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伟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采用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人参、葶苈子、泽兰)治疗水气凌心证的心衰患者60例.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本方有较好的改善心功能作用.
作者:叶建芳;张晓红;张赪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1龙胆泻肝汤治疗足心夜热雷某,女,33岁.2000年4月18日初诊,患者近半年来每逢夜半双足心灼热难耐,即使寒冬之时也必欲伸出被外,床边墙上一青石,双足踏之则冰凉适意.白昼则安如常人.曾多处就医,均按阴虚火旺施治而无效.
作者:宋玉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西医常规治疗配合中药(大黄、芒硝、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牛膝等)治疗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塞48例.结果:病程缩短,治愈率提高,远期愈后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97.7%.提示:治疗本病除活血化瘀,行气豁痰之外,必兼予通腑泻热之法.
作者:袁平霞;赵卫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血脂在血液中停留时间与中药干预治疗的关系.方法:对确诊为冠心病的30例病人于口服补阳还五汤前后分别测定空腹及进食脂肪餐后各时段血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服药前后进食脂肪餐后各时间点TG值均较空腹有明显增高,达峰值无差别.服药后TG达峰人数较服药前增加,服药后TG平均达峰时间提前.提示:口服补阳还五汤可缩短血脂在血液中停留时间,本研究为临床应用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实验依据和方法.
作者:陈丰;陈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针刺取穴:患侧取肩井、曲池、外关等.配合补阳还五汤.结果:35例,总疗效100%.提示:针刺患侧有关穴位,具有通经活络,调节气血的作用,针药并用相得益彰.
作者:蔡艳丽;丁海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调脂胶囊对高血脂金黄地鼠的调脂作用.观察方法:采用饲喂高脂饲料造成高血脂症金黄地鼠模型研究调脂胶囊降血脂和脂代谢的作用.结果:调脂胶囊高血脂症金黄地鼠血清TC、TG、HDL-C、LDL-C/TC、LDL-C/HDL-C显著降低,HDL-C/TC显著升高,肝脏TG显著降低.结论:调脂胶囊预防和治疗给药对金黄地鼠具有显著降血脂及调节脂代谢作用.
作者:张小丽;惠爱武;范引科;王德华;谢人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温阳散风,活血通络,理气止痛类中药配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辛芷姜虫散(细辛、白芷、姜黄、川芎、柴胡、蜈蚣等)和卡马西平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三叉神经痛的改善情况.结果:两个月总有效率治疗组(66.63%)与对照组(74.20%),两年总有效率治疗组(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67.7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方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近期疗效与西药相当,远期明显好于西药.
作者:查鹏洲;荣培红;刘荣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中医推拿的整复、斜搬、牵拉手法,及中药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0%.提示:推拿治疗本病具有活血止痛,舒通经络,消除局部水肿,减轻脊髓神经受压,迅速缓解症状的功效.
作者:姚爱德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耳压在预防偏头痛中的作用.方法:将83例患者分2组:耳压组取双侧神门用王不留行籽压贴法,对照组取双侧神门贴不用王不留行籽.结果:耳压组比对照组治疗头痛时数、天数,偏头痛天数和头痛严重性指数指标分别显著性减少了19%等.提示:临床上耳压对偏头痛有肯定的预防效果.
作者:苏同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的疗效.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组用常规治疗方法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血脂成分、心电图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提示:灯盏细辛注射液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及心肌供血.
作者:许建秦;朱海慧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中风从湿瘀络脉治疗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祛湿通络汤(藿香、厚朴、茯苓、滑石、通草、丹参、川芎等)配合西医常规治疗83例,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为85.1%,两组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提示:湿瘀络脉是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病理机制之一,祛湿通络汤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雷宏斌;王西贤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类中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采用升率汤(制附子、人参、黄芪、细辛、丹参、当归、麦冬等)治疗本病3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83.33%.提示:本方剂具有温肾阳,通心阳,益气血,通血脉之功,对单纯性心动过缓和病态窦房节综合征疗效明显.
作者:乔志宏;张捷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建立马钱子复方制剂中士的宁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4.6mm×200mm,5μm)色谱柱,检测波长254nm.结果色谱条件为:乙腈-0.02 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47:53)(用磷酸调节PH=3)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本方法线性范围0.18μg~1.20μg,r=0.9998,方法的精密度为RSD为1.91%(n=5),平均回收率为95.67%,RSD为0.56%(n=5).结论:此可作为马钱子复方制剂中士的宁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唐志书;史亚军;王梅;宋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笔者近年来运用经方芍药甘草附子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取效较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经头颅X线或CT检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
作者:樊纪民;张喜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清代程钟龄之<医学心悟>所载,主治风痰上扰所致头痛、眩晕、呕恶、痰多、胸膈胀满等症,此方为健脾燥湿,化痰熄风之良方.现将我师沈宝藩教授依脉证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内科杂病之验案列举如下.
作者:玛依努尔;洪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益气养血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葛根、天麻、半夏、陈皮、茯苓、泽泻等)配合西药常规治疗32例.结果:总有效率93.75%.提示:化痰健脾,升清降浊法,是治疗脾气虚,痰浊内阻型眩晕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小艾;白雪利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制附片、桂枝、红参、赤芍、细辛、黄芪等);对照组41例服用阿托品片0.3mg,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63.4%,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本方可增加窦房结的兴奋性,恢复正常心率.
作者:范秀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耳眩晕是指由耳窍病变所引起的头晕目眩,如坐舟车,天旋地转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耳源性眩晕,包括美尼尔氏病、良性阵发性头位性眩晕、前庭神经炎、药物性眩晕、迷路炎等.由于美尼尔氏病临床多见,眩晕症状较重.因此,临床上眩晕每多与美尼尔氏病联系在一起.其实,耳源性眩晕(包括美尼尔氏病)有自己的特征,在治疗上也有其特殊的地方.
作者:张雄;张晓莉;赵高升;朱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南五味子果实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南五味子挥发油,气相-质谱联用分析测定,计算机库存信息检索鉴定,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22个化学成分.结论:检出成分占挥发油总量78.46%.
作者:崔九成;张培芳;宋小妹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陕西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国家第二批名老中医张振中,从医40余年来,对脾胃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张振中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鱼涛;马明弦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