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秀风
徐长卿,性味辛温,归肝、胃经.有祛风止痛,止痒作用.临床常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疼痛,牙痛等各种痛症,也可用于湿疹,风疹块,顽癣等皮肤病.然笔者在临床中偶治支气管哮喘效果颇佳.
作者:曲丽卿;李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山楂、陈皮、青皮、郁金、川芎、当归、生首乌、香附、白芍、丹参、虎杖等)治疗高脂血症70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3%,治疗前后血脂有关指标差异明显(P<0.05),其临床症状也有显著改善.提示:柴胡疏肝散加味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
作者:杨应战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建立马钱子复方制剂中士的宁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4.6mm×200mm,5μm)色谱柱,检测波长254nm.结果色谱条件为:乙腈-0.02 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47:53)(用磷酸调节PH=3)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本方法线性范围0.18μg~1.20μg,r=0.9998,方法的精密度为RSD为1.91%(n=5),平均回收率为95.67%,RSD为0.56%(n=5).结论:此可作为马钱子复方制剂中士的宁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唐志书;史亚军;王梅;宋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血脂在血液中停留时间与中药干预治疗的关系.方法:对确诊为冠心病的30例病人于口服补阳还五汤前后分别测定空腹及进食脂肪餐后各时段血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服药前后进食脂肪餐后各时间点TG值均较空腹有明显增高,达峰值无差别.服药后TG达峰人数较服药前增加,服药后TG平均达峰时间提前.提示:口服补阳还五汤可缩短血脂在血液中停留时间,本研究为临床应用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实验依据和方法.
作者:陈丰;陈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补气类中药配伍治疗脑血管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黄芪、桃仁、红花、川芎、归尾、赤芍、地龙)治疗114例,对照组采用维脑路通片治疗27例.结果:两组进行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补气活血通络法对脑血管病的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血液粘度降低,抑制血小板聚集、粘附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樊春燕;杨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苍术胶囊对小鼠免疫系统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用碳粒廓清实验研究药物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影响;观察药物对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迟发性超敏反应(DTH)及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的影响;用二甲苯耳廓肿胀法和棉球肉芽肿法观察药物对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苍术胶囊及苍术胶囊能增加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强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和血清溶血素含量,及免疫器官重量;能对抗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抑制肉芽的增生.结论:苍术胶囊有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许立;倪正;方泰惠;王宇环;丘晓丹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采用中药调脂汤(黄芪、茯苓、何首乌、决明子、生山楂等)配合西药来适可、非诺贝特治疗本病60例,对照组(单纯西药组):仅采用西药治疗60例,疗程6周.结果:服药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吴红铃;孙万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临床资料 本组共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大65岁,小5岁;病程长15年,短3d治疗方法正面汤药物组成:蜈蚣2条,僵蚕、当归、川芎、白附子、白芷、甘草各10g,黄芪30g,日一剂,水煎服.加减:耳后疼痛,畏恶风寒者加金钱白花蛇2条,细辛3g,桂枝10g;心烦急躁,头疼眩晕者加元参、浙贝母、赤芍各10g.
作者:韩浩;袁亦文;孙希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补肾化浊类中药对心绞痛发作的防治作用及其血液变学的影响.方法:治疗组采用补肾化浊方(人参、黄芪、桂枝、肉桂、枸杞子、桑寄生等),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本方法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心电图所示心肌缺血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陈静;郭磊磊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地:观察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4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结果: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63.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本方法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
作者:贾满仓;朱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温阳散风,活血通络,理气止痛类中药配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辛芷姜虫散(细辛、白芷、姜黄、川芎、柴胡、蜈蚣等)和卡马西平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三叉神经痛的改善情况.结果:两个月总有效率治疗组(66.63%)与对照组(74.20%),两年总有效率治疗组(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67.7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方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近期疗效与西药相当,远期明显好于西药.
作者:查鹏洲;荣培红;刘荣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孙思邈为唐代著名医家,有<备急千金要方>传世,其中有妇人方三卷,为后世中医妇科学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求子篇列妇人方之首,其中记载了药方15首,灸方6首,有论有方,见解独到,对现今不孕证的治疗颇具指导意义,兹撷要加以探讨,以彰其旨.
作者:李恩庆;陈孝银;郑仕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安睡冲剂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停药后的复发率.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安睡冲剂(柴胡、当归、夏枯草、钩藤、丹参、生地等);对照组采用安定.结果:安睡冲剂对失眠症有较好的疗效并能明显的改善症状,停药3个月后复发率较低,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陈分乔;薛维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点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取疱疹群间正常皮肤处阿是穴,并注意选择疱疹带两端之穴位,用三棱针点刺若干点;在点刺处拔罐、放血约2ml,留罐5~10min.结果:96例总有效率97.9%.提示:点刺拔罐放血,可去恶血,起到泻邪毒去瘀生新的功效.
作者:彭联群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活血方在房颤抗凝中的疗效.方法:两组均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华法林,治疗组再加用益气活血方(党参、麦冬、黄芪、葛根、丹参等),同时观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及抗凝达标时对应的华法林剂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INR短期内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提高INR达标率P<0.05;INR达标情况下,治疗组华法林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APTT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益气活血方对房颤患者有较好的抗凝作用.
作者:陈守宏;陈艳;朱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1龙胆泻肝汤治疗足心夜热雷某,女,33岁.2000年4月18日初诊,患者近半年来每逢夜半双足心灼热难耐,即使寒冬之时也必欲伸出被外,床边墙上一青石,双足踏之则冰凉适意.白昼则安如常人.曾多处就医,均按阴虚火旺施治而无效.
作者:宋玉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中医心理护理是医护人员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心理学知识和技能,通过语言、表情、姿势、态度和行为帮助病人了解发病因素,改变内心感受、认识、情绪及行为,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提高康复能力的一门护理技能,它是在现有医护技术基础上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党彩凤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索祛风、化痰、健脾类中药配伍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定眩冲剂(天麻、钩藤、半夏、茯苓、丹参、白术、夜交藤、僵蚕、全蝎)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复康冲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8%,对照组有效率88.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本方法具有益气活血,化痰熄风,升清降浊之效.
作者:刘继华;史传道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四物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全方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四味药组成,具有补血调血之功,为治疗冲任虚损所致月经不调之主方,笔者临床应用本方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98例,获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作者:刘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补气活血通脉汤(黄芪、党参、丹参、木香、川芎、葛根、三七等)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取得明显疗效.结果:心绞痛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5%,心电图总有效率78%.提示:本方法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降低血流粘稠度,调节心肌代谢等作用.
作者:薛蓉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