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弹性成像2种评分标准在乳腺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对比

范明;赵云飞;牛智平;杨洲;李妍;侯玉虎

关键词:超声检查, 乳腺肿瘤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UE)2种评分标准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80例患者共93个乳腺占位性病变,先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再行UE,分别以评分5分法和改良评分标准进行UE评分,评分≥4分诊断为乳腺恶性占位性病变,≤3分诊断为良性,以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别计算2种标准诊断乳腺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评分5分法诊断乳腺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4.4%,特异性为93.4%,准确性为90.3%;改良评分标准诊断乳腺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95.1%,准确性为93.5%.结论:UE改良评分标准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更为实用、准确,优于评分5分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低心率下第二代双源CT冠脉成像Flash扫描与序列扫描图像质量及伪影比较

    目的:比较低心率下CT前瞻性心电触发Flash扫描与序列扫描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伪影.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Flash扫描(A组)与序列扫描(B组)冠状动脉CT成像各80例患者,心率均≤70次/min.4级法评价2组图像质量,初步分析伪影特点及成因.结果:A、B2组可评价冠状动脉节段为98.37%和9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6,P=0.094);可评价患者为85.00%和9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08,P=0.035);平均节段质量评分为(1.295±0.60)分和(1.21±0.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1,P=0.010).A组的4级图像大部分分布于右冠中远段,多数出现在心率大于65次/min的患者中,均为心脏搏动伪影.B组4级图像散在分布于冠脉各段中,为呼吸及心脏搏动伪影.A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心率下Flash与序列扫描均可获得高质量冠状动脉图像,序列扫描略优于Flash扫描;Flash扫描右冠状动脉中远段出现心脏搏动伪影概率大,序列扫描易产生呼吸及心律不齐所致伪影.

    作者:格崤;佟海滨;丛冠宁;方继良;赵青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tumor,IMT)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良性病变,其影像学表现常与周围型肺癌不易区分,术前误诊时有发生,因此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很有必要.现收集我院2004~2010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IMT 23例,重点分析其CT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水平.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33~63岁,平均46岁.13例有咳嗽、痰血症状,6例表现为胸痛,2例有近期发热史.4例无明显呼吸道症状,腹部CT检查偶然发现.

    作者:杨祖文;刘敏;尤琳;张仲义;李颖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超声弹性成像2种评分标准在乳腺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对比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UE)2种评分标准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80例患者共93个乳腺占位性病变,先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再行UE,分别以评分5分法和改良评分标准进行UE评分,评分≥4分诊断为乳腺恶性占位性病变,≤3分诊断为良性,以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别计算2种标准诊断乳腺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评分5分法诊断乳腺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4.4%,特异性为93.4%,准确性为90.3%;改良评分标准诊断乳腺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95.1%,准确性为93.5%.结论:UE改良评分标准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更为实用、准确,优于评分5分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范明;赵云飞;牛智平;杨洲;李妍;侯玉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双圈征”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呈“双圈征”的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22例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双圈征”进行分析,评估其后遗CT表现.结果:22例均见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低密度改变,灰白质界限消失、密度相同,而内侧的脑干、小脑、基底节及丘脑密度不降低,两者密度反转形成“双圈征”;10例(45.5%)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22.7%)合并脑实质出血;9例(40.9%)死亡.随访13例中:5例(38.5%)为脑软化灶;5例(38.5%)为双侧额部硬膜下积液;4例(30.8%)为脑灰白质萎缩;5例(38.5%)为脑积水.结论:呈“双圈征”的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故CT检查对其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吴华超;吴耀初;温志玲;符有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常规MRI及MRI肩关节造影在肩袖撕裂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常规MRI及MRI肩关节造影在肩袖撕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26例肩关节损伤的患者,分别行常规MRI及MRI肩关节造影检查,以近期肩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常规MRI对肩袖撕裂诊断的敏感性为70.8%(17/24),特异性100%(2/2),准确性65.4%(17/26);MRI肩关节造影对肩袖撕裂的敏感性为95.8%(23/24),特异性100%(2/2),准确性88.5%(23/26).两者的诊断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MRI肩关节造影可以显著提高肩袖撕裂诊断的敏感性.

    作者:李晶晶;杨成刚;张郡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飞利浦Achieva 3.0 T MR在下肢较大范围检查中的应用

    与CT和X线相比,MRI具有软组织分辨力高、可功能成像的优势[1],3.0TMR与1.5T及更低场强的MR相比,其SNR、空间分辨力更高,扫描层厚可以更薄[2],能够对患者进行更为细致和全面的检查.因没有配备专门的下肢线圈,现探讨应用现有线圈行下肢较长部位MRI扫描的一些问题.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下肢大范围MRI扫描的患者41例,其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14~62岁,平均33岁.41例中不明原因疼痛4例,有明显外伤史32例,肿瘤5例.均为病变累及范围较大,用常规线圈检查不能完全包括病变部位.

    作者:霍勇军;赵国玲;刘伟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286例高血压病的TCD分析及其临床价值

    高血压是心血管领域常见的疾病之一,长期高血压将造成靶器官(心、脑、肾)结构改变和功能受损,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1].TCD有助于了解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病变的严重程度[2].现通过观察高血压患者TCD检查中的异常表现,探讨TCD检测高血压患者不同阶段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意义,以期对临床高血压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指导.

    作者:柴青;叶丽丽;柳琳;田芳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治疗中的监测价值.方法:38例骨科术后下肢DVT患者均经药物抗凝、溶栓治疗.其中12例中央型DVT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导管溶栓治疗,26例周围型DVT患者采用足背静脉推注溶栓药物治疗,7d为1个疗程.于溶栓治疗1、3、5、7d后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动态观察血栓变化及消溶情况.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溶栓治疗1、3、5、7d后分别有1例、8例、17例、27例血栓全部消溶、静脉管腔完全再通;1个疗程结束后,尚有11例血栓未完全消溶,血栓段深静脉部分再通.38例下肢DVT中,显效27例(71%),有效11例(29%),无效0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实时监测下肢DVT治疗过程中血栓动态变化及消溶情况,客观评价溶栓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沈素红;李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

    目的:总结典型与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的CT表现,探讨MSCT对肾上腺PHE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肾上腺PHEO的临床及CT资料,依据其临床症状分为典型和不典型2组,分别归纳2组肿块的CT表现,并作简要分析.结果:不典型组共7例(41.18%),典型组10例(58.82%).典型与不典型肾上腺PHEO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下瘤体多较大,呈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其内均可见更低密度区,瘤体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瘤体实质部分迅速、明显强化,静脉期瘤体强化持续但较动脉期略有减退,所有瘤体均可见1条或多条动脉血管供血.结论:典型与不典型肾上腺PHEO的CT表现无差异性;肾上腺PHEO的CT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CT增强扫描术前多可作出定位、定性诊断.

    作者:石思李;邹文远;侯明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食管破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探讨

    食管穿孔或破裂严重危及患者生命,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可因严重坏死性纵隔炎、内毒素休克而死亡,据报道[1]其死亡率为10%~46%.预后取决于致病原因、穿孔部位,以及穿孔或撕裂后开始治疗的时间.早期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我院自2008年10月~2011年10月29例经临床治疗或手术证实的食管穿孔或破裂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21例,女8例;年龄33~86岁,平均63岁.29例食管穿孔或破裂中,3例位于颈段,25例位于胸段,1例位于腹段.有肿瘤手术史或放射治疗史者20例,呕吐后感胸痛7例,1例为胸部外伤,1例为误服异物后胸痛.

    作者:张中建;黄裕宏;韩易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乳腺分叶状肿瘤的X线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分析乳腺分叶状肿瘤的X线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乳腺分叶状肿瘤的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6例乳腺分叶状肿瘤中,良性11例,交界性3例,恶性2例.乳腺X线表现为肿块10例,其中无钙化肿块9例,肿块伴钙化1例;类圆形3例,分叶状7例;边缘清晰4例,边缘模糊6例.乳腺X线表现为边缘模糊的团块状致密腺体影6例.乳腺X线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62.5%.结论:乳腺分叶状肿瘤在乳腺X线表现上不具特异性,终仍依靠组织病理学诊断.

    作者:王玉霞;李振龙;郑启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真菌性鼻窦炎MS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MSCT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真菌性鼻窦炎CT特征性表现为:窦腔密度不均匀增高,内有沙砾样、小斑片状钙化,可有窦壁骨质破坏.结论:真菌性鼻窦炎的MSCT表现有特异性,对该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卢斌;覃罗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正常人丘脑及岛盖功能连接的MRI研究

    目的:探讨正常人在静息和认知任务状态下丘脑及岛盖功能连接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BOLD-fMRI方法,检测16例健康志愿者在静息和2-back任务状态下的脑功能连接,将前额叶内侧皮层作为种子点,应用SPM2、AFNI及Matlab软件进行图像数据处理,对2-back任务和静息状态行组内和组间2个水平的统计分析,统计阈值概率设定为P= 0.005(未校正).结果:与左侧丘脑前核相关的网络系统与默认网络一致,而丘脑背侧部属“任务正激活网络”,且受试者反应正确率与左侧丘脑背侧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2,P=0.04).“岛盖相关网络”与“默认网络”呈负相关,前者在静息状态相关性高于任务状态,其主要脑区包括双岛叶、双顶下小叶、双中央旁小叶、双颞上回、双海马旁回等.结论:人脑在静息和任务状态下脑区间的功能连接不同,表现为丘脑前核和丘脑背侧部的功能分化,及“岛盖相关网络”与“默认网络”在静息状态的功能拮抗.

    作者:任华;张云亭;任奎;张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钼靶X线、超声及MRI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分析钼靶X线、超声及MRI对乳腺癌早期的诊断要点,探讨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乳腺癌患者资料,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对比分析钼靶X线、超声及MRI对早期乳腺癌诊断准确性的差异.结果:31例乳腺癌中钼靶X线诊断符合率为83.87%(26/31),超声为87.10%(27/31),两者联合诊断为93.55%(29/31).行MRl检查的17例中,诊断符合率为94.12(16/17),而三者联合应用的诊断符合率达96.77%(30/31).经统计学分析,超声与钼靶X线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联合检查与单独应用超声或钼靶X线摄影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乳腺癌在钼靶X线、超声及MRI检查中均可出现不典型表现,钼靶X线、超声及MRI是目前乳腺检查的主要手段,但各有不足,合理、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准确率.

    作者:陈志明;肖铮;江丽莎;孙健;刘树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三维超声体积自动测量技术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评价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体积自动测量技术(VOCAL)与二维超声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临床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排液患者40例作为患者组,另筛选20例正常绝经后妇女作为对照组,患者组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子宫内膜癌组与子宫内膜良性增生性病变组,应用二维超声和VOCAL技术对子宫内膜厚度及体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内膜厚度及体积在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内膜厚度在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子宫内膜体积在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OCAL对不规则形态器官体积的计算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及准确性,在评价绝经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良、恶性上明显优于二维超声.

    作者:李蒙森;郑丽;桂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胃低张碳酸饮料充气法MSCT扫描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胃低张碳酸饮料充气法MSCT扫描在胃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胃镜检查确诊、并于1周后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常规检查组和低张可乐组,每组各40例,其中常规检查组患者在CT检查前饮用清水,而低张可乐组患者饮用碳酸饮料.结果:常规检查组患者胃壁浸润深度的T1~T4分期结果总准确率为80%,而低张可乐组为85%;常规检查组患者淋巴结N0~N2转移诊断总准确率75%,而低张可乐组为95%;常规检查组远处转移的M0和M1诊断的总准确率为82.5%,而低张可乐组为97.5%.两者与手术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应用Kappa检验比较,低张可乐组的一致性显著高于常规检查组.结论:胃低张碳酸饮料充气法MSCT扫描较常规充气法明显提高了胃癌的诊断率,而且判断胃癌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为临床提供丰富信息,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作者:姜中华;孙喜春;郝明达;梁志方;隋慧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诊断分析

    目的:总结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2年经临床追踪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的影像资料.28例均行X线正侧位片检查,其中12例加行病变处切线位片检查,1 6例行CT检查,分析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检查的诊断特点.结果:2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病灶均位于长管状骨,其中股骨远侧干骺端1 6例,1例累及双股骨远侧干骺端;胫骨近侧干骺端6例;腓骨近侧干骺端2例;胫骨远侧干骺端2例;肱骨干2例.病灶位于病骨侧后缘20例;位于后缘8例.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病灶X线正位片呈椭圆形或圆形低密度透亮区,边缘多清晰、锐利,见硬化边;X线切线位片和CT图像示局部骨皮质凹陷缺损、病灶表浅、不深入髓腔、病灶表面未见骨壳.结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通过X线正侧位片、切线位片和CT图像分析可明确诊断.

    作者:张保付;南静;呼国庆;赵树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64层CTA在成人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64层CTA在成人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行64层脑CTA检查,在HPXW 6600工作站上行VR、MPR、MIP、CPR.结果:64层CTA均能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后循环、脑底异常血管网、侧支血管情况,其中双侧颈内动脉闭塞或狭窄7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3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2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1例.结论:64层CT利用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晰显示闭塞及狭窄血管、颅底异常血管网,为诊断烟雾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王良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与X线表现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与X线表现.方法:总结经病理证实的102例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X线表现.结果:各年龄组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触诊肿块91例(89.2%),肿块伴疼痛9例(8.8%);疼痛5例(4.9%);溢液溢血10例(9.8%).X线表现为单纯肿块26例(25.5%),肿块伴钙化55例(53.9%),簇状沙砾样钙化15例(14.7%),结构扭曲伴钙化6例(5.9%);肿块边缘呈分叶征46例(45.1%),边缘不清65例(63.7%),毛刺征53例(52.0%);血管增粗26例(25.5%);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34例(33.3%).其他征象:乳头凹陷11例,皮肤增厚11例,大导管增粗3例.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好发年龄41~60岁,临床表现以肿块为主,左侧发病高于右侧.X线表现常见为肿块及钙化,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其他征象:结构紊乱、乳头凹陷、皮肤增厚、大导管增粗对定性诊断有意义.

    作者:吕云枫;续哲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宫腔声学造影对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经宫腔声学造影对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8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宫腔声学造影检查,在腹部超声的引导下对病变部位行钳夹、基地搔刮,清出组织行病理检查,并与宫腔声学造影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98例宫腔声学造影均成功,其中经宫腔声学造影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46例,子宫肌瘤11例,子宫内膜癌4例,子宫内膜增生8例,子宫内膜无改变29例.②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经阴道彩超宫腔声学造影诊断的灵敏度为98%,特异度为88%,阳性预测值为94%,阴性预测值为97%.结论:经阴道彩超宫腔声学造影检查具有简便、无创、准确率高的特点,是子宫内膜病变筛查、诊断的首选、可靠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月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