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惠;袁宝军;李超;裴斐;李佳强;杨宏秀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动态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3月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的2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除外并发肝肾功能障碍者),根据手术进程分为术前24 h(对照组)、术后12,24,48 h和术后72 h五组,提取血液样本采用Clauss法检测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纤维蛋白原水平动态变化的临床价值.结果 手术前24 h纤维蛋白原含量为3.55±1.042 g/L.术后12 h纤维蛋白原含量4.87±1.050 g/L.术后24 h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平均值为6.14±1.428 g/L.术后48 h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平均值为6.43±1.744 g/L.术后72 h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平均值为5.89±2.094 g/L.术后各时间点检测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45~7.063,均P<0.05).术后24 h~72 h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术后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7~6.146,均P<0.05).术后48 h至72 h纤维蛋白原含量与术后24 h相比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7~1.485,均P>0.05).术后72 h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低于术后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6,P<0.05).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应用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抗凝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
作者:邰祺雯;胡晓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初步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在治疗慢性病贫血(AC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90例伴有血栓形成或血浆D-二聚体很高而有血栓形成倾向的ACD患者应用LMWH(4000 U/天,7~15天)治疗,并测定治疗前后Hb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观察它们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①贫血组治疗前Hb水平为93.51±15.55 g/L,明显低于治疗后的100.95±12.9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78,P<0.05).② 无贫血组治疗前Hb水平为133.09±10.69 g/L,与治疗后的135.57±13.09 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17,P>0.05).③ 治疗前贫血组CRP为49.31±39.07 mg/L,明显高于治疗后的29.73±39.07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34,P<0.05).④无贫血组治疗前CRP水平为18.08±16.77 mg/L,与治疗后的18.24±12.31 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37,P>0.05).⑤治疗前后CRP水平与Hb水平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4259,P<0.01和r=-0.2347,P<0.05).结论LMWH上调ACD患者的Hb水平,可以改善患者的贫血,可能机制是下调CRP水平.
作者:陆晔;邵红;程旭;潘湘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在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中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台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1日~2018年3月31日住院的手足口病儿童374例,其中手足口病普通病例336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38例,检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与重症病例RDW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①手足口病重症组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小于普通组(75.9±6.4 vs 83.9±5.6,P<0.001),重症病例组的RDW高于普通组[(15.7±1.5)%vs(14.3±1.3)%,P<0.001],重症病例组的CRP高于普通组[(26.6±9.4)mg/L vs(16.4±3.8)mg/L,P<0.001],重症组的血糖高于普通组[(9.6±2.9)mmol/L vs(7.8±2.0)mmol/L,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 相关性分析显示,RDW与PCIS评分呈负相关(r=-0.33,P<0.001),RDW与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关系(r=0.139,P=0.007).③RDW识别重症病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3,其95%的置信区间为[0.689,0.838],佳截断值是14.1%,此时灵敏度为0.947,特异度为0.482;血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0,其95% 的置信区间为[0.601,0.798],佳截断值是9.25 mmol/L,此时灵敏度为0.605,特异度为0.789.结论 RDW与儿童手足口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有助于儿童手足口病的严重程度评估,为临床上识别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提供了一个新的廉价且便捷的指标.
作者:刘玉嫦;李小玲;黄艳琼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罗氏Urisys2400,爱科来AX4030和美侨Mejer600三种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AX4030和Mejer600分别与靶机Urisys2400进行比对,计算酸碱度(pH值)、比重(SG)的均值差异百分率,计算白细胞(LEU)、红细胞(ERY)、亚硝酸盐(NIT)、蛋白质(PRO)、葡萄糖(Glu)、胆红素(Bil)、尿胆原(URO)和酮体(KET)结果的阳性检出率和符合率.通过确证实验,对所有尿液标本的红细胞(ERY)、白细胞(LEU)、蛋白(PRO)进行确认,分别计算三种仪器各自符合率和假阴性率.结果AX4030和Mejer600与靶机Urisys 2400 pH均值差异百分率<10%,SG均值差异百分率<1%,一致性符合要求;AX4030与Urisys2400相比,ERY和PRO阳性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χ2=5.114,5.921,均P<0.05);Mejer600 ERY阳性检出率与Urisys2400 ERY存在显著差异(χ2=5.692,P<0.05);AX4030和Mejer600与Urisys2400相比,除SG,pH外,其他项目一般符合率>80%,Kappa>0.4,结果一致性良好;三种仪器ERY,LEU,PRO检测结果与确证实验比较,ERY符合率为69.8%~79.3%,假阴性率为7.2%~12.4%,LEU符合率为70.1%~76.2%,假阴性率为17.4%~29.6%,PRO符合率为63.4%~88.3%,假阴性率为4.2%~15.9%.结论三种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一致性良好,均可满足临床需要,但对部分可疑标本,需要结合其他沉渣仪器及确证实验综合分析.
作者:王刚强;程翔;杨丽华;何娟;卢佩;汪沛;李程华;杨若凡;郑善銮;郝晓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东莞地区儿童患者血培养病原菌临床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方法 对2017年1~12月东莞市23家二级甲等及以上参加细菌耐药监测的医疗机构的住院儿童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广东省东莞地区儿童患者血培养全年共分离病原菌97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41株(占55.26%),前三位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分别占41.98%,3.57% 和2.86%;革兰阴性菌431株(占44.02%),前三位病原菌为黏质沙雷菌、大肠埃希菌和斯氏假单胞菌,分别占13.68%,11.44% 和5.31%;真菌7株(占0.72%).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高,SCN耐药严重;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严重,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碳青霉烯类敏感率较高.结论 广东省东莞地区儿童血培养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中 SCN 占优势且耐药严重.应加强对儿童患者血培养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掌握其耐药特点以有效控制感染并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段俊林;郭主声;陈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粪肠球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探讨浙江地区粪肠球菌的分子分型与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8月浙江地区多家医院临床分离的粪肠球菌,总计74株;根据粪肠球菌的7个管家基因序列对74株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MLST)分型;同时对该74株菌株进行药敏实验,分析MLST与药物耐药性的相关性.结果74株菌分为20个ST型,3个型别为新的型别.ST16和ST179是浙江地区的优势型别菌株,同属于CC16克隆复合体,两者占所有菌株的55%以上,其中ST16包含21株菌(占28.38%),其次为ST179,包含20株菌(占27.03%),再次是ST4和ST6,各包含6株(占8.11%).药敏结果显示,粪肠球菌耐药程度高的抗生素主要是四环素及红霉素,其耐药率分别为89.2%和73%,不同ST的粪肠球菌均对这两种抗生素产生耐药.ST179与ST16两者耐药谱相似,区别主要是ST179对利福平均为敏感,而ST16有部分(33.3%)会对利福平产生耐药;另外,ST6对喹诺酮类药物及高浓度的庆大霉素耐药,ST4型的粪肠球菌会对青霉素产生耐药.结论目前浙江省粪肠球菌分离菌株主要以CC16(包含ST16与ST179)克隆株为主,不同MLST分型的菌株与耐药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仍需验证.
作者:施宏;陈书韵;杨狄;任绪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测定1976年中国唐山地震生存截瘫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评估截瘫患者40多年后细胞免疫功能的状况.方法 采集110例截瘫患者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Th细胞,CD8+Ts细胞,CD4+/CD8+),CD19+B淋巴细胞和CD16+CD56+NK细胞,并与正常对照作比较.同时,按性别分层比较各项目的差异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截瘫组与对照组比较,截瘫组CD8+T细胞升高,CD4+/CD8+和CD16+CD56+NK细胞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75,1.052,0.674,均P<0.05).CD3+,CD4+T细胞和CD19+B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00,1.490,0.223,均P>0.05).按性别分层,CD19+B细胞女性组高于男性组,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0.038,均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异(F=0.002~1.808,均P>0.05).CD4+与CD8+,CD4+与CD4+/CD8+,CD4+与CD16+CD56+,CD8+与CD4+/CD8+,CD8+与CD16+CD56+,CD19+与CD16+CD56+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 唐山地震截瘫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紊乱.
作者:王菊惠;袁宝军;李超;裴斐;李佳强;杨宏秀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HCC)患者CD39+和CD73+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水平,及其与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20例HCC患者(HCC组)、100例慢性乙肝患者(CHB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C组)外周血CD4+Treg细胞中CD39+,CD73+,自然杀伤(NK)细胞的表达,比较分析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肝损伤指标的关系.结果 与C组比较,CHB组、HCC组外周血CD4+Treg细胞中CD39+[(11.21±1.57),(15.44±2.42)vs(8.14±1.25)]%,CD73+[(13.86±3.61),(19.52±4.57)vs(10.31±2.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而NK[(20.13±2.77),(17.05±2.40)vs(24.15±3.65)]%细胞比例明显下降(F=663.61,255.18,182.26,均P<0.001).与CHB组比较,HCC组外周血CD4+Treg细胞中CD39+,CD73+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而NK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01).并发肝损伤的肝癌患者外周血CD4+Treg细胞中CD39+[(17.16±2.54)vs(14.23±2.30)]%,CD73+[(20.21±4.78)vs(18.04±3.29)]% 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无肝损伤的肝癌患者,而NK[(15.57±2.31)vs(19.13±2.73)]%细胞比例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89,3.99,10.09,均P<0.001).CD39+,CD73+与NK细胞呈显著负相关(r=-0.452,-0.424,均P<0.05).AST,ALT与CD39+,CD73+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342,0.377,P<0.05),与NK细胞比例呈显著负相关(r=-0.352,P<0.05).结论 HCC患者外周血CD39+,CD73+Treg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肝损伤密切相关.阻断CD39+,CD73+的表达可能有望成为抗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
作者:沈海涛;焦荣红;陆志成;徐正;谢钰帆;蒋秀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介素-27(IL-27)水平及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探讨IL-27与PLR在RA病情活动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风湿免疫科确诊的96例活动期RA患者,依据DAS28评分分为高度活动组32例、中度活动组34例、轻度活动组30例,同期选择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IL-27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化学发光法检测RA患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魏氏法检测RA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分析RA患者血细胞检测并计算PLR.结果 RA患者血清IL-27水平,PLR值(17.74±8.58 pg/ml,165.50±39.26)显著高于对照组(5.70±1.43 pg/ml,101.49±1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02~10.665,均P<0.01),且活动度越高,IL-27,PLR水平越高(P<0.05).活动期RA患者血清IL-27水平、PLR值均与ESR,hs-CRP呈显著正相关(r 2=0.2200~0.5225,均P<0.01).RA患者血清IL-27水平与PLR呈显著正相关(r 2=0.2088,P=0.0001).结论 RA患者血清IL-27水平与PLR联合检测对RA病情活动度评估具有潜在价值.
作者:赵芬;张爱萍;赵楠楠;栾希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尿液外泌体miR-23b-3p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者中的水平,评估其作为NS辅助诊断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3~11月在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住院并确诊的98例NS患儿(NS组)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9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儿童(对照组)的晨尿标本及临床资料.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方法检测miR-23b-3p在尿液外泌体中的含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相关性分析等评估其作为儿童NS诊断指标的临床价值.结果 miR-23b-3p在NS组尿液外泌体中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3.44(4.47,31.40)fmol/L vs 3.94(2.76,7.15)f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899,P<0.0001],且在治疗缓解后显著下降[10.62(4.38,37.72)fmol/L vs 2.84(1.53,4.92)fmol/L,W=695,P<0.0001].miR-23b-3p诊断N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95%CI:0.734~0.858),敏感度为84.7%,特异度为64.2%.相关性分析显示,NS患儿尿液外泌体miR-23b-3p与血清总蛋白(r=-0.377)、清蛋白(r=-0.309)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血清总胆固醇(r=0.266)、三酰甘油(r=0.318)呈显著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miR-23b-3p在NS患儿尿液外泌体中的含量显著升高,且在治疗缓解后明显降低,有望作为儿童NS辅助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的潜在指标.
作者:张翠平;陈婷婷;王成;于汉卿;张辰宇;张春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基于患者风险管理的统计质量控制程序Sigma-SQC诺曼图设计临床生物化学酶类检测项目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 根据实验室酶类检测项目Sigma度量值大小不同,应用患者风险参数MaxE(NUF)相关联图形工具即Sigma-SQC诺曼图,设计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酶类检测项目起始质控程序和过程监测质控程序.结果 Sigma度量值5.1~6.0的项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肌酸激酶(CK)起始候选质控程序:多规则MR N4,分析样本量=200,误差检出概率(Ped)=1.00;MR N2,分析样本量=200,Ped=0.94;过程监测候选质控程序:12.5s N1,分析批长度=200,假失控概率(Pfr)=0.01;13s N1,分析批长度=70,Pfr=0.00.Sigma度量值4.1~5.0的项目乳酸脱氢酶(LDH)、淀粉酶(AMY)和谷氨酰转肽酶(GGT),起始候选质控程序:多规则MR N4,分析样本量=200,Ped=1.00;MR N2,分析样本量=200,Ped=0.94;过程监测候选质控程序:13s N2,分析批长度=25,Pfr=0.00;MR N2,分析批长度=50,Pfr=0.01;13s N4,分析批长度=70,Pfr=0.01.结论 临床生物化学酶类检测项目ALT,AST,ALP,CK的起始质控程序MR N2,分析样本量=200,过程监测质控程序12.5s N1,分析批长度=200;LDH,AMY,GGT的起始质控程序MR N2,分析样本量=200,过程监测质控程序MR N2,分析批长度=50,MaxE(NUF)≤1可以大程度地降低患者风险.
作者:孔丽蕊;王华丽;吴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和癌胚抗原(CEA)对胃癌和胃溃疡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和100例胃溃疡患者,及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临床和生化指标、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分析胃癌患者术前MPV及PDW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联合检测区分健康人群、胃溃疡及胃癌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对照组、胃溃疡组和胃癌组MPV(fl)分别为10.3±1.3,10.7±1.5和8.7±1.2,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65.165,P<0.001);三组PDW分(%)别为14.8±2.3,12.8±2.3和17.8±3.2,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01.552,P<0.001).肿瘤<4.5cm的胃癌患者PDW(17.7% ±1.4%)显著高于肿瘤 ≥4.5cm的胃癌患者(17.2% ±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20,P<0.05).CEA+PDW联合检测区分健康组和胃癌组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0.835,0.908和0.939(0.910~0.961);CEA+PDW联合检测区分胃溃疡和胃癌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0.990,0.979和0.996(0.984~1.000).结论 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和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可以有效区分胃癌和胃溃疡患者,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绪阳;吉茂礼;刘雪花;魏铁军;张恒;郭艺静;张永利;姜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使用六西格玛(6σ)质量管理理论对部分内分泌类项目进行精益管理.方法 允许总误差(TEa)源于各项目的2018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偏差(Bias%)源于2018年第一次全国内分泌类项目室间质评成绩,变异系数(CV%)源于实验室开展室内质控的统计结果,根据σ=(TEa%-Bias%)/CV%计算各项目的σ值并绘制标准化的性能决定图,对σ值<4的项目进行精益管理和比较纠正前后σ值的变化.结果 评估的13个项目中σ值>6的项目2个(15.38%)、σ值介于5~6之间的项目1个(7.69%)、σ值介于4~5之间的项目4个(30.77%)、σ值<4的项目6个(46.15%),对σ值<4以下的项目进行原因分析、纠正措施等精益管理,纠正后TT 3σ值升至4.6,其余均达到5以上.结论 临床检验工作中可以使用6σ质量管理理论指导质量控制方案的设计,对内分泌类项目进行精益管理.
作者:刘彦明;何坤;刘熙君;蔡文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在脓毒性休克中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将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9例脓毒症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脓毒性休克组(n=41)、非脓毒性休克组(n=48);同时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58)和预后不良组(n=31).比较各组SAA,PCT,CRP水平及序贯器衰竭评估(SOFA)评分的变化,并分析各炎症指标联合检测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脓毒性休克组比较,脓毒性休克组SAA(280.27±14.16 mg/L vs 251.87±25.20 mg/L),CRP(105.74±23.57 mg/L vs 84.25±15.27 mg/L),PCT(7.11±2.54μg/L vs 3.34±1.84μg/L),SOFA评分(9.03±2.37 vs 5.75±2.05)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1,5.07,7.97,6.96,均P<0.001).预后不良组SAA(291.32±15.28 mg/L vs 242.35±24.88 mg/L),PCT(7.28±2.69μg/L vs 2.44±1.24μg/L),SOFA评分(9.16±2.25 vs 5.34±1.80)较预后良好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7,10.77,8.81,均P<0.001).非脓毒性休克患者SOFA评分与SAA(r=0.372,P=0.041),PCT(r=0.354,P=0.047)呈显著正相关,而与CRP无显著相关性(r=0.289,P=0.071);脓毒性休克患者SOFA评分与SAA(r=0.414,P=0.024),CRP(r=0.342,P=0.044),PCT(r=0.395,P=0.031)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联合检测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AUC(0.96 vs 0.84,0.67,0.82)、灵敏度(0.81±0.21 vs 0.78±0.20,0.60±0.22,0.75±0.25)、特异度(0.74±0.25 vs 0.72±0.24,0.63±0.17,0.71±0.28)均显著高于SAA,PCT,PCR单独检测(P<0.05).结论SAA,PCT和CRP是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有效评价指标,在SOFA的基础上,联合SAA,PCT,CRP可进一步提高脓毒性休克预后预测的敏感性.
作者:戴晓勇;陈永珍;华玮;沈健;叶宥文;杨晓英;石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尿液6种蛋白与尿Cys C对糖尿病肾病(DKD)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41例DKD患者、47例DM患者、53例健康体检者和39例DM控制不佳患者的尿液6种蛋白与尿Cys C水平,并运用IBM SPSS23.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DKD患者的尿液Cys C,NGAL,α1-MG,β2-MG,TRF,RBP和mALB结果都明显高于DM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值均为0.000.它们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9,0.991,0.988,0.994,0.988,0.991和0.990.用尿液的CysC≥0.255 mg/L,NGAL≥98.5μg/L,α1-MG≥11.55 mg/L,β2-MG≥0.44 mg/L,TRF≥3.15 mg/L,RBP≥1.325 mg/L和mALB≥22.5 mg/L的7项之2诊断DKD,敏感度为97.56%,特异度为98.04%.在DM患者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可提高46.15%的DKD诊断.结论 尿液Cys C,NGAL,α1-MG,β2-MG,TRF和RBP的联合检测可对DKD患者作早期诊断.DKD患者的尿液Cys C,NGAL,α1-MG,β2-MG,TRF和RBP升高均早于mALB,联合检测可减少DKD诊断的漏诊率.
作者:张求霞;汪隆海;昌国庆;黄飞;唐丽群;姚芹梅;王勇;姜中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冷藏保存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及还原性谷胱甘肽对其可能存在的保护作用.方法日本雄性大耳白兔12只,取出兔骨髓后,采用Percoll非连续性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取原代培养后细胞经免疫磁珠分析和流式细胞术鉴定后进行传代培养.第3代传代培养细胞分别在体外4℃冷藏后分为对照组(0 h)和实验组.实验组分为冷藏6 h(6 h组),12 h(12 h组)和24 h(24 h组).部分冷藏12 h单个核细胞分别加入0.5 mmol/L和1.0 mmol/L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共培养,分别为12 h+0.5 mmol/L GSH组和12 h+1.0 mmol/L GSH组.对各组进行8天生长曲线的绘制并完成活性的测定.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分离出单个核细胞12天可铺满瓶底.细胞原代培养后,流式细胞仪显示经免疫磁珠分选的细胞CD29阳性率达91.7%,表达CD29,CD44,CD90,不表达CD19,CD45,CD34.生长曲线显示,6 h组,12 h+0.5 mmol/L GSH组,12 h+1.0 mmol/L GSH组与对照组的细胞增殖能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统计学显示12 h组和24 h组的细胞增殖能力与对照组,6 h组,12 h+0.5 mmol/L GSH组及12 h+1.0 mmol/L GSH组的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4 h组的细胞增殖能力与12 h组的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ercoll非连续性密度梯度离心法对于兔骨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起着良好的效果.体外4℃冷藏保存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活性起着抑制效果,且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明显.还原性谷胱甘肽对冷藏保存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起着保护活性的作用.
作者:胡坚方;汪照函;雷雪扬;邓长青;刘文婧;罗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侵袭性风湿免疫病.RA不仅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也涉及心、肺、肾、神经和血管等多个系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该文探讨了RA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的新进展,以加深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为RA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讨论的依据与新的方向.
作者:周莹;王子铭;虞伟;李晓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妊娠期妇女生殖道支原体阳性率及耐药情况,为治疗支原体感染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支原体感染检测及药敏试验采用普通培养法.结果西安地区2350例妊娠期妇女阴道分泌物中共检出支原体阳性994例,阳性率为42.30%;其中单纯解脲支原体(Uu)感染者844例,占84.91%,单纯人型支原体(Mh)感染者49例,占4.93%,二者合并感染者101例,占10.1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UU,Mh,Uu+Mh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敏感性普遍较高,而对环丙沙星和螺旋霉素敏感性普遍较低.结论西安地区妊娠期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作为治疗首选药物.
作者:赵海卫;魏娟;王建云;张星星;陶绍辉;赵小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综合评价六种国产粪便隐血试剂的诊断性能.方法 采用高值人血红蛋白稀释法对六种粪便隐血试剂的低检测限和高浓度人血红蛋白检测能力进行评价,采用动物血红蛋白、维生素C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对六种粪便隐血试剂的抗干扰性进行评价.检测120例消化内科就诊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来源的新鲜粪便样本,比较六种粪便隐血试剂对临床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 六种国产粪便检测试剂(贝索、艾博、波生、新创、万华和万孚)的低检测限分别为25,50,100,150,200和200 ng/ml,检测人血红蛋白高值分别为7,10,10,7,3和3 mg/ml.500μg/ml的动物血红蛋白和高于0.1 mg/ml的维生素C对部分检测试剂有干扰.六种粪便检测试剂检测消化内科就诊患者来源的新鲜粪便的阳性率在23.3%~60.0%之间,六种粪便检测试剂的检出阳性率不同(P<0.05).结论 六种国产粪便隐血试剂低检测限、高浓度血红蛋白检测能力、抗干扰性和临床样本的检出阳性率不全一致.在选用诊断试剂产品前应做好性能评价,了解试剂的真实诊断性能.
作者:李文东;白海燕;李淑莲;林惠玲;谌泰春;徐士兰;张惠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西安地区0~12岁健康儿童血清S100蛋白的参考区间.方法 选择2018年7月1日起在西安市儿童医院儿保科健康体检的125例不同年龄、性别分布的健康儿童,使用西安金磁纳米生物技术公司的磁定量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测定血清S100蛋白水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02-2012》文件所规定的方法,分析、建立并验证血清S100蛋白参考区间.结果 西安地区0~12岁儿童血清S100蛋白水平呈偏态分布;不同性别间血清S100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分组间血清S100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12岁儿童血清S100蛋白参考区间为:血清S100≤270.3755 pg/ml.结论 实验室根据现有检测系统,建立了西安地区0~12岁健康儿童的血清S100蛋白参考区间,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奠定了基础.
作者:吴爽;张书婉;张涛元;陈露;曹三成;李俏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