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花;文远飞
环磷酰胺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烷化剂类的化疗药物,但由于其对机体免疫抑制作用,临床使用当中会出现出血性膀胱炎等危险情况.环磷酰胺为临床常用的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剂,风湿免疫性疾病中常用此药物,传统用法为口服,但近年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已经广泛使用.
作者:邓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ICU患者无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年6月~2009年1月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ICU进行的无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wist组)28例以及同期进行的传统气管切开术(传统组)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下置管成功.PercuTwist组术前血小板低值22×109/L;手术时间平均为(7.2±1.6)min;出现并发症2例次.传统组术前血小板低值54×109/L;手术时间平均为(31.55±5.4)min;出现并发症12例次.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气管后壁损伤相关并发症.PercuTwist组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01和P<0.01).结论:对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及肺部感染而需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首选Per-cuTwist;熟练掌握避免气管后壁损伤的手法及技巧,ICU患者采用无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军建;高宇;夏文刚;任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老年糖尿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8年6月51例老年糖尿病人置入胰岛素泵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51例病员置泵前后空腹与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天数有明显差异(P<0.05),低血糖和黎明现象的次数差异也有显著性.5例病员带泵出院,46例病员带泵一周至三周血糖控制良好,取泵后继续注射胰岛素治疗,随访3月~2年,血糖控制良好.结论:胰岛素泵体小巧,易携带,操作简便,老年糖尿病人置入胰岛素泵后血糖得到稳定和理想的控制,减少了夜间低血糖和黎明现象,血糖达标天数增加,是控制血糖的好方法.
作者:张焰;宋月琼;李凤琼;杨秀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随着对阿司匹林作用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其在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生率均显著下降,阿司匹林已成为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
作者:卢文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1vh)的关系.方法:对256例老年(≥60岁)高血压病患者依据是否伴有左心室肥厚分为左室肥厚组(1vh)与不伴有左室肥厚(n1vh)组,进行24h动态血压(abpm)检测.比较两组间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1)1vh组与不伴有1vh组比较,24hsbp、24hpp、dsbp、nsbp、bpf、bpl、lvmi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2)lvh组以非杓型血压为主,占75%,而不伴有lvh组,以杓型血压为主,占79.41%;(3)lvh组lvmi与24hsbp、24hpp、dsbp、nsbp、sbpl正相关(r=0.477~0.795,P<0.001),与sbpf、dbpf负相关(r=-0.358,-0.289,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发生与sbp、24hpp、sbpl和bpf相关.
作者:向朝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法检测7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IL-4、IL-8水平,同时设70例正常对照.结果: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血清IL-4、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t=11.31,7.71,均P<0.01),IL-4与IL-8呈正相关(r=0.814,P<0.01).结论:血清高IL-4、IL-8水平可能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林向阳;李亚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结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50例结肠造口患者从心理方面、疾病常识、术前术后、康复期等阶段实施健康教育和指导.结果:50例患者接受相关健康教育后,除2例对造口袋粘胶过敏致造口周围皮炎、3例在早期因裁剪洞口大小不合适,造口排泄物外溢刺激致皮肤损伤外,其余患者均能独立或在家属协助下完成造口护理.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结肠造口患者的认知能力,减少焦虑,改变惠者不良心态,有利于患者尽早掌握造口护理方法,促使其早日返回社会.
作者:吴艳丽;田昌英;夷凤梅;张润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校园文化等方面面临着重新定位和调整.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其校园文化资源进行重构、培育与融合,从而使广大师生员工在新的校园文化中寻找到情感归属,缩短升格、整合和异址后的文化磨合期,增强新的校园文化力,促进人才培养和提高办学效益.
作者:张明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索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4年~2008年收治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病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糖控制较好的51例患者中,47例抗结核治疗效果好;血糖控制不佳的5例患者全部抗结核治疗效果差.结论:积极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病的关键.
作者:杨杨;孙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两种给药途径治疗腹泻病的疗效.方法:210例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1组(A1)、治疗2组(A2)、对照组(B),治疗组采用蒙脱石散两种途径给药,对照组不使用蒙脱石散.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A1:94.3%、A2:97.1%)明显高于对照组(B:72.9%)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蒙脱石散是治疗腹泻病的有效药物,给药可以不局限于传统的口服途径.
作者:李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与否在治疗闭合性眼外伤伴视网膜脱离中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1~2009.3收治的闭合性眼外伤伴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病例52例,对其手术方式及视功能、视网膜复位情况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闭合性眼外伤伴视网膜脱离患者52例,平均年龄45.4±19.2岁.男性41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5.6岁;女性11例,年龄39~60岁,平均年龄47.4岁.其中行玻璃体切除+球内注气(或硅油)者30例(A组),行玻璃体切除+巩膜环扎+球内注气(或硅油)者22例(B组).A组术前视力≤0.02的20例(66.7%),视力>0.02的10例(33.3%);术后视力≤0.02的7例(23.3%),视力>0.02的23例(76.7%).B组术前视力≤0.02的13例(56.4%),视力>0.02的9例(43.6%);术后视力≤0.02的5例(22.5%),视力>0.02的17例(77.5%).两组术前及术后视力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玻璃体切除+球内注气(或硅油)者首次术后视网膜回贴25例(83.3%),行二次手术者5例,2例视网膜回贴;玻璃体切除+巩膜环扎+球内注气(或硅油)者首次术后视网膜回贴18例(85.8%),行二次手术者4例,2例视网膜回贴.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在治疗闭合性眼裂伤伴视网膜脱离中与玻璃体切除非联合巩膜环扎的临床治疗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巩膜环扎在玻璃体切除治疗严重的闭合性眼外伤伴有视网膜脱离中不是必要的.
作者:胡建斌;余雨枫;雷春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本院真菌感染及其药物敏感状态.方法:收集医院住院患者376例次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及真菌分离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近年来医院真菌感染分离率呈一定的上升趋势,痰液中真菌分离出率高(86.17%),感染菌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67.8%),热带念珠菌居第二位(14.9%).分离的菌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高,分别为93.0%和96.0%;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8.2%和34.3%.结论:本院真菌感染率及真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重视二个问题: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减少继发性真菌感染;合理、慎重地选择抗真菌感染药物,减小药物对菌株的选择压力,从而减小其耐药性产生.
作者:戴国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儿科护士长是儿科护理工作的核心领导人物,儿科的医疗、护理水平和护士长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和地位.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如何作好专科护理、提高护士长的职业素质,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作者:徐敬芬;魏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汉源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方法:抽样调查汉源县1994名中小学生中视力低下、龋齿、营养不良和肥胖情况.结果:视力低下率43.6%、龋患率20.8%、营养不良率12.6%和肥胖率8.3%.结论:为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和卫生部门应联合采取综合方案,特别是加强身体锻炼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
作者:丁国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儒家德育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吸取儒家德育思想的智慧,实现儒家思想与高校德育思想的整合,对于高校德育建设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作者:李佩芸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提高结肠造口术围手术期护理水平的多种措施.方法:对136例结肠造口患者采取术前重视心理护理,术后重视切口护理和逐步指导患者人工肛门护理等护理手段.结果:对术后的26例并发症能及时发现,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和二次手术.124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学会了自我护理.在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功能逐渐恢复,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结肠造口术的围手术期中,积极做好术前心理及肠道准备工作,密切观察术后切口和造瘘口情况,规范地指导患者的扩肛和训练肠道蠕动,可以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王春瑛;徐敏;杨洋;聂春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本实验室二氧化碳(CO2)酶法测定试剂盒参考值范围验证方案.方法:随机抽取240例健康人员(男女各120例)的新鲜血清.利用市售CO2测定试剂盒(酶法)进行测定,测定结果按CLSI C28-A2(临床实验参考值范围的定义与确认-第二版)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确认本院使用CO2测定试剂盒(酶法)参考值范围为22.4~29.4mmol/L,与厂家说明书标示值一致.结论:二氧化碳(CO2)酶法测定试剂盒厂家说明书标示参考值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
作者:陈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前S1抗原、HBeAg与HBV-DNA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和荧光PCR检测194例临床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HBeAg和HBV-DNA.结果:HBeAg与HBV-DNA的一致率为79.38%,前S1抗原与HBV-DNA、HBeAg的一致率分别为74.74%和73.71%.结论:前S1抗原和HBeAg均较好地反映HBV的存在与复制.联合检测前S1抗原和HBeAg可减少因HBV基因变异导致的抗原阴性而产生的临床诊断错误.
作者:郭洪君;许大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我院2003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1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氯沙坦,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各项指标除BuN外,UAER、HbAlc、Scr、MAP、FBG均有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可耐受并坚持完疗程.结论:氯沙坦治疗早期DN可以显著减少尿蛋白排出,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好,值得进一步开发和推广.
作者:罗学科;曹玉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在前列腺摘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前列腺摘除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PCEA组和对照组.PCEA组术毕经硬膜外导管接PCA泵(内含0.2%罗哌卡因130ml+芬太尼0.5mg~0.7mg+氟哌啶醇5mg+阿托品1mg)以2ml/h持续输注.对照组视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分次肌注哌替啶50~75mg,间隔4~6h.结果:两组病人比较术后镇痛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人比较发生膀胱痉挛例数及总次数,术后膀胱冲洗液总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EA在前列腺术后的应用中既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又能缓解膀胱痉挛、减少出血量及术后膀胱冲洗液的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张仕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