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燕;承伯纲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机理和防治措施.方法:对服用通心络胶囊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详加整理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分析.结果:该药具有阻止凝血酶原对纤维蛋白的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时间、阻碍血液凝固,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因素.该药导致胃肠道反应,甚至出血与剂量大小及联合用药和服药前有胃、十二指肠病病史密切相关.
作者:杨广才;吴巧茸;卫力权;石亚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痰火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古之医家对本证论述较多,然论述详、治疗效果好者莫过于明代医家龚居中,他在<红炉点雪>一书中对痰火证的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做了详细的论述,今观其一书,其论精当,不落窠臼,可资借鉴.
作者:葛少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针刺配耳压,治疗面部黄褐斑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00例采用针刺面部皮损区、足三里、合谷、太冲等,配耳穴贴压取神门、心、肺、内分泌等;对照组30例只用耳穴贴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87%,P<0.01有显著性的差异.提示:本方法通过穴位局部刺激达到活血化瘀,调和气血,消除黄褐斑.
作者:李晋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阴部搔痒及肛门湿疹的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对收治的120例阴部瘙痒及肛门湿疹进行地塞米松穴位注射和中药坐浴治疗.结果:120例总有效率100%.短用药3d,长16d,平均10.6d.提示:用穴位封闭法加中药坐浴治疗阴部瘙痒的作用机理是中西药物的化学作用与针刺激相互协同,通过经络、调整人体,脏腑功能从而发挥治疗效果.
作者:王宝旗;文亚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风中脏腑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肺部病变常常见到痰多气喘,壮热神昏等痰热蕴肺,肺失宣降的症状.此证往往是病情加重,趋于恶化的标志,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临床适时地运用宣肺降气法对于提高中医治疗中风病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玉民;程广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张任城主任医师业医38载,学验俱丰,善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加减治疗心动过缓,每获良效,在师从全国名老中医张任城学习期间,体会颇深,兹总结如下.
作者:王晶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近年来我院应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90例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琦;田金英;张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体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体针取穴肩髑、曲池、外关等,药物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维脑路通静滴等;对照组50例,仅用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提示:体针能改善脑血流,改善脑电活动,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环,增加肌肉收缩功能,改变体内神经介质分泌及酶系统活性,配合药物,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宏伟;程子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心脏神经官能症常因七情致病,引起脏腑气机失调,血瘀、痰浊、食积、伏火应之而发,反过来又成为本病的病因.运用理气法、消食法、祛瘀法、化痰法,消散郁滞,畅心通脉,可使邪去病退.消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应注意对症施治,灵活变通,临床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肖冰;赵长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干品鱼腥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以优选出的石油醚浸泡法提取干品鱼腥草挥发油后进行GC/MS分析.结果与结论:采用石油醚浸泡法提取干品鱼腥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有23种,未发现鱼腥草素,可确定结构的有17种,质量分数占总出峰量的89.088%.其中甲基正壬酮的质量分数为4.424%,软脂酸和亚油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8.033%和32.515%.
作者:罗琥捷;李临生;王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利水类中药配合常规西药治疗顽固性心衰的疗效.方法:采用益气温阳利水法,即采用真武汤加黄芪、党参、桂枝、甘草、丹参配合西药常规治疗35例.结果:总有效率97.2%.提示:本方配合常规西药治疗能明显加强疗效,效果较单用一种方法好.
作者:朱创洲;马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颈椎型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90例强直性脊柱炎颈椎型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普通药物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结果:针炙组与药物组愈显率、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意义(P>0.05),但综合治疗组与针灸组、药物组比较愈显率有极显著差异(P<0.001),总有效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3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8个月随访结果发现综合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针灸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P<0.01).提示:针灸结合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颈椎型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贾杰;吴继平;李军;王起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温阳补气类中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温阳复脉汤(人参、黄芪、附子、桂枝、麦冬、五味子等)治疗本病46例.结果:有效率91.3%.结论:本方具有补气温阳,通经复脉的作用,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毛文忠;梁汝钊;王玉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补气健脾,养心安神类中药配伍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采用归脾汤加减(白术、党参、黄芪、当归、茯神、远志、炒菖蒲、炒枣仁、琥珀粉等)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结果:总有效率为91.11%.提示本方有补气健脾,养心安神,健脑益智之功效.
作者:赵健美;刘宗春;赵建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温阳利水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充血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CHF患者随即分成两组48例,对照组单独给予倍它乐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强心合剂(人参、麦冬、五味子、制附子、三七).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血压、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间疗效、LVEF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ESV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压、心率、EDV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强心合剂治疗CHF疗效较好,而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叶蜀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天年饮对衰老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均为10只:正常组、衰老模型组、TNY用药组、阴性对照组.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的大鼠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的含量.结果:D-半乳糖衰老大鼠下丘脑NE、DA、5-HT的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大鼠相比P<0.01);TNY可使模型大鼠NE、DA、5-HT的含量明显升高接近正常水平,与模型大鼠相比P<0.05.结论:TNY具有一定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者:陈志宏;乔跃兵;高福禄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了1980~2004年间有关治疗心律失常的1504首中药复方,建立了治疗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复方Access数据库,基于数据库运用Access、Excel结合VB编程对中药复方的用药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在治疗心律失常的1504首中药复方共用药412种,共用药14761次,使用多的是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由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组成的药对和药组出现频率也很高.复方以治疗心气虚型、气阴两虚型、心阳虚型心律失常为主,治法以益气温阳和养心安神为主.
作者:周鲁;付超;屈于平;周晓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在治疗急性重症抗精神病类药物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分组法将32例急性重症抗精神病类药物中毒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用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有显著的差异性,治疗组患者清醒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提前3~5h.从量效关系上,治疗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系.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抗精神病类药物中毒患者具有醒脑止痉等功效.
作者:龙月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典型病例杨某,男,60岁,退休职工.2001-03-03初诊.病史:反复喘息10余年,复发1个月.患者10年前出现咳嗽、胸闷、喘息,每于冬季加重,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诊为支气管哮喘,用多种抗生素及口服强的松、氨茶碱、舒喘灵、博利康尼等药,严重时静脉滴注过地塞米松.病情多次复发,且逐渐加重.现咳喘,动则喘息,胸闷不能仰卧,咯黄或白痰,咽干多饮,气短.查体:两肺底可闻及哮鸣音及水泡音,舌红、苔薄白,脉弦硬.
作者:刘月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通腑法在中风病治疗中,适时适当使用往往能迅速改善症状,加速康复.本文从理论和临床两方面就该法的应用作以探讨.结论:腑实不通是出血性中风的病机关键;大便秘结是临床常见症状;通腑逐秽是截毒防变的重要措施;脱水疗法是现代医学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与通腑法机理相通,其施治,应中病即止.
作者:张勇;杨利生;李嫒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