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保军;王江涛
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论治,每每动则以活血化瘀,或以益气养阴组方,此并非错误,但若仅局限于此,则对中医治疗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有极大的限制.笔者从事临床以来,从脾胃论治心血管疾病收效颇佳,今举几例.
作者:李勇;王桂珍;韩亚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根据处方药物中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对消渴胶囊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以葛根素含量及出膏率作为考察指标,优选出了消渴胶囊的佳提取工艺.结论:原药材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
作者:李景丽;顿宝生;曹卓昀;唐卫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化痰、开窍类中药配伍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化痰开窍法(半夏、茯苓、陈皮、胆星、菖蒲、荷叶、泽泻、竹茹、天麻、牡蛎、菊花、人参等),治疗眩晕50例;并设有对照组采用眩晕停口服治疗5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提示:本方具有健脾,化痰开窍,平肝祛风定眩作用.
作者:苟存霞;姚文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补益肝肾,平肝熄风,祛痰开窍类中药配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天根地黄汤(天麻、葛根、熟地、半夏、钩藤、胆星、山药等)和对照组采用眩晕停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临床症状眩晕治疗前后对比虽无显著性差异,而眩晕发作次数及临床症状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ENG提示前庭功能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结论:天根地黄汤对前庭功能的恢复有协助作用.
作者:查鹏洲;荣培红;刘荣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阐述口尝法对中药性状鉴别的重要价值.方法:通过对口尝法的起源、发展及笔者实践实用体会进行阐述.结果:口尝法历史悠久,是中药性状鉴别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千百年医药工作者的经验结晶.结论:口尝中药鉴别在基层医药单位具有简单、实用价值,值得重视.
作者:乔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头针加体针透刺配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观察组取患肢对侧运动区,体针透刺上肢选肩髑透极泉,曲池透少海,下肢选伏兔透殷门,阴陵泉透阳陵泉等.针刺后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28例只采用康复训练方法.结果:治疗组31例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提示:本方法不仅可以解除或缓解患者肌肉疼痛,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而且可以激活感觉功能,调整神经反射环路中各神经元的兴奋性,改善颅内血液循环及周围循环,恢复大脑皮层的功能.
作者:张丽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心脏神经官能症常因七情致病,引起脏腑气机失调,血瘀、痰浊、食积、伏火应之而发,反过来又成为本病的病因.运用理气法、消食法、祛瘀法、化痰法,消散郁滞,畅心通脉,可使邪去病退.消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应注意对症施治,灵活变通,临床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肖冰;赵长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颈椎型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90例强直性脊柱炎颈椎型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普通药物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结果:针炙组与药物组愈显率、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意义(P>0.05),但综合治疗组与针灸组、药物组比较愈显率有极显著差异(P<0.001),总有效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3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8个月随访结果发现综合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针灸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P<0.01).提示:针灸结合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颈椎型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贾杰;吴继平;李军;王起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采用化瘀消栓汤(黄芪、葛根、川芎、丹参、天麻、僵蚕、九节菖蒲等)治疗缺血性中风6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6.67%.提示:本方具有补气活血,化瘀消栓通络作用.
作者:刘兰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补益气血,活血行血类中药配伍治疗过早搏动的疗效.方法:采用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过早搏动40例.结果:总有效率87.5%.提示:本方具有益气补血,活血行血,安神定悸的作用,对于气血不足(或夹瘀)所致的早搏疗效明显,作用稳定持久.
作者:马晓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三焦理论是中医临床指导实践的重要理论之一.笔者根据三焦理论指导临床实践,颇有体会,略陈管见,以飧读者.
作者:王云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张国伦教授在临床中,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辨证论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王佳涛;王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豁痰通阳开郁降气类中药配伍治疗心肌供血不足(气郁型)的疗效.方法:采用开郁降气丸(瓜蒌、薤白、降香、檀香、当归、川芎等)治疗本病64例.结果:总有效率92%.提示:本方对本病有豁痰宽胸,降气活血之效,可改善冠状动脉供血,预防或延缓心肌梗塞的形成.
作者:李相中;杨永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阴部搔痒及肛门湿疹的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对收治的120例阴部瘙痒及肛门湿疹进行地塞米松穴位注射和中药坐浴治疗.结果:120例总有效率100%.短用药3d,长16d,平均10.6d.提示:用穴位封闭法加中药坐浴治疗阴部瘙痒的作用机理是中西药物的化学作用与针刺激相互协同,通过经络、调整人体,脏腑功能从而发挥治疗效果.
作者:王宝旗;文亚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机理和防治措施.方法:对服用通心络胶囊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详加整理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分析.结果:该药具有阻止凝血酶原对纤维蛋白的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时间、阻碍血液凝固,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因素.该药导致胃肠道反应,甚至出血与剂量大小及联合用药和服药前有胃、十二指肠病病史密切相关.
作者:杨广才;吴巧茸;卫力权;石亚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利水类中药配合常规西药治疗顽固性心衰的疗效.方法:采用益气温阳利水法,即采用真武汤加黄芪、党参、桂枝、甘草、丹参配合西药常规治疗35例.结果:总有效率97.2%.提示:本方配合常规西药治疗能明显加强疗效,效果较单用一种方法好.
作者:朱创洲;马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天王补心丹由丸剂改汤剂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采用天王补心丹(生地、人参、丹参、元参、茯苓、五味子、远志等)由丸剂改汤剂随证加减治疗52例.结果:总有效率94%.提示:滋阴补肾,养心安神是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任仲军;曹子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加味归脾汤治疗失眠症的效果.方法:治疗组选用加味归脾汤治疗失眠症50例;对照组给予舒乐安定片治疗失眠症25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64%.提示:加味归脾汤治疗失眠症疗效优于舒乐安定片(P<0.01)值得推广.
作者:孙韶华;莫中周;李新平;武运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干品鱼腥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以优选出的石油醚浸泡法提取干品鱼腥草挥发油后进行GC/MS分析.结果与结论:采用石油醚浸泡法提取干品鱼腥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有23种,未发现鱼腥草素,可确定结构的有17种,质量分数占总出峰量的89.088%.其中甲基正壬酮的质量分数为4.424%,软脂酸和亚油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8.033%和32.515%.
作者:罗琥捷;李临生;王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通腑法在中风病治疗中,适时适当使用往往能迅速改善症状,加速康复.本文从理论和临床两方面就该法的应用作以探讨.结论:腑实不通是出血性中风的病机关键;大便秘结是临床常见症状;通腑逐秽是截毒防变的重要措施;脱水疗法是现代医学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与通腑法机理相通,其施治,应中病即止.
作者:张勇;杨利生;李嫒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