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君;许大林
目的:了解本院真菌感染及其药物敏感状态.方法:收集医院住院患者376例次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及真菌分离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近年来医院真菌感染分离率呈一定的上升趋势,痰液中真菌分离出率高(86.17%),感染菌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67.8%),热带念珠菌居第二位(14.9%).分离的菌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高,分别为93.0%和96.0%;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8.2%和34.3%.结论:本院真菌感染率及真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重视二个问题: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减少继发性真菌感染;合理、慎重地选择抗真菌感染药物,减小药物对菌株的选择压力,从而减小其耐药性产生.
作者:戴国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良、恶性腹水表达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CA125)的差别,以提高对肿瘤诊断与病性判断的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包括恶性腹水患者58例、良性腹水患者63例,收集血清腹水为检测标本,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ECLIA)检测CEA、CA125.结果:恶性腹水组腹水CEA、CA125均明显高于良性腹水组(P<0.01),恶性腹水组血清CEA显著高于良性腹水组(P<0.05).联合检测CEA和CA125可提高恶性腹水的检出敏感性.结论-联合检测血清和腹水中CEA和CA125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腹水,并可提高恶性腹水的检出率.
作者:焦鑫;何思春;孙昌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针对肿瘤病人的特点,将人性化护理在病房中开展,引导护士进行以人为本的护理实践,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作者:卿周明;赵利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在我院的流行病学情况及规范化诊断.方法:通过对我院近5年来确诊和,或疑诊为DVT、PE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其发病率、死亡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住院DVT和PE发病率呈上升趋势,DVT的总发病率为0.66‰,疑似PE的总发病率为0.1‰,其中疑似PE患者死亡率为100%.结论:PE和DVT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骨折、创伤、偏瘫、活动性肿瘤是DVT和PE主要的危险因素,通过对重点高危人群制订相应诊治措施以期降低相关临床急性事件的发生.
作者:叶雪英;李若愚;刘剑萍;张雪飞;肖署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行业的改革与发展都被人们广为关注,而我国医疗保健卫生行业也是一个一直以来备受争议的焦点.应该说医疗卫生保健领域内的改革也是在不断摸索中改进的.本文主要通过医疗卫生保健领域内的外部性对社会福利产生的影响,找出我国医疗卫生保健领域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明确改进措施与办法.
作者:蔡佳峻;钟涛;陈俐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307~2008年我院收治的163例肝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和护理资料,对其术前全身情况做详细评估,重点检查心、肝、肺、肾及血液系统功能,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保证有效循环血量,防治低血压;保持各引流管通畅,加强基础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该组163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10例(6.13%),围手术期死亡2例(1.2%).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尤其是增强术后的护理观察,提高术后护理质量,对巩固手术疗效,促进病人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吴丽萍;杨亚梅;李惠玲;郝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阑尾炎为外科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诊断一般不难,但因解剖异常,阑尾位于肝下肠系膜内的病例较少见,临床诊断治疗带来困难,我们在临床上遇到1例,报道如下:
作者:潘显龙;高必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前S1抗原、HBeAg与HBV-DNA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和荧光PCR检测194例临床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HBeAg和HBV-DNA.结果:HBeAg与HBV-DNA的一致率为79.38%,前S1抗原与HBV-DNA、HBeAg的一致率分别为74.74%和73.71%.结论:前S1抗原和HBeAg均较好地反映HBV的存在与复制.联合检测前S1抗原和HBeAg可减少因HBV基因变异导致的抗原阴性而产生的临床诊断错误.
作者:郭洪君;许大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儒家德育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吸取儒家德育思想的智慧,实现儒家思想与高校德育思想的整合,对于高校德育建设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作者:李佩芸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老年糖尿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8年6月51例老年糖尿病人置入胰岛素泵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51例病员置泵前后空腹与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天数有明显差异(P<0.05),低血糖和黎明现象的次数差异也有显著性.5例病员带泵出院,46例病员带泵一周至三周血糖控制良好,取泵后继续注射胰岛素治疗,随访3月~2年,血糖控制良好.结论:胰岛素泵体小巧,易携带,操作简便,老年糖尿病人置入胰岛素泵后血糖得到稳定和理想的控制,减少了夜间低血糖和黎明现象,血糖达标天数增加,是控制血糖的好方法.
作者:张焰;宋月琼;李凤琼;杨秀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由双链RNA介导的基因沉默现象,可以在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发挥作用.RNAi技术作为新兴的基因阻断技术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抗病毒感染、抗肿瘤等热门领域.RNAi技术有望开辟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本文就RNAi的作用机制及RNAi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张技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探讨产后感染的护理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医护工作者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产科的住院人群,是一组特殊的人群,是以产妇及新生儿为主,多数产妇是身体健康无原发病的青年妇女,同时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而新生儿免疫力低下,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产科的护理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以降低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
作者:王天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环磷酰胺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烷化剂类的化疗药物,但由于其对机体免疫抑制作用,临床使用当中会出现出血性膀胱炎等危险情况.环磷酰胺为临床常用的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剂,风湿免疫性疾病中常用此药物,传统用法为口服,但近年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已经广泛使用.
作者:邓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我院2003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1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氯沙坦,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各项指标除BuN外,UAER、HbAlc、Scr、MAP、FBG均有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可耐受并坚持完疗程.结论:氯沙坦治疗早期DN可以显著减少尿蛋白排出,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好,值得进一步开发和推广.
作者:罗学科;曹玉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乙型重型肝炎病人83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20mg/日静滴,拉米夫定口服100mg/日,两组疗程均为1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生物化学、病毒学指标变化.结果:(1)治疗组TBIL、ALT、AST明显下降,TBIL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增加较对照组显著(P<0.05).(3)HBV-DNA阴转率和负荷栽量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01).(4)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90%对36.58%(P<0.001).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重型肝炎可使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有明显改善,抑制HBV复制,提高生存率.
作者:李玉龙;龚丽霞;王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在前列腺摘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前列腺摘除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PCEA组和对照组.PCEA组术毕经硬膜外导管接PCA泵(内含0.2%罗哌卡因130ml+芬太尼0.5mg~0.7mg+氟哌啶醇5mg+阿托品1mg)以2ml/h持续输注.对照组视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分次肌注哌替啶50~75mg,间隔4~6h.结果:两组病人比较术后镇痛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人比较发生膀胱痉挛例数及总次数,术后膀胱冲洗液总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EA在前列腺术后的应用中既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又能缓解膀胱痉挛、减少出血量及术后膀胱冲洗液的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张仕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低温下静脉血存放不同时间对PL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50份健康人群EDTA抗凝血标本,即刻上机检测(0h),然后将标本存放5℃的冰箱中保存于2h,4h,8h,12h,24h,30h分别检测,将各时段的检测结果分别与即刻上机检测结果比较.计数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血小板计数(PLT)在2h,4h,8h,12h,24h的检测结果与0h无显著性差异(P>0.05),30h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在2h,4h,8h,12h的检测结果与0h无显著性差异(P>0.05);241h、30h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PLT检测,如不能及时,应保存于5℃条件下,并于24h内尽快完成.
作者:李晓芳;郝金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髋关节病、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骨关节病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全髋关节置换就是通过关节置换手术,重新获得一个无痛、能够活动的关节,从而使老年患者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但由于高龄患者各系统脏器功能衰退,常伴有内科疾病,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多,护理难度大.我院在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共施行2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陆宗花;李颖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检测本院医务人员手机细菌污染情况,分析其原因,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于2009年5月随机对本院50名医务人员手机进行细菌培养,同时进行手机使用习惯的问卷调查,了解2009年5月本院院感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务人员手机菌落数≥500cfu/cm2占46%,菌种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其它致病菌检出,菌落数和菌种均与使用手机习惯和医院感染有联系.结论:上班时间使用手机应先洗手,使用手机外套,应定期对手机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应增强机体体质,避免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病原菌.
作者:龚红霞;叶昱;全晖;张蜀涛;马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两种给药途径治疗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经济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76例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静脉滴注,B组给予头孢地尼口服,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小成本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实验室检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B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采用口服头孢地尼,安全,有效且经济.
作者:柏凌云;张玉婵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