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I3-K途径及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李艳萍;王鸿程;李万成

关键词:气道高反应性, 支气管哮喘, 损伤性疾病, 气道重建, 气道炎症, 慢性疾病, 特征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以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建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是肺损伤性疾病中常见的原因之一.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克忧颗粒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优选克忧颗粒(槐花、党参等)提取工艺.方法:以干膏收得率、芦丁含量、多糖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及单因素试验法优选克忧颗粒提取工艺.结果:佳工艺为:加12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结论: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作者:孙琴;代勇;税丕先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结核分枝杆菌DNA的检测价值

    目的:探讨单个核细胞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80例外周血用淋巴细胞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用1%TritonX-100加蛋白酶K提抽模板DNA作PCR扩增,产物227bp.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结核分枝杆菌DNA检出率为90.3%(343/380)明显高于痰样本71.2%(94/132).特异性93.3%(42/45).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可用于结核病的快速诊断,尤其适用于无痰患者、肺外结核及儿童肺结核.

    作者:陈贤冲;顾德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人类白细胞抗原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人类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major histoo 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类分子的主要抗原之一.

    作者:徐永强;徐良;刘雪梅;陈历恒;夏仁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微创手术加尿激酶和自体血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29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微创手术加尿激酶和自体血清治疗129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死亡19例,生存110例.术后随访3月以上,按ADL统计:Ⅰ级21例,Ⅱ级27列,Ⅲ级34例,Ⅳ级23例,Ⅴ级5例.结论:微创手术加尿激酶和自体血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目前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丁常云;龚斌;虞德明;刘久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药物对类风湿因子(RF)检测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otid arthritis, RA)患者服用感冒药前、后以及停药后不同时间的RF结果,指导临床医生注意RF检测的采样时间.方法:对28例RA患者进行用药前后不同时间定量检测RF,统计分析检验结果.结果:用药前RA平均含量为167.35±41.39IU/ml,连续用药1周RA平均含量为118.36±31.21 IU/ml,停药1周后RA平均含量为156.9±37.21 IU/ml.用药前阳性率为78.58%,连续用药1周阳性率为39.28%,停药1周阳性率为75.00%.结论:连续服用感冒药后RF阳性率显著低于用药前及停药1周(P<0.01),差别有显著性,停药后1周较用药前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感冒类对RA患者的RF检测确有严重影响.

    作者:蔡美珠;杭永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成人胆总管囊肿的诊治分析(附5例病历报告)

    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也称为原发性胆总管扩张症等[1].我院1999年以来共收5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住院病人,结合文献就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唐同继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的神经根解剖变异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手术糸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的神经根解剖变异.方法:采用第二代经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糸统(METRX)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余例.结果:发现神经根解剖变异5例,其中L4/5间隙1例,L5/S1间隙4例.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月~20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结论: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切口小、组织损伤小、出血少、对神经根解剖变异显露清晰、能扩大侧隐窝及神经根管,松解神经根彻底,并发症少.

    作者:刘德胜;刘煊文;郭晓光;侯伟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麻醉专业实习中应注重规范化临床技能培训

    临床麻醉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正确地掌握各种临床麻醉技能是一名麻醉医师的基本专业素质之一.

    作者:唐显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原发性子宫颈恶性黑素瘤1例

    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大多数病例位于皮肤,少数位于皮肤以外的粘膜、软脑膜等处.位于子宫颈的恶黑,极为罕见,我院曾遇到1例,报告如下.

    作者:尧名方;尧名英;唐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44例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测定44例高脂血症肾脏病患者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并用吉非罗齐降脂的高脂血症患者作回顾性对照,观察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的调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氟伐他汀组及吉非罗齐组在治疗期间均行低脂饮食.氟伐他汀组给氟伐他汀40mg,每晚1次口服;吉非罗齐组给吉非罗齐0.6g,每日2次口服.两者均持续给药4周为1个疗程.两组于治疗前后均分别测TC,TG,HDL-C,LDL-C,血糖,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并随时记录服药后患者出现的任何不适.对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的患者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从本文观察结果可看出氟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1),甘油三酯有所降低;还可看出氟伐他汀能明显地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而吉非罗齐降低LDL-C、升高HDL-C的作用则不明显.氟伐他汀的降脂疗效与吉非罗齐相似,但氟伐他汀的副作用少于吉非罗齐,尤其对肝脏,氟伐他汀无不良影响,优于吉非罗齐.再者氟伐他汀每日服药1次,较吉非罗齐方便,大大增加了患者接受治疗的顺从性.结论:氟伐他汀是一种广谱、高效、安全的理想调脂药,且副作用少,可被患者广泛接受.

    作者:王铁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800例直肠镜检查结果分析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800例,其中男性376例,女性424例.年龄8~78岁.病程1天~10年.就诊主要原因为下腹或肛门坠胀、便血、肛周不适、腹泻、便秘、腹部包块、体检、复查等.

    作者:李显著;彭定容;易明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问题已引起移植界的高度重视.本文报告1例肾功能恢复延迟达34天者.

    作者:邓勇;陈同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浅议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课程设置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实现这一目的,又该采取哪些措施?运用何种教学方法?本文打算就此提出一些看法.

    作者:李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抑肽酶致过敏性休克2例教训

    病例Ⅰ,女,32岁,因子宫腺肌症于2001年5月16日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4小时静脉输注5%GS500ml+抑肽酶20万单位,输注8分钟约20ml液体时,病人自诉头颈及手脚肌肉突性性疼痛,以脚底为甚.继而出现心慌、颤粟、面色苍白.

    作者:李文华;顾琼;刁小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临床心电图教学中的对比研究

    <临床心电图>在临床中是一门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辅助诊断之一,是医学本科学生必修课程,掌握好心电图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对今后临床毕业实习以及毕业后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程孝煊;程松;杨国邦;熊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又叫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 VPF)、促血管因子(vasculotropin, VAS)或血管调理素(Vasculotropin).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VEGF特别是其与肿瘤的关系开展了大量研究.下面就该领域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李开荣;袁琼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5-羟色胺,交感神经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国外报道,大约15%~30%的成年人有过消化不良病史[1],在一般门诊中,消化不良占病人总数的2%~3%,其中一半左右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广州地区统计显示,消化不良占普通门诊病人总数的11%,占消化门诊的53%[2],其中,相当一部分病人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作者:张俊峰;李昌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5例分析

    DIC是一种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增加了母婴死亡率,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张彦;游小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后的护理体会

    我科自1998年12月~2001年12月,共收治先心病32例,经严格监护和积极的抢救,成功率达95%.

    作者:尹俊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颈交感神经节阻滞并发症探讨及预防

    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某些疾病的疗效已较肯定,但并发症的问题应引起操作者高度重视.本人根据临床体会,对并发症的预防进行了一些探讨.

    作者:甘玉芬;周易;缪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西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