率的TRAb前体细胞.EBV转化的TRAb前体细胞以分泌IgM型抗体为主.结论在Graves病患者体内,有较高频率的潜在分泌TRAb前体细胞存在.推测这可能是药物治疗的患者易复发的原因.

    作者:贾卫国;安振梅;陈德才;魏松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TNF-α和可溶性TNF受体的动态变化

    目的了解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患者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Ⅰ和sTNFR-Ⅱ)在抗结核治疗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夹心ELISA法检测24例结脑患者治疗前和其中12例在治疗后第10、20、30 d的脑脊液TNF-α、sTNFR-Ⅰ和sTNFR-Ⅱ含量.结果结脑患者脑脊液中TNF-α、sTNFR-Ⅰ和sTNFR-Ⅱ显著高于对照组,抗结核治疗一个月后仍维持较高水平,但是与治疗前相比sTNFR-Ⅰ和sTNFR-Ⅱ水平呈明显下降,而TNF-α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 TNF-α、sTNFR-Ⅰ和sTNFR-Ⅱ与结核感染有关;sTNFR-Ⅰ和sTNFR-Ⅱ对抗结核治疗的反应较敏感,其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结脑病情及治疗效果的一种指标.

    作者:程道胜;卢贤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药WPY对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白细胞肌动蛋白的作用

    目的了解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时白细胞肌动蛋白的变化及中药复方WPY对其的影响.方法蛙皮缩胆囊肽诱发的AEP以及中药WPY治疗的大鼠白细胞肌动蛋白纤维多聚体(F-actin), 经TRITIC-Phalloidin标记后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扫描摄像,测定F-actin在白细胞边缘和中央区域的灰度值,分析两者之比的变化.结果 AEP脾静脉及下腔静脉血中白细胞F-actin细胞边缘与中央灰度比在造模后2~6 h均有增高,以6 h明显.而中药WPY治疗组的上述比值各时相均下降,其中下腔静脉血白细胞在6 h的比值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EP疾病过程中大鼠体循环和胰腺局部循环内白细胞的僵硬度增高,中药WPY可调节F-actin在白细胞内的分布,降低它的僵硬度,改善细胞的变形能力,是其改善AEP微循环的机理之一.

    作者:唐诗彬;张肇达;蒋俊明;周总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AchR特异性TsF cDNA文库的构建及筛选

    目的构建AchR特异性TsF cDNA文库并对该文库进行筛选.方法从建立的分泌AchR-TsF的特异性Ts细胞系中直接提取了TsF PolyA+mRNA,反转录合成全长cDNA,以脱磷酸化的λgt11EcoRI臂为载体,体外包装成噬菌体颗粒并转染E.coli Y1090hsdR,得到cDNA文库,并用TCR-α单克隆抗体膜上免疫印迹法对该文库进行筛选.结果重组噬菌体的滴度约为1.4×107 pfu/ml,阳性重组率为86.9%,重组噬菌体DNA的酶切电泳分析证实插入片段大小在0.8~4.0 kb之间.初步筛到27个阳性重组噬菌体,其插入片段大小约为1 kb左右.结论该文库的建立有望获得持续高效表达AchR特异性TsF的重组噬菌体.

    作者:李婉宜;李虹;李明远;龚其美;肖丽英;蒋中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