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娜;刘丽红
目的 了解各种晚期腹部恶性肿瘤患者住院费用,分析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方法 调查2013年1月-12月出院成人晚期腹部恶性肿瘤患者6 389例住院费用及治疗方案.结果 腹部恶性肿瘤以直肠、胃和结肠为主;平均住院费用为(11 240.62±9 123.41)元,肾脏恶性肿瘤住院费用高,其次为肝脏;介入治疗及放射治疗明显增加了患者住院费用,而同时接受介入化学疗法及放射治疗患者住院费用高.结论 成人晚期腹部恶性肿瘤造成了较高的疾病负担,不同器官的肿瘤导致治疗方案的不同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周黎;雷莉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调查体检中心高血压患病人群中的药物使用情况,了解目前高血压患者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的体检中心健康档案3 000份,筛选出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1 310例,对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 310例高血压患者中有959例既往使用了降压药,其中423例(44.11%)服用了单方降压药,536例(55.89%)服用了复方降压药或采用了联合用药的方式.在服用单方降压药的患者中,服用钙通道阻滞剂(CCB)类降压药的多,有244例(25.44%).在服用复方降压药或采用联合用药的患者中,359例(37.43%)患者采用了二联复方制剂或2种药物的联合治疗,而CC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或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方式占了绝大多数.结论 体检中心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用药基本符合高血压指南的推荐方案,但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这可能是今后高血压患者教育的改进方向.
作者:杨华;关华;罗敏;左晓娇;蒋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肝移植受者延续性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2013年10月-12月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35例肝移植受者进行调查,了解其对延续性护理的需求,并就形成延续性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x2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0例(55.3%)受者需要延续性护理.单因素x2分析结果表明:是否有并发症、是否再次住院、到达离家近医疗机构的时间3项因素是被调查者是否希望进行延续性护理的主要因素(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受者到达离家近医疗机构时间越长,其越希望获得延续性护理[OR=3.040,95%CI (1.585,5.829),P=0.001];术后1年再住院者对延续性护理的需求更低[OR=0.515,95%CI(0.292,0.907),P=0.022].结论 目前肝移植受者对延续性护理接受程度高.在延续性护理研究及实践中,应注重新模式和工具的开发,以缩短护患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满足肝移植受者个体化护理需求,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任秋平;罗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脾损伤保脾方式的治疗效果及成功率,探讨不同类型的脾损伤理想的保脾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胆外科1998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36例脾损伤行保脾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不同的联合方式保脾治疗的疗效.结果 136例患者中,27例采用非手术治疗,23例采用血管缝线缝合+生物蛋白胶粘合治疗,26例采用脾动脉结扎+局部缝合修补+生物蛋白胶粘合治疗,20例采用超声刀行部分脾脏切除+创面喷生物蛋白胶,17例采用脾动脉结扎+射频止血切割器行脾脏部分切除,23例采用腹腔镜下超声刀行部分脾脏切除+创面喷生物蛋白胶均全部治愈.保脾成功131例(95.58%),失败5例(4.42%).无死亡患者.结论 在脾损伤的治疗中,不同的保脾方法治疗成功率接近.保脾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脾脏破裂程度和分级、医疗设备和技术条件进行个体化治疗,对于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以开展联合几种方式的保脾治疗.
作者:王学文;卿小松;杨森;赖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托珠单抗治疗活动性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RA)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使用托珠单抗治疗的RRA患者40例,给予托珠单抗8 mg/kg,每4周输注1次,合并用药维持剂量不变.在基线水平,第1、4、12、16、24周和停用托珠单抗4、8周时分别评价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 在随访的各时间点患者RRA的各项指标均有一定改善,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各项指标呈进行性下降趋势.第1周时疼痛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和健康评估问卷(HAQ)就有明显下降(P<0.05),第12周时所有患者的炎症指标已降至正常范围,62.9% (22/35)的患者达到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疾病活动度缓解20%,28.6% (10/35)的患者达到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疾病活动度缓解50% (ACR50).第24周时12例未停药患者均达到低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3.2分)及ACR50.HAQ评分在治疗第24周时低[(3.1±1.6)分],与基线时的(20.2±6.7)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用托珠单抗4周时,所有指标回升不明显.停药8周时,除了肿胀关节数、C反应蛋白、DAS28和HAQ无明显反弹外,其余指标均较停药4周时有明显增加(P<0.01).不良反应主要为肝功能异常和血脂升高,其次为白细胞减少.仅1例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结论 托珠单抗对RRA的疗效确切、快速,安全性良好,停药后其疗效仍能维持4~8周.
作者:张晶;刘建;周乔;吴侗;周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颈淋巴结结核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及术后的护理效果,为此类患者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09年10月-2013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颈淋巴结结核患者36例,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13~67岁,平均39.2岁.医生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实施手术,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术后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 患者住院时间13 ~ 28 d,平均(18.4±3.5)d.所有患者均按时出院,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 良好的围手术期及术后护理工作,不仅可以减少颈淋巴结结核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文晓燕;税佳;李云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23岁.因“左乳红肿疼痛2+个月、加重伴皮肤破溃流脓3d”,于2014年4月5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5℃,呼吸20次/min,血压100/61 mm Hg(1 mm Hg=0.133 kPa).左乳皮肤红肿,3点钟方向距乳头2 cm处有一直径约1 cm的瘘口,内有黄色黏稠脓液流出.辅助检查:急诊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孕8+个月,左乳腺体层几乎充满片状低回声区,大深度约45 mm;内可见细弱点回声,加压可见其流动,部分与皮肤层相通,内及周边可见线状血流信号,乳腺后间隙显示不清.左乳低回声区:脓肿伴窦道形成?左乳乳腺导管扩张.实验室检查示:白蛋白33.7 g/L,钾3.26 mmol/L.血常规:红细胞计数3.14× 1012/L,血红蛋白99 g/L,白细胞计数11.2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5.5%.
作者:蒋义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医护一体化的病历管理方法提高运行病历的安全性,实现运行病历的规范化管理.方法 2014年4月成立科室病历管理小组,科室主任担任组长,病房护士长担任副组长;制定病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和流程,制定缺陷管理条例;组织全科学习,知晓相关制度流程及管理方法;明确责任人;定期反馈病历安全管理的结果.将实施管理方法前(2014年1月-3月)及管理方法后(2014年4月-6月)病历归架率、病历车上锁率进行前后对比.结果 实施前检查归架病历有11 890份次(96.95%),散放病历有374份次;实施后归架病历有11 870份次(99.66%),散放病历有40份次;实施前后的病历归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4.349,P<0.001).实施前后分别检查病历车上锁情况181次,实施前病历车上锁次数为110次(60.77%),实施后为141次(77.90%);实施前后病历车上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86,P<0.001).结论 运用医护一体化病历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运行病历安全性.
作者:李鹏程;宁宁;刘莉;李棋;唐新;张承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系统评价复方血栓通口服联合激光光凝(光凝)与单用光凝比较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起截止2015年6月,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69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复方血栓通+光凝+常规治疗组在视力变化[RR=1.19,95%CI(1.12,1.26),P<0.000 01]、眼底变化[RR=1.34,95%CI(1.18,1.52),P<0.000 01]、黄斑水肿消退情况[RR=1.29,95%CI(1.09,1.54),P=0.004]等方面疗效均优于光凝+常规治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方血栓通口服联合光凝疗效优于单用光凝,但纳入试验质量较低,该结论还需高质量、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作者:陈永志;莫元外;李春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骨质疏松治疗仪联合碳酸钙D3片(商品名:钙尔奇D)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3月选取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110例,通过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试验组(n=63),对照组每天服用碳酸钙D3片(600mg),试验组在服用碳酸钙D3片(600mg)的同时使用骨质疏松治疗仪进行治疗,1次/d,30 min/次,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测定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并检测骨密度改变,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试验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为92.07%,对照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为85.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41,P=0.247);两组骨密度均有增加,治疗组增加(0.329±0.107) g/cm2,对照组增加(0.237±0.115) g/cm2,但试验组增加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治疗仪联合碳酸钙D3片对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洪贵;凌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总结胃肠间质瘤(GIST)声像图表现,探讨GIST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13年12月搜集1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0例患者均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32例加行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检查,5例加行经直肠超声检查.结果 110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病变107例,漏诊3例.在107例超声发现病变的患者中,表现为占位病变104例,胃、肠壁增厚3例.在104例占位性病变患者中,73例表现为弱回声,25例混合回声,6例杂乱及稍强回声;<5cm团块30例,5 ~ 10cm团块54例,>10cm团块20例(其中>20 cm 5例).伴肝脏转移12例,腹腔淋巴结长大4例,腹水3例.手术及病理结果:110例GIST中来源于胃、肠91例,胃肠外间质瘤19例;高风险间质瘤72例,中度风险21例,低风险17例.结论 超声检查对GIST的病变发现率很高,但在定位诊断及定性诊断方面需要提高.
作者:李朝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低年资护士不良事件报告的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3年10月-12月应用不良事件上报态度调查问卷,随机对某三级甲等医院的200名低年资护士进行集中调查,将各种因素与不良事件上报态度进行相关性比较.应用Epidata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录入及管理,并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76%的低年资护士见过或者涉及到不良事件,不良事件报告率达74.3%.低年资护士不良事件上报态度调查的平均得分为(48.5±7.2)分;与其他因素相比,年龄与不良事件报告态度的相关性好(r=0.20,P=0.01),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意愿总体偏低,年龄是影响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的重要因素.建立非惩罚性的医院安全文化以及高效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有利于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况.方法 以问卷调查形式,收集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门诊就诊且配合参与调查的15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问卷资料,并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心,其中“停用药物疾病会复发”(88.00%)、“长期用药会产生副作用”(78.00%)以及“药物包装会让别人知道并歧视自己”(69.33%)3项问题的担心比例高.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隐患,需在护理工作方面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指导,以消除隐患,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作者:魏艳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对终末期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选取128例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血液透析期间行常规性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CQI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两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组患者血液透析期间低血压、营养不良、血栓、感染、心率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次透析后干预组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社会适应性以及生存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QI能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刘司南;陈林;马春妍;严雪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输血量≥1 500 mL的65例创伤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输血量<1 500 mL的65例创伤输血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输血前与输血后第1、3、7天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输血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PT、APTT、TT、FIB及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输血后第1、3、7天对照组各项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1天,观察组与输血前和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升高,FIB及PLT明显下降(P<0.05);输血后第3天,观察组与输血前、输血后第1天及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降低,FIB、PLT明显升高(P<0.05);输血后第7天,观察组与输血前及对照组PT、APTT、TT、FIB及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输血后第1天、第3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量输血虽是救治创伤患者的重要手段,但同时可能会使患者凝血功能发生紊乱.因此需严密监测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补充血液成分,提高输血疗效.
作者:赵海涛;胡旭梅;王敬波;王伟;时卉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脊柱关节病(SPA)的疗效,从中探索其是否能使患者达到并维持临床缓解.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6月采用前瞻性、非干预、不定期随访的方式,对门诊规则服用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同时配合相应的非甾体类抗炎药> 24周的70例SpA患者,进行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外周关节炎表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的观察评价,并对影响该方案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该组合方案治疗24周后,SpA患者的总临床缓解率为72.9%,其中40例短病程SpA患者临床缓解率为90.0%,30例非短病程SpA患者临床缓解率为50.0%.两类患者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短病程SpA女性患者疗效明显优于男性,短病程SpA男女患者疗效差异不明显.青年SpA患者与非青年SpA患者的临床缓解率相当.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是否短病程[OR=3.408,95%CI(1.637,7.437),P=0.001]、是否城镇居民[OR=4.163,95%CI (2.011,8.761),P=0.001]与是否达到临床缓解有关.短病程和城镇居民更容易治疗后达到临床缓解.结论 使用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的方案能使SpA患者达到临床缓解,男女均能得到较好的疗效,并能持续维持.该方案的临床缓解率还受病程长短、居住地等因素影响,但年龄、性别因素不会影响该方案疗效.短病程、城镇居民是治疗后达到临床缓解的独立因素.
作者:江维;赵毅;刘毅;胡春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行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胃底折叠网膜覆盖法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09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23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腹腔镜下经腹贲门食管肌层切开,网膜覆盖食管贲门黏膜.对该临床资料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顺利,近远期临床效果满意,术后无复发.吞咽困难Stooler分级由术前1级8例,2级15例,变为术后为1级1例,0级22例,完全缓解率95.7%;胸骨后疼痛指数由术前3分1例,2分11例,1分11例,变为术后1分3例,0分20例,完全缓解有效率达到87.0%.结论 腹腔镜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显露好,技术安全可靠,效果满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李文忠;罗仕云;师路;吴坚;陈浩林;李毅;魏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已收治患者的肝包虫病发病情况及肝包虫导致肝损害现状,分析目前肝包虫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为制定肝包虫病临床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7月-2013年12月住院的121例肝包虫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一般资料、肿块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式、治疗效果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结果 121例肝包虫病患者,以藏族男性多见,成人发病率较高,大多数患者无明确职业及明确的动物接触史、生食肉食史.患者主要来自西藏及四川藏族地区,病变部位发生在右半肝者为主,有87例,占71.90%.肝脏腹痛、腹胀、肝脏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25例(20.66%)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其中23例为轻度肝功能损害.1例出现甲胎蛋白异常,占0.83%.2例行非手术治疗,119例行手术治疗,占98.35%,均手术成功,3例原位复发.结论 肝包虫病多以藏区流行为主,病变主要发生在右肝,肝包虫所致的肝功能损害主要为轻度肝损害,未发现并发肝细胞癌的情况,肝包虫病治疗方式以手术方式为主,少数患者需要辅助药物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萍;龙海燕;杨菁玉;冯萍;陈立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婴儿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8例婴儿脑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婴儿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配合经验.结果 8例婴儿均顺利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术,1例术前出现体温偏低,1例术后因躁动出现穿刺点少量渗血,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均得到控制和好转;术中无患儿死亡,术后无患儿发生穿刺点感染、穿刺点血肿,亦无患儿因护理不当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护理功底、专科知识,还需掌握婴儿特殊的解剖结构、生理特点,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才能及早地给予正确处理,更好地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
作者:段淋佳;李伟;王朝华;谢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 YMDD自然变异合并B、C基因型与HBV相关肝细胞癌(HCC)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未经任何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HBV相关HCC患者110例以及慢性HBV感染者1 079例(包括乙型肝炎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荧光杂交探针技术,通过DNA溶解温度值的差异区分血清HBV野生型和YIDD、YVDD两种耐药性突变株;采用型特异性探针Taqman荧光PCR技术检测血清HBV B、C型基因.根据不同资料类型分别采用f检验、x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110例HBV相关HCC患者中,检测出HBV YMDD自然变异、C型基因及YMDD自然变异合并C型基因患者分别为16例(14.5%)、39例(35.5%)和14例(12.7%),而在1 079例慢性HBV感染者中,HBV YMDD自然变异、C型基因及YMDD自然变异合并C型基因患者分别为46例(4.3%)、153例(14.2%)和17例(1.6%),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353,P<0.001;x2=33.368,P<0.001;x2=48.889,P<0.001).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表明,HBV C型基因感染者发生HCC的风险高于非C型基因[OR=2.943,95%CI(1.778,4.872),P<0.001];具有HBV YMDD自然变异合并C型基因特征的感染者发生HCC的风险高于不具有该特征的患者[OR=5.989,95%CI (2.394,14.980),P<0.001].结论 HBV YMDD自然变异合并C型基因是慢性HBV感染者发生HBV相关HCC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早期筛查HBV相关HCC高危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学兵;杨家红;张浩;陈皋;王秀;罗万蓉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