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排卵期出血35例

王翠玉;钟仁寿

关键词:丹栀逍遥散, 加减治疗, 月经周期, 排卵期出血, 周期规律, 阴道出血, 时间平均, 门诊病人, 临床资料, 临床表现, 腰骶部, 不等量, 运用, 已婚, 未婚, 舌质, 年龄, 疗效, 经血, 腹痛
摘要:自2002年2月~2005年9月,笔者运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排卵期出血35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35例均来自门诊病人,已婚25例,未婚10例;年龄大45岁,小20岁;病程长5个月,短3个月经周期;出血时间平均3~8d.临床表现:月经周期规律,两次月经之间出现不等量阴道出血3~8d,经血色红量少或有块,伴有心烦,腹痛,胸胀,腰骶部酸软不适,舌质红、苔少,脉弦.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排卵期出血35例

    自2002年2月~2005年9月,笔者运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排卵期出血35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35例均来自门诊病人,已婚25例,未婚10例;年龄大45岁,小20岁;病程长5个月,短3个月经周期;出血时间平均3~8d.临床表现:月经周期规律,两次月经之间出现不等量阴道出血3~8d,经血色红量少或有块,伴有心烦,腹痛,胸胀,腰骶部酸软不适,舌质红、苔少,脉弦.

    作者:王翠玉;钟仁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丹莪妇康煎膏配合蒸热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56例

    目的:探索活血化瘀、软坚化积类中药配伍,配合蒸热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丹莪妇康煎膏(丹参、莪术、柴胡、三七、当归、三棱、元胡等)配合蒸热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丹莪妇康煎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5.7%,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35.7%,有效率87.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法配合,能促进全身和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性组织的吸收,提高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疗效.

    作者:李红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化瘀止血法古今用药探析

    目的:探析化瘀止血法的古方今用药特点.方法:分析了化瘀止血法的泽释理论渊源,现代应用及存在问题.结果:提出重用化瘀药的止血,化淤2药与止血药并用,善用化瘀止血药及以止血药为主,适当配伍化瘀药.为现代临床用药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胡晨霞;马小兰;王洪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黄芪建中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黄芪建中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粘膜血流量和前列腺素E2的影响,探讨治疗CAG的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C)组:作为正常对照组;②CAG组:6只大鼠以2%的水杨酸钠灌胃8 w造成胃粘膜损伤,后4 w结合饥饱失常、疲劳过度使大鼠致虚;③维酶素(V)组:6只已造模大鼠,使用维酶素治疗21d;④黄芪建中汤(RA)组:6只已造模大鼠,使用黄芪建中汤治疗21 d.治疗结束后,分别应用中性品红清除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胃粘膜血流量和前列腺素E2含量.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CAG组大鼠胃粘膜血流量和前列腺素E2含量显著降低(P<0.01);经黄芪建中汤治疗21 d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并明显优于V组.结论:黄芪建中汤可以显著改善CAG大鼠的胃粘膜血流量,提高其前列腺素E2含量,提示其具有加强CAG大鼠的胃粘膜屏障功能,从而达到对CAG治疗和逆转的效果.

    作者:刘旺根;陈四清;冯黎;王琦;吴景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益气活血法配合中药热敷小腹治疗青春期痛经48例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配合热敷小腹治疗青春期痛经的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8例,经期口服自拟痛经灵Ⅰ号(黄芪、小茴香、木香、当归、蒲黄、灵脂等)配合粗盐炒丁香、川椒,热敷小腹1 h.对照组40例,经前5 d口服女金胶囊,每次3片,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7.91%,总有效率91.66%,对照组治愈率27.50%,总有效率72.50%.两组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法治疗青春期痛经,内外结合,标本兼治,有温经散寒,调和冲任的功效.

    作者:王革新;王梅;李仁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电针半月神经节为主结合温药酒涂擦治疗面瘫68例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中药酒温涂擦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运用电针半月神经节为主配合涂擦温药酒(桂枝、红花、马钱子、曼陀罗)治疗本病68例,并没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鱼腰、四白、下关等)治疗66例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为78%,疗效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此种方法能促进血液循环,促使炎性渗出物吸收,有利于受损神经和肌内的修复.

    作者:赵根生;刘勇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药调周法治疗人流后月经失调58例

    目的:探索运用中药调周法治疗人流后月经失调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后期滋肾养血,经间期补肾通络,经前期温肾助阳,行经期活血调经的治法.结果:治疗58例,总有效率为98%.结论:补肾及活血法是本病的主要治法.

    作者:顾亚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药内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2例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7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予中药内服活血消症汤(丹参、赤芍、当归、桃仁、桂枝、香附、川楝子、青皮、车前子),并以灌肠方(丹参、赤芍、鸡血藤、三棱、败酱草、皂刺等).对照组55例予中药予以单一活血化症汤内服.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6.7%,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治愈率29.1%,总有效率81.8%.P<0.05.结论: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提高疗效,共同促进盆腔炎症的吸收和松解.

    作者:王秋玉;孙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加味下瘀血汤治疗卵巢囊肿45例

    目的:观察经典名方治疗卵巢囊肿的疗效.方法:采用加味下瘀汤加味(大黄、桃仁、(庶)虫、三棱、桂枝、茯苓、皂角刺、穿山甲等)治疗本病45例.结果:总有效率95.6%.结论:本方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软坚消结的功效.

    作者:张英娥;刘海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艾条灸新疗法治疗不寐症36例

    目的:探索新的艾灸疗法治疗不寐症的疗效.方法:在市售艾条温和灸基础上,选神门,涌泉,三阴交,安眠穴,出现酸胀,痛痒,热冷及放电样,吹风样,蚁行样定向扩散的特殊灸感等来判定敏感腧穴,以敏感腧穴处灸感及其定向扩散线的缩短或消失,判定疾病向愈.结果:治疗不寐症36例,全部有效.结论:本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传统艾灸疗效.

    作者:杨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调周中药方治疗无排卵性不孕182例

    目的:探讨中医调周中药方对无排卵性不孕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335例无排卵性不孕症病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调周中药方治疗组,分别采用卵泡期治以滋养肝肾之法,排卵期治以补肾活血法,黄体期治以温肾益气养血法,行经期治以活血化瘀法;西药以克罗米酚为对照组.结果:中药治疗组182例中,有排卵者123例,占67.50%;终怀孕者111例,占59.8%.对照组153例中有排卵者92例,占60.10%;终怀孕者59例,占38.56%.经统计学检验,两者在妊娠率上差异显著,P<0.01;在排卵率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周中药方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受孕率高,副作用少.

    作者:罗志娟;詹杰;吴媛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针灸结合捏脊治疗小儿腹泻84例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捏脊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168例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针刺取双侧四缝、足三里穴,捏脊自尾骶至枕部;对照组84例,肌肉注射复方新诺明等.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69.6%.两组对比P<0.01.提示:针灸对高张力、运动亢进的肠管具有抑制作用,可使肠管病理性痉挛得以缓解.捏脊能提高患儿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清淀粉酶指数,加强小肠的吸收功能.

    作者:钟叙春;许志雄;杨涓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128例

    目的:观察精典名方加减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的疗效.方法:采用麻杏石甘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地龙、全蝎等治疗本病128例.并设对照组98例服氨茶碱、博利康尼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91.8%,P>0.05.结论:本方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去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作者:苏小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针刺治疗慢性鼻炎50例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慢性鼻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针刺穴位:印堂、迎香、合谷等.对照48例组口服中药汤剂(苍耳子、辛夷花、白芷、鹅不食草、金银花、连翘、栀子、桔梗、黄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为70.8%,(P<0.01).提示:本方法具有扶正祛邪、平衡阴阳、标本兼治的作用.

    作者:潘朝霞;欧阳泠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输尿管结石103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中药采用自拟排石汤(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川楝子、香附、丹参、郁金、甘草),配合西药654-Ⅱ、黄体酮、环丙沙星,治疗本病103例.结果:总有效率92.3%.结论:排石汤有清热利湿、利气祛瘀的功效,西药解痉抗感染药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作者:胡永瑞;高存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艾灸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80例

    目的:探讨艾灸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的效果;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80例采用纯艾条灸至阴穴,对照组70例采用胸膝卧位.结果:治疗组治疗15次后治愈73例,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治疗15次后治愈50例,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在同样治愈的病例中,治疗组施治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艾灸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有补气血,调阴阳的疗效.

    作者:陈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谈养阴祛邪法应是儿科疾病治疗中的主要治疗方法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容易发病,治疗时应辨证准确,及时抓住病机,果断用药,但小儿素体阴虚,病理阴常不足,从小儿特点出发,应把养阴祛邪法作为儿科疾病治疗中的主要方法.

    作者:高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针灸并用治疗小儿遗尿60例

    笔者近5年,采用针刺与艾灸并用治疗小儿遗尿6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儿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小7周岁,大14周岁;病程短3年,长10年.

    作者:葛丽丽;王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益气活血法治疗紫癜性肾炎43例

    目的:观察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小儿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益气活血为法组方(黄芪、丹参、赤芍、白藓皮、防风、紫草、白茅根等),随证加减治疗.对照组29例口服维生素C、双嘧达莫、雷公滕多甙片等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中临床治愈30例(占69.77%),总有效率86.05%;对照组29例,临床治愈14例(占48.28%),总有效率为72.4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对血尿、蛋白尿有明显疗效.

    作者:刘乾生;张卉;郭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浅议运气学说在中医养生康复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运气学说在中医养生康复中的运用.方法:归纳整理分析相关资料,结合当代医疗实践,对运气学说古为今用进行探讨.结论:五运六气的变化对人产生影响,对中医养生康复有重要意义.运气理论能够指导药物调治、饮食调理、情志调护、色彩疗法和音乐疗法等.

    作者:李新;陈勇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