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坤;段长利
目的:提高化脓性脊椎炎(PS)与结核性脊椎炎(TBS)的MRI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局部病灶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证实的20例化脓性脊椎炎和30例结核性脊椎炎,比较其MRI表现,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下MRI表现PS与TBS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椎受累(PS为14.3%,TBS为56.9%);腰椎受累(68.6%,33.8%);病变椎体破坏变形(0,56.7%);椎旁软组织受累(30%,70%);椎旁脓肿形成(0,70%);韧带下蔓延(20%,63.3%);T2WI高信号(35%,70%).结论:MRI检查能够为PS与TBS的鉴别提供可靠信息.
作者:王洪新;郭玖;许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近年来,医学影像存储和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PACS)开始出现在国内大型医院,是管理医疗影像设备如CT、MRI、DR等产生的医学图像的信息系统.PACS的先进性、实用性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其推广的进程却十分缓慢,尤其是中小医院.究其原因:其一,整套全院PACS(C/S结构服务器/客户端)费用昂贵,报价数以百万计,而高档的影像服务器在购置后不能被完全利用,造成资源浪费,而随时间延长,计算机硬件的飞速发展而贬值[1].其二,由于医院信息系统(HIS)在国内的发展早于PACS,很多需要实施PACS的医院已有基础网络及硬件环境,就要求PACS的实施要充分利用HIS、RIS系统的硬件及网络.要加快中小医院数字化进程,迫切需要解决如何用小成本实现具有较好扩展性的全院PACS问题.我们经过实践探索,在我们医院设计实施了分布式PACS系统.
作者:张化一;朱兴国;马德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肝亚段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3例经病理学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行经肝动脉灌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肝亚段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检测栓塞治疗前后肝功能、甲胎球蛋白(AFP)血液含量;应用Karnofsky评分标准评价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变化,以1~3年生存率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术后30 d死亡率为1.89%.51例(96.23%)患者Karnofsky评分术后增加10分以上,生存质量提高.1~3年生存率分别为79.25%、66.04%、43.40%.肝功能改善,甲胎球蛋白(AFP)血液含量降低.结论:肝动脉灌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肝亚段动脉栓塞治疗提高了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期,生活质量改善.
作者:李玉亮;朱景润;李艳;王永正;张万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输尿管梗阻性疾病在临床很常见,诊断方法也日益增多,其中超声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简便快捷的诊断手段其价值不容忽视.本文采用CDU对80例输尿管梗阻性疾病进行检查,总结其病因诊断资料,目的在于探讨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病因的超声显像检查方法、声像图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作者:熊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概论神经纤维瘤病属神经皮肤综合征或斑痣性错构瘤病.1882年Von Rocklinghausen首先报告本病是发生于神经干或神经纤维上的肿瘤,故名Von Rocklinghausen病.以后,Payne提出中外胚层接合处的胚胎学发育障碍是本病的病因,Thomson确定本病的遗传性质.现一致认为神经皮肤综合征发生在胚胎2~4月神经元增殖、组织发生和分化阶段,为外胚层的组织发育异常,特征为未分化胚叶成分肿瘤、肿瘤样病灶和色素斑或起源于外胚层组织的血管瘤,主要累及皮肤、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
作者:王光彬;甄俊平;何敬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混合性脑中风与单纯脑出血、脑梗死和出血性脑梗死不同,其病变性质不同,治疗方案也不同,临床上容易被漏诊或误诊.为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征象及诊断,现将我院1996年~2005年经CT证实的混合性脑中风30例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黄绍权;邹时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放射线辐射可致机体突变、诱发肿瘤、造成早衰等多种损伤,由于已知的一些具有抗辐射作用的化学药物毒性较大,因此,对天然药物的抗辐射作用研究已成为重要领域.近年来,中药的抗辐射作用研究日益广泛,并且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概述如下.
作者:张长林;王兆强;张东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PUJ)梗阻是原发性肾积水的常见病因[1],导致PUJ梗阻的原因很多,以往由于检查方式选择不当等原因,常不能在术前作出明确诊断.现将我院自1990~2004年经手术证实的PUJ梗阻15例分析报道如下,以加深对本症的以识.
作者:贾进正;袁子波;刘治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CR系统在乳腺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CR乳腺照片和传统钼靶X线照片各800张进行分析,统计出甲、乙、丙级片及废片率;统计CR片及传统屏一片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结果:①照片影像质量:CR照片甲级片率67%,乙级片率26%,丙级片率7%,废片率0.25%.传统屏一片甲级片率36%,乙级片率50%,丙级片率11%,废片率2.5%.②照片诊断正确率:CR照片90%,传统屏一片73%.③摄影条件:CR系统比屏一片系统摄影管电压低4 kV,曝光量低4 mAs.结论:CR摄影影像质量好于传统屏片摄影,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且减少了病人的X线接受剂量.
作者:李秀红;李娟;刘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患者,女,17岁.偶然发现左上腹肿块10余天入院.无恶心、呕吐.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未及肿大淋巴结,左上腹扪及一包块,大小约10.5 cm×10.0 cm,边界清晰,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肖大伟;刘爱波;赵汉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976年意大利发生禽流感,并被证实是H5N1禽流感病毒引起,这也是全球首次确定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在我国人禽流感发病早于SARS,即1997年5月,香港回归前2月,在香港即发生数起人感染禽流感病例.首例是一名3岁儿童,发病12 d住院,入院后6 d死于肺炎、呼吸衰竭.该病例在死后3月,经美国CDC、荷兰国家流感中心和英国国家医学科学研究所证实为A H5N1病毒感染.同年11月、12月在香港共有18例发病被证实,在当地引起较大的震惊;2003年在香港又有2例人禽流感发病被证实,说明禽流感和人禽流感是可以反复发生并流行的.
作者:李文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等比例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高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不仅骨量减少,更重要的是其力学性能也降低.骨质疏松常引发的并发症就是骨折,常见的便是椎体骨折.目前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脊柱骨折是预测骨折危险的重要因素[1].
作者:张淑娴;郭新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臼前倾角的变化,为手术选择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手术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unnⅠ型28髋,DunnⅡ型19髋,Dunn Ⅲ型22髋.选取手术后为优的17髋.正常髋关节12髋.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然后行髋臼三维重建,测量通过两侧Y形软骨中心O点的横断面测量髋臼前倾角.结果:髋臼前倾角度数正常组<术后<DunnⅠ型<Dunn Ⅱ型<Dunn Ⅲ型.结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臼前倾角大于正常,并且随脱位严重程度增加而加大,手术中应减少髋臼前倾角.
作者:郑志永;丁承宗;刘复奇;薛远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三维成像及其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3例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的脑动脉瘤,将其术前行螺旋CT血管造影容积扫描所得数据传输到工作站,用表面遮盖法(SSD)、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进行3D重建.结果:23例患者,共检出脑动脉瘤25个,其中2例为2个.所示病例经SSD、MIP重建处理后能够全面直观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能多方位观察瘤体与载瘤动脉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运用多种三维成像技术,能充分显示动脉瘤的空间解剖结构,可部分代替传统脑血管造影,并可作为该病的临床筛选手段.
作者:田本祥;李刚;韩武师;李小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X线片的测量,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股骨、胫骨和髌骨形态学改变,以及三者之间排列关系的改变,进而分析这些改变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诊治意义和作用.方法:取正常组100例膝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组127例膝,拍摄正位、侧位和髌骨轴位CR片,并对其分组逐一测量股骨角等指标,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测量结果卡方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临床进行讨论.结果: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组(KOA组)胫骨角等的检验结果与正常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股骨角的检验结果与正常组间无差异.结论:①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影像学分析中,出现了胫骨角等指标的变化.股骨角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影像学分析不敏感.②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影像学分析和统计学检验中,验证了膝内翻发生率高于膝外翻,股胫关节内侧间隙狭窄多于股胫关节外侧间隙狭窄.③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X线分析中,发现髌股关节可出现髌骨外翻脱位.
作者:蔡余力;王少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的优势,对肺内孤立结节血管集束征的血管构成和形态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孤立结节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肺内孤立结节病例81例,利用多层CT及MPR重建,确定血管集束征存在及其构成,并与病理、临床相对照.结果:肺癌、肺结核血管集束征阳性率较高,炎症以Ⅰ型血管集束征为主,肺癌以Ⅲ型为主.结论:各类肺内孤立结节血管集束征的阳性率及血管构成有一定的规律性,识别这一征象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宝英;耿昶;邓宝忠;白波;康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乳腺错构瘤的X线征象及病理学基础,以期从影像学角度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错构瘤的X线片与病理.结果:X线表现分3型:混合型11例,致密型3例,脂肪型4例.结论:乳腺错构瘤的X线表现与其病灶内的低密度脂肪及高密度的腺体组织、纤维组织所占的比例有关.混杂密度改变是本病的特征性X线表现.X线检查是发现本病的好方法,确诊需临床、X线及病理相结合.
作者:李桂华;曹桂景;杨建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正常大鼠及荷原发性肝癌大鼠肝动脉给药研究天冬胶作为血管栓塞剂的可行性.方法:给正常大鼠及经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发原发性肝癌大鼠肝动脉注射天冬胶,注射时在X线透视下观察药物在肝脏内的分布情况.按时间分组处死后剖腹观察大鼠的肝、心、肺、肾、脑等器官的大体状况,并送病理检查.结果:①正常大鼠肝动脉内注入适量天冬胶(大约0.2 ml)后见肝动脉显示良好,可引起肝脏内散在的缺血梗死灶,而且大鼠可以存活.②如加大压力再注入0.1ml,将会造成正常大鼠肝动脉扩张及所有大鼠的死亡.③对荷原发性肝癌大鼠肝动脉内注射天冬胶后,药物除在肝动脉内分布外,还较多进入肿瘤组织内,且镜下见肿瘤结节内有大量梗死灶.结论:无论对正常大鼠,还是对荷原发性肝癌大鼠而言,天冬胶均为良好的末梢型血管栓塞剂.
作者:张闽光;邢东炜;耿坚;黄学菁;刘力;唐岚;刘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肺癌脑转移占全部脑转移瘤的18%~25%[1],为常见的脑转移瘤,部分病例的脑转移症状可出现在肺癌被发现之前,单发转移灶占其中30%左右[1],有时与颅内其他疾病鉴别甚为困难.现将我院1998年6月至2004年12月间(包括门诊及住院病例)所发现的30例肺癌脑转移的CT表现分析如下.
作者:陈庆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凡具有反复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或泛细支气管炎的副鼻窦炎通称为副鼻窦支气管炎(sino-bronchitis),是副鼻窦炎与支气管炎相互影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增殖体肥大多见于儿童反复性炎症刺激而发生的增殖体病理性增生,常伴有腭扁桃体肥大.笔者收集2003~2005年经临床及影像确诊的80例副鼻窦支气管炎资料,分析探讨其相关X线表现.
作者:王建东;楚庆速;周武强;黄建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