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抗的准确设计和支抗的优秀控制是抉择正畸治疗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临床上使用的支抗是口外弓、头帽J勾等,但因其结构繁琐患者佩戴不舒适,而放弃佩戴终导致支抗丢失,影响整个正畸治疗效果。但微种植体因其体积小、正畸过程中支抗好控制,而且在植入操作中手法简单,对机体创伤小,所用的时间较短,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整个植入过程中对患者配合度要求低,因此成为口腔正畸临床支抗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王雯;胡超(综述);袁小平(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增加,病死率居高不下。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方法,然而单纯手术的疗效相当有限。化疗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疗效仍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存在肿瘤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肿瘤是一个异质性、多态性、分化不均的细胞群体,同一组织类型的肿瘤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存在着差异,肿瘤化疗效果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化疗效果和避免多药耐药的产生,实现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个体肿瘤药敏试验显得越来越来重要。本文就肿瘤体外药敏试验与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亿(综述);徐亮(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201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我校副院长樊均明教授、医学基础研究中心傅俊江教授、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陈礼刚教授等3位专家入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盐酸氯普鲁卡因在儿童乳牙拔除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20例乳牙滞留但牙不松动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以2%盐酸氯普鲁卡因局部麻醉,对照组以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比较两组药物麻醉良好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麻醉良好率80.3%对照组麻醉良好率79.7%,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牙拔除中盐酸氯普鲁卡因麻醉效果与利多卡因一样。
作者:王莉;周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会在肿瘤靶区周围产生剂量的梯度陡降,因此对患者的精确摆位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为量化放疗摆位方法的科学性,并且讨论体重指数对摆位误差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4年1月至6月收治通过调强放疗治疗的20名鼻咽癌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多组CT图像的采集,获得患者在RL(左右),SI(头脚)和AP(腹背)三个方向的偏移数据,从而计算出的摆位误差,验证摆位方法。结果:系统误差在RL、SI和AP方向分别为2.1 mm、2.4 mm和3.0 mm,随机误差在RL、SI和AP方向分别为2.8 mm、2.6 mm和3.5 mm。结论:肯定了摆位方法的科学合理,确定了CTV到PTV的外扩边界大小。患者摆位误差与体重指数并无相关性。
作者:石翔翔;李佳;庞皓文;孙小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的疗效。方法:采用综合性膀胱功能锻炼方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患者30例,记录患者平均排尿次数、大排尿量、残余尿量、平均膀胱容量、尿中白细胞数和清洁尿培养细菌数来评价疗效。结果:30例患者接受膀胱功能锻炼后平均排尿次数明显减少、大排尿量增加、残尿量减少、平均膀胱容量减小、尿中白细胞数及清洁尿培养细菌数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0.05)。结论:综合性应用膀胱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
作者:龙良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1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诊断为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为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病理学检查除成熟性畸胎瘤成分外,另见由甲状腺和类癌组织混合成的结节一枚,类癌细胞较小且大小相仿,染色质均匀,核分裂少见,免疫组化: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TG(+)、TTF-1(+),类癌细胞CD99(+)、CgA(+)、Syn(+)、CK7(-)。结论: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为罕见的病变,临床患者多无典型症状,且类癌成分多与甲状腺组织混杂于畸胎瘤中,容易漏诊,故应广泛取材并提高对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的认识,对累积资料,避免临床误诊、漏诊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夏天;肖秀丽;周铁军;罗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复位内固定术与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关节急性损伤的疗效比较。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35例患者纳入研究,复位内固定组(RIF组)17例,关节融合组(JF组)18例,随访均超过2年。采用VAS、AOFAS调查问卷方法进行疗效评估,采用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估足关节炎、复位、骨愈合等情况。结果:35例患者均获得门诊随访,平均随访27.5个月(25~35个月),与RIF组患者比较,JF组患者在术后3、6、12、24个月的VA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在术后6、12、24个月的AOFAS评分均有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在满意度比较,JR组满意度优良率高达94%,RIF组满意度仅达65%,5例(29%)患者行关节融合治疗。结论:Lisfranc关节急性损伤患者一期行关节融合术的疗效确切,尤其适用于Lisfranc关节内侧柱及中柱严重骨折脱位或单纯韧带损伤患者,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满意度高等优势,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杨衡;鲁小波;叶俊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纯中药制剂脉管复康片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chronic venous leg ulcer,CVLU)的疗效。方法:选取58例于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单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药物和弹力袜的疗效对比观察。结果:经过脉管复康片治疗后患者肢体肿胀及行走沉重感改善明显,治疗组患者各期肢体溃疡的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 P<0.05),溃疡平均愈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脉管复康片能有效促进静脉性溃疡的愈合。
作者:邓显;周翔宇;施森;何延政;杨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1.23%氟化泡沫在固定正畸治疗过程中预防釉质脱矿的临床效果。方法:经签字同意进入实验的固定正畸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名。A组单纯口腔卫生措施,B组在口腔卫生措施的基础上使用1.23%氟化泡沫。两组患者从治疗起始,每月均使用Canon60D专业相机拍摄一次牙牙合照片,共13次,观察时间为13个月。临床检测指标为牙面是否出现新增的白垩色斑点或龋洞,计算牙釉质脱矿指数(EDI)。结果:①从12次牙釉质脱矿变化看,A、B两组的牙釉质脱矿率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高;②两组EDI指数的平均数:A组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t=2.929,P=0.008)。结论:①固定正畸所引起的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正畸时间呈正相关;②在口腔卫生措施的基础上使用1.23%氟化泡沫预防固定正畸过程中的牙釉质脱矿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作者:唐璐;杨四维;庞兰;李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临床上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快速性心律失常[1]。治疗效果欠佳,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对AF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的研究仍然是目前心律失常领域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发现心房重构是AF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2-3],心房肌细胞相关离子通道变化在心房电重构中起重要作用。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Small 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K+channels,SK)是新近发现的一类对电压不敏感而对钙离子敏感的钾离子通道,有研究发现SK通道与心房重构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就AF心房重构与SK通道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李芳(综述);李妙龄;曾晓荣(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4月23~25日,由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2015年第三届学术会议”武汉召开。本次会议以特邀报告、大会报告、青年优秀论文交流等形式,围绕“心脏与微循环”,交流了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方面的诊断、治疗、患者教育和预防相关的原创基础和临床研究等进行了探讨。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胃癌是世界上致死率第二高的癌症,虽然近年来病死率有下降趋势,但因针对其有效的检查策略有限,常常在诊断时已是晚期,对于晚期患者的治疗方案有限,且预后极差,实施规范治疗的Ⅰ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为82%~95%,Ⅱ期为55%,Ⅲ期为15%~30%,而郁期仅为2%[1]。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涉及到细胞分化、增殖、迁移和生的基因及分子机制也不断被深入理解,取得可喜的成果。HER-2的过表达也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发生于多种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胃癌、肺腺癌等[2]的分子异常现象,并涉及到肿瘤的发生、发展等过程。而在胃癌中,大量的研究显示HER2的过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并与预后差和浸润性强等特征紧密相关。此外,体外和体内胃癌模型的临床前数据显示抗HER-2治疗有显著性的抗肿瘤效应(特别是直接靶向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作者:杨大学(综述);周业江(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在ICU高危压疮监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458例手术后入住ICU的压疮高危患者分为对照组223例和实验组2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压疮监控,实验组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患者转出ICU病房后,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压疮的发生率、已发压疮治愈率和患者对压疮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已发压疮治愈率和患者对压疮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高危压疮患者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可显著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已发压疮治愈率和患者对压疮管理的满意度。
作者:杜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确认水辅助肠镜和传统注气肠镜在患者的耐受度、成功率、操作时间、病变检出率及患者的重复检查率等方面的优劣程度,对临床行结肠镜检查进行指导。方法:通过对Medline, Embase, PubMed, Cochrane Central Trial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的检索(时间截止于2014年9月),两名作者对纳入文献进行了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争议的部分,由第三方裁定,所有的统计分析都根据是否存在异质性而分别运用了随机效应模型及固定效应模型使用STATA软件完成的。结果:包括2312名患者的10篇研究文献被纳入,结果显示:水辅助肠镜的达盲时间(1.646;95%CI:1.219~2.073;P=0.000)及总操作时间(2.111;95%CI:1.508~2.713;P=0.000)比注气肠镜更长,达盲率(OR:0.868;95%CI:0.368~2.047;P=0.747)及息肉检出率(OR:1.084;95%CI:0.622~1.889;P=0.776)两者相当;而水辅助肠镜的疼痛评分(-1.489;95%CI:-1.893~-1.086;P=0.000)和麻醉镇静率更低(OR:0.421;95%CI:0.328~0.539;P=0.000);腺瘤检出率(OR:1.239;95%CI:1.034-1.486;孕=0.020)及患者的重复检查率(OR:2.298;95%CI:1.614!3.271;孕=0.000)更高。结论:水辅助肠镜虽然时间更长,但在减少患者痛苦、腺瘤检出率以及患者的随访复查等方面优于传统注气肠镜,是一种更舒适及高效的方法。
作者:廖婧媛;杨丹;颜琼;邓明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高压冲洗在急诊污染创面清创术中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皮肤软组织挫裂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0.9%生理盐水高压冲洗创面,对照组采用0.9%生理盐水行普通冲洗创面清洗创面后两组均行常规消毒清创治疗;比较创面清洗的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创面感染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清洗的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细菌感染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高压冲洗能有效的清除污染创面中的微小颗粒,减少伤口的细菌,降低伤口的感染率。
作者:李绍兰;钟武;陈睦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维生素D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为固醇类衍生物,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人体维生素D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人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变为胆钙化醇,即维生素D3;二是通过饮食摄入,包括动物肝脏、蛋类、乳类,而植物中的麦角固醇经过紫外线照射后转变为维生素D2,其主要与脂肪一起在空肠、回肠被吸收,胆汁、胰液等消化液有助于维生素D吸收。
作者:罗金龙(综述);姜淮芜(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2014年,麻醉学科王晓斌教授科研团队已在《Neuromolecular Medicine》(2014,16:594-605. IF 4.65)、《PLOS ONE》(2014,9:e99855. IF 3.75)、《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2014,189:285-294,IF 2.25)、《Mol Med Rep》(2014,10:101-106,IF1.5)以及《Hepato-gastroenterology》(2014,61:1213-1219,IF0.6)等SCI期刊上发表了5篇较高质量论文,这些论文的完成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课题基金等的支持,由泸州医学院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完成单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13167例住院患者24 h死亡时间的统计,分析患者总体死亡时间变化规律,分析其中3个系统疾病患者死亡时间变化规律,提出预见性护理对策。方法:将1963年到2009年报道的13167例住院患者死亡时间进行搜集并按病种分类,绘制13167例、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脑血管系统住院患者24 h死亡时间分布图。结果:13167例住院患者总体死亡时间高峰出现在3时至7时;呼吸系统患者死亡时间高峰出现在19时至8时;心血管系统患者死亡时间高峰出现在4时至11时;脑血管系统患者死亡时间高峰出现在6时至11时。结论:13167例各系统住院患者死亡时间集中于下半夜;呼吸系统患者死亡时间高发时段还包括上半夜;心脑血管系统患者死亡高发时段包括上午,其中脑血管系统患者在下午还出现死亡的小高峰。
作者:阳艾玲;于华;何金跃;游代添;张芹;刘珉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特征,明确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至2014年经病理证实的20例软骨母细胞瘤,用HE和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病理学观察,同时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20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多发于青少年,平均年龄17岁,>20岁者4例。常见的部位是长骨(75%),尤其是股骨、胫骨和肱骨,其他部位5例。 X线通常表现为骨骺或骨突部位圆形或卵圆形地图状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常有薄层边缘硬化,破坏区常见细小的斑点状钙化或骨化阴影,很少膨胀性改变和骨膜反应。1例有局部骨皮质破坏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镜下软骨母细胞瘤由增生的软骨母细胞、粉红色软骨样基质及散在破骨样巨细胞组成,“窗格样钙化”和免疫组化软骨母细胞S-100(+)对正确诊断十分重要。结论:掌握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特征,对软骨母细胞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华;肖秀丽;蒋堃;杨志惠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