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桂芳;王爱茹;朱启上;陈芙君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和细胞周期的调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姜黄素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对HL-60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姜黄素可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其抑瘤率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中效浓度(IC50)为24.8 μmol/L时,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姜黄素能使HL-60细胞聚积在S期、G2/M期;电镜观察发现姜黄素可使HL-60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结论姜黄素可干扰HL-60细胞的周期分布,具有抗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车艺;汤为学;郑维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胚鼠皮质神经元遭受缺氧刺激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其的保护作用,并探讨该过程中酪氨酸激酶B信使核糖核酸(TrkB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对胚鼠皮质神经元进行体外培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缺氧时点实验组(加入BDNF)与对照组(不加入BDNF)的细胞活性差别;同时用原位杂交法检测BDNF受体TrkB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BDNF对缺氧神经元有确切保护作用,加入BDNF可引起TrkBmRNA表达的上调.结论 BDNF可减轻神经元所遭受的缺氧损害,而TrkBmRNA表达上调可能是BDNF发挥其对缺氧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
作者:周晖;毛萌;刘卫平;李胜富;王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早产危险因素评分对先兆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产前检查门诊28~36+6周孕妇184例作为观察对象进行评分并追踪有无先兆早产发生及其妊娠结局.结果 184例中发生先兆早产53例,先兆早产的发生率为28.8%,评分结果10分值敏感度高,13分值特异度高,从ROC曲线得出12分值敏感度和特异度之和大,是预测先兆早产的临界点,其准确度为86.9%,阳性预测值达76.3%.比较发生先兆早产及无先兆早产两组各危险因素,发现子宫敏感、宫颈管长度<39mm(阴道B超)、紧张、繁重的工作、低社会经济状况、非工薪阶层及双胎有显著性差异,是预测先兆早产的关键指标.结论早产危险因素评分值≥12分能有效预测先兆早产的发生,有助于早期干预.具有预测先兆早产关键指标的孕妇应警惕先兆早产的发生.
作者:曾蔚越;蒋学风;陈亚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纵隔子宫为畸形子宫之一,多因症状陷匿致诊断率低而被临床忽视.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对纵隔子宫认识的深入,临床医生已注意到由于纵隔子宫造成的生育、分娩及处理上的困难.
作者:刘爱霞;谢蜀祥;徐克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新型聚酰胺/纳米羟磷灰石复合生物材料(PA/n-HA)和硬质氢氧化钙Dycal对体外新鲜健康恒牙穿髓孔的机械封闭能力.方法采用新鲜拔除的人活髓牙共64颗,随机均分为两组.模拟体内直接盖髓过程,通过髓腔内注入染液,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短时间根管内液体在穿髓孔处的微渗漏情况.结果 PA/n-HA组和Dycal组发生渗漏牙数分别为14颗和22颗,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在出现渗漏的牙齿中,其渗漏的严重程度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A/n-HA在体外对穿髓孔有较好的机械封闭能力,其作为盖髓剂较硬质氢氧化钙Dycal与牙髓界面的微渗漏更小.
作者:苏勤;叶玲;周学东;谭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用检测溶液浑浊程度来指示Ag+滴定Cl-的滴定终点, 测定Cl-的含量.方法将一束光线通入待测溶液中, 在溶液中与其垂直的方向上检测散射光相对强度, 随着AgNO3溶液的加入, 溶液将逐渐变得浑浊, 散射光相对强度逐渐增强, 如果沉淀反应完全, 散射光相对强度将在化学计量点处达大值, 由此可判断滴定终点(称散射光度滴定法).结果该滴定方法较荧光黄和铬酸钾指示剂法适用于更低浓度的Cl-含量检测, 在适当的条件下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可小于千分之二.结论散射光度滴定方法可用于测定较低浓度的Cl-的含量.
作者:李成蓉;詹先成;钟术光;林涛;李琳丽;涂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在用饮食治疗(总热卡 30kcal/kg, 碳水化合物占53%,蛋白质占17%, 脂肪占30%)和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治疗中的2型糖尿病三餐后4小时甘油三酯(TG)的变化.方法 2型糖尿病40例,根据空腹TG水平分为高TG组(TG≥1.7mmol/L, n=20)和正常TG组(TG<1.69 mmol/L,n=20).非糖尿病健康对照组(TG<1.69 mmol/L,n=22).所有受试者均测定空腹及三餐后4小时TG.早餐热卡约350kcal(碳水化合物占60%,脂肪占17%,蛋白质占23%),午餐和晚餐都为700~750kcal(碳水化合物占51%,脂肪占33%,蛋白质占16%). 结果①高TG组与正常TG组的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FPG,PPG),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F-INS,P-INS),体重指数水平相当,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②正常TG组三餐后出现TG升高的人数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仅在午餐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TG组三餐后4小时TG水平均升高.③高TG组其空腹、三餐后4小时T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TG组(P<0.0001).;正常对照组的午餐后和晚餐后4小时TG较空腹升高(P<0.05);正常TG组中午餐和晚餐后4小时TG明显高于空腹和早餐后4小时TG水平(P<0.05);高TG组的三餐后TG水平较空腹进一步升高,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④ 2型糖尿病的早、午、晚餐后4小时TG水平与空腹TG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986;r=0.976;r=0.973).结论在治疗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空腹TG水平正常,其餐后仍然较非糖尿病者更容易出现高TG血症.
作者:田浩明;王玉华;任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新生儿口腔微生物的早期定植情况,确定健康新生儿口腔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以及新生儿口腔中的优势细菌.方法对22名健康新生儿口腔进行棉拭子取样,在需氧、兼性厌氧、厌氧条件下培养,培养均采用成品培养基和培养盒,培养结果作微生物的形态学及生化鉴定.结果 90.9%的刚出生健康新生儿口腔中无菌;45.5%的新生儿出生第2天即可检出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salivarius),27.3%可检出Streptococcus mitis (S.mitis),到出生后第28天这两种菌的检出率分别达86.4%和81.8%;Candida albicans (C.albicans)在1月龄新生儿口腔中检出率为22.7%;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口腔正常微生物群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定植于健康新生儿口腔生态区的正常微生物中,S. salivarius和S. mitis为其优势细菌,C. albicans为优势真菌.不同喂养方式对新生儿口腔优势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无明显影响.
作者:邹静;周学东;肖晓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筛选钩体核酸疫苗的候选株,并从基因水平解释钩体血清型的特异性.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赖型017株及七日热型56610株钩体的内鞭毛蛋白(flaB)基因;经T/A快速克隆法将PCR产物连接于PGEM-T Easy Vector载体.用α-互补法、PCR法及酶切分析鉴定重组质粒,获得了重组质粒pDHTF017和pDHTF610;双脱氧终止法对两个重组质粒中的克隆化flaB基因进行测序.结果两型flaB基因长852bp,编码283个氨基酸.两个基因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相似,含多个常见酶切位点.基因编码的蛋白质预测相对分子质量为31.3×103.结论几个血清型的flaB基因同源性达90%~99%.
作者:何泼;戴保民;乔中东;游自立;方之茂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3(IGFBP-1,-3)在正常新生鼠身长增长及宫内发育迟滞新生鼠追赶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将14只健康SD孕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只.于孕14天时钳夹实验组孕鼠双侧子宫动、静脉20分钟,对照组仅同期进行开腹、关腹手术.待两组孕鼠自然分娩后,从每只孕鼠所生的新生鼠中挑选3只身长、体重接近于平均身长、体重者,而后将两组各21只新生鼠又随机分为出生时、出生后第3天及出生后第5天三个亚组,每组各7只.测量生长参数,并采集血清,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GFBP-1,-3水平.结果出生后第3天和第5天,实验组新生鼠身长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GFBP-3的增长也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且身长的增长与IGFBP-3的增长呈正相关(r=0.311),而与血清IGFBP-1的降低无相关关系(r=0.0074).结论出生后血清IGFBP-3的增加是新生鼠身长及宫内发育迟滞新生鼠发生追赶生长的重要原因.
作者:李炜如;姚裕家;杨凡;曾懿;白波;陈永秀;熊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经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的正常肝组织8种酶酶活性的改变.方法将正常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对照组和6个实验组共7组,实验组分别为γ-射线照射后4小时,8小时,12小时,18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组,照射剂量为单次200Gy.对照组不进行γ-射线照射.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经γ-射线照射后肝脏的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辅酶Ⅱ黄递酶、葡萄糖-6-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腺苷三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除酸性磷酸酶外,所有的定位于膜系统和细胞器内的酶呈一致性的下降. 结论本实验剂量下的γ-射线照射肝组织后造成肝细胞质膜系统损伤.
作者:程薇波;李红兵;程滔;王文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延脑髓内肿瘤的手术指征、手术入路选择及术中操作要点.方法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和解剖定位,选用三种不同的手术入路对10例小儿延脑髓内肿瘤进行显微手术治疗,其中胶质瘤9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结果 2例肿瘤被全切除,其他次全切除,无一例发生手术死亡.术后明显进步好转者8例,稍有改善者2例,1例随访7年,无复发征象.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延脑髓内肿瘤的好方法.
作者:李国平;黄思庆;游潮;易章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人原发性肝癌中p16基因mRNA转录水平变化与其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的关系,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狭缝印迹杂交检测20例人原发性肝癌及相应的癌旁、远癌组织及2例正常人肝组织中p16基因mRNA表达水平,以甲基化特异性PCR分析各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例人原发性肝癌中14例(70%)p16 mRNA水平比远癌组织显著降低;13例(65%)显示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其中84.6% (11例)伴p16 mRNA转录水平降低.结论人原发性肝癌中存在高频率的p16基因表达失活,其主要机制可能是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抑制了基因的转录,在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刘建余;覃扬;李波;孙芝琳;孙泽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哮喘大鼠气道局部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mRNA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用卵白蛋白致敏、激发建立大鼠哮喘模型,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斑点免疫印迹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大鼠激发哮喘后3、7和14天肺组织CCSP mRNA、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CCSP蛋白水平及细小支气管Clara细胞比率.结果激发哮喘后大鼠CCSP mRNA表达减少(对照为0.65±0.05,激发3天、1周及2周后分别为0.57±0.05、0.51±0.04及0.50±0.03,P均<0.01),BALF中CCSP 蛋白含量降低(对照为59.67±4.72,激发3天、1周及2周后分别为49.33±4.63、44.00±4.63、43.50±2.59,P均<0.01),Clara细胞比率下降(P<0.01或0.05).结论哮喘大鼠CCSP mRNA表达减少,CCSP水平降低,可能通过对磷脂酶A2的抑制作用的减弱而促进气道炎症.
作者:罗凤鸣;王曾礼;刘小菁;刘春涛;章小红;王文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经CD基因联合5-FC治疗后的变化.方法 1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5)和对照组(n=5).实验组将整合有CD基因的复制缺陷的腺病毒0.1 ml[1×1010 pfu(菌斑形成单位)/ml]注入瘤体内,同时将5-FC按每次400 mg/kg注入裸鼠腹腔内.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病毒液及5-FC溶液,以同体积、同样方法注入裸鼠体内.结束治疗后24小时处死裸鼠.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肿瘤中心及边缘部位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用CA125标准试剂盒检测肿瘤组织及裸鼠血清CA125值;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及肿大淋巴结的病理表现.结果①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肿瘤重量分别为1293±342 mg和1267±312 mg,治疗后分别为2231±640 mg和2925±1195 mg,实验组瘤重量小于对照组.②肿瘤病理类型为低分化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肿瘤组织内有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及明显的纤维化.另外,对照组裸鼠有2只(2/5)发生肿瘤淋巴结转移,而实验组裸鼠未发生肿瘤淋巴结转移.③实验组肿瘤细胞总的凋亡率为11.96±5.69%,高于对照组的凋亡率(7.65±5.21%)(P<0.05).④实验组与对照组G1期及S期细胞构成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G2期细胞的构成比为4.79%,低于对照组的5.88%(P<0.05).⑤实验组与对照组肿瘤组织CA125值分别为2954±1318 U/g和3047±1579 U/g (P>0.05);血中CA125值分别为1092±801 U/ml和2297±802 U/ml(P<0.05).结论 CD基因联合5-FC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有治疗作用.
作者:姚远;王和;彭芝兰;刘珊玲;李清丽;姚先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脏器肿瘤骨转移的特点、发生率及转移部位.方法对276例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部分病例增加断层或特殊体位显像,显像剂为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结果①276例癌症患者核素骨显像示骨转移者131例,阳性率47.46%,其中肺癌83例,骨转移34例,阳性率41%;乳腺癌118例,骨转移60例,阳性率50.8%;前列腺癌75例,骨转移37例,阳性率49.3%.②肺癌、乳腺癌骨转移部位以胸部为多见,其次为脊柱,前列腺癌骨转移以骨盆为多见,其次为脊柱.③肺癌骨转移在1年内发生率为43%以上,1年后则有所下降,而乳腺、前列腺癌在6个月后仍呈上升趋势.结论肺、乳腺、前列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对病程分期、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林勇;赵莎平;陈子益;范忠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对成都地区汉族133例正常对照及113例冠心病患者(其中52例伴有高血压)的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的C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066 vs 0.075, P>0.05).冠心病伴有高血压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与未伴有高血压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有降低趋势(0.038 vs 0.090,P=0.09).冠心病伴有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等位基因频率也有降低趋势(0.038 vs 0.075,P=0.14).结论 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冠心病无关联, 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联.
作者:刘瑞;陈玉成;白怀;李献;刘宇;邓珏琳;刘秉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三七皂苷R1(R1)和人参皂苷Rd(Rd)的活血化瘀作用,以证实二者为三七中的有效成分.方法显微电视放大系统定量观测R1和Rd对正常及去甲肾上腺素(NA)所致耳廓微循环障碍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血浆复钙试验测定R1和Rd的抗凝作用. 结果 R1和Rd能显著促进或改善正常及NA所致耳廓微循环障碍小鼠耳廓的微循环;亦可延长血浆复钙时间.结论 R1和Rd均能显著改善微循环并适度延长凝血时间,为三七中有效成分.
作者:陈重华;粟晓黎;张俊霞;林瑞超;颜有仪;仇学伟;童林江;陈淑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国产美洛昔康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并与进口莫比可片作比较.方法 24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国产美洛昔康胶囊与进口莫比可片各15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美洛昔康的浓度,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及两制剂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对所得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3P97程序进行拟合,两制剂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国产美洛昔康胶囊与莫比可的Cmax分别为1.33±0.18 mg/L和1.03±0.22 mg/L,Tmax分别为1.63±1.76小时和3.83±1.31小时,T1/2β分别为27.91±9.31小时和31.25±17.17小时,AUC0-t分别为37.59±9.39 mg/L×h与35.04±7.22 mg/L×h.以莫比可为参比,国产美洛昔康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7.6%±16.6%.结论国产美洛昔康胶囊与进口莫比可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苗佳;黄英;梁德荣;梁茂植;徐楠;余勤;沈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观察17β-雌二醇(E2)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内皮细胞毒效应的影响,以及与内皮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变化间的关系,探讨E2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采用ECV304脐静脉内皮细胞株体外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OX-LDL(200 μg/ml)组、 E2 (4×10-7 mol/L)组、E2+OX-LDL组(E2预处理24小时后加入OX-LDL共同作用)、E2/OX-LDL组(E2预处理24小时后去掉E2,单加入OX-LDL作用),运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OX-LDL作用12小时后的细胞内游离钙的浓度,及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3-4,5-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MTT)值与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的变化.结果 OX-LDL可引起细胞MTT 值下降(P<0.01)与LDH值显著升高(P<0.01),伴随有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升高(P<0.01),而E2可显著抑制OX-LDL引起的细胞内游离钙升高,同时减少LDH的释放,抑制MTT值的下降.结论 E2可显著抑制OX-LDL的细胞毒效应,这与E2阻止了OX-LDL激发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升高有关,这也可能是雌激素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之一.
作者:陈玉成;曾智;张庆;梁玉佳;黄明慧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