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玉;钟仁寿
目的:建立举元颗粒剂的质量标准,确保制剂质量.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黄芪、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色谱条件:LichrospherC18柱(4.6mm×250mm,5um);流动相乙腈-水(35∶65);柱温25 ℃,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结果:黄芪、甘草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良好;人参皂苷Rg1在0.118~1.416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γ=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59%.结论:该研究方法专属可靠,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刘雅敏;邓向涛;董玉秀;李依萍;周利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化痰利咽类中药配伍治疗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20例,口服咽痛胶囊(黄莲、黄芩、桔梗、牛蒡子、射干、浙贝母等);对照组60例,口服先锋Ⅳ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3%,(P<0.05);治疗组对咽痛作用及起效时间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咽痛胶囊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
作者:黎沛环;宋黎梅;吴锡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领域中,发现一些中医药的功效与抗氧化作用有密切关系[1].近年在应用中药自由基清除及一系列抗氧化作用对生物衰老和某些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炎症、免疫性损伤、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老年性白内障、红斑狼疮等的防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3].本文就中医药对晶体抗氧化作用的研究做一较全面的归纳.
作者:周莹;何湘珍;周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索活血化瘀、软坚化积类中药配伍,配合蒸热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丹莪妇康煎膏(丹参、莪术、柴胡、三七、当归、三棱、元胡等)配合蒸热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丹莪妇康煎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5.7%,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35.7%,有效率87.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法配合,能促进全身和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性组织的吸收,提高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疗效.
作者:李红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配合热敷小腹治疗青春期痛经的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8例,经期口服自拟痛经灵Ⅰ号(黄芪、小茴香、木香、当归、蒲黄、灵脂等)配合粗盐炒丁香、川椒,热敷小腹1 h.对照组40例,经前5 d口服女金胶囊,每次3片,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7.91%,总有效率91.66%,对照组治愈率27.50%,总有效率72.50%.两组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法治疗青春期痛经,内外结合,标本兼治,有温经散寒,调和冲任的功效.
作者:王革新;王梅;李仁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配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常规补液及微生态制剂、肠粘膜保护剂、山莨菪碱灌肠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对照组静滴病毒唑.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90.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疗效好,疗程短,安全性高的特点.
作者:傅英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穴位放血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取附分、魄户、膏肓、等穴,用三棱针点刺,每次放血3滴.结果:治疗30例,总有效率70%.提示:放血疗法刺激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感染,具有泻热散邪,清热化瘀的作用.
作者:刘亚楠;邓春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沪上名医奚九一教授从事糖尿病足探索研究已50余年,具有丰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吾有幸从师学习,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将奚老诊疗糖尿病足经验之个人心得简介于下,以资共享.
作者:王娟;张如峰;李进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肝是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肝脏是调节的枢纽,以保证机体的气血调合,阴阳平衡.肝的生理功能正常,则气机调达,经络畅通,气血和调,五脏六腑的功能才能保持正常,如果肝的功能失常,发生肝气、肝火、肝风、肝寒时,五脏六腑必受欺害,可导致妇科诸疾.
作者:王联庆;王昆;宫丽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7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予中药内服活血消症汤(丹参、赤芍、当归、桃仁、桂枝、香附、川楝子、青皮、车前子),并以灌肠方(丹参、赤芍、鸡血藤、三棱、败酱草、皂刺等).对照组55例予中药予以单一活血化症汤内服.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6.7%,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治愈率29.1%,总有效率81.8%.P<0.05.结论: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提高疗效,共同促进盆腔炎症的吸收和松解.
作者:王秋玉;孙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医调周中药方对无排卵性不孕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335例无排卵性不孕症病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调周中药方治疗组,分别采用卵泡期治以滋养肝肾之法,排卵期治以补肾活血法,黄体期治以温肾益气养血法,行经期治以活血化瘀法;西药以克罗米酚为对照组.结果:中药治疗组182例中,有排卵者123例,占67.50%;终怀孕者111例,占59.8%.对照组153例中有排卵者92例,占60.10%;终怀孕者59例,占38.56%.经统计学检验,两者在妊娠率上差异显著,P<0.01;在排卵率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周中药方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受孕率高,副作用少.
作者:罗志娟;詹杰;吴媛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容易发病,治疗时应辨证准确,及时抓住病机,果断用药,但小儿素体阴虚,病理阴常不足,从小儿特点出发,应把养阴祛邪法作为儿科疾病治疗中的主要方法.
作者:高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医林改错》是清代名医王清任于1830年所著,自创活血化瘀数方对医学有很大贡献,尤其治疗脑血管病效果很好,故做如下总结.
作者:王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梅花针,拔罐加穴位注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疗效.方法:梅花针沿臀部,大腿的足三阳经脉循行路线由上而下叩刺,叩至有微小出血点后,即用闪火法拔罐.穴位注射选腰2~腰3夹脊穴,用药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总有效率为96.6%.结论:本方法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瘀生新.
作者:李巧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闭经的疗效.方法:将69例的患者分为4型:肝肾不足型,气血虚弱型,气滞血瘀型,痰湿阻滞型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总有效率91.3%.提示:中医辩证施治对治疗闭经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赵学斌;张美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补肾养阴,益气宁神类中药配伍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4例服用参芪五味子片(人参、黄芪、五味子、酸枣仁等),对照组38例服用尼尔雌醇,均治疗两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激素水平的变化和临床症状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尤于对照组.结论:参芪五味子片有提高卵巢早衰妇女的激素水平.
作者:吴心芳;李玉琴;齐玉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及灌肠配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中药汤剂(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红藤、败酱草等)内服及灌肠,配合西药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抗感染联合治疗;对照组50例单用西药抗感染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8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中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各取所长,且有协同作用.
作者:陈丽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小儿流涎的疗效.方法:将50例流涎患儿按中医辨证分为:心脾积热、脾胃虚寒、脾气虚、肾阳不足等4型.分别采用泻黄散合导赤散、吴茱萸汤、香砂六君子汤、缩泉丸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0%.提示: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流涎疗效满意.
作者:冀颖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联合穴位封闭治疗胆囊炎的疗效.方法:为治疗组114例,胃复安针足三里封闭,口服大柴胡汤加减方.对照组109例,服利胆消炎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8%,对照组为67.89%,(P<0.05).提示:胃复安足三里穴位封闭,既有药物促进、增进胃肠道张力和止吐作用,又有足三里穴位刺激效果.针药协同,可提高疗效.
作者:吴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传统名方治疗痔科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复元活血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本症150例.结果:总有效率98%.结论:本方运用于痔科手术后有通便,缓痛,止血,消肿的功效.
作者:邓森田;王翔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