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耳压预防性治疗偏头痛40例

苏同生

关键词:偏头痛/穴位疗法, 耳, 穴, 神门
摘要:目的:评价耳压在预防偏头痛中的作用.方法:将83例患者分2组:耳压组取双侧神门用王不留行籽压贴法,对照组取双侧神门贴不用王不留行籽.结果:耳压组比对照组治疗头痛时数、天数,偏头痛天数和头痛严重性指数指标分别显著性减少了19%等.提示:临床上耳压对偏头痛有肯定的预防效果.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徐长卿治疗支气管哮喘验案1例

    徐长卿,性味辛温,归肝、胃经.有祛风止痛,止痒作用.临床常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疼痛,牙痛等各种痛症,也可用于湿疹,风疹块,顽癣等皮肤病.然笔者在临床中偶治支气管哮喘效果颇佳.

    作者:曲丽卿;李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补气活血通脉汤配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补气活血通脉汤(黄芪、党参、丹参、木香、川芎、葛根、三七等)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取得明显疗效.结果:心绞痛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5%,心电图总有效率78%.提示:本方法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降低血流粘稠度,调节心肌代谢等作用.

    作者:薛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高脂血症70例

    目的:观察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山楂、陈皮、青皮、郁金、川芎、当归、生首乌、香附、白芍、丹参、虎杖等)治疗高脂血症70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3%,治疗前后血脂有关指标差异明显(P<0.05),其临床症状也有显著改善.提示:柴胡疏肝散加味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

    作者:杨应战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醒脑通络片治疗缺血性中风63例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通络类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醒脑通络片(黄芪、川芎、鸡血藤、水蛭、女贞子、冰片、草决明、红花、桃仁、地龙)配合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63例,对照组仅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60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本片剂具有改善脑缺血缺氧状态,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减轻脑水肿,保护神经细胞等作用.

    作者:刘淑霞;杨秀清;白宇望;郭建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健脾柔肝汤治疗高血压102例

    目的:探索健脾柔肝类中药配伍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采用健脾柔肝汤(羚羊角、钩藤、川芎、丹参、白芍、生甘草、天麻、白术、茯苓等)治疗高血压102例.结果:显效率77.5%,总有效率96.1%.提示:健脾柔肝汤对高血压病有健脾柔肝,化痰祛湿的作用.

    作者:许滔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沈英森教授复法组方的思想

    沈英森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幼秉家学,后出科班,擅治中医内科疑难杂病,其辨证准确,组方严谨.在2003年9月至2004年3月的跟师学习期间,我对沈教授复法组方的临床经验有较深刻的体会和掌握,现将跟师的临床应用体会略述如下.

    作者:艾立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养心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30例

    目的:观察养心、安神类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采用养心汤(黄芪、人参、茯苓、当归、川芎、远志、酸枣仁、柏子仁、茯神等)治疗心律失常30例.结果:总有效率90%.提示:养心汤治疗心律失常有益气养血,通阳化瘀的功效.

    作者:张胜德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黄芪、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34例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疗法与单纯益气、单纯活血疗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9例患者随机分为益气活血组34例,每天静滴黄芪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益气组32例,静滴黄芪注射液;活血组33例,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3组病人其余治疗基本相同.结果:益气活血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8%,益气组81.26%,活血组81.82%,益气活血组在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益气组和活血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海燕;金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祛湿通络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83例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中风从湿瘀络脉治疗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祛湿通络汤(藿香、厚朴、茯苓、滑石、通草、丹参、川芎等)配合西医常规治疗83例,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为85.1%,两组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提示:湿瘀络脉是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病理机制之一,祛湿通络汤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雷宏斌;王西贤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耳压预防性治疗偏头痛40例

    目的:评价耳压在预防偏头痛中的作用.方法:将83例患者分2组:耳压组取双侧神门用王不留行籽压贴法,对照组取双侧神门贴不用王不留行籽.结果:耳压组比对照组治疗头痛时数、天数,偏头痛天数和头痛严重性指数指标分别显著性减少了19%等.提示:临床上耳压对偏头痛有肯定的预防效果.

    作者:苏同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黄帝内经》刺络放血疗法探析

    目的:探析<内经>刺络放血疗法.方法:总结本疗法的机理、适应证、施术部位、操作方法等方面的论述.结果:说明本法在内经时代就形成了初步的理论体系,并有丰富的临床实践.

    作者:张瑜;吴勋仓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浅谈癫狂的中医心理护理

    中医心理护理是医护人员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心理学知识和技能,通过语言、表情、姿势、态度和行为帮助病人了解发病因素,改变内心感受、认识、情绪及行为,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提高康复能力的一门护理技能,它是在现有医护技术基础上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党彩凤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酸枣仁总皂苷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及体外血栓的影响

    目的:研究酸枣仁总皂苷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用旋转筒血液仪式粘度汁、体外血栓形成仪等研究酸枣仁总皂苷对高粘大鼠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结果:酸枣仁总皂苷能显著降低全血高切、低切血液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P<0.001),并能降低血小板粘附率及体外血栓指数(P<0.001).结论:酸枣仁总皂苷可改善高粘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作者:张玮;袁秉祥;于晓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降抗溶胶囊治疗脑血管偏瘫180例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降脂溶栓类中药配伍治疗脑血管偏瘫的疗效.方法:采用降抗溶胶囊(水蛭、地龙、穿山甲、红花、赤芍、黄芪、何首乌、银杏叶、草决明、生山楂、丹参等)治疗本病18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87.7%.提示:本方对本病有活血通络,降脂溶栓的功效.

    作者:侯广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63例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类中药(人参、黄芪、附子、泽兰、葶苈子、白芍等)加用西药(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制剂或洋地黄),对照组仅用西药(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制剂或洋地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心衰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和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提示:本方法治疗心衰较单纯西药疗法疗效显著.

    作者:张小斌;陈书存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镇偏汤治疗顽固性偏头痛50例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养血通窍,通络止痛类中药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效果.方法:采用自拟镇偏汤(川芎、当归、细辛、全蝎、白芍、木瓜、桃仁、红花)随证加减治疗顽固性偏头痛50例.结果:总有效率92%.提示:本方具有活血化瘀,养血通窍,通络止痛之功,随证加减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疗效颇佳.

    作者:史轲;崔晓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黄松胶囊治疗室性早搏90例

    目的:观察清热化痰、理气化瘀、芳香化浊、健脾化积类中药配伍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采用黄松胶囊(黄连、甘松、山楂)治疗室性早搏90例,并与心律平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提示:本方法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与心律平近似,且无头晕等副作用.

    作者:高彩霞;孟磊;王丽萍;王中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中药调脂汤配合西药治疗高脂血症60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采用中药调脂汤(黄芪、茯苓、何首乌、决明子、生山楂等)配合西药来适可、非诺贝特治疗本病60例,对照组(单纯西药组):仅采用西药治疗60例,疗程6周.结果:服药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吴红铃;孙万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耳眩晕临床诊治体会

    耳眩晕是指由耳窍病变所引起的头晕目眩,如坐舟车,天旋地转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耳源性眩晕,包括美尼尔氏病、良性阵发性头位性眩晕、前庭神经炎、药物性眩晕、迷路炎等.由于美尼尔氏病临床多见,眩晕症状较重.因此,临床上眩晕每多与美尼尔氏病联系在一起.其实,耳源性眩晕(包括美尼尔氏病)有自己的特征,在治疗上也有其特殊的地方.

    作者:张雄;张晓莉;赵高升;朱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古方新用3则

    1龙胆泻肝汤治疗足心夜热雷某,女,33岁.2000年4月18日初诊,患者近半年来每逢夜半双足心灼热难耐,即使寒冬之时也必欲伸出被外,床边墙上一青石,双足踏之则冰凉适意.白昼则安如常人.曾多处就医,均按阴虚火旺施治而无效.

    作者:宋玉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