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逆散加减治疗室性早搏42例

刘岗;冀秀萍

关键词:心律失常/中医药疗法, 疏肝解郁剂/治疗应用, 四逆散/治疗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四逆散为主方加减治疗室性早搏42例的疗效.方法:80例频发室性早搏,以随机表分组方法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西药抗心律失常药(慢心律、倍它乐克等)治疗;治疗组42例使用四逆散加减治疗.通过24h动态心电监测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及组间对照.结果:两组自身前后对照室性早搏明显好转(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逆散为主方加减辨证治疗室性早搏有较好疗效.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窦性心动过缓45例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制附片、桂枝、红参、赤芍、细辛、黄芪等);对照组41例服用阿托品片0.3mg,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63.4%,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本方可增加窦房结的兴奋性,恢复正常心率.

    作者:范秀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通腑法在中风病中的应用

    中风多数伴有腑实证.气机逆乱导致腑实不通是中风病的病机关键,也是病势发展的关键.中风腑实不通的中医治疗多以承气汤为基础,配以活血、化痰、利水药.采用口服以及灌肠法用药.

    作者:孙晓东;秦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通塞颗粒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粘附分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粘附分子的变化意义及通塞颗粒对其影响.方法:5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通塞颗粒.检测COPD治疗前后和20例健康人血清中粘附分子的水平.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E-选择素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1);治疗后,治疗组ICAM-1、E-选择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1).提示:粘附分子的变化参与COPD急性加重期病理过程,中药通塞颗粒降低粘附分子变化可能是该方治疗COPD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周庆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穴位按摩疗法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30例

    目的:通过心电图前后对照,观察穴位按摩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指压按摩大椎、内关、心俞、膻中穴.结果:30例总有效率为86.7%.提示:该方法有疏通气血,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

    作者:肖春兰;王楚华;辛永洁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血管病恢复期及后遗症期114例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补气类中药配伍治疗脑血管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黄芪、桃仁、红花、川芎、归尾、赤芍、地龙)治疗114例,对照组采用维脑路通片治疗27例.结果:两组进行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补气活血通络法对脑血管病的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血液粘度降低,抑制血小板聚集、粘附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樊春燕;杨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川青粉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4例

    目的:观察川青粉针剂(川芎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川青粉针剂(川芎嗪)与硝酸甘油注射液联合应用,对照组单用硝酸甘油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显著的缓解了心绞痛,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结论:川青粉针剂(川芎嗪)与硝酸甘油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龙月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针剌配合逍遥散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50例

    目的:探索针刺配合逍遥散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患者针刺百会、印堂、心俞等穴位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并设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氟西汀等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77.5%,P<0.01.提示:本方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抑郁症状.

    作者:戴润珠;徐渭龙;杨李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祖国医学与现代心理治疗的关系探讨

    祖国医学中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许多观点与现代心理治疗相吻合.首先,祖国医学对健康和疾病的看法与现代医学模式基本一致.其次,祖国医学十分重视心理治疗的作用,提倡先医其心,后医其身.同时,现代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派别在祖国医学中都能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心理治疗思想和方法.我们应重视整理和挖掘祖国医学中的心理治疗方法.

    作者:姚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冠心康胶囊治疗冠心病120例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冠心康胶囊(人参、黄芪、附子、干姜、淫羊藿、丹参、三七等)配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2.28%,P<0.05.提示:本胶囊具有益气温阳,化瘀通痹,镇痛之效.

    作者:孙秀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HPLC测定精制冠心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精制冠心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采用ODS C18柱(5um,4.6×200mm),流动相为甲醇-水(89:11),检测波长为270nm,流速为1.0nL.min-1,柱温:室温.结果:丹参酮ⅡA在0.116μg~0.5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方法的回收率为97.77%,RSD为1.21%(n=5).结论:该方法能准确可靠地进行含量测定,能够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含量.

    作者:蒙跃龙;冯改利;史亚军;王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浅谈肺病治肺法

    肺居于胸中,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合称肺系.肺的病变主要反应在肺系,呼吸功能失常,宣降功能失调,通调水道、输布津液失职,以及卫外机能不固等方面.

    作者:韩一龙;尹明浩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黄芪、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34例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疗法与单纯益气、单纯活血疗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9例患者随机分为益气活血组34例,每天静滴黄芪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益气组32例,静滴黄芪注射液;活血组33例,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3组病人其余治疗基本相同.结果:益气活血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8%,益气组81.26%,活血组81.82%,益气活血组在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益气组和活血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海燕;金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祛湿通络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83例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中风从湿瘀络脉治疗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祛湿通络汤(藿香、厚朴、茯苓、滑石、通草、丹参、川芎等)配合西医常规治疗83例,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为85.1%,两组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提示:湿瘀络脉是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病理机制之一,祛湿通络汤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雷宏斌;王西贤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芍药甘草附子汤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偏头痛30例

    笔者近年来运用经方芍药甘草附子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取效较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经头颅X线或CT检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

    作者:樊纪民;张喜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肿瘤患者的心理治疗初探

    探讨了肿瘤患者心理行为经历的悲痛、否认、愤怒、拼搏、抑郁、接受六个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1.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及时消除不良情绪;2.情志转移治疗;3.让患者对肿瘤治疗及病情有所了解;4.帮助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沟通能力.只有了解患者心理,给予相应的心理治疗,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治疗的效果.

    作者:姚俊涛;许建秦;白新宽;王安平;张宁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点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96例

    目的:观察点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取疱疹群间正常皮肤处阿是穴,并注意选择疱疹带两端之穴位,用三棱针点刺若干点;在点刺处拔罐、放血约2ml,留罐5~10min.结果:96例总有效率97.9%.提示:点刺拔罐放血,可去恶血,起到泻邪毒去瘀生新的功效.

    作者:彭联群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冠心病血瘀证病机及辨证分型的探析

    冠心病血瘀证与五脏功能失调及糖脂代谢紊乱和血小板功能异常、炎症等密切相关.对血瘀证进行辨证分型,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杨徐杭;汶医宁;杨天成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镇偏汤治疗顽固性偏头痛50例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养血通窍,通络止痛类中药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效果.方法:采用自拟镇偏汤(川芎、当归、细辛、全蝎、白芍、木瓜、桃仁、红花)随证加减治疗顽固性偏头痛50例.结果:总有效率92%.提示:本方具有活血化瘀,养血通窍,通络止痛之功,随证加减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疗效颇佳.

    作者:史轲;崔晓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备急千金要方》求子篇方证探要

    孙思邈为唐代著名医家,有<备急千金要方>传世,其中有妇人方三卷,为后世中医妇科学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求子篇列妇人方之首,其中记载了药方15首,灸方6首,有论有方,见解独到,对现今不孕证的治疗颇具指导意义,兹撷要加以探讨,以彰其旨.

    作者:李恩庆;陈孝银;郑仕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刺五加光量子血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意识障碍32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意识障碍及康复的影响.方法:所有入选病例入院后即采用西医基础疗法及光量子血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刺五加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意识障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体疗效均较对照组为优.结论:本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较有效的方法,能改善其早期意识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骏;于娜;徐忠祥;胡泳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