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鳞癌患者血清、唾液Cyfra21-1含量检测的对比研究

傅尧;符义富;游丽萍;李兵

关键词:口腔鳞癌, CYFRA21-1, 肿瘤标志物
摘要:目的 检测口腔鳞癌(OSCC)患者血清、唾液中Cyfra21-1含量,探讨其在OSC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ELISA法同时检测43例OSCC患者(术前和术后)和3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和唾液的Cyfra21-1水平,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OSCC组患者术前血清和唾液Cyfra21-1的含量分别为1.11±0.59 ng /ml和84.76±77 ng /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3±0.20 ng /ml(t=2.851,P<0.01)和43.11±40.96 ng /ml(t=3.112,P<0.01);并且在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是否原复发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含量显著低于术前,分别下降到0.67±0.12 ng/ml和42.48±3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血清=2.007,t唾液=3.094,P<0.05).人体血清、唾液Cyfra21-1含量呈正相关(r=0.628).OSCC组血清、唾液Cyfra21-1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4.1%,88.6%和69.9%,94.7%.结论 血清、唾液中Cyfra21-1含量可作为OSCC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操作过程规范图设计、评价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

    目的 应用操作过程规范图(Operational Process Specifications,简称OPSpecs)设计、评价保证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方法 以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结果计算偏倚(Bias),以近一年的室内质控CV为方法的不精密度,利用BIO-RAD公司的Unity Real Time软件制作OPSpecs图,计算、选择HBV,HCV检测项目的 TEa和室内质控规则.结果 采用两个水平的质控品,以1-3s,2-2s,R-4s,4-1s,10 Westguard多规则为质控规则,实验室50%~90%的分析质量保证水平的TEa是8.3%~20.5%.结论 目前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基本能够满足临床病毒检测的需求,在低水平的检测上,由于存在较大的变异系数,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其不精密度.

    作者:张军;张薇薇;方超平;李闻捷;沈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口腔鳞癌患者血清、唾液Cyfra21-1含量检测的对比研究

    目的 检测口腔鳞癌(OSCC)患者血清、唾液中Cyfra21-1含量,探讨其在OSC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ELISA法同时检测43例OSCC患者(术前和术后)和3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和唾液的Cyfra21-1水平,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OSCC组患者术前血清和唾液Cyfra21-1的含量分别为1.11±0.59 ng /ml和84.76±77 ng /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3±0.20 ng /ml(t=2.851,P<0.01)和43.11±40.96 ng /ml(t=3.112,P<0.01);并且在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是否原复发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含量显著低于术前,分别下降到0.67±0.12 ng/ml和42.48±3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血清=2.007,t唾液=3.094,P<0.05).人体血清、唾液Cyfra21-1含量呈正相关(r=0.628).OSCC组血清、唾液Cyfra21-1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4.1%,88.6%和69.9%,94.7%.结论 血清、唾液中Cyfra21-1含量可作为OSCC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傅尧;符义富;游丽萍;李兵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老年人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BG)检测(G试验)对老年人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动态比浊法检测67例老年高危患者的血浆BG浓度,并与真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7例高危患者,G试验31(46.27%)例阳性,真菌培养法21(31.34%)例阳性.深部真菌感染组血浆BG中位数浓度为45.97 pg/ml;非真菌感染组浓度为5.00 p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38,P<0.01).若以真菌培养为标准,G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48%,73.91%,61.29%和94.44%.结论 G试验对于老年人深部真菌感染具有早期、快速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艳兵;李从荣;郝世勇;李娟;余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菌血症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菌血症对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非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菌血症患者血培养当日(1,3)-β-D-葡聚糖结果.结果 27例非IFI的菌血症患者中8例(29.63%)为G试验阳性,其中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菌血症患者中4例G试验阳性(33.33%,4/12),均为葡萄球菌属感染.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菌血症患者中4例(26.67%,4/15)G试验阳性,其中2例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人,1例为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感染病人.金黄色葡萄球菌、沃氏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铜绿假单胞菌、霍氏肠杆菌感染可引起(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结论 葡萄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与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有交叉反应,可能会引起G试验假阳性.

    作者:胡毓安;黄梅;王卫萍;范明;王颖;尤金炜;何伟;邵海枫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北京地区健康儿童PT和APTT正常参考范围的探讨

    目的 建立北京地区儿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lasma prothrombin time,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北京地区1 111例正常儿童的PT和APTT.将所有儿童根据性别不同分成男(582例)、女(529例)两组;根据发育情况分为婴儿组(257例)、幼儿组(265例)、学龄前组(271例)、学龄组(192例)、青春发育期组(126例).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C28-A2文件中提供的关于临床实验室如何确定和建立生物参考区间的方法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正态性检验,儿童PT和APTT检测值均呈正态分布.经Z检验后发现不同性别儿童的APTT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P>0.05),但PT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37,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的PT和APTT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FAPTT=5.665,P<0.01;FPT=5.755,P<0.01).根据年龄和性别不同,计算APTT和PT的参考范围为:青春发育前组:PT(男)11.9~14.6 s,PT(女)12.0~14.7s;APTT 29.6~50.7 s.青春发育组:PT(男)11.3~14.6 s,PT(女)11.6~14.6 s;APTT 26.5~46.6 s.结论 初步建立北京地区儿童PT和APTT的正常参考范围,对于临床诊治和筛查凝血障碍性疾病、血栓性疾病以及临床使用抗凝剂监测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启亮;李玉清;靳剑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尿沉渣分析与尿干化学分析联合检测尿红细胞的探讨

    目的 探讨提高尿液中红细胞检测效率及质量的改进方法.方法 采用UF-100尿沉渣分析、H-500尿干化学分析及尿沉渣镜检对291例尿标本中红细胞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UF-100尿沉渣分析、H-500尿干化学分析及尿沉渣镜检红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0.96%(61/291),22.68%(66/291),20.27%(59/291);以尿沉渣镜检结果作为金标准,UF-100尿红细胞分析符合率93.47%(272/291)、假阳性率21.31%(13/61)、假阴性率2.61%(6/230);H-500尿红细胞分析符合率91.07%(265/291)、假阳性率22.73%(15/66)、假阴性率4.89%(11/225).以尿沉渣镜检结果为对照,UF-100与H-500联合检测尿红细胞符合率达97.46%,阳性率92.16%,阴性率98.67%.结论 尿沉渣分析与尿干化学分析联合检测尿红细胞可以提高检测准确性,是一种比较简便快捷检测尿红细胞的筛选方法.

    作者:汪靖园;刘鉴;王敏娟;陈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凝血检测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和保存

    目的 探讨对血凝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和保存方法.方法 通过仔细研究凝血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和保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探索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具体措施,并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院(CLSI) H21-A5及相关文件对常规方法进行优化.结果 优化后的方法在标本采集时强调了患者的隐私和抗凝剂与标本的比例;标本的运送、处理和保存方面根据标本的类型(基于血浆和基于分子两种标本类型)和检测项目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结论 实验室应该注意血凝检测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和保存的规范化.

    作者:胡丽涛;王治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尿肾功早期损害检测指标在慢性肾病诊断、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 检测慢性肾病尿肾功早期损伤指标,探讨其在慢性肾病诊断及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将155例经肾穿刺确诊的肾病患者根据病因分组,检测其尿中微量清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β2-微球蛋白(β2-M)、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轻链κ、轻链λ,观察其升高情况,同时进行患者尿蛋白和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和尿酸(UA)浓度检测,比较其诊断及监测意义.结果 五类慢性肾病患者尿中早期肾损害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常规肾功测定,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肾功能早期损害指标与患者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尿肾功早期损伤指标对于肾病的早期诊断和疾病监测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军;张婧;张静;马巍;程芳;李倩;赵绒;黄晶;韦三华;张惠中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红霉素耐药肠球菌ermB基因检测

    目的 研究北京妇产医院临床感染患者分离的肠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情况以及耐药基因ermB的分布特点.方法 测定肠球菌的抗生素敏感性及采用PCR法检测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结果 50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39株(78%),屎肠球菌11株(22%);红霉素耐药率为88%(44株/50株).在44株红霉素耐药肠球菌中,ermB基因总的携带率为84.09%(37株/44株).结论 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红霉素耐药的肠球菌主要耐药基因为ermB基因.

    作者:刘晶;翟燕红;赵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尿素、肌酐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尿素(UREA)增高(7.14~8.0 mmol/L,>8.0 mmol/L)住院患者及体检对象血清肌酐(CRE)及胱抑素C(CysC)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对87例随机住院患者(其中UREA7.14~8.0 mmol/L 20例,UREA>8.0 mmol/L 62例,UREA<7.14 mmol/L但CRE>106 μmol/L者5例)及40例体检对象(UREA<7.14 mmol/L正常健康对照20例,UREA7.14~8.0 mmol/L轻度增高体检对象20例)同时测定其血清肌酐(酶法,Roche)及胱抑素C(免疫散射比浊法,Dade behring)水平.结果 62例UREA>8.0 mmol/L而CRE正常者CysC超上限率为56%,5例血清CRE高于参考值上限而UREA正常者其CysC超上限率为100%,CysC超过参考值上限者其CRE的超上限率为54%,且CysC水平与血清UREA及CRE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64与0.74;同时,UREA轻度增高(7.14~8.0 mmol/L)20例体检对象仅1例血清CRE增高,而CysC增高则有5例;UREA轻度增高(7.14~8.0 mmol/L)20例随机住院患者有2例血清CRE增高且同时有CysC升高,而CysC增高则有10例.结论 在临床评估肾小球滤过率方面,血清CysC水平较血清UREA及CRE敏感、特异,可作为肾小球滤过率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UREA增高特别是轻度增高而CRE正常者不完全由肾外因素引起而多数存在有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应该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作者:吕礼应;张敏;刘万利;杨九华;杨百侠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TRIB1基因rs17321515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TRIB1基因rs17321515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了148例对照组,98例2型糖尿病组和76例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TRIB1基因rs17321515多态性基因型,分析了不同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特点,并探讨了基因多态性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 三组研究对象间的TRIB1基因rs17321515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国北方汉族人群rs17321515多态性基因型AA,AG,GG频率分别为0.151,0.500,0.349,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01,0.599,与不同国家地区间人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43,P=0.471).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中AG+GG基因型患者TG水平明显高于AA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TRIB1基因rs17321515多态性与性别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等位基因是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95%CI=1.032~4.742,OR=2.212,P=0.041).结论 TRIB1基因rs17321515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有关联,A等位基因可能是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琳;鄢盛恺;夏良裕;杨辉;金勋;李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结肠癌组织中胆囊收缩素B受体的表达

    目的 探讨胆囊收缩素B受体(CCK-B)在人结肠癌组织及结肠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筛选出有效的结肠癌生物学标志.方法 收集外科手术切除结肠癌组织标本41例和对应癌旁正常结肠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结肠癌和癌旁组织中CCK-B受体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CK-B受体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经RT-PCR检测41例结肠癌组织中有36例CCK-B受体mRNA呈阳性,阳性表达率为87.8%;癌旁组织CCK-B受体mRNA有10例表达,阳性表达率为24.4%.两组间CCK-B受体mRNA阳性表达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41例结肠癌组织中CCK-B受体蛋白有34例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2.9%,癌旁组织CCK-B受体蛋白有6例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4.6%,两组间CCK-B受体蛋白阳性表达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肠癌组织不同病理学分级各组间CCK-B受体阳性表达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CK-B受体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CCK-B受体的表达可能是结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可作为结肠癌临床诊断的生物学标志,并为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靶受体.

    作者:黄东凤;潘骅;张弘;章建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胰腺癌肿瘤标志物单项和联合检测的评价

    目的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肿瘤标志物CA199,CEA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胰腺癌患者、胰腺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CA199,CEA含量,分析并比较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意义,通过ROC曲线评价CA199,CEA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与良性胰腺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胰腺癌组血清CA199,CEA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CA199+CEA,CA199,CE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0.80,0.68.结论 通过ROC曲线评价CA199,CEA联合检测对胰腺肿瘤诊断有显著意义.

    作者:陈红梅;居会祥;孙明忠;肖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应用替代评价方法评价两检测系统测定血清总胆汁酸结果的一致性

    目的 对Dimension RxL Max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Dimension X Pan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两检测系统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方法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GP29-A文件的要求,对室间质评中不能提供能力验证的检测项目TBA分别在上述两检测系统上进行双份重复测定,样本n=20,分析浓度尽可能分布于检测项目的 整个检测范围内,计算各自检测结果的均值、均值的差值及允许差异值(D).结果 Dimension X Pand检测系统上TBA检测结果均落在Dimension RxL Max检测系统允许差异值(D)范围内.结论 Dimension RxL Max与Dimension X Pand两检测系统测定血清TBA的结果基本一致,临床检测过程中可任选一种检测系统进行TBA测定.

    作者:张建忠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BNP的分析测量范围和临床可报告范围研究

    目的 研究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B型钠尿肽(BNP)的分析测量范围(AMR)和临床可报告范围(CRR).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院(CLSI)发布的EP6-A文件要求制备实验样品,每个样品在西门子ADVIA Centaur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上重复测定2次,利用多项式回归法确定BNP的分析测量范围;通过稀释回收试验确定大稀释度,结合功能灵敏度和分析测量范围上限确定临床可报告范围.结果 ADVIA Centaur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的分析测量范围为2.0~5 094 pg/ml,临床可报告范围为2.5~10 188 pg/ml.结论 厂商声明的ADVIA Centaur化学发光免疫系统检测BNP的分析测量范围得到验证确认,但对于超过分析测量范围的高值标本建议用生理盐水做1∶2稀释.

    作者:严海忠;王伟佳;张秀明;温冬梅;欧阳能良;李飞;阚丽娟;索明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影响孕妇产前筛查结果的研究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对于孕妇孕中期产前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14 611例正常孕妇和168例乙肝标志物HBsAg,HBeAg和HBcAb阳性(简称乙肝大三阳)的孕妇、364例乙肝标志物HBsAg,HBeAb和HBcAb阳性(简称乙肝小三阳)的孕妇进行神经管缺陷(NTD)筛查,并且对筛查出的高危NTD进行B超及随访至新生儿出生,评价三组的阳性率及假阳性率.结果 乙肝大三阳的孕妇高危NTD的阳性率为5.4%,假阳性率为5.3%,均高于正常孕妇(0.75%,0.5%)及乙肝小三阳孕妇(0.3%,0.3%).结论 乙型肝炎是导致孕妇产前筛查结果假阳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建议对于乙肝大三阳的孕妇建立适合的风险判断标准.

    作者:何亚萍;乔国昱;轩维清;刘树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无精及少弱精症患者核型和Y染色体微缺失研究

    目的 探讨无精、严重少弱精患者细胞遗传学和Y染色体微缺失之间的关系.方法 60例无精子或严重少弱精子患者均来自西京医院不孕不育门诊.采用G显带法分析外周血核型,多重PCR法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结果 60例患者中,染色体检测出大Y 2例,易位2例,倒位1例,缺失1例,克氏征1例,常染色体多态性2例,共9例核型异常.检出Y染色体微缺失4例,其中2例为大Y患者,1例核型为46,XY,13P+,1例核型正常.结论 大Y与Y染色体微缺失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燕凤;张建芳;唐苗;陈必良;白洁;王德堂;任红;赵海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酶标仪自检方法的建立和应用评价

    目的 建立酶标仪的自检方法,检定酶标仪的各项性能指标.方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酶标分析仪>并利用分光光度计,对Multiskan MK3酶标仪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定.结果 Multiskan MK3酶标仪示值稳定性(0.001A)、波长示值误差(-1.0 nm)、波长重复性(0 nm)、吸光度示值误差(0.006 A)、吸光度重复性(0.17%)、灵敏度(0.018 L/mg)、通道差异(0.005A)及线性(1.88%)均检定合格.结论 具有性能优良分光光度计的临床实验室可进行酶标仪的自检.

    作者:余久如;黎增文;潘桂红;鞠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临床实验室诊断策略

    目的 探讨用于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实验室诊断的策略.方法 采用Dot-ELISA法检测流感患者中的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初步明确为甲型流感或排除非甲型流感;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患者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进一步确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结果 对44 448例在西安地区就诊的发热伴有流感样症状者的鼻咽腔取分泌物进行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筛查,其阳性筛检率为28.25%;对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筛查阳性的17 714例患者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其阳性检出率为41.92%.结论 首先用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筛查,排除非甲型流感病毒;进而在甲型流感病毒的范围内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检测,即加快了甲型流感病毒的排查效率,又减轻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的压力;进而又减轻了大部分非甲型H1N1流感患者核酸检测的经济负担.该文认为该检测策略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临床实验室诊断提供了参考,可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控制、诊断,以及合理用药和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苏明权;杨柳;马越云;郝晓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甲型H1N1流感患者白细胞分类的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甲型H1N1流感患者白细胞分类的变化分析,并与健康人群比较,探讨白细胞分类在甲型H1N1流感临床诊断或筛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PCR核酸检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采静脉血用sysmex XE-21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做白细胞分类,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甲型H1N1流感患者白细胞分类与正常人群相比较,其中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及嗜碱性粒细胞(BASO)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淋巴细胞(LYMPH)、单核细胞(MONO)和嗜酸性粒细胞(EO)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白细胞分类中单核细胞比例和计数的增高对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作为甲型H1N1流感早期诊断或筛检的参考指标.

    作者:郑彦;杜伟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