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平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药治法方药.方法:以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根据不同的临床症候特点,确立治法,采用相应的中药治疗.结果:治愈:25例,有效:8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提示:应用中医药辨证分型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安全、有效、可靠.
作者:赵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介绍曾升海主任医师治疗慢性泄泻经验.方法:整理老师医案医话,结合跟师临床体会进行总结.结论:其经验为治泻重在健脾化湿;治泻不忘疏肝;治泻不忘温肾;治泻不忘补肺;治泻不忘调护.
作者:侯铁虎;安卫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温肾健脾、利水消肿类中药结合西药治疗慢性肺原性的心脏病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基本方(西洋参、黄芪、麦冬、当归、丹参、苏子等)配合西药治疗肺原性心脏病88例,并与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8%和83.3%(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温肾健脾,活血利水的功效.
作者:许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的减肥作用及对食欲的影响.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埋羊肠线.对照组只针刺,不埋线.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腰围、臀围、BMI及食欲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对肥胖指标体重、腰围治疗前后比较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穴位埋线具有持久的针灸效应,增强腹部脂肪代谢,对单纯性肥胖患者有明显的减肥作用,尤其对腰围有明显的缩小.其对患者食欲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张中成;符文彬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健脾、祛瘀、通络散结类中药配伍对胃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枳朴六君汤加味(枳壳、厚朴、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党参、乌蛇、蜈蚣、土鳖、甘草等)内服,配合中成药平消片,治疗胃癌40例.结果:中医证候有效率为82.50%;生存质量提高13例,稳定23例,降低4例;体重增加12例,稳定24例,下降4例.提示:本方法有健脾祛瘀、通络散结,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的功效.
作者:彭轶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清热解毒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葛根芩连汤和白头翁汤四神丸(由葛根、黄芩、黄连、白头翁、黄柏、秦皮、破故纸、吴芋、肉蔻等)治疗慢性结肠炎.结果:总有效率99.06%.提示:本方对慢性结肠炎有治愈或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作者:齐国有;齐晓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斜扳手法治疗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腰椎斜扳手法(腰椎斜位扭转和滚、按、揉手法)治疗腰椎横突综合征50例.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松驰肌腱,促进血供,镇痛消炎的功效.
作者:赵宁建;马坚;梁建高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研究青海高原唐古特大黄野生和栽培品的泻下作用.方法:采用炭末推进方法、酚红排空方法进行肠推进实验,观察野生及栽培品对小鼠小鼠小肠运动和大鼠大肠运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唐古特大黄野生和栽培品对小肠、大肠推进作用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青藏高原唐古特大黄野生和栽培品均具有泻下作用,野生品和栽培品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童丽;李文渊;李永平;金伟;屠鹏飞;格日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患,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脑-肠轴的异常等因素参与其发病,故西药目前在着重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辅以抗抑郁治疗,虽有一定的近期疗效,但停药后易复发.
作者:袁曈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调脂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高脂血症随机分成治疗组46例,服用调脂汤,对照组44例,服用辛伐他汀,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0.87%,总有效率91.30%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治疗前后血脂检查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本方具有健脾和胃,舒肝利胆,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功效,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作者:刘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6例恶性实体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放化疗或介入治疗)242例,治疗组(在常规放化疗或介入治疗的同时应用益气活血法)244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白细胞、淋巴细胞总数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CD3、CD4、CD4/CD8、CD16、CD57均有明显差异(P<0.01).提示:益气活血法治疗有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白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NK细胞的作用,并有减毒增效、保护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功效.
作者:张亚密;徐军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以结肠的溃疡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有腹泻,粘液样便或脓血便,里急后重及腹痛等.该病病程缓慢,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西医常以抗菌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但疗效不理想,且易复发,是内科医生难以解决的问题.下面就祖国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和作者的临床体会谈点看法.
作者:齐风海;于秋玲;张秀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舒筋活血类中药熏洗治疗关节部骨折后期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中药熏洗功能锻炼,观察病历163例.结果:优120例,良45例,差6例,优良率96%.提示:关节部骨折后期存在的关节僵硬,应用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得到很好的功能改善.
作者:宋鹤龄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生大黄在治疗高海拔地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对15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采用基本支持疗法,治疗组81例,在基本支持疗法的基础上,给予生大黄胃管注入及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0.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2%,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病人肠功能恢复,腹水的吸收较快,并发症及死亡率减少,住院日也明显缩短.提示:在治疗重症急性胰炎过程中,配合使用生大黄治疗能降低病人并发症及死亡率.
作者:贾国强;阳丹才让;张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加味左金丸(黄连,吴茱萸,乌药等)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77例,予加味左金丸每日1剂,分2次服用,4周为1疗程;对照组67例,予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铝碳酸镁1.0g,1d4次,4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及内镜下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对照组有效率95%,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加味左金丸能为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崔海燕;郭晓阳;高静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一贯煎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按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采用一贯煎加减方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多潘立酮片治疗,主要观察临床症状、胃镜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3.6%,总有效率93.9%,对照组显效率37.5%,总有效率78.1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一贯煎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晓辉;白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脂肪肝是临床常见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应用健肝降脂汤治疗脂肪肝5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苗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本文运用不同溶剂对景天三七中没食子酸进行提取,同时测定其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为甲醇-磷酸水溶液(pH 3.0)(90:10),检测波长271nm,流速1.0ml.min-1.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含量在0.3430 μg~1.20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
作者:付煜荣;王至宝;田嘉铭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凉膈散出自<太平圣惠和济局方>,由大黄、芒硝、甘草、栀子、薄荷、黄芩、连翘组成,原方为散剂,用竹叶蜜水汤冲服,今在临床多用煎剂.诸药合用具有清热通腑,清上泻下,泻火解毒之功.本方泻下清热并用,着重泻火解毒,泻上中二焦之邪火,清胸膈之烦热,凉膈之意即在于此.笔者用此方治疗上中二焦邪郁化火,热聚胸膈而见胸膈烦热,面赤唇焦,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之发热不退证每获良效,举例如下.
作者:贾忠军;杜金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宣肺解毒透疹法治疗重型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对照组(50例)用抗炎、抗病毒西药静滴;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清解透表汤加减(羚羊角、蝉蜕、葛根、升麻、紫草等).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对照组与观察组有效率分别为90.00%、98.00%,观察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麻疹能有效地控制体温,减少严重并发症.
作者:牛晓玲;党中勤;赵长普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