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勇;于风旭;廖斌
癫痫(Epileosy,EP)因其发病率高,呈慢性过程且难以控制,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疾病.其中约30~40%属于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是控制难治性癫痫的主要手段.近年来,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癫痫术前评估及定位手段也随之不断地完善,加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从而使得癫痫外科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本文就癫痫手术适应症、术前评估、手术方式等予以综述.
作者:张苓;陈礼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成人Still病(AOS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2年1月至2008年3月在本院住院诊断的58例AOSD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临床表现以发热(100.00%)、关节症状(93.10%)、皮疹(82.76%)为主,次要表现有咽痛(67.24%)、脾肿大(65.52%)、肌痛(48.28%)、淋巴结肿大(41.38%)、肝肿大(34.48%)、腹泻腹痛(6.70%);辅助检查:白细胞增高(100.00%),血红蛋白下降(62.07%),血小板升高(87.93%),肝功能异常(67.24%),血沉增快(100.00%),C反应蛋白升高(100.00%),血清铁蛋白升高(87.9396),骨髓检查异常(89.47%).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大部分患者需同时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预后良好.结论:成人Still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多系统受累,血清铁蛋白升高对诊断有帮助,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大部分患者需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有必要进行长期随访.
作者:陈洁;李发菊;陈梅;兰由玉;何成松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构建STAT1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人气道上皮细胞(16HBE).方法:根据GeneBank数据库提供的STAT1基因两种变异体的共同核苷酸序列,按照Tuschl设计原则,选择设计双链siRNA,再转化为能表达其小发卡结构RNA(small hairpin RNA,shRNA)的DNA序列,并将其连接到带有卡那霉素抗性和增强绿包荧光蛋白的pGenesil-1.1真核表达载体上,将其转染至气道上皮(16HBE)细胞中,观察荧光表达,鉴定其转染效率.结果:通过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成功地构建了二条表达小干扰RNA的质粒及其阴性对照质粒,并成功转染到(16HBE)细胞株中,质粒/脂质体为1μg:2μl条件,能有效地转染细胞,转染效率达到50%以上.结论:成功构建siRNA真核表达载体并能成功体外转染,为下一步气道炎症性疾病的基因沉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贾晓琴;熊瑛;王宋平;李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SIRS在判断急性脑出血的病情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4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出血后SIRS的发生率为41.89%,MODS的发生率为29.05%,且发生MODS的43例全部来源于急性脑出血诱发SIRS的患者;出血量≥30mL、出血破入脑室、随机血糖≥11.1mmol/L患者的SIRS发生率分别较出血量<30ml、出血未破入脑室、随机血糖<11.1mmol/L患者显著增高;SIRS发生率与脑出血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结论:急性脑出血后SIRS的发生率高,是MODS发病的基础;SIRS发生与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血糖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SIRS对于脑出血患者病情、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熊驰宇;瞿泽祥;李正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普通导管利用分段栓塞法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护理及疗效.方法:本组47例患者咯血量>300ml/24h,均采用经普通导管利用分段栓塞法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栓塞剂术前制备和消毒,明胶海绵颗粒:1.0mm×1.0min×1.0mm3、1.5min×1.5min×1.5mm3、2.0min×2.0min×2.0mm,真丝线段长约1.0 mm;术前急救准备,术中密切监护,术后精心护理并随访观察8~24个月.结果:本组47例患者即刻止血43例,咯血明显减少3例,有效率97.9%(46/47),1例止血无效.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手术顺利实施,无严重并发症(脊髓动脉损伤)发生.结论:经普通导管利用分段栓塞法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游海燕;代新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思想筛(thought sifting)和神经功能网络(nerve functionalnetwork)假说,是在已知脑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应用笔者的三因素思维模式和互交理论而提出的.
作者:冯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培养出不同年龄组SD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探讨VSMCs复制衰老过程.方法:取出主动脉,0.2%Ⅱ型胶原酶溶液消化分离细胞,培养,按比例1:3传代.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平滑肌细胞α-actin.制备老年组、年轻组的第2、6、11代细胞爬片,用SA-β-gal工作液染色,显微镜下计数蓝染细胞阳性,计算衰老细胞率.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细胞纯度在95%以上.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显示随代龄增加,衰老细胞数量增加(P<0.05);第6、11代龄,老年组衰老细胞率较年轻组高.结论:1.单纯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可以成功培养出不同年龄组大鼠主动脉VSMCs.2.培养的SD大鼠VSMCs表现出复制衰老过程,这可能为探讨细胞衰老及其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作者:莫显刚;罗兴林;严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条件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对结直肠癌的检查手段主要有大便隐血试验、血清学肿瘤标记物检测、消化道钡剂灌肠、肠镜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检测的阳性率和准确性都较低,或者为侵入性检查,重复性较差.寻找结直肠癌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方法,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张巍;邓明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伴有输尿管继发性病变的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疗效及适应症.方法:2003年2月至2006年4月共收治伴有输尿管继发性病变的输尿管下段结石23例,钬激光碎石的同时处理炎性肉芽、息肉或环形输尿管管腔狭窄等输尿管继发性改变.结果:23例患者19例术后3月时结石已排净,一次性成功率为82.6%.4例结石碎片嵌顿于原结石梗阻部位,需要再次输尿管镜手术处理.2例术后原结石梗阻部位输尿管进行性狭窄,改行开放手术.输尿管结石复发3例,经ESWL处理后结石排净.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可以有效治疗大多数合并输尿管继发性病变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术后应重视定期随访.如果结石嵌顿部位炎性肉芽和息肉病变严重、重度输尿管管腔狭窄或合并严重的上尿路感染时应考虑改行开放手术.
作者:杨海帆;陈昌志;李映川;姜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是9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符合美容要求等特点,正逐步得到临床的重视和普及.2007年4月至2008年9月我科施行VATS手术治疗气胸62例,效果良好.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罗良琴;金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锁骨钩钢板冶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26例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结果,所有病人获得随访,按kavlSson标准评价疗效.结果:优19例,良7例,差0例.无感染和钢板螺钉松动折断,取出钢板后无再骨折和脱位.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不损伤关节面,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功能恢复好等优点.锁骨钩钢板是目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张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提高对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的认识.方法:随机选取91例Excel支架置入患者,对本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结果:91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安全出院.结论:加强支架置人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石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偏瘫患者下肢烫伤的原因,指导临床护理和出院健康教育.方法:选择1997年至2006年住院期间及发病后一年内下肢偏瘫患者934人,调查患肢和健肢发生烫伤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肢和健肢烫伤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瘫患者使用热水袋温度不宜太高,偏瘫患者浴足时应先泡健侧,后泡息侧,以减少和预防烫伤的发生,保证病人安全.
作者:周霞;罗崇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目前隆昌县区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现状,结合临床以制定相应对策,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住院的经血培养证实阳性的60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败血症共分离出病原菌60株.以葡萄球菌居多(96.6%),晚期新生儿的败血症发生率高于早发性.全部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100%,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达98.2%,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93.1%,而头孢唑林、头孢噻肟钠/3代、头孢曲松钠对所有葡萄球菌均敏感,哌拉西林敏感率为96.5%.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感染是本县社区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
作者:李朗;邱英;张成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采用改良外侧手术入路及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比较改良的外侧手术入路及克氏针内固定方式与常规手术入路、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的差异.结果:2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1月~4年零6个月,骨折复位对线对位良好,骨折全部愈合,经过功能锻炼后肘关节功能良好,1例轻度肘内翻(<5°),发生率4%.参照朱盛修的疗效标准,本组优1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2%.结论:改良外侧手术入路、肱骨髁上外侧双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复位容易,稳定性可靠,功能恢复良好,可避免医院性神经损害且不增加肘内翻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王远辉;叶里子;田泽高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桑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UV法测定总黄酮.结果:总黄酮在0.02~0.08 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回收率为98.52%,RSD为0.7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有效、灵敏、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作为桑叶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李春红;田吉;何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糖尿病肾病患者56例,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接受饮食控制、降糖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50ml,静滴1次/天,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4周1个疗程,共三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肾功能(BUN、SCr)、平均血压(B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的UAER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1),而肾功能(BUN、SCr)、平均血压(BP)等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UAER比较,治疗组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01),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
作者:王玉华;刘仪红;邓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柔脉冲剂的急性和长期毒性反应.方法:采用小白鼠大耐受量测定法和大鼠长期毒性试验进行研究.结果:柔脉冲剂对小鼠灌胃给药的LD50>201.5克(生药)/kg;大鼠长期毒性试验对动物一般行为活动、体重增长、外周血象、肝肾功能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柔脉冲剂临床剂量口服安全、无毒.
作者:顾立;刘剑;吴章怀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纯化、复性猪干扰素-γ基因(poIFN-γ)表达产物并分析其抗病毒活性.方法: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thio-β-D-galactoside,IPTG)诱导原核表达载体pQE30/poIFN-γ,超声裂解包涵体,尿素溶解、Ni-NTA纯化和透析复性后,对所得的蛋白进行抗病毒活性检测.结果:经复性纯化的目的蛋白纯度达95%以上,在PK15细胞上抗滤泡性口炎病毒比活性为6.2×105u/mg.结论:获得PoIFN-γ活性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王丽;何涛;刘晓燕;宋杰;梅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时机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预后的关系.方法:40例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血液灌流时分为两组,中毒后24h内行血液灌流20例为治疗组,24h以后行血液灌流20例为对照组,通过观察阿托品用量、脱机时间及死亡率等指标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阿托品用量、脱机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死亡率15%,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早期血液灌流能清除体内有机磷农药,配合常规治疗可提高中间综合征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玉高;刘芳;白寒松;韩丽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