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和平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加用活血化瘀药物(丹参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d、14d对比发现血肿吸收量明显大于对照组,而且神经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提示:活血化瘀药物可改善脑出血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带,有利于血肿的吸收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马云枝;庄志江;张丽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类中药治疗颈动脉硬化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中药(黄芪、当归、地龙、桑椹、丹参、茶树根、泽泻等组成),对照组单用西药氟伐他丁,疗程均为16周.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降低动脉硬化指数,降低血纤维蛋白元及缩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该方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陈咸川;谢吟灵;吴晨;范代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口服液在室温下保存的期限.方法:采用恒温加速实验法,取不同温度的样品,用中和法测定乳剂中的油酸含量.结果:鸦胆子油口服液在室温(25℃)下的贮存期,计算结果得含量下降15%的贮存期为2.2年.结论:这一结果为临床和药品质量监督提供了有效数据.
作者:李进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作者自2004年1月~2005年6月采用我院自制的虎杖膏治疗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罗世惜;潘红平;陈羽;杨家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对比毫针加灸法与穴位注射法治疗眩晕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眩晕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选穴相同,取百会、晕听区(双),风池(双),足三里(双).但方法各异.治疗组采用毫针加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注射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 88.4%,对照组愈显率为 88%,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针灸组,诸穴合用,共奏补髓益脑,熄风潜阳,健脾和胃化痰之功以治眩晕;穴位注射组疗法,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协同作用调理经气,平衡阴阳,改善代谢与分泌功能,而达到治疗眩晕的效果.两组方法对治疗眩晕证均有良好疗效.
作者:潘怡静;王霭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滋阴潜阳,化痰祛瘀类中药配合体针治疗阴虚型中风后遗症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滋阴平肝汤(生地、玄参、白芍、龟版、龙骨、桑寄生、天麻等)结合体针治疗本病36例.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滋阴潜阳,化痰祛瘀法配合体针对促进瘫痪肢体的肌力恢复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马晓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类中药配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院和门诊就诊时间将96例患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益气活血汤(生黄芪、葛根、川芎、丹参、桂枝等),对照组仅常规治疗,治疗两周后,分别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心电图、血液流变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本方法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理想药物.
作者:张桂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补肾活血汤(淫羊藿、巴戟天、红花、丹参、黄芪、生地、麦冬、栝蒌)治疗本病56例.结果:心绞痛临床总有效率92.85%,心电图总有效率58.9%,硝酸甘油减停率69%,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提示:本方法具有补肾益气、活血通脉的作用,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法.
作者:段景文;王旨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豁痰醒脑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采用黄芪、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地龙、胆南星、石菖蒲、远志、法半夏、枳实、竹茹、天麻、僵蚕等治疗中风偏瘫86例.结果:总有效率96.5%.提示:本疗法对中风偏瘫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和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天津市名中医马连珍主任医师临床近40年,经验丰富,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每获良效.笔者随马老学习,收获颇丰.现将马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梁文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糖尿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作出评价.方法;选择糖尿病心绞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麝香保心丸和鲁南欣康治疗4周.结果:(1)治疗组(麝香保心丸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鲁南欣康组)为80.19%,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心电图疗效两组分别为66.7%和64.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血脂下降分别为56.25%和17.64%,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4)观察两组血糖均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麝香保心丸能明显缓解糖尿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优于鲁南欣康,益于缓解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展,无副作用.
作者:王亚玲;李跃;赵久安;李方江;王新芳;冯晋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观察益气活血汤与普罗帕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将18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煎服益气活血汤(甘松、党参、黄精、三七、丹参、炙甘草等),对照组口服普罗帕酮,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作心电图、Holter1次,治疗前后进行总结.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电图显示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Holter改变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7.3%,显效率为36.3%,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与普罗帕酮一样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林轶蓉;方一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清热化痰类中药配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黄连温胆汤(黄连、陈皮、茯苓、半夏、甘草、枳实、竹茹、大黄等药)配合针刺(人中、内关、三阴交、百会等穴),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尼莫地平、脑复康、都可喜),治疗前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 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 <0.05.结论:本方法具有清热化痰,活血化瘀,醒脑开窍,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可有效控制病情.
作者:郑万利;刘淑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秦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秦和对照组单用曲美他秦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测定心电图.结果:治疗组在缓解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可明显提高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在临床症状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程度及心电图变化等方面,均优于单用曲美他秦.
作者:崔英;邢倩倩;李志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清热疏风,通经活络类中药配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清热疏风方(荆芥、防风、薄荷、菊花、金银花、蒲公英、当归、赤芍、川芎、白僵蚕、蝉蜕等)加减治疗风热型面瘫34例.结果:痊愈23例,总有效率97.06%.提示:本方对本病有清热疏风,通经活络,祛风解痉的功效.
作者:宋润生;王林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疗效.方法:75例分为气虚血滞型40例,肝阳上亢型35例.取透穴针刺法,取风池透风府,臂透肩骨禺,外关透内关,环跳透风市等.结果:气虚血滞型40例,总有效率97.5%,肝阳上亢型35例,有效率为94.3%.提示:透穴针刺法能够调和阴阳 ,扶正祛邪,疏通经络.
作者:杨明军;刘怀忠;倪三平;侯美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祛瘀类中药配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自拟参桂活血片(桂枝、人参、附子、细辛、荜茇、川芎等)治疗本病80例.结果:中医症状总有效率86.81%,心电图总有效率63.75%,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心率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P<0.01).提示:本方剂具有益气温阳复脉,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笑峥;张军茹;高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老年人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络作用的中药静脉注射剂-脉络宁注射液加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老年人眩晕患者38例.结果:经一疗程治疗观察,症状改善明显,疗效确切.提示:本方法对脑血液循环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须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针刺和中西药的结合治疗面瘫.我们对于气虚风寒袭络型的面瘫,同时采用隔姜灸,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笔者近年来采用疏通经气,补益清阳等推拿手法配合牵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庄海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