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龙;龚丽霞;王云
目的:探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HBsAg阴性的原因.方法:用高灵敏的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对61例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进行定量测定,同时用荧光定量PCR对血清HBV-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61例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血清HBsAg未检出有8例,在0.05ng/ml~0.1ng/ml有27例,0.1ng/ml~0.5ng/ml有21例,0.5ng/ml~10ng/ml有5例.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水平大多数低于103copies/ml.结论: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阴性的原因主要是HBV复制和基因表达的严重抑制.
作者:杨朝国;张玲英;许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探讨产后感染的护理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医护工作者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产科的住院人群,是一组特殊的人群,是以产妇及新生儿为主,多数产妇是身体健康无原发病的青年妇女,同时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而新生儿免疫力低下,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产科的护理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以降低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
作者:王天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我科5例人造血管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观察,并做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1例血栓形成行取栓术后并发感染失败,4例功能良好.结论:正确掌握人造血管内瘘的穿刺方法,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预防血栓形成和感染等并发症,可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
作者:何小花;文远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两种给药途径治疗腹泻病的疗效.方法:210例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1组(A1)、治疗2组(A2)、对照组(B),治疗组采用蒙脱石散两种途径给药,对照组不使用蒙脱石散.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A1:94.3%、A2:97.1%)明显高于对照组(B:72.9%)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蒙脱石散是治疗腹泻病的有效药物,给药可以不局限于传统的口服途径.
作者:李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96例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及同期传统的子宫全切除术82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率、术后性生活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率比较分别为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性生活满意度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病率少,对性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作者:孔祥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良、恶性腹水表达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CA125)的差别,以提高对肿瘤诊断与病性判断的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包括恶性腹水患者58例、良性腹水患者63例,收集血清腹水为检测标本,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ECLIA)检测CEA、CA125.结果:恶性腹水组腹水CEA、CA125均明显高于良性腹水组(P<0.01),恶性腹水组血清CEA显著高于良性腹水组(P<0.05).联合检测CEA和CA125可提高恶性腹水的检出敏感性.结论-联合检测血清和腹水中CEA和CA125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腹水,并可提高恶性腹水的检出率.
作者:焦鑫;何思春;孙昌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我院2003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1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氯沙坦,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各项指标除BuN外,UAER、HbAlc、Scr、MAP、FBG均有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可耐受并坚持完疗程.结论:氯沙坦治疗早期DN可以显著减少尿蛋白排出,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好,值得进一步开发和推广.
作者:罗学科;曹玉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与否在治疗闭合性眼外伤伴视网膜脱离中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1~2009.3收治的闭合性眼外伤伴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病例52例,对其手术方式及视功能、视网膜复位情况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闭合性眼外伤伴视网膜脱离患者52例,平均年龄45.4±19.2岁.男性41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5.6岁;女性11例,年龄39~60岁,平均年龄47.4岁.其中行玻璃体切除+球内注气(或硅油)者30例(A组),行玻璃体切除+巩膜环扎+球内注气(或硅油)者22例(B组).A组术前视力≤0.02的20例(66.7%),视力>0.02的10例(33.3%);术后视力≤0.02的7例(23.3%),视力>0.02的23例(76.7%).B组术前视力≤0.02的13例(56.4%),视力>0.02的9例(43.6%);术后视力≤0.02的5例(22.5%),视力>0.02的17例(77.5%).两组术前及术后视力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玻璃体切除+球内注气(或硅油)者首次术后视网膜回贴25例(83.3%),行二次手术者5例,2例视网膜回贴;玻璃体切除+巩膜环扎+球内注气(或硅油)者首次术后视网膜回贴18例(85.8%),行二次手术者4例,2例视网膜回贴.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在治疗闭合性眼裂伤伴视网膜脱离中与玻璃体切除非联合巩膜环扎的临床治疗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巩膜环扎在玻璃体切除治疗严重的闭合性眼外伤伴有视网膜脱离中不是必要的.
作者:胡建斌;余雨枫;雷春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儿科护士长是儿科护理工作的核心领导人物,儿科的医疗、护理水平和护士长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和地位.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如何作好专科护理、提高护士长的职业素质,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作者:徐敬芬;魏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包皮环扎术并发症的处置办法,以便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采用CBV包皮除去环行包皮环扎术520例,总结早期开展包皮环扎术的经验及对并发症进行分析处理.结果:520例均治愈,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按其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出血、感染、环扎器滑脱、环扎器过早脱落致内外板分离、创缘水肿以及环扎器延迟脱落等.结论:(1)包皮环扎术手术简单、快速、切口整齐美观,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2)通过积极处置可以减少并发症,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田维云;孙菊元;杨四文;贾其磊;殷波;林思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两种给药途径治疗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经济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76例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静脉滴注,B组给予头孢地尼口服,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小成本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实验室检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B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采用口服头孢地尼,安全,有效且经济.
作者:柏凌云;张玉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随着对阿司匹林作用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其在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生率均显著下降,阿司匹林已成为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
作者:卢文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生对护理礼仪各种教学方法的评价,为今后的护理礼仪教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2008级205名护理本科生及185名护理专科生对护理礼仪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205名本科生对情景模拟的评分高,为2.81±0.39,对讲授的评价低,为2.09±0.55.185名专科生对实践操作评分高,为2.75±0.44,对讲授的评价低,为2.07±0.61.本科生及专科生对护理礼仪各种教学方法的评分不一,但针对每种教学方法的两者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教师应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特别关注学生对礼仪规范的领悟,增强护生对护理礼仪的实际运用能力.
作者:余雨枫;胡忠华;马晖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本院真菌感染及其药物敏感状态.方法:收集医院住院患者376例次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及真菌分离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近年来医院真菌感染分离率呈一定的上升趋势,痰液中真菌分离出率高(86.17%),感染菌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67.8%),热带念珠菌居第二位(14.9%).分离的菌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高,分别为93.0%和96.0%;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8.2%和34.3%.结论:本院真菌感染率及真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重视二个问题: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减少继发性真菌感染;合理、慎重地选择抗真菌感染药物,减小药物对菌株的选择压力,从而减小其耐药性产生.
作者:戴国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改进如意定喘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黄芪、枳实、南五味子、熟地黄和麻黄进行鉴别;用HPLC法测定苦杏仁苷和氢溴酸东莨菪碱的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中能鉴别出黄芪、枳实、南五味子、熟地黄和麻黄;HPLC法测定苦杏仁苷,在0.4208~1.683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28%,RSD=0.94%;氢溴酸东莨菪碱在0.1395~0.5581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93%,RSD=1.87%.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如意定喘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傅勇;张慧慧;杜斌;李文敏;刘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低温下静脉血存放不同时间对PL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50份健康人群EDTA抗凝血标本,即刻上机检测(0h),然后将标本存放5℃的冰箱中保存于2h,4h,8h,12h,24h,30h分别检测,将各时段的检测结果分别与即刻上机检测结果比较.计数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血小板计数(PLT)在2h,4h,8h,12h,24h的检测结果与0h无显著性差异(P>0.05),30h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在2h,4h,8h,12h的检测结果与0h无显著性差异(P>0.05);241h、30h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PLT检测,如不能及时,应保存于5℃条件下,并于24h内尽快完成.
作者:李晓芳;郝金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307~2008年我院收治的163例肝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和护理资料,对其术前全身情况做详细评估,重点检查心、肝、肺、肾及血液系统功能,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保证有效循环血量,防治低血压;保持各引流管通畅,加强基础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该组163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10例(6.13%),围手术期死亡2例(1.2%).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尤其是增强术后的护理观察,提高术后护理质量,对巩固手术疗效,促进病人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吴丽萍;杨亚梅;李惠玲;郝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在判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肾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用酶法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肌酐清除率(Ccr).结果:血清胱抑素C在对照组、非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肾病组的值分别为(0.68±0.24)mg/L、(1.23±0.21)mg/L、(1.94±0.47)mg/L.血清胱抑素C作为检测标准对病人的检出率明显大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结论:血清胱抑素C是反应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可替代操作繁琐的内生Ccr作为早期肾损伤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刘小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1vh)的关系.方法:对256例老年(≥60岁)高血压病患者依据是否伴有左心室肥厚分为左室肥厚组(1vh)与不伴有左室肥厚(n1vh)组,进行24h动态血压(abpm)检测.比较两组间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1)1vh组与不伴有1vh组比较,24hsbp、24hpp、dsbp、nsbp、bpf、bpl、lvmi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2)lvh组以非杓型血压为主,占75%,而不伴有lvh组,以杓型血压为主,占79.41%;(3)lvh组lvmi与24hsbp、24hpp、dsbp、nsbp、sbpl正相关(r=0.477~0.795,P<0.001),与sbpf、dbpf负相关(r=-0.358,-0.289,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发生与sbp、24hpp、sbpl和bpf相关.
作者:向朝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校园文化等方面面临着重新定位和调整.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其校园文化资源进行重构、培育与融合,从而使广大师生员工在新的校园文化中寻找到情感归属,缩短升格、整合和异址后的文化磨合期,增强新的校园文化力,促进人才培养和提高办学效益.
作者:张明志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