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和平;王世宽
耳眩晕是指由耳窍病变所引起的头晕目眩,如坐舟车,天旋地转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耳源性眩晕,包括美尼尔氏病、良性阵发性头位性眩晕、前庭神经炎、药物性眩晕、迷路炎等.由于美尼尔氏病临床多见,眩晕症状较重.因此,临床上眩晕每多与美尼尔氏病联系在一起.其实,耳源性眩晕(包括美尼尔氏病)有自己的特征,在治疗上也有其特殊的地方.
作者:张雄;张晓莉;赵高升;朱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祛风化痰止痉类中药配伍治疗痰浊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综合征所致眩晕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用常规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本方具有化痰止眩,改善眩晕症状的良好疗效.
作者:刘文胜;王瑾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清热化痰、理气化瘀、芳香化浊、健脾化积类中药配伍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采用黄松胶囊(黄连、甘松、山楂)治疗室性早搏90例,并与心律平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提示:本方法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与心律平近似,且无头晕等副作用.
作者:高彩霞;孟磊;王丽萍;王中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活血方在房颤抗凝中的疗效.方法:两组均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华法林,治疗组再加用益气活血方(党参、麦冬、黄芪、葛根、丹参等),同时观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及抗凝达标时对应的华法林剂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INR短期内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提高INR达标率P<0.05;INR达标情况下,治疗组华法林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APTT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益气活血方对房颤患者有较好的抗凝作用.
作者:陈守宏;陈艳;朱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排毒双调综合疗法对大鼠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5/6肾切除动物模型,分为正常组、病理组、灌胃组、灌胃加灌肠组及综合疗法组,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一般状况、血红蛋白(HGb)、肾功能(BUN、Scr)、肾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综合疗法组较病理组、灌胃组、灌胃加灌肠组肾小球、肾小管凋亡数明显减少(P<0.01,P<0.05,P<0.05),BUN、Scr亦较前述三组明显改善(P<0.01,P<0.05,P<0.05),一般状况及贫血改善情况等也好于前述三组.结论:本方法能减轻并延缓慢性肾衰竭的病理进展,肾脏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李小会;董正华;陈新政;曾福海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冠心病血瘀证与五脏功能失调及糖脂代谢紊乱和血小板功能异常、炎症等密切相关.对血瘀证进行辨证分型,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杨徐杭;汶医宁;杨天成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采用中药调脂汤(黄芪、茯苓、何首乌、决明子、生山楂等)配合西药来适可、非诺贝特治疗本病60例,对照组(单纯西药组):仅采用西药治疗60例,疗程6周.结果:服药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吴红铃;孙万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统一中药毒性分级与毒性剂量标准.方法:统计不同药学专著中69味毒性中药的毒性分级与剂量.结果:部分药物在不同药书中,毒性分级不同而剂量相同,或毒性分级相同而剂量不同,或此书云有毒,彼书云无毒.提示:中药毒性分级与毒性剂量标准应尽快统一.
作者:胡锡琴;赵梅英;卫培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胃柿石症因其发病多与进食柿子及制品有关故名,中医治疗安全有效,温习<内经>治疗学有关内容,体会胃柿石症的中医辨治当从进食多量柿食这一病因伏其所主.
作者:张小军;于秉成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养血通窍,通络止痛类中药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效果.方法:采用自拟镇偏汤(川芎、当归、细辛、全蝎、白芍、木瓜、桃仁、红花)随证加减治疗顽固性偏头痛50例.结果:总有效率92%.提示:本方具有活血化瘀,养血通窍,通络止痛之功,随证加减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疗效颇佳.
作者:史轲;崔晓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制附片、桂枝、红参、赤芍、细辛、黄芪等);对照组41例服用阿托品片0.3mg,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63.4%,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本方可增加窦房结的兴奋性,恢复正常心率.
作者:范秀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地:观察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4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结果: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63.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本方法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
作者:贾满仓;朱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祛瘀、化痰、通便类中药配伍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排浊消脂方(决明子、生大黄、田七粉),开水泡服或水煎服.结果:治疗50d后使TC、LDL-C、TG分别下降33.5%、40.2%和31%,HDL-C升高5.5%.提示:本方治疗高脂血症效果与10mg辛伐他汀效果基本相同(P>0.05),且价格低,服用方便,副作用少.
作者:赖跃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化浊降脂类中药和调节治疗生活方式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化浊降脂汤(生山楂、莱菔子、炒白术、葛根、枳实、槟榔等)和膳食限控,晚餐后步行.结果:总有效率92.8%.提示:化浊降脂法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吕光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医学模式从生物医药模式发展到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这种模式转变主要的是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在新医学模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导致的疾病以及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表现愈来愈突出,就使得人们对医学模式进行重新思考,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不能不更多地关注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对广大患者而言,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以往从单纯的医疗发展到了对就医环境、服务态度、护理水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需要.
作者:唐俊琪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清目贴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220只眼用清目贴(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珍珠母、冰片、石决明等)贴太阳、攒竹、鱼腰等穴位.对照组68只眼用纯基质无中药的药膏.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1.9%,对照组有效率16.2%,P<0.001.观察组治疗后屈光度有明显.提示:清目贴具有补益气血、化瘀通络、开窍明目的作用,对轻、中度青少年近视的效果显著.
作者:苟立成;郭永胜;张智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中风多数伴有腑实证.气机逆乱导致腑实不通是中风病的病机关键,也是病势发展的关键.中风腑实不通的中医治疗多以承气汤为基础,配以活血、化痰、利水药.采用口服以及灌肠法用药.
作者:孙晓东;秦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四逆散为主方加减治疗室性早搏42例的疗效.方法:80例频发室性早搏,以随机表分组方法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西药抗心律失常药(慢心律、倍它乐克等)治疗;治疗组42例使用四逆散加减治疗.通过24h动态心电监测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及组间对照.结果:两组自身前后对照室性早搏明显好转(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逆散为主方加减辨证治疗室性早搏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岗;冀秀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补肾化浊类中药对心绞痛发作的防治作用及其血液变学的影响.方法:治疗组采用补肾化浊方(人参、黄芪、桂枝、肉桂、枸杞子、桑寄生等),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本方法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心电图所示心肌缺血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陈静;郭磊磊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肺居于胸中,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合称肺系.肺的病变主要反应在肺系,呼吸功能失常,宣降功能失调,通调水道、输布津液失职,以及卫外机能不固等方面.
作者:韩一龙;尹明浩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