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油膏外敷辅佐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8例

吴孝田

关键词:胸腔积液, 恶性/中医药疗法, 活血药/治疗应用, 外治法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恶性胸积液的疗效.方法:将7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在西医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油膏(甘遂、大戟、黄芪、葶苈子、山慈姑等)外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4%,对照组6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药油膏参与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逐水、化痉、抗癌的功效,并避免了内服的毒副作用.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热凝配合中药自拟鼻敏煎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68例

    目的:观察微波热凝配合益气固表类中药自拟鼻敏煎(药物组成:黄芪、防风、白术、辛荑、桂枝、蝉衣、五味子等)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128例成人变态性反应性鼻炎患者分别用微波热凝配合鼻敏煎(观察组)和用微波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治疗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微波热凝配合中药鼻敏煎治疗变态性鼻炎,疗效确切,标本兼治,且费用低廉,适宜于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杨建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自拟愈风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60例

    笔者自2001年5月~2003年10月,运用自拟愈风汤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徐保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药配合微波综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60例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微波综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口服中药、中药漱口结合微波,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结果:痊愈12例,显效17例,好转3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提示: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复发率低.

    作者:张冰;开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药合氢溴酸高乌甲素片治疗膝骨关节炎52例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氢溴酸高乌甲素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内服中药止痛壮骨丸、外敷中药止痛壮骨散,配合内服氢溴酸高乌甲素片,治疗膝骨关节炎52例.结果:临床治愈32例,好转20例,总有效率100%.提示:内服中药止痛壮骨丸、外敷中药止痛壮骨散,配合内服氢溴酸高乌甲素片,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邬强;邹越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温针夹脊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目的:观察夹脊穴为主的温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有100例有腰腿痛症状并经CT或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作为对象;选用突出椎间盘及上、下两个节段的夹脊穴为主,并行温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1%.提示:用艾条温和灸,可驱逐风湿湿邪、活血化瘀、温养筋肉、通则不痛.此法具有针对性,针感强、疗效好,且简单、安全.

    作者:谢松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血腑逐瘀汤合牵正散加减治疗外伤性眼外肌麻痹56例

    目的:观察血腑逐瘀汤合牵正散加减治疗外伤性眼外肌麻痹的疗效.方法:以观察血腑逐瘀汤合牵正散加减治疗外伤性眼外肌麻痹56例(56只眼).结果:总有效率96.4%.提示:血腑逐瘀汤合牵正散加减治疗外伤性眼外肌麻痹,疗效好,疗程短,值得临床选用.

    作者:吕天伟;尚丽丽;张兆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34例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方法:内服中药辨证治疗,外敷金黄膏.结果:临床治愈152例,显效57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99%.提示: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宋鹤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补肾健脾活血利水汤治疗糖尿病肾病36例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活血利水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补肾健脾活血利水法治疗糖尿病肾病36例,并设对照组23例,以24h尿蛋白定量为主要观察指标,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后补肾健脾活血利水法组24h尿蛋白定量为1.02±0.68g/24h,对照组为1.23±0.71g/24h,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补肾健脾活血利水法组总有效率69.44%,对照组总有效率56.52%(P<0.01).提示:补肾健脾活血利水法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田金悦;刘经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并中药内服预防肺血栓栓塞30例观察

    目的:观察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对预防肺栓塞的作用.方法:30例均为下肢静脉血栓病史患者并经下肢静脉造影证实腘静脉以上血栓,植入永久滤器后观察随访,长随访3年.结果:30例在抗凝期间均未出现肺栓塞.提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配合中药内服在预防肺栓塞方面有重要作用.

    作者:岳黎明;畅辉;刘延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窦道刮除术配合中药药线治疗窦道32例

    目的:应用窦道刮除术配合中药药线治疗窦道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窦道刮除术配合中药药线治疗窦道32例,必要时采用垫棉法、缠缚法.结果:随访时间半年治愈率84.38%,总有效率93.75%.提示:窦道刮除术配合中药药线治疗窦道操作简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海;王建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冯兴华教授从肝论治痹证经验介绍

    冯兴华教授在继承传统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痹证从肝论治的新观点.本文谨就导师辨证治疗痹证的部分经验加以总结,以飨同道.

    作者:张显彬;冯兴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药物阻滞合用推拿治疗疼痛288例

    目的:观察药物阻滞合推拿治疗疼痛的疗效.方法:药物阻滞用2%利多卡因等,局部或椎旁注射.10min后进行按摩、整复、牵拉手法.结果:288例总有效率99%,提示:药物阻滞有消炎、止痛作用,推拿手法能舒筋活血、消肿止痛.

    作者:赵润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药外敷治疗输液渗出水肿32例

    近年来,我们用大黄粉、黄柏粉外敷治疗输液渗出水肿,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香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多方化裁辨治腔隙性脑梗死举隅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及脑干的缺血性微梗死.因脑组织缺血、坏死、液化,并由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腔隙,现代医学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临床运用复方辨治取得满意疗效,记录如下.

    作者:骆家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癫痫病辨治体会

    癫痫病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病,表现为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并发猪羊叫声,移时苏醒.也有人表现为一过性精神恍惚、两目呆钝、肢体抽动等,发无定时.

    作者:秦亮;温旺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白虎汤加减治疗银屑病40例

    目的:观察白虎汤治疗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白虎汤加减(石膏、知母、当归、柴胡.白芍、生地、元参等)治疗银屑病40例,并严格忌食酸、辣、腥.结果:40例患者痊愈2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提示:白虎汤加减治疗本病,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滋阴的功效.

    作者:王宝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地黄止血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地黄止血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T细胞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对确诊的80例ITP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地黄止血方治疗组和强的松对照组,分别治疗6个月后,观察其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给药后,激素治疗组的有效率为47.5%,中药治疗组的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中药治疗组中ITP患者CD3、CD4水平有明显提高,CD8水平显著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地黄止血方对ITP有良好的效果,其机制与改善T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程纬民;曾清;韦常丽;杨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桂龙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类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桂龙通络方(桂枝、地龙、黄芪、白芍、鸡血藤、川芎等)治疗,对照组用弥可保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肢体神经症状及感觉疗效分别为92%、62%,两组有效率比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本方具有活血通络,修复神经损伤作用.

    作者:袁志敏;田锋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医辨证治疗盆腔炎136例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经化浊之法,拟定中药基本方红藤解毒汤和益气化瘀解毒汤辨证加减内服治疗急慢性盆腔炎136例.结果:总有效率91.2%,提示,本法具有明显抗菌抑菌作用.

    作者:霍玉芝;胡伟;逯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按摩推拿等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2例

    目的:探讨按摩推拿等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03例患者随机分成中西医康复治疗组52例,药物治疗组51例.前者用颈椎牵引+微波透热、中频脉冲电、按摩推拿等治疗.后者用中西药.结果: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92%.提示:微波治疗能及时减轻椎动脉由于周围组织压迫使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牵引调整和恢复破坏的椎管内外平衡,恢复颈椎正常功能;中频脉冲电除有镇痛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作用外,还能松解粘连;推拿能解除肌紧张或痉挛,改善椎动脉的供血不足,针灸能有效地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对脑部的血液供应.

    作者:兰怡;任婷;张炜;张保京;丁月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