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异常对抗核抗体检测结果的干扰分析

余悠悠;潘秀军

关键词:抗核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肝功能血清学指标
摘要:目的 探讨肝功能损伤时引起的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升高对抗核抗体(anti-nuelear antibodies,ANA)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干扰,从而造成ANA(1∶40)低滴度结果出现,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157例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为1∶40低滴度的病例,按新华医院分诊制度分12岁以上成人组125例,12岁及12岁以下儿童组32例,分析其肝功能血清学指标:主要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为主,同时分别收集成人66例,儿童42例ANA阴性的样本作为对照.结果 成人组125例ANA结果为1∶40低滴度的样本中,ALT阳性率为28.0%;AST阳性率35.2%;ALP阳性率26.4%;GGT阳性率33.6%,与ANA阴性对照组统计,P均<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组32例,ALT阳性率为31.3%;AST阳性率43.8%;ALP阳性率90.6%;GGT阳性率25.0%,与ANA阴性对照组统计,除ALP组外,其它三组均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功能损伤时引起的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异常升高,均对ANA检测结果存在干扰,会产生低滴度的结果.儿童因正常生长发育而引起的ALP升高,对ANA检测结果无干扰.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缩减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D-II试剂用量可行性研究

    目的 通过评价缩减D-II试剂用量后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的检测性能,探索加强科学管理建设节约型实验室的新方法.方法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相关文件的要求,以正常范围的病人血浆混合血浆批内精密度试验,以质控血浆进行日间精密度试验,以高低浓度的病人标本进行线性和携带污染率试验;把乳胶试剂(DD·PL·Re)吸样量从150 μl/测试调到130 μl/测试,分析试剂用量减少前后的相关性.结果 D-II测定的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2%,日间变异系数均小于8%,线性范围为76~1 843 μg/L;携带污染率为-0.26%;D-II试剂减量前后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r为 0.999 1.结论 在保证仪器检测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调整检测系统的检测参数,缩减试剂用量,实现降低实验室运营成本的目的.

    作者:曾建明;钟永祥;王丽娜;陈中华;肖倩;李松;龙一飞;马骥;陈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髓源性抑制细胞-免疫系统的调节成分

    近来研究发现,一类被称为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的细胞群,参与了肿瘤的免疫逃逸、免疫耐受、免疫抑制等病理过程,促进肿瘤的生长.这群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液、脾、淋巴结、骨髓及肿瘤微环境等部位,通过复杂的分子途径,对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起抑制作用.该文就MDSCs的来源、基本特性及其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生物学作用做简要综述.

    作者:李媛;胡正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菌血症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菌血症对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非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菌血症患者血培养当日(1,3)-β-D-葡聚糖结果.结果 27例非IFI的菌血症患者中8例(29.63%)为G试验阳性,其中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菌血症患者中4例G试验阳性(33.33%,4/12),均为葡萄球菌属感染.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菌血症患者中4例(26.67%,4/15)G试验阳性,其中2例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人,1例为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感染病人.金黄色葡萄球菌、沃氏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铜绿假单胞菌、霍氏肠杆菌感染可引起(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结论 葡萄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与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有交叉反应,可能会引起G试验假阳性.

    作者:胡毓安;黄梅;王卫萍;范明;王颖;尤金炜;何伟;邵海枫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检验科临检专业组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目的 按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建立临检专业组管理的工作模式.方法 首先建立临检专业组程序文件作为质量保证标准和科学管理工作的依据.组长在管理和技术上,日常执行的事项包括履行组内质量和安全管理、明确制定临检组各室岗位职责、建立与落实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复检规则、临检组技能培训与能力评估、锻炼提升专业组长素质及培养专业组学风等.结果 实施管理后,临检专业组各岗位工作有序进行、质量平稳提高、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组长管理工作比较有条理.结论 临检专业组的管理模式能较好适应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检验科实际,对其他专业组有一定借鉴价值,值得在区市级医院检验科推广.

    作者:陈国添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PCR-HRM技术在华法林佳用药剂量关联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新研究显示华法林佳用药剂量关联基因CYP2C9,CYP4F2和VKORC1可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该成果的临床应用有赖于临床快速分子诊断方法的建立,为此该论文建立PCR-HRM(High-resolution melting)技术检测华法林佳用药剂量关联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进行应用评价.方法 采用国际前沿的基因突变筛查技术-HRM和新型荧光染料Eva Green对华法林佳用药剂量关联基因CYP2C9*2,CYP2C9*3,CYP4F2 V433M和VKORC1 1173C/T四个SNP位点先进行染料法荧光PCR,接着进行PCR产物的高分辨熔解,依据熔解峰的特点进行SNP分型即PCR-HRM技术建立,后通过检测临床181例标本进行临床应用评价.结果 在181例服用华法林的患者中检测到CYP2C9*2杂合子2例,CYP2C9*3杂合子15例,CYP4F2 V433M杂合子74例,纯合子14例,VKORC1 1173C/T杂合子33例.随机选择各类基因型PCR产物共24例进行测序,验证结果与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PCR-HRM技术检测华法林佳用药剂量关联基因SNP是一种灵敏、简便、快捷的低成本检测方法,可用于临床常规化分子诊断.

    作者:王芳芳;尤崇革;李光迪;潘云燕;郜莉娜;李菲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西安地区女性阴道炎念珠菌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年龄分布、菌株种类及药敏特性,为西安地区念珠菌性阴道炎预防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了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2006~2009年念珠菌阴道炎病人标本150例,进行年龄分布统计、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5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中20~50岁组占总数的63.3%,年龄<20岁组占总数的6.7 %,年龄>55岁组,占总数的30.0%;菌株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占88.0%,其它念珠菌占12.0%;药敏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及伊曲康唑的敏感率达到90%以上.结论 西安地区20~55岁女性阴道炎念珠菌检出率较高,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及伊曲康唑的敏感性高.

    作者:王艳;朱静;郭振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红霉素耐药肠球菌ermB基因检测

    目的 研究北京妇产医院临床感染患者分离的肠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情况以及耐药基因ermB的分布特点.方法 测定肠球菌的抗生素敏感性及采用PCR法检测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结果 50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39株(78%),屎肠球菌11株(22%);红霉素耐药率为88%(44株/50株).在44株红霉素耐药肠球菌中,ermB基因总的携带率为84.09%(37株/44株).结论 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红霉素耐药的肠球菌主要耐药基因为ermB基因.

    作者:刘晶;翟燕红;赵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1085例深静脉导管的病原学分析

    目的 研究深静脉导管送检标本的病原学特征及细菌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送检的1 085例深静脉导管标本的病原学结果及细菌耐药性.结果 1 085份标本中,临床确诊发生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阳性标本281份(25.90%),检出病原菌284株,G+菌、G-菌和真菌分别占50.71%,17.25%和32.04%.常见的病原菌是表皮葡萄球菌(22.89%)、金黄色葡萄球菌(15.14%)、白色念珠菌(12.68%)和鲍曼不动杆菌(7.3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MRScn占83.69%,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90.70%.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对青霉素100%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且有全耐药菌株出现.结论 发生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多以耐药菌株为主,且病原菌的耐药性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故加强病原学监测,规范导管操作及护理,是控制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关键.

    作者:刘斌;刘春霞;顾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尿肾功早期损害检测指标在慢性肾病诊断、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 检测慢性肾病尿肾功早期损伤指标,探讨其在慢性肾病诊断及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将155例经肾穿刺确诊的肾病患者根据病因分组,检测其尿中微量清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β2-微球蛋白(β2-M)、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轻链κ、轻链λ,观察其升高情况,同时进行患者尿蛋白和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和尿酸(UA)浓度检测,比较其诊断及监测意义.结果 五类慢性肾病患者尿中早期肾损害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常规肾功测定,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肾功能早期损害指标与患者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尿肾功早期损伤指标对于肾病的早期诊断和疾病监测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军;张婧;张静;马巍;程芳;李倩;赵绒;黄晶;韦三华;张惠中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胃液及血清CA724,CA199和CEA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胃液及血清CA724,CA199和CEA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及其与良性胃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胃癌、良性胃疾病患者胃液、血清中CA724,CA199和CEA浓度.结果 胃癌患者胃液及血清中CEA,CA199和CA724阳性率与胃良性疾病患者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标本、三个项目联合检测敏感度为78.6%,显著高于单项、血清标本联合、胃液标本联合检测(P<0.05);两种标本、三个项目联合检测时,2项(69.0%)、3项(95.2%)、5项(100.0%)同时阳性,特异度高于1项阳性(44.2%).结论 胃液及血清CA724,CA199和CEA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利用多项目同时阳性可增加特异度.

    作者:何思春;庞红全;焦鑫;王利君;刘兴琼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无精及少弱精症患者核型和Y染色体微缺失研究

    目的 探讨无精、严重少弱精患者细胞遗传学和Y染色体微缺失之间的关系.方法 60例无精子或严重少弱精子患者均来自西京医院不孕不育门诊.采用G显带法分析外周血核型,多重PCR法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结果 60例患者中,染色体检测出大Y 2例,易位2例,倒位1例,缺失1例,克氏征1例,常染色体多态性2例,共9例核型异常.检出Y染色体微缺失4例,其中2例为大Y患者,1例核型为46,XY,13P+,1例核型正常.结论 大Y与Y染色体微缺失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燕凤;张建芳;唐苗;陈必良;白洁;王德堂;任红;赵海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应用操作过程规范图设计、评价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

    目的 应用操作过程规范图(Operational Process Specifications,简称OPSpecs)设计、评价保证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方法 以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结果计算偏倚(Bias),以近一年的室内质控CV为方法的不精密度,利用BIO-RAD公司的Unity Real Time软件制作OPSpecs图,计算、选择HBV,HCV检测项目的 TEa和室内质控规则.结果 采用两个水平的质控品,以1-3s,2-2s,R-4s,4-1s,10 Westguard多规则为质控规则,实验室50%~90%的分析质量保证水平的TEa是8.3%~20.5%.结论 目前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基本能够满足临床病毒检测的需求,在低水平的检测上,由于存在较大的变异系数,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其不精密度.

    作者:张军;张薇薇;方超平;李闻捷;沈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胰腺癌肿瘤标志物单项和联合检测的评价

    目的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肿瘤标志物CA199,CEA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胰腺癌患者、胰腺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CA199,CEA含量,分析并比较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意义,通过ROC曲线评价CA199,CEA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与良性胰腺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胰腺癌组血清CA199,CEA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CA199+CEA,CA199,CE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0.80,0.68.结论 通过ROC曲线评价CA199,CEA联合检测对胰腺肿瘤诊断有显著意义.

    作者:陈红梅;居会祥;孙明忠;肖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血清胱抑素C与β2微球蛋白、尿微量清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相关研究

    目的 与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清蛋白(mAlb)比较,评价血清胱抑素C(Cysctatin C)测定在2型糖尿病(DM)肾病早期诊断中的研究价值.方法 对120名健康人及24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Ccr,Cysctatin C,β2-MG,尿mAlb测定结果进行平均值、相关性、敏感度比较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按Ccr水平分为DM1组(Ccr≥80 ml/min 1.73 m2,102例)、DM2组(80 ml/min 1.73 m2>Ccr≥50ml/min 1.73 m2,144例).结果 DM1组各指标平均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2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Cysctatin C与Ccr相关系数分别为-0.885,-0.550,-0.680,Cysctatin C与β2-MG相关系数分别为0.893,0.721,0.897,Cysctatin C与尿mAlb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0.676,0.852;各指标中血Cysctatin C测定为敏感(DM1组47.1%,DM2组81.2%).结论 血Cysctatin C测定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的理想指标,在常规Scr,Ccr检测的同时联合应用Cysctatin C检测可减低糖尿病肾病的漏诊率.

    作者:王谈昀;李军民;曾宪飞;张树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AU2700生化分析仪内、外圈检测单元结果差异性的识别及比对试验

    目的 观察AU2700内、外圈两个独立检测单元测定结果差异的可接受性,并制定有效的差异检出措施.方法 对同一测定项目分圈测定,采用R4s规则作为判定差异不可接受的检出手段,并进行内、外圈测定结果的比对试验.结果 内、外圈检测结果差值大于室内4倍常规SD时,其检测结果经比对试验证实差异不可接受.结论 AU2700内、外圈测定结果的差异呈渐进增大趋势,如不及时发现并处理纠正则结果差异不可接受,采用R4s规则可作为有效检出差异不可接受的报警信号.

    作者:尹中;朱海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在AU2700生化分析仪上测定IgG限额参数MaxOD的设置

    对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免疫透射比浊反应当抗原过量(出现等价带及后带反应)时,其浊度大小与抗原含量的正比关系即不存在,可能导致错误结果.现以科华公司IgG测定为例,在AU2700生化分析仪上通过设定限额参数MaxOD,来自动识别抗原过量.

    作者:史连义;刘继勇;谢卫;张继领;王鑫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甲型H1N1流感患者白细胞分类的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甲型H1N1流感患者白细胞分类的变化分析,并与健康人群比较,探讨白细胞分类在甲型H1N1流感临床诊断或筛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PCR核酸检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采静脉血用sysmex XE-21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做白细胞分类,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甲型H1N1流感患者白细胞分类与正常人群相比较,其中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及嗜碱性粒细胞(BASO)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淋巴细胞(LYMPH)、单核细胞(MONO)和嗜酸性粒细胞(EO)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白细胞分类中单核细胞比例和计数的增高对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作为甲型H1N1流感早期诊断或筛检的参考指标.

    作者:郑彦;杜伟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方法学验证-常见生化项目参考区间的确认

    目的 对实验室现用生化指标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葡萄糖(GLU)、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的生物参考区间进行验证,探讨是否适用于临床.方法 参照NCCLS C28-A2推荐方法,对健康参考个体240名采集符合本实验所需的血清标本.严格按照实验室SOP文件的操作规程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完成实验,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资料其参考值范围由95%可信区间表示;对偏态分布的数据资料,采用百分位数法.试验所得参考值范围与现用参考区间的对比采用单样本T检验分析;分组处理数据则就其分布情况正态分布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数据为偏正态分布的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根据统计学结果,判断参考值范围.结果 在该实验室范围内,GLU,BUN和TC等项目的 现行参考区间保持一致,ALT,AST虽与现行参考区间保持一致,但应做性别分组处理;TP,TBIL的参考区间则与现行参考区间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对TP,TBIL,ALT,AST,GLU,BUN和TC等项目的 参考区间进行初步分析,对现行参考区间的设定提供建议与参考.

    作者:冼江;孙朝晖;方旭成;石玉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尿沉渣分析与尿干化学分析联合检测尿红细胞的探讨

    目的 探讨提高尿液中红细胞检测效率及质量的改进方法.方法 采用UF-100尿沉渣分析、H-500尿干化学分析及尿沉渣镜检对291例尿标本中红细胞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UF-100尿沉渣分析、H-500尿干化学分析及尿沉渣镜检红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0.96%(61/291),22.68%(66/291),20.27%(59/291);以尿沉渣镜检结果作为金标准,UF-100尿红细胞分析符合率93.47%(272/291)、假阳性率21.31%(13/61)、假阴性率2.61%(6/230);H-500尿红细胞分析符合率91.07%(265/291)、假阳性率22.73%(15/66)、假阴性率4.89%(11/225).以尿沉渣镜检结果为对照,UF-100与H-500联合检测尿红细胞符合率达97.46%,阳性率92.16%,阴性率98.67%.结论 尿沉渣分析与尿干化学分析联合检测尿红细胞可以提高检测准确性,是一种比较简便快捷检测尿红细胞的筛选方法.

    作者:汪靖园;刘鉴;王敏娟;陈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DKK1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检测Dikkopf 1(DKK1)在肺癌组织及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DKK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了肺癌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肺组织和10个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中DKK1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已构建好的DKK1过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染到非小细胞肺癌细胞95C中,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肺癌组织中DKK1阳性表达率为76.2%.Western blot检测表明DKK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配对的正常肺组织,在10个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95C中过表达DKK1,95C细胞穿过Boyden小室的细胞数目明显增加.结论 DKK1在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在多个肺癌细胞系中表达,DKK1的过表达能够增加95C细胞的侵袭能力.

    作者:李书军;刘雪峰;闫洪江;牛秀兰;田刚;崔爱荣;吴文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