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润
目的:探讨MTT法在细菌药敏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MTT法和常量稀释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的敏感性,对两种方法的操作过程、实验条件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TT法和常量稀释法结果一致,但MTT法操作简便,敏感性、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结果客观,而常量稀释法操作较繁琐,重复性差.MTT法可作为一种推广应用的细菌药敏试验方法.
作者:向丽;朱江;曾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旨在探讨取刃厚皮片与瘢痕皮互换移植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施行自体刃厚皮片与瘢痕皮互换移植整形手术.结果:削除瘢痕移植自体刃厚皮区及供皮区瘢痕皮存活均良好,随访发现:植皮区平整,皮肤色素均匀,皮下组织柔软,富有弹性,基本无局部收缩变形;供皮区表皮较厚,外观平整,无瘙痒.结论:自体刃厚皮片与瘢痕皮互换移植是治疗增生性瘢痕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郭杏;郭力;李越钢;何晓川;廖毅;熊爱兵;刘正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单发脑内转移瘤的CT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34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脑内转移瘤,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原发肿瘤以肺癌多见(61.8%),40岁以上32例(94.1%).结果:转移瘤均位于皮质和皮质下区,好发于额顶叶.病灶直径在3cm以上者25例(78.1%).平扫呈等或稍低、稍高密度,增强后病灶表现为两种形式:当肿瘤为实质性,呈均匀强化,占58.8%;当转移瘤内出现坏死囊变,则呈环形强化,表现薄壁或不规整厚壁强化.转移瘤主要需与胶质瘤、脑膜瘤和脑脓肿等鉴别.结论:掌握本病的CT表现特点,结合临床资料,对单发脑内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裴礼模;薛杭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由于卡介苗的接种和抗痨药物的广泛应用,结核病已明显减少,鼻咽结核在临床上更为少见.但近年来由于细菌耐药等原因,全球结核病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各类结核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尤其是鼻咽结核部位隐蔽,临床诊治有一定的难度.
作者:黎星科;曾明华;魏云虎;怀世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术后疼痛对病人恢复会导致诸多不良反应,而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能有效地解决术后疼痛,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但术后镇痛方法选择不当,也会产生并发症,如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问题,而镇痛对肠功能的恢复是否有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作者:任长和;张杨;刘庆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男,54岁,体重55kg.2002年1月19日因车祸致右肩胛骨骨折,右股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受伤前体健,无特殊疾病史、无手术麻醉史.
作者:张朝贵;屈晓玲;杜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ASOPP)患者在ICU内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1995年7月至2005年6月连续10年两个不同时期的ASOPP合并ARF 162例的治疗模式、方法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2000年前5年分别由急诊科、消化内科、肾内科常规治疗78例,2000年7月后转入ICU进行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方法84例.结果:两个不同时期抢救成功率分别为88.33%、91.16%、病死率分别为16.66%和8.33%.结论:ICU内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和方法能减少病死率,值得有条件的医院采纳.
作者:雷霆;张应宏;臧泽林;尚娟;张海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部分成人健康体检者各年龄段的AFP和CEA情况.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和CEA.结果:AFP除30~39岁组与≥60岁组有明显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CEA在≥60岁组高,与50岁前各年龄段结果均有明显差异(P<0.05);阳性率:AFP在40~49岁年组高,除与20~29岁年龄段有明显差异(P<0.05)外,与其他各年龄段均无明显差异(P>0.05);CEA在≥60岁组高,与各年龄段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AFP和CEA在健康人群中有一定阳性率,其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不高,应与其它临床相关指标结合分析,才能做出可靠诊断.
作者:张丽萍;李凤华;杨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剖宫产手术紧急,麻醉方法要求起效快,以便能迅速解除胎儿宫内窘迫,又可用于术后止痛.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探索出一点穿刺两点给药硬膜外麻醉方法,该麻醉法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善,对循环干扰相对较小,可用于术后镇痛.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4年2月应用此法130余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刚;何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者在机械通气期间的营养状况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测量此类病人用呼吸机时,开始脱机时,完全脱机时上臂围、三头肌皮褶厚度的动态变化情况(每48小时测量1次),评价、分析其营养状况变化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病例除3例在24小时内完全脱机其营养状况变化不大外,其余病例营养状况逐日下降,每间隔48小时上臂围平均下降1cm,三头肌皮褶厚度平均下降0.2cm,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者,在使用机械通气期间,其营养状况每况愈下,脱机时间越长,营养状况下降越明显,预后越差.
作者:宋世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尼莫地平联合亚低温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计算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测量脑梗死体积.结果:各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尼莫地平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许爱琴;杨玉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选择适用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二种检测技术的佳方案,以及调查产ESBLS细菌对常用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共136株经初筛试验,用复合纸片法做表型确证试验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双纸片协同试验,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及其差异.结果:确证法检测ESBLS菌阳性率为44.2%,双纸片法阳性率为30.4%,P<0.05.产ESBLS细菌对19种常用抗菌素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产ESBLS细菌对青霉素类以及三代头孢抗菌素耐药率均较高,都在90.0%以上,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低,耐药率为零.结论:复合纸片表型确证试验法是适合临床检测ESBLS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首选方法,对提高ESBLS菌株阳性的检出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孝成;游先辉;郑其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人工肝血浆置换是用人工方法清除血液循环中因肝功能衰竭而产生的有害物质,而使肝功能得到一定程度代偿,从而为肝细胞的再生赢得时间,渡过危险期以获得康复[1].
作者:胥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放疗技术的改善和提高,它在乳腺癌、肺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治疗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提高肿瘤的放疗敏感性一直是医学上的热点和难点.放疗可以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坏死,其中诱导凋亡是放疗的一种重要原理.
作者:曹新梅;任德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23例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术后注意生命体征及副反应的观察.结果:术后出现发热、腹痛、腹水、呃逆等都得到控制,23例患者中22例血细胞成分均有不同程度回升或恢复正常,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结论:掌握脾栓塞后的副反应,了解其可能发生的原因,并施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先升萍;贺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技术治疗术后复发和晚期食道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内镜直视下,运用射频电极对食道癌术后复发病灶和晚期食道癌所致管腔狭窄进行治疗.结果:患者经射频消融治疗,食道管腔狭窄明显缓解.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对晚期食道癌是一种较理想的姑息治疗方法.
作者:胥雄阳;张仕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药物配制中减少残留量的有效方法.方法:将304例密封瓶药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法配制,实验组采用改良配药法配制,分别观察两种配药方法的残留药液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了解结果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药物残留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使用改良方法配制密封瓶可减少药液的残留量,减少药物的浪费.
作者:佘秋群;彭学勤;胡先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尿道会师术治疗后尿道断裂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采用尿道会师术加金属探杆骨盆骨折复位.结果:本组34例疗效满意,无1例尿失禁.结论:尿道会师术作为及时、有效的早期处理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朱卫国;张勋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微穿刺造瘘取石术(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经皮肾穿刺建立通道,经该通道在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结果:12例采用PCNL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1例Ⅰ期取石,1例Ⅱ期取石,输尿管结石取尽率10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可靠.
作者:代庆德;谭锐;段小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联合运用奥美拉唑及雷尼替丁治疗糜烂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糜烂性食管炎42例,口服奥美拉唑20mg bid,夜间睡前服雷尼替丁300mg,疗程8周.治疗前后由专人行胃镜检查,并观察记录食管炎和返流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症状评价:显效3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胃镜评价:显效37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97.6%.结论: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糜烂性食管炎有较好的疗效,可作为治疗糜烂性食管炎较好的方法之一.
作者:钟刚;朱国兵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