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断指再植的围手术期护理

欧阳梅莉;葛建华;万永鲜

关键词:断指再植, 护理, 血管危象
摘要:目的:总结断指再植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方法:对35例患者进行术前指导及准备和术后观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35例共42指,成活39指(包括2次手术后成活1指),失活3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指导和科学的术后观察护理是提高断指再植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脂质体介导hHCN2基因转染HEK293细胞的效率研究

    目的:脂质体介导重组起搏基因pIRES2-EGFP-HCN2转染HEK293细胞,观察转染效率,探讨其构建生物起搏器的可行性.方法:对含hHCN2 cDNA的PTR载体进行转化和扩增,将所得hHCN2基因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双酶切来鉴定克隆的正确性.将重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HEK293,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的表达并计算转染效率.结果:构建了重组质粒pIRES2-EGFP-HCN2.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转染后的HEK293呈绿色荧光,其转染效率可达90%以上.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IRES2-EGFP-HCN2,并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导人HEK293细胞,为生物起搏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贾建博;方易冰;卞铁荣;陈枫;于风旭;廖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骨桥蛋白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喉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阐明骨桥蛋白在喉鳞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并为临床治疗及防治喉鳞癌侵袭、转移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方法:收集40例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证实为原发性喉鳞癌(LSCC)患者病理组织石蜡标本作为试验组,另取40例同期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为癌旁阴性喉黏膜组织石蜡标本作为对照组.所有石蜡标本5μm连续切片2张,其中1张行HE染色,证实其为何种病理组织,另外1张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OPN的表达.结果:OPN在喉鳞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00%;在癌旁阴性喉黏膜组中阳性表达率为5.00%;表达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PN表达与喉鳞癌原发部位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T分期呈正相关(P<0.05);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组,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喉鳞癌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OPN在喉鳞癌中高表达,与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级、T分期等有关.与喉鳞癌原发部位无关.高表达的OPN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发挥作用.同时OPN可作为评估喉鳞癌进展、转移的有价值的指标.因此,推测阻断或抑制其表达和活性,干预传导通路中的某些关键位点,可能会成为有效治疗喉鳞癌的新思路.

    作者:刘跃华;李雷激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miRNA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作用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已经进行了近一个世纪,美国、欧洲及日本死于该病者占死亡总数的50%左右.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化,本病的发生率在我国亦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尽管,发展了各种介入治疗相关新技术和导管技术,但治疗后再狭窄仍然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miRNA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出现,已有初步的研究证明许多miRNA调节血管细胞的分化、收缩、迁移、增殖和凋亡,与人类和动物的血管病变发展相关.miRNA或许能成为多样化的血管病变的新生物标记物和新治疗靶点.本文就miRNA分子的概述以及近年有关miRNA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的部分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龙万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药足浴与药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浅论中药足浴与药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体会.方法:采用传统的中药浴足法(我院制剂室生产的金水浴足散)联合相关穴位药炙(肺俞、肾俞、神阙、足三里).结果:中西医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89,P<0.01);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结果统计显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改变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呼气流量(PEF)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改变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此联合疗法可为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王俊峰;郭静;敖素华;彭素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改良菌落PCR快速鉴定TRIM28基因阳性重组子的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简便、可靠基因克隆菌落阳性重组子的筛选方法.方法:应用普通菌落PCR和改良的菌落PCR方法对TRIM28基因的阳性重组体进行阳性重组子的分析比较,同时探讨了PCR反应体系中模板浓度和DMSO对于扩增效率的影响.并对鉴定结果为阳性的克隆进行了进一步酶切和蛋白诱导表达分析.结果:运用改良的菌落PCR法简单快捷,结果可靠,反应体系中DMSO的浓度为4%左右可以很好地促进GC富集DNA模板的PCR扩增.其方法的可靠性得到了酶切验证和重组蛋白表达证实.结论:应用改良方法可以用于快速有效地筛选阳性重组菌落.

    作者:梅志强;张连美;于海清;段承刚;杨曼曼;傅俊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胃肠间质瘤病理诊断进展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其突出的特征在病理学改变.目前对于GIST的诊断仍主要依据病理学检测做出,但GIST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对其病理诊断的探索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就GIST的病理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艳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RhoA/Rho激酶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关系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指排除感染及其它明确病理改变的前提下,出现尿急,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的症侯群,通常伴有尿频和夜尿,这些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以任何复合形式出现,其中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是其主要的发生机制.OAB可分为两种类型:①逼尿肌反射亢进:有明确的神经系统疾病;②逼尿肌不稳定:非神经系统疾病所致,为储尿期逼尿肌异常收缩引起的相应临床症状,目前其发病机制不清.OAB是膀胱功能障碍中常见的类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16%的西欧成年人遭受OAB的困扰[1].

    作者:邱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以颅神经病变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的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近期我院收冶的2例以颅神经病变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复习,对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思路.结果:颅神经系统受累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较为少见的临床症状.结论: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发现常规治疗疗效不佳或其它原因不能解释的颅神经病变时,需警惕有无结缔组织病,尤其是干燥综合征可能.

    作者:刘艺;唐鸿鹄;严冰;赵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封闭式负压持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持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探索和总结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将84例糖尿病足随机分为VSD组和对照组(使用藻酸盐、水胶体泡沫、水凝胶)治疗16周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期间伤口完全愈合:VSD组64.3%,对照组40.5%(P<0.05).伤口完全愈合的中位时间:VSD组58.2天,对照组72.6天(P<0.001).截肢率:VSD组无1例截肢,对照组3例(7.1%)截肢.结论:VSD作为糖尿病足的一种治疗措施,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增加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合理、有效护理措施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徐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香椿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及正常小鼠血糖的影响

    目的:观察香椿总黄酮(total flavonoid from Toona sinensis,TSTF)对糖尿病小鼠及正常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四氧嘧啶的方法造成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香椿总黄酮低、高剂量组(0.06、0.12 g/kg)、苯乙双胍组(10mg/kg),灌胃1次/d,连续15 d,另取正常小鼠40只,分组、给药同上,第16d剪尾采血用血糖仪测定血糖.结果:高剂量香椿总黄酮组血糖下降百分率可达16.05%,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2g/kg香椿总黄酮对四氧嘧啶所致的糖尿病小鼠有降血糖作用.

    作者:任美萍;李春红;李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影响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因素分析

    目的:对住院治疗出院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各种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疗效的预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收冶的资料完整的120例突发性耳聋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纯音听阈测试,以0.5kHz、1.0kHz、2.0kHz及4.0kHz的气导平均值(平均听阈PTA)作为评价的标准,临床疗效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治疗前的听力水平、是否伴有耳鸣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经SPSS12.0进行x2检验、t检验和U检验,P<0.05时则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的年龄、性别、患者是否伴有耳鸣、患者发病的月份均与疗效无关(P>0.05),而是否伴有眩晕、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和发病前的PTA水平与疗效的关系较为密切(P<0.05).结论:早期治疗突发性耳聋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病程长短可为预后预测提供参考.突发性耳聋不伴有眩晕的患者疗效较好.

    作者:赖丹;梁丹;黎万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dc brain injury,TBI),亦称颅脑损伤,是由外伤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其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创伤性脑损伤的机制较为复杂,涉及细胞损害、死亡和星形胶质细胞形成胶质瘢痕等.对TBI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神经营养因子治疗和细胞替代治疗.对TBI发病的详细机制及其损伤修复治疗已成为近年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实验研究发现神经生长因子(N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一2(FGF-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生长因子能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近年来开展的TBI细胞替代治疗尤其是干细胞治疗一直引入关注[1,2].这些细胞不仅能释放相关的神经营养因子,还能通过分化或转分化为成熟的神经细胞对受损的神经组织进行再生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先德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睑结膜内入路结合上龈颊沟切口整复单纯颧骨骨折

    目的:探讨睑结膜内切口结合上龈颊沟切口整复单纯颧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单纯颧骨骨折患者,采用经下睑结膜内、上睑结膜外侧穹窿联合口内上龈颊沟的微创隐蔽切口显露骨折部位,复位后用微型钛板行坚固内固定.术后1~6月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除1例复杂骨折患者外形恢复欠满意外,其余患者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双侧颧面部外形对称,张口度及咬合关系正常,眶下区麻木及复视消失,愈后良好.结论:睑结膜内切口结合上龈颊沟切口是一种隐蔽微创的切口.与传统冠状切口和目前应用较多的面部小切口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面部无瘢痕等优点,是治疗单纯颧骨体骨折较为理想的入路.

    作者:吴双江;夏德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示指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示指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示指共5例,男3例,女2例,年龄16~41岁,平均28.5±3.4岁.拇指2例,示指3例.急诊手术3例(2例拇指、1例示指,受伤致手术时间均6h内),二期手术2例(2例示指,分别急诊处理术后21d、24d进行手术).本组病例据顾玉东等再造手指缺损分度:拇指为Ⅲ度、Ⅳ度各1例,示指为Ⅳ度1例、V度2例.结果:本组5例中均未发生血管危象,全部病例顺利成活.平均住院时间19±3.5d.术后随访9~18个月,平均12.5±2.0个月.再造指痛温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5~10mm,再造指间关节屈曲10°~30°,掌指关节屈曲35°~80°.4例对掌指功能良好,1例对掌指功能欠佳.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良率80%.5例患者均于术后2~4月恢复正常的行走、负重功能.结论:第二足趾外形和组织结构与手指相近,大小与手的血管、神经相当.可供吻合,术后对供足的影响不大,大限度地恢复了伤手的外观及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开展的手术.

    作者:葛建华;张德绸;尹一然;唐炼;阳运康;鲁晓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乙醛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动力学分析

    目的: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乙醛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时间变化.以确定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的佳时间,从而为后续肝纤维化的相关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同步化处理12h,随机分为乙醛刺激组和对照组.其中乙醛刺激组细胞加入乙醛(终浓度200μmol/L)分别刺激12h、24h和36h,每12h补加一次乙醛;对照组加入等量培养基.采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I型胶原蛋白、纤维黏连素;Western blotting检测a-SMA的表达.结果:加入乙醛后,细胞的增殖活性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24h细胞增殖活性达高峰;ELISA测定结果显示,乙醛刺激组较对照组有明显上调;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乙醛刺激组明显促进a-SMA表达量上调.且在24h达高峰.结论:乙醛可激活大鼠肝星状细胞且活化的佳作用时间为24h.

    作者:段春燕;陈川宁;严冬梅;刘友平;代荣阳;李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与其调控因素研究进展

    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small 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SK channel)为钙激活钾通道的一种[1.2],广泛分布于人体多种组织,如中枢与外周神经、骨骼肌、平滑肌、腺体等.近年对SK通道在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表达与功能的研究已成为新的热点.对SK通道的调控可能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新途径.本文对SK通道的基本性质与相关激酶对它的调控,以及SK通道对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丽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药熏洗在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康复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在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康复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确诊为膝骨性关节炎,需进行膝关节镜清理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膝关节局部安慰剂熏洗,观察组给予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能够明显减轻患者主观疼痛程度、关节肿胀、促进膝关节功能、运动能力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在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康复中疗效显著.

    作者:黄康;张祖君;杨本伍;扶世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血红蛋白电泳及PCR-反向斑点杂交法诊断β-地中海贫血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电泳与突变基因检测诊断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对100例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病人进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将检测结果中MCV<80%,HbA2>3.2%,或HbF>3.1%的判为β-地中海贫血表型阳性,对阳性患者进一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DB)检测其基因突变类型.结果:47例病人经血红蛋白电泳定量检测为β-地中海贫血表型阳性,其中22例为β-地中海贫血,阳性率为46.8%,检出5种突变基因,依次为:IVS-Ⅱ-654(C-T)、CD41-42(-TTCT)、CD17(A-T)、TATAbos-28(A-G)、CD14-15(+G).以IVS-Ⅱ-654(C-T)突变类型占首位.结论:血红蛋白电泳联合基因诊断是目前诊断β-地中海贫血可靠的实验方法.

    作者:赵华;李代渝;何婧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医学论文来稿的英语水平调查及常见错误的大脑生理学分析

    目的:调查医学论文来稿的英语写作水平及常见错误,及这些错误与大脑语言中枢功能的关系,提出语言功能的可能生理学机制.方法:收集某医学期刊近期来稿94篇,对英摘句子的结构错误性质进行统计,并从大脑生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结果:94篇英摘中有11篇的作者不会英语造句,18篇存在造句困难.其余各篇的错误性质与一般英语写作方面的书中所述一致.大多数错误与大脑占优势的汉语中枢影响有关.结论:英语句子结构错误愈严重,汉语思维的痕迹愈明显,说明建立的英语中枢势力较弱,易受势力强大的母语中枢干扰.本文还尝试对词义和语言理解的生理学机制提出假说,并解释为什么汉语句子没有严格的语法结构.

    作者:陈振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泸州地区8家医院门、急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泸州地区8家医院门、急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现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泸州地区8家医院(二级医院6家、三级医院2家)2011年3~6月共4800张门急诊处方指标进行评价分析(每家医院每月儿科处方、普通成人处方、急诊处方各50张).结果:480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1985张,占处方总数的41.35%;存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比例较大,药物联用偏多,给药途径、用法用量不尽合理等问题.结论: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制订相应制度,加强管理,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罗宏丽;黄毅岚;肖顺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西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