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快速鉴定大肠埃希菌方法的临床适用性的评估

谢国艳;高志生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 显色培养基, 快速鉴定, 评估
摘要:目的 评估新的方法对大肠埃希菌快速鉴定的临床适用性.方法 同时采用科玛嘉显色平板鉴定法和JAMES试验法对100株大肠埃希菌进行快速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配对χ2检验、Kappa检验(0.779)均显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接种显色培养基的同时,加做JAMES试验法能快速有效地鉴定大肠埃希菌,适合临床开展.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荧光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的方法学评价

    目的 对荧光法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进行初步临床应用评价.方法 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颁布的EP5-A,EP6-A,EP7-A 分别对杏恩公司生产的荧光法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进行了精密度评价、线性评价、抗干扰试验,并依据EP9-A2与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 高浓度水平(Hcy 20.0 μmol/L)的批内精密度和总精密度分别为1.88%和3.71%,低浓度水平(Hcy 10.0 μmol/L)的批内精密度和总精密度分别为2.76%和3.98%;在0~ 60.0 μmol/L 范围内,测定结果线性良好;胆红素在500.0 μmol/L,三酰甘油在15.0 mmol/L,维生素C在10 mmol/L以内,血红蛋白在16.0 g/L内,干扰相对偏差小于5%,对实验结果无明显干扰;荧光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同型半胱氨酸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相关性良好(r2=0.976 1).结论 荧光法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试剂盒在测定精密度、线性范围、抗干扰等方面的性能可以满足临床检测的需要.

    作者:邵坤宁;杨丽娟;张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信息管理系统在血库管理的应用与展望

    为了优化输血流程管理,保证输血安全.广东省中医院自2008年开始建设输血科管理系统,2009年正式投入使用,在使用一年多的时间里,应用该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对血液入库、交叉配血、发血、血液库存管理等流程进行信息化的管理.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大大减少人为差错的发生,为该院的输血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作者:梁铮;周厚全;高云龙;徐建华;吴新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 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凋亡与对照组差异,并探讨SLE患者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凋亡与某些相关血清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29例SLE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研究.分离培养0,5,24 h后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凋亡检测用Annexin V检测试剂盒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3,C4和Ig等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结果 SLE患者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培养5,24 h凋亡率分别为(9.65±6.72)%和(68.36±9.51)%,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单核细胞培养24 h凋亡率为(25.36±5.6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并且SLE患者血清补体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凋亡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凋亡加速,并且患者血清因素异常可能与细胞凋亡相关.

    作者:曹文操;崔天盆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辛伐他汀调脂疗效及hs-CRP的关系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辛伐他汀调脂疗效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PCR技术,对178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载脂蛋白E基因分型,分析基因型与血脂水平、辛伐他汀调脂疗效及hs-CRP的关系.结果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可影响血脂水平,ε3/2组TC,LDL-C低于ε3/3组(t=2.119,P=0.046;t=3.318,P=0.003),ε4/3组TC,LDL-C高于ε3/3组(t=3.079,P=0.004;t=3.038,P=0.004);辛伐他汀治疗12周后(20 mg/d),ε3/2组血清LDL-C下降程度大于ε3/3组(t=2.124,P=0.046);辛伐他汀治疗前,携带等位基因ε4组个体hs-CRP水平低于不携带等位基因ε4组(t=2.083,P=0.043),但未发现ε4等位基因对辛伐他汀降低hs-CRP产生影响(t=0.997,P=0.324).结论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辛伐他汀调脂疗效相关.

    作者:夏勇;李卫宁;徐安平;董晶;邓玉奎;林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母体循环中游离胎儿DNA含量与唐氏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唐氏综合征(DS)孕妇血浆中的游离胎儿DNA(fDNA)含量,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用于产前诊断唐氏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DS男胎孕妇6例、DS高危男胎孕妇31例、正常男胎孕妇32例,用QIAamp DNA Blood Kit提取孕妇血浆中fDNA,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FQ-PCR)方法对孕妇血浆中胎儿DNA的含量进行检测并比较,以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作为男性fDNA的标记物.结果 DS孕妇组、DS高危孕妇组与正常孕妇组相比,孕妇血浆中DNA的含量拷贝数分别为140.82±50.47 copies/ml,82.08±25.47 copies/ml和56.34±15.52 copies/m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t=2.815,P<0.01).结论 孕妇血浆中游离fDNA定量检测可以作为产前筛查DS的候选靶标.

    作者:汤冬玲;李栋;邵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107例多发性骨髓瘤M蛋白检测与免疫学分型分析

    目的 探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在鉴定M蛋白上的应用.方法 采用血清蛋白电泳技术、血清免疫固定技术(IFE)检测107例MM患者血清M蛋白.结果 107例MM患者中97例血清蛋白电泳检出M蛋白,107例免疫固定电泳均检出M蛋白.M蛋白IFE分型结果为IgG型63例,其中IgG κ型29例,IgG λ型34例;IgA型25例,其中IgA κ型11例,IgA λ型14例;IgM型3例,其中IgM κ型1例,IgM λ型2例;单纯轻链型15例,其中κ型2例,λ型13例.60例MM患者中有39例检出尿本-周氏蛋白,其中,12例为κ型,27例为λ型.三种方法中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的检出率高,血清蛋白电泳次之,尿液本周氏蛋白电泳检出率低(P<0.01).结论 采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沉淀带容易识别,是鉴定各类型M蛋白的较准确、直观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玉梅;赵有利;石翀;李光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深圳市社区人群甲状腺功能紊乱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深圳地区人群甲状腺功能紊乱的患病率及其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876份在2010年1月~7月期间参加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的成年人血清标本.先检测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异常者,再检测游离甲状腺激素T3(FT3)和游离甲状腺激素T4(FT4).结果 在876例健康体检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为4.1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病率为0.34%,亚临床甲亢患病率为0.68%,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患病率为0.68%,亚临床甲减患病率为2.40%.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56,P<0.01),亚临床甲状腺功能紊乱的患病率(3.08%)显著高于临床甲状腺功能紊乱的患病率(1.02%).结论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是深圳地区人群甲状腺功能紊乱的常见类型,且亚临床型甲减患病率高于亚临床型甲亢.

    作者:吴正林;黄英;范菲楠;钟小强;吴意;陆学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EC FX-20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对分离到的病原菌用API系统鉴定,并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新生儿血培养标本共检出细菌143株,阳性率为7.82%;其中革兰阳性菌99株,占69.23%;革兰阴性菌35株,占24.48%;真菌9株,占6.29%.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对力奈唑胺和替考拉宁100%敏感,而对青霉素G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抗生素高度敏感.结论 新生儿血培养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

    作者:苍金荣;张莹;张利侠;苏宝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IL-6和MMP-9在银屑病皮损检测中意义的研究

    目的 研究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6和MMP-9表达水平,阐明其在实验室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20例进行期银屑病皮损标本和20例对照组标本中IL-6和MMP-9的表达量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进行期银屑病皮损IL-6和MMP-9表达分布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36.19,χ2=40.0,P<0.01) ;IL-6和MMP-9的表达与银屑病分级有关(P< 0.01);IL-6和MMP-9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984).结论 IL-6和MMP-9可作为进行期银屑病皮损的实验室诊断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刘雪峰;侯卫红;田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马内菲青霉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

    目的 设计马内菲青霉菌特异性引物,探讨马内菲青霉菌病早期诊断的方法及抗生素治疗的药物选择.方法 马内菲青霉菌按常规方法放在25℃和37℃进行真菌培养;参照NCCLS M27-A,M38-P对3株马内菲青霉菌的酵母相和菌丝相进行小抑菌浓度(MIC)测定;PCR的鉴定采用马内菲青霉菌18S rRNA的特征序列,设计内引物Pm1,Pm2和外引物FSF,FSR进行巢式-PCR扩增,并对产物进行产物鉴定.结果 马内菲青霉菌为双相性真菌,25℃为青霉相,在沙保弱琼脂平板上产生具有特征性的红色色素,37℃为酵母相,无色素产生;微量稀释法比较马内菲青霉菌在25℃菌丝相和37℃酵母相时的MIC值,结果显示伊曲康唑敏感性强,其次是酮康唑、5-氟胞嘧啶和氟康唑,弱的为二性霉素B;3株马内菲青霉菌经巢式-PCR扩增后大约有400 bp片段,其他真菌如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曲霉菌则没有.结论 巢式-PCR可以快速鉴定马内菲青霉菌,48 h培养的单个菌落、10 h可以鉴定出结果,而培养则需4~7 d,巢式-PCR对马内菲青霉菌病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医生应结合临床症状及早应用抗真菌药物.

    作者:周俊英;涂建成;郭清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应用EP-7A2文件评价三酰甘油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干扰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对ELISA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干扰.方法 依据CLSI EP-7A2文件,以电化学发光法为NSE检测的比较方法,ELISA法为NSE检测的被评价方法.①以NSE的偏差(被评价方法-比较方法)为Y轴,比较方法的NSE浓度为X轴,将20个测试标本和20个对照标本绘制偏差图,分析浓度为4 mmol/L的TG对比较方法检测NSE(浓度范围在5~20 ng/ml)的干扰.②再以TG浓度为X轴,其对应的NSE降低值为Y轴绘制TG干扰NSE测定的剂量响应曲线.结果 ①浓度为4 mmol/L的TG对ELISA法检测的NSE(浓度范围在5~20 ng/ml)产生了负干扰.②通过绘制TG干扰NSE测定的剂量响应曲线发现随着TG浓度的增加,对浓度为5.4 ng/ml和20 ng/ml的NSE样本产生负干扰也增加.其剂量响应曲线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2.4X+ 18.92和Y=-0.69X+5.26.结论 使用高浓度TG患者血清标本制备干扰物,当TG浓度为1~4 mmol/L时,对ELISA法检测NSE有负干扰,干扰的剂量曲线呈直线相关.

    作者:黄惠;李强;欧财文;王志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可比性分析

    目的 通过该实验室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新鲜全血样本检测结果的分析比较,了解不同仪器对同一样本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按EP9-A文件要求,以Beckman Coulter LH-750型血细胞分析仪为比对仪器,以Sysmex XE-2100型及XS-800i型血细胞分析仪为实验仪器,采集患者新鲜全血样本对WBC,RBC,HB,PLT四参数进行检测,计算相关参数与回归方程,计算比对仪器与实验仪器间的相对偏差(SE%),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误差范围的1/2为标准,判断不同仪器间测定结果的可比性.结果 新鲜全血样本各检测仪器间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均r>0.975,部分检测系统的HB,PLT在低值医学决定水平处相对偏差超过可接受范围,仪器调整后,检测结果相对偏差在允许范围内.结论 同一实验室不同血细胞分析仪需定期进行比对,保证同一样本检测结果在同一实验室具有可比性.

    作者:迟林;李昊淼;韩秀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心酶谱变化及治疗差异探讨

    目的 探讨甲型H1N1轻症患者心酶谱与正常人群、普通流感人群的变化以及中西医治疗后心酶谱是否存在差异,为指导临床用药与传染性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426例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受试者使用荧光PCR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确证后的281例甲流病例,与40例体检正常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在罗氏Modular生化分析仪上做血清酶学检查.结果 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CK,AST,L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K-MB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流感患者心酶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中医治疗组与西医对症治疗组心酶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型H1N1患者发病早期心酶谱的异常提示患者有一定的心脏损伤,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石汉振;卢传坚;郑智明;黄宪章;庄俊华;邓华;温泽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IL-6,CA19-9和CA242在胰腺癌诊断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单独或联合检测血清IL-6,CA19-9和CA242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3项肿瘤标志物血清水平与胰腺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分别检测83例胰腺癌患者、78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和80例健康者血清中IL-6,CA19-9和CA242水平,分析3种指标对胰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胰腺癌病人中,3种标志物血清浓度均显著高于慢性胰腺炎组和对照组;并且与肿瘤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相关.3种标志物平行法联合检测可使诊断的灵敏度提高至95.2%,系列法联合检测则使特异度提高至97.5%.结论 血清IL-6,CA19-9和CA242水平对胰腺癌的诊断和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钟善传;董凤珍;刘涤瑕;王丽;涂晖;陈金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个性化建设

    目的 个性化建设适合实验室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方法 根据实验室布局、仪器分布,合理建设网络硬件系统,统筹配置工作站;根据实验室自身检验工作特点选择适合该实验室的软件,系统化建设LIS系统.结果 实验室LIS系统的建设,在满足临床检验工作需要的基础上,尽可能体现实验室自身特点,以方便、快捷、个性为宗旨.结论 建设实验室的个性化LIS系统要重软件轻硬件,重应用轻系统,选择合适的应用软件.

    作者:刘波;李守霞;王蕾;赵志敏;张利宾;李海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烟草节杆菌02181肌酸酶的基因克隆

    目的 在已知烟草节杆菌02181肌酸酶基因部分序列的基础上,从烟草节杆菌02181基因组DNA中克隆得到肌酸酶全基因.方法 根据已得到的肌酸酶部分序列,利用基因组步移技术,分别克隆得到肌酸酶基因已知部分序列的上、下游序列,再将3段序列拼接,得到肌酸酶全基因,并在NCBI上检索证实.结果 得到的烟草节杆菌02181肌酸酶基因的全长序列,在NCBI上检索后证实为一新基因,该基因全长1 254 bp(含终止密码子TAA),为一完整的开放读码框架(ORF),编码417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46 377 Da,并与多种不同来源的肌酸酶有着较高的同源性.其中,与Arthrobacter sp.FB24来源的肌酸酶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达到了80%(332/417),同源性则达到了87%(365/417).结论 成功地克隆了烟草节杆菌02181肌酸酶基因,为今后的基因表达奠定了基础,也为肌酐测定试剂的国产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者:智强;胡川闽;易维京;周玉;侯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应用CHVP和CHOP治疗方案的临床实验观察

    目的 比较含长春地辛(VDS)的CHVP方案和含长春新碱(VCR)的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两种方案治疗患者各30例.结果 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76.67%和70.00%(χ2=0.34,P>0.05).临床受益率分别为93.33%和90.00%(χ2=0.01,P>0.05).两组血小板减少、胃肠功能紊乱和肝功异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χ2=0.29,P>0.05;χ2=0.00,P>0.05).外周神经毒性为主要不良反应.CHVP组和CHOP组外周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46.67%(χ2=6.24,P<0.05).结论 应用含长春地辛(VDS)的CHVP方案治疗NHL疗效好,神经毒性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丽;吐尔逊江·司拉木;杜春辉;田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新鲜全血对MicroTest1血沉仪进行室内质控的探讨

    目的 利用患儿新鲜全血对MicroTest1血沉仪进行室内质量控制,以保障检验质量.方法 采用低、中、高值三种不同水平患儿的新鲜全血标本连续72 h进行重复测定后,分别计算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以建立血沉日间的室内质控.结果 48 h内三个水平值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72 h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利用患儿的新鲜全血标本建立MicroTest1血沉仪室内质控,确保血沉仪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作者:何艳明;林淑仪;陈丽芳;李彩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浅析检验工作与临床的协调发展

    社会的发展要求对疾病的诊断能够更早、更准确,随着临床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发展,检验医学在各临床学科中对疾病的诊治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医院检验科就面临着如何同各临床科室沟通、协调发展的问题.笔者从事检验工作多年,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作者:阿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合理布局药敏纸片联检ESBLs和AmpC酶效果观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直观地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和AmpC酶菌株的纸片表型检测法,尽快为临床提供准确药敏结果.方法 采用K-B法,对药敏纸片进行合理布局,观察待检菌株耐药表型.采用头孢西丁(FOX)纸片检测法对耐三代头孢菌素且FOX抑菌圈≤18 mm的83株大肠埃希菌和50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AmpC 酶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107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回顾性分析发现,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同时,头孢西丁(FOX)抑菌圈≤11 mm的菌株,均为产AmpC酶株;或12 mm≤FOX抑菌圈≤14 mm,同时伴有TZP,SCF,CTX/C中任意一个或多个的抑菌圈≤17 mm的菌株,亦为产AmpC酶株.结论 该室分离的致病菌株的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用该室方法对药敏纸片进行布局,有利于对产ESBLs和AmpC酶菌株的联合检测,该法简便、快速,缩短了对产酶株的检测时间,为重症感染患者的抢救争取了时间,可在临床实验室推广应用.

    作者:孙晓红;帅丽华;谢福生;胡志坚;苏占营;周会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