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高压冲洗在急诊污染创面清创术中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皮肤软组织挫裂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0.9%生理盐水高压冲洗创面,对照组采用0.9%生理盐水行普通冲洗创面清洗创面后两组均行常规消毒清创治疗;比较创面清洗的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创面感染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清洗的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细菌感染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高压冲洗能有效的清除污染创面中的微小颗粒,减少伤口的细菌,降低伤口的感染率。
作者:李绍兰;钟武;陈睦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增加,病死率居高不下。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方法,然而单纯手术的疗效相当有限。化疗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疗效仍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存在肿瘤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肿瘤是一个异质性、多态性、分化不均的细胞群体,同一组织类型的肿瘤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存在着差异,肿瘤化疗效果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化疗效果和避免多药耐药的产生,实现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个体肿瘤药敏试验显得越来越来重要。本文就肿瘤体外药敏试验与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亿(综述);徐亮(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日前,由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及《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主办,重庆医科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承办的第八届亚太地区循证医学研讨会(The Eigh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Evidence-Based Medicine)及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分中心主任工作会在重庆召开。教育部科技司雷朝滋副司长及邹辉处长出席了研究中心分中心主任工作会。来自全国的19各分中心主任参加了会议并分别进行了工作汇报,我校循证医学中心也参加会议并进行了工作汇报。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治。方法: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8月,我院83例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腹痛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86.75%),其次为黄疸(56.63%)和发热(42.17%)。B超、CT和MRCP的诊断率分别为85.54%,92.86%和94.67%。83例患者中,72例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51例(70.83%),中位随访时间38月(3月~100月)。患者术后恢复良好。5例随访的行胆管癌根治术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1月,4例行姑息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月。结论: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治应重视临床表现,MRCP有助于诊治。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治疗,以防癌变。囊肿切除和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应作为首选术式。
作者:付文广;黎靖;温剑;李秋;雷正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1.23%氟化泡沫在固定正畸治疗过程中预防釉质脱矿的临床效果。方法:经签字同意进入实验的固定正畸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名。A组单纯口腔卫生措施,B组在口腔卫生措施的基础上使用1.23%氟化泡沫。两组患者从治疗起始,每月均使用Canon60D专业相机拍摄一次牙牙合照片,共13次,观察时间为13个月。临床检测指标为牙面是否出现新增的白垩色斑点或龋洞,计算牙釉质脱矿指数(EDI)。结果:①从12次牙釉质脱矿变化看,A、B两组的牙釉质脱矿率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高;②两组EDI指数的平均数:A组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t=2.929,P=0.008)。结论:①固定正畸所引起的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正畸时间呈正相关;②在口腔卫生措施的基础上使用1.23%氟化泡沫预防固定正畸过程中的牙釉质脱矿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作者:唐璐;杨四维;庞兰;李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脑水肿及hs-CRP含量变化影响的观察,验证其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脑保护作用。方法: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加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E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脑水肿、hs-CRP含量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经药物治疗后,ESS、ADL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患侧CEI扰动系数值与hs-CRP均在第3 d开始升高,第5 d达到高峰,且呈正相关关系,治疗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或P<0.01)。结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有脑保护作用,且hs-CRP可能参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临床早期检测提供新的指标。
作者:董丽;李波;白雪;张德绸;杨思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1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诊断为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为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病理学检查除成熟性畸胎瘤成分外,另见由甲状腺和类癌组织混合成的结节一枚,类癌细胞较小且大小相仿,染色质均匀,核分裂少见,免疫组化: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TG(+)、TTF-1(+),类癌细胞CD99(+)、CgA(+)、Syn(+)、CK7(-)。结论: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为罕见的病变,临床患者多无典型症状,且类癌成分多与甲状腺组织混杂于畸胎瘤中,容易漏诊,故应广泛取材并提高对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伴甲状腺肿类癌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的认识,对累积资料,避免临床误诊、漏诊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夏天;肖秀丽;周铁军;罗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在ICU高危压疮监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458例手术后入住ICU的压疮高危患者分为对照组223例和实验组2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压疮监控,实验组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患者转出ICU病房后,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压疮的发生率、已发压疮治愈率和患者对压疮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已发压疮治愈率和患者对压疮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高危压疮患者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可显著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已发压疮治愈率和患者对压疮管理的满意度。
作者:杜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维生素D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为固醇类衍生物,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人体维生素D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人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变为胆钙化醇,即维生素D3;二是通过饮食摄入,包括动物肝脏、蛋类、乳类,而植物中的麦角固醇经过紫外线照射后转变为维生素D2,其主要与脂肪一起在空肠、回肠被吸收,胆汁、胰液等消化液有助于维生素D吸收。
作者:罗金龙(综述);姜淮芜(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特征,明确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至2014年经病理证实的20例软骨母细胞瘤,用HE和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病理学观察,同时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20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多发于青少年,平均年龄17岁,>20岁者4例。常见的部位是长骨(75%),尤其是股骨、胫骨和肱骨,其他部位5例。 X线通常表现为骨骺或骨突部位圆形或卵圆形地图状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常有薄层边缘硬化,破坏区常见细小的斑点状钙化或骨化阴影,很少膨胀性改变和骨膜反应。1例有局部骨皮质破坏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镜下软骨母细胞瘤由增生的软骨母细胞、粉红色软骨样基质及散在破骨样巨细胞组成,“窗格样钙化”和免疫组化软骨母细胞S-100(+)对正确诊断十分重要。结论:掌握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特征,对软骨母细胞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华;肖秀丽;蒋堃;杨志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0~6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状况及影响其发育的因素。方法:0~6岁发育筛查测验(简称DST)对就诊婴幼儿1165名进行测评。结果:高危儿216名中MI和(或)DQ异常172名(异常发生率79.6%),可疑28名(13.1%),正常16名(7.5%);非高危儿949名中MI和(或)DQ异常416名(异常发生率43.8%),可疑260名(27.3%),正常273名(28.7%)。城市婴幼儿总人数521名,农村儿童总人数644名。城市婴幼儿按父母学历和职业,依次:初中工人,初中个体,高中工人,高中个体,大学个体,大学教师公务员建筑师,其MI异常发生率为:42.3%,38.7%,19.5%,13.7%,8.9%,15.7%;DQ异常发生率为42.3%,41.5%,14.6%,13.7%,11.1%,22.2%。农村婴幼儿按父母学历和职业,依次:小学农民,初中农民,高中农民,高中个体,其MI异常发生率为:85.3%,67.4%,36.1%,46.7%;DQ异常发生率为:91.4%,72.8%,36.1%,45.1%。结论:本测试智能水平城市婴幼儿优于农村,智能发育与父母亲从事的职业、文化程度、以及各种高危因素如难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高胆红素血症等密切相关。提高人口素质,重视早期教育,定期检查,早发现、早干预,以大限度提高智力、运动、社会、适应行为发育的水平程度。
作者:陈中群;唐章华;罗雪;饶小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支抗的准确设计和支抗的优秀控制是抉择正畸治疗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临床上使用的支抗是口外弓、头帽J勾等,但因其结构繁琐患者佩戴不舒适,而放弃佩戴终导致支抗丢失,影响整个正畸治疗效果。但微种植体因其体积小、正畸过程中支抗好控制,而且在植入操作中手法简单,对机体创伤小,所用的时间较短,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整个植入过程中对患者配合度要求低,因此成为口腔正畸临床支抗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王雯;胡超(综述);袁小平(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会在肿瘤靶区周围产生剂量的梯度陡降,因此对患者的精确摆位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为量化放疗摆位方法的科学性,并且讨论体重指数对摆位误差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4年1月至6月收治通过调强放疗治疗的20名鼻咽癌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多组CT图像的采集,获得患者在RL(左右),SI(头脚)和AP(腹背)三个方向的偏移数据,从而计算出的摆位误差,验证摆位方法。结果:系统误差在RL、SI和AP方向分别为2.1 mm、2.4 mm和3.0 mm,随机误差在RL、SI和AP方向分别为2.8 mm、2.6 mm和3.5 mm。结论:肯定了摆位方法的科学合理,确定了CTV到PTV的外扩边界大小。患者摆位误差与体重指数并无相关性。
作者:石翔翔;李佳;庞皓文;孙小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胃癌是世界上致死率第二高的癌症,虽然近年来病死率有下降趋势,但因针对其有效的检查策略有限,常常在诊断时已是晚期,对于晚期患者的治疗方案有限,且预后极差,实施规范治疗的Ⅰ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为82%~95%,Ⅱ期为55%,Ⅲ期为15%~30%,而郁期仅为2%[1]。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涉及到细胞分化、增殖、迁移和生的基因及分子机制也不断被深入理解,取得可喜的成果。HER-2的过表达也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发生于多种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胃癌、肺腺癌等[2]的分子异常现象,并涉及到肿瘤的发生、发展等过程。而在胃癌中,大量的研究显示HER2的过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并与预后差和浸润性强等特征紧密相关。此外,体外和体内胃癌模型的临床前数据显示抗HER-2治疗有显著性的抗肿瘤效应(特别是直接靶向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作者:杨大学(综述);周业江(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尺骨梯形截骨短缩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北联合大学附属骨科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共20例,男13例,女7例,左侧腕9例,右侧腕11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尺骨梯形截骨短缩术治疗,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9.5个月,并将随访结果应用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从疼痛、功能、活动度及握力四个方面进行术前术后对比。结果:术前总评分40分,评定结果良2例,可14例,差4例。术后总评分95分,评定结果:优16例,良1例,可3例,差0例。术前、术后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尺骨梯形截骨短缩术来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能有效缓解腕关节疼痛,握力减低,腕关节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
作者:郭明磊;赵少平;王振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201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我校副院长樊均明教授、医学基础研究中心傅俊江教授、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陈礼刚教授等3位专家入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纯中药制剂脉管复康片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chronic venous leg ulcer,CVLU)的疗效。方法:选取58例于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单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药物和弹力袜的疗效对比观察。结果:经过脉管复康片治疗后患者肢体肿胀及行走沉重感改善明显,治疗组患者各期肢体溃疡的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 P<0.05),溃疡平均愈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脉管复康片能有效促进静脉性溃疡的愈合。
作者:邓显;周翔宇;施森;何延政;杨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2014年,麻醉学科王晓斌教授科研团队已在《Neuromolecular Medicine》(2014,16:594-605. IF 4.65)、《PLOS ONE》(2014,9:e99855. IF 3.75)、《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2014,189:285-294,IF 2.25)、《Mol Med Rep》(2014,10:101-106,IF1.5)以及《Hepato-gastroenterology》(2014,61:1213-1219,IF0.6)等SCI期刊上发表了5篇较高质量论文,这些论文的完成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课题基金等的支持,由泸州医学院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完成单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结果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患者的临床与组织学诊断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处理方式。方法:研究对象共321例,患者均来自四川川南地区,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且有组织病理学进行对照,应用TBS分级诊断标准。结果:321例ASCUS患者中,36~45岁年龄段检出率高(48.6%)。病理活检结果为炎症占68.5%,CINⅠ级占13.7%,CINIⅡ级占8.7%,CINⅢ级占9.0%。其中,患者≤25岁CIN占37.5%,36~45岁CIN占37.8%,宫颈病变发病年龄出现低龄化的趋势。结论:四川川南地区,ASCUS患者隐藏着CIN病变,对待ASCUS患者应给予个体化处理,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作者:黄丛改;李孟泽;汪少华;万宇;王洁琼;汪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组织创伤及缺损常常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外形破坏,精确的修复重建在未来仍将是一个重大的医疗问题。20世纪90年代,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DM)首次成功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随后被迅速推广于临床[1,2]。但是ADM仅是一种皮肤替代品,与真正的活体皮肤在结构和功能上有非常大的差异。 ADM移植后可减少瘢痕形成与色素沉着,改善受皮区创面愈合后的柔韧性和弹性。但与自体皮肤移植相比,真皮替代物的血管化进程仍明显偏慢,大大限制了ADM的临床应用。在治疗较大面积的皮肤缺损和深度损伤时,血供问题常常导致治疗失败[3]。因此,早期、快速血管化是ADM在整复外科领域中实现更好发展的保障。本文就ADM的血管化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林梦媛(综述);夏德林(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