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沛根
目的:通过心电图前后对照,观察穴位按摩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指压按摩大椎、内关、心俞、膻中穴.结果:30例总有效率为86.7%.提示:该方法有疏通气血,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
作者:肖春兰;王楚华;辛永洁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中医心理护理是医护人员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心理学知识和技能,通过语言、表情、姿势、态度和行为帮助病人了解发病因素,改变内心感受、认识、情绪及行为,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提高康复能力的一门护理技能,它是在现有医护技术基础上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党彩凤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的NO、ET、CRP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相同上治疗组加生脉注射液.结果:两组在治疗后NO均升高,ET、CRP均降低,但两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生脉注射能够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力,减少心肌对氧和化学能的消耗.
作者:党波;商惠萍;江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酸枣仁总皂苷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用旋转筒血液仪式粘度汁、体外血栓形成仪等研究酸枣仁总皂苷对高粘大鼠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结果:酸枣仁总皂苷能显著降低全血高切、低切血液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P<0.001),并能降低血小板粘附率及体外血栓指数(P<0.001).结论:酸枣仁总皂苷可改善高粘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作者:张玮;袁秉祥;于晓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健脾养心安神类中药配伍治疗神经衰弱的疗效.方法:守归脾汤之意采用自拟芪杞汤(黄芪、枸杞、党参、酸枣仁、柏子仁、石菖蒲、远志、琥珀、茯神等)治疗神经衰弱60例.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本方具有健脾养血安神之功效.
作者:曹振爱;苗志学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补气类中药配伍治疗脑血管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黄芪、桃仁、红花、川芎、归尾、赤芍、地龙)治疗114例,对照组采用维脑路通片治疗27例.结果:两组进行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补气活血通络法对脑血管病的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血液粘度降低,抑制血小板聚集、粘附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樊春燕;杨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温肾、益气类中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以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等)配伍西医常规治疗40例,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40例.结果:用药8周后在心绞痛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38%,对照组总有效率26%,两组对比P<0.05.在心电图方面治疗组方面8周后总有效率32%,对照组总有效率20%,两组对比P<0.05.提示:温肾益气法治疗心绞痛可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邝开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补肾化浊类中药对心绞痛发作的防治作用及其血液变学的影响.方法:治疗组采用补肾化浊方(人参、黄芪、桂枝、肉桂、枸杞子、桑寄生等),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本方法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心电图所示心肌缺血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陈静;郭磊磊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中医推拿的整复、斜搬、牵拉手法,及中药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0%.提示:推拿治疗本病具有活血止痛,舒通经络,消除局部水肿,减轻脊髓神经受压,迅速缓解症状的功效.
作者:姚爱德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笔者仅就临床体会,初步认为:冠心病的基本病因为心、肾两脏亏虚,但二者又非并列平行的关系.即心脏虚损是导致冠心病发生的病理基础,而肾虚又是引起心损的根本原因.换而言之,冠心病的本虚是:其本在心,其根在肾.至于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病之标,则是心、肾虚损的病理产物,他们又反过来构成发病的外在条件.对本病的治疗总以补益心肾,固其根本为基本大法.
作者:王香婷;魏民;张一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补气活血通脉汤(黄芪、党参、丹参、木香、川芎、葛根、三七等)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取得明显疗效.结果:心绞痛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5%,心电图总有效率78%.提示:本方法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降低血流粘稠度,调节心肌代谢等作用.
作者:薛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点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取疱疹群间正常皮肤处阿是穴,并注意选择疱疹带两端之穴位,用三棱针点刺若干点;在点刺处拔罐、放血约2ml,留罐5~10min.结果:96例总有效率97.9%.提示:点刺拔罐放血,可去恶血,起到泻邪毒去瘀生新的功效.
作者:彭联群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消渴通痹颗粒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早期病变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TZ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灌服消渴通痹颗粒,并与弥可保对比,2月后观察大鼠血糖(FBG)、体重(W)、红细胞山梨醇(RBCS)、Na+-K+-ATP酶、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消渴通痹颗粒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红细胞中山梨醇含量、升高Na+-K+-ATP酶活性、增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综合疗效优于弥可保.结论:消渴通痹颗粒有防治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早期病变的作用,其可能机制与抑制多元醇代谢亢进途径等有关.
作者:张效科;崔立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笔者近年来应用自拟平眩汤配合西药治疗梅尼埃病3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门诊病例,共3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23例;年龄小者20岁,年龄大者58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短3个月,长6年.全部病例均有旋转性眩晕.并经有关检查排除了其它原因引起的眩晕,如颈椎病、高血压、低血压、颅内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作者:万和平;王世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化浊降脂类中药和调节治疗生活方式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化浊降脂汤(生山楂、莱菔子、炒白术、葛根、枳实、槟榔等)和膳食限控,晚餐后步行.结果:总有效率92.8%.提示:化浊降脂法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吕光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中风多数伴有腑实证.气机逆乱导致腑实不通是中风病的病机关键,也是病势发展的关键.中风腑实不通的中医治疗多以承气汤为基础,配以活血、化痰、利水药.采用口服以及灌肠法用药.
作者:孙晓东;秦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胃柿石症因其发病多与进食柿子及制品有关故名,中医治疗安全有效,温习<内经>治疗学有关内容,体会胃柿石症的中医辨治当从进食多量柿食这一病因伏其所主.
作者:张小军;于秉成 刊期: 2005年第07期
2004年7月24日,我院收治1例口服藿香正气水致过敏性休克病例,现报道如下.病例摘要患者,男,53岁,本院职工家属.因头晕、乏力、胃部胀痛在家口服藿香正气水10ml,约5min后,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急来我院.查体: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出冷汗,脉搏细速.BP9.3/4.4kPa,P116次/min,R 28次/min;立即平卧,氧气吸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作者:季振慧;张芬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清代程钟龄之<医学心悟>所载,主治风痰上扰所致头痛、眩晕、呕恶、痰多、胸膈胀满等症,此方为健脾燥湿,化痰熄风之良方.现将我师沈宝藩教授依脉证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内科杂病之验案列举如下.
作者:玛依努尔;洪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益气通阳、祛瘀利水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保元汤化裁(黄芪、党参、桂枝、生姜皮、炙甘草、薤白、丹参、泽泻、茯苓、葶苈子等)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86.7%.提示:本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马翔;张峰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