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50例

李瑞杰;习新娟;李芳;李辉

关键词:加味散偏汤, 偏头痛,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加味散偏汤,对照组给予氟桂嗪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后1、2、3个月头痛发作频率及程度变化以及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组治疗后1、2、3月偏头痛发作频率和头痛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现代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从抗氧化角度评价杜仲“盐制入肾”的炮制机理

    目的 研究杜仲盐制前后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的作用,为探讨杜仲“盐炙入肾”的炮制原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Vc为阳性对照,建立杜仲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活性的研究方法,以清除率差异为评价方法,考察杜仲盐制前后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差异.结果 盐制后杜仲清除DPPH活性大于生品,生品、盐制品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50)分别为0.8554 mg/mL,0.6626 mg/mL,0.0029 mg/mL.结论 从清除DPPH角度来看杜仲盐制抗氧化活性增强,为抗氧化角度揭示杜仲“盐制入肾”的炮制原理.

    作者:董媛媛;石智华;邓翀;宋小妹;张亚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实验组加服补肾活血方剂,均治疗12W;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尿酸(BUA)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TC、LDL-C、TG均有降低和HDL-C升高(P<0.05);但治疗后实验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对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曾娟;吴志强;谢懿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耳穴埋豆促进阑尾炎术后肛门排气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耳穴埋豆法促进阑尾切除术后肛门排气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阑尾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耳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提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耳穴埋豆法对阑尾切除术后相关问题进行干预,能有效地加快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促进肛门排气.

    作者:项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针灸治疗持续植物状态的临床研究近况

    本文阐述近15年针灸在持续植物状态治疗中的应用,为针灸治疗持续植物状态提供理论依据.持续植物状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病理过程.治疗应以整体观念为出发点,以病理生理机制为依据,结合中西医全方位治疗,准确应用针灸的辨证施治,达到提高疗效,提高促醒率,是当前较为简捷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玺灵;宋虎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千百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千百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采用双盲双模拟实验,试验组应用千百洗液和甲硝唑栓安慰剂治疗,对照组用甲硝唑栓和千百洗液安慰剂治疗.结果 千百洗液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与甲硝唑栓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千百洗液可有效地治疗细菌性阴道炎,其治疗效果与甲硝唑栓相当,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汤芳梅;王丽;田日升;王宇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头针结合腹针治疗神经性耳鸣36例

    目的 观察头针结合腹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患者采用针刺晕听区、听宫、翳风、中渚及腹针.配穴:肝胆火盛加太冲、丘墟;痰热郁结加丰隆、曲池;肝肾不足加太溪、足三里;脾胃虚弱加足三里、阴陵泉.1次/d,10d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d.结果 治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 头针结合腹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好.

    作者:高莉;樊海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闭经之临证心得

    根据女性性激素六项及其他现代临床诊断手段,衷中参西,本着辨病辨证结合,同病异治原则,将闭经分为痰湿阻滞型、血虚肝郁型、肾精亏虚,气血不足型三型予以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綦巧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赤小豆方外敷治疗急性淋巴结炎

    急性淋巴结炎是由细菌沿淋巴管侵入局部淋巴结,引起局部淋巴结红、肿、热、痛,同时可伴有发热、畏寒、头痛等一系列全身症状的疾病.赤小豆外敷治疗急性淋巴结炎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价格低廉,易于推广.

    作者:金喻;刁娟娟;王媛媛;庞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加味二陈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道常见病之一,主要以恶心、干呕、呕吐、上腹饱胀、早饱、胀气或者与这些症状相关的一种感觉.笔者治疗本病从痰入手,佐以燥湿健脾、理气除胀、消食和胃,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李天罡;李天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综述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一个常见的病症.多数患者常有心悸,胸闷、眩晕、甚至晕厥等诸多临床症状.中医以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特点.中药为天然药物,不良反应相对小,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作者:杨建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全息经络刮痧疗法在干预亚健康态中的应用进展

    全息经络刮痧疗法是近几年来兴起的新型治疗方法,以其方法简便安全、适应证广、疗效可靠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概括与总结,从刮痧的理论基础及其临床应用两个方面对对刮痧进行了阐述,肯定其疗效,并提出不足及建议.

    作者:郭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甘草人参汤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32例

    目的 探讨甘草人参汤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统计的64例的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32例患者应用甘草人参汤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疗程3d;对照组行常规液体复苏治疗,疗程为3d.统计两组患者止血时间,以及血压、心率的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32例患者中,30例72 h止血;对照组32例患者中,22例72 h止血.结论 甘草人参汤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止血率高,再出血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孟凡琳;张洪;于晓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李燕宁教授辨治小儿食积发热的临床经验

    小儿脏腑娇嫩,脾胃常不足,加之饮食不节,易致饮食积滞.食积可单独为患,也可相兼致病,而发热是食积致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李燕宁教授习识小儿食积发热之规律,辨证论治力从其根本,妙用经方常药,疗效颇佳.

    作者:李莉;李燕宁;吴金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张洪义教授治疗糖尿病并下肢溃疡验案一则

    张洪义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对糖尿病性皮肤溃疡的病因病机有深刻的认识,治疗上以凉血为先,清热生津,同时重视补益脾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陈仁慈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真武汤治疗外伤后脑震荡验案

    真武汤为《伤寒论》名方,大多认为阳虚水泛为本方不可或缺的病机.但本病例中只有水泛,未见阳虚,使用真武汤也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吴起浩;曾维铨;杨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之西诊中治体会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在现代先进的医学手段支持下诊断更加规范、准确、统一,而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该病有独到的优势,本文就借助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相结合治疗该病及善用活血化瘀的关键性从理论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试作阐述.

    作者:王滨;刘华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医外科三联方四则

    三联方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中药气味,性能、七情为配伍原则,三种中药联合应用,系统配伍.介绍了中医外科常用的四组三联方的用量、功效、主治、配伍机理、应用体会.

    作者:王益平;王剑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疏筋解毒方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中脑黑质HSP70表达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体定位脑内注射6-OHDA建立大鼠模型,观察PD大鼠中脑黑质中HSP70的表达.检测结果显示:假手术组未见HSP70阳性细胞表达或见少量阳性表达;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均可见HSP70阳性神经元表达,在注射6-羟多巴胺后1d、7d的观测点成大面积表达;治疗后模型组HSP70表达呈下降趋势,中西药组HSP70表达呈上升趋势,中西药治疗组和模型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各治疗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和时效相关性.

    作者:王亚丽;周望;张霄霄;仝武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王玉玺教授从脾胃论治皮肤病经验

    中医治疗皮肤病有其独特的优势,王玉玺教授在4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了诸多的中医治疗经验,在治疗上重视调理脾胃,尤其是在顽固性、慢性皮肤病的治疗中常收显效.本文旨在介绍王玉玺教授从脾胃治疗皮肤病的经验.

    作者:殷红武;冯云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针推结合中药治疗痰瘀阻滞型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

    目的 观察电针、推拿疗法合止晕汤治疗气虚、痰瘀阻滞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刺颈夹脊、双风池、双天柱、百会、率谷、双内关、双丰隆、双三阴交,带电加TDP照射颈部,结合推拿疗法、止晕汤治疗本病60例.结果 总有效率98.33%.结论 电针疗法、推拿疗法合止晕汤是一种治疗气虚、痰瘀阻滞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永科;王慧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现代中医药杂志

现代中医药杂志

主管: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陕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