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对晶体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周莹;何湘珍;周小平

关键词:中药, 晶体, 抗氧化作用, Artificial Lens, Oxidation Resistance, 中医药现代化,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老年性白内障, 自由基清除, 心血管疾病, 免疫性损伤, 研究领域, 红斑狼疮, 应用, 炎症, 衰老, 生物, 功效, 防治, 癌症
摘要: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领域中,发现一些中医药的功效与抗氧化作用有密切关系[1].近年在应用中药自由基清除及一系列抗氧化作用对生物衰老和某些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炎症、免疫性损伤、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老年性白内障、红斑狼疮等的防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3].本文就中医药对晶体抗氧化作用的研究做一较全面的归纳.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三联疗法治疗肛瘘132例

    目的:观察现代影像技术对肛瘘的临床诊断意义及微创三联疗法治疗肛瘘的效果.方法:采用影像技术(MRI,B超,数字减影技术等)对132例肛瘘患者进行术前检查诊断,然后进行肛瘘内口部位的中药消痔灵注射液注射,肛瘘管腔和外口的清创、粘堵及瘘管皮外柳木条压垫的三联疗法.结果:影像技术(MRI,B超,数字减影技术等)对肛瘘的诊断符合率98.8%,在此诊断下的微创三联疗法总有效率98.5%.提示:影像技术(MRI,B超,数字减影技术等)对肛瘘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微创三联疗法治疗肛瘘的技术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李五九;贺向东;郭卫平;王文锋;黄琳娜;景慧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疑难重病运用四逆汤治验举隅

    四逆汤出自《伤寒论》.为治疗少阴阳衰的主方,具有回阳救逆之功效.笔者运用四逆汤治疗多种疑难重症,疗效满意,现举验案如下.

    作者:邹世光;刘志群;何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杨之藻主任医师治疗小儿咳嗽临床经验

    杨之藻主任医师是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40多年,擅长使用中药散剂治疗咳嗽,现将老师治疗小儿咳嗽的经验总结归纳如下.

    作者:杨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清热溃平膜治疗小儿口腔溃疡80例

    目的:观察清热、生肌、敛疮类中药配伍制为药膜,外敷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作者将其院内制剂制成的可直接贴敷于患处的药膜-清热溃平膜(竹叶、寒水石、儿茶)治疗本病40例,同时设40例对照组,采用洗必泰口腔溃疡膜对照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总体疗效相同,但治疗组的止痛时间、治愈时间更短,P<0.05.结论:清热溃平膜具有镇痛性强、治愈时间短的特点.

    作者:李敏;郑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茵栀汤佐治婴幼儿高胆红素血症25例

    婴幼儿高胆红素血症无论其程度和病因如何均应积极治疗,以尽可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我们应用中药佐治婴幼儿高胆红素血症25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晓玲;高乃荣;程小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举元颗粒剂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举元颗粒剂的质量标准,确保制剂质量.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黄芪、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色谱条件:LichrospherC18柱(4.6mm×250mm,5um);流动相乙腈-水(35∶65);柱温25 ℃,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结果:黄芪、甘草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良好;人参皂苷Rg1在0.118~1.416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γ=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59%.结论:该研究方法专属可靠,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刘雅敏;邓向涛;董玉秀;李依萍;周利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四逆散加味治疗小儿外感挟食发热70例

    笔者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小儿外感挟食发热7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7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1~2岁21例,3~4岁32例,5~8岁17例;病程2~5d不等;X线胸片及血常规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作者:妥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槟榔对胃运动和胃肠激素的影响

    目的:研究槟榔对正常大鼠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运动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1各组大鼠胃窦浆膜上缝置应力传感器,用生理记录仪记录各组大鼠灌药前后胃运动胃运动曲线;2放免法检测大鼠胃肠组织中胃动素和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结果:1槟榔液灌胃后,正常大鼠胃平滑肌收缩频率加快,功能性消化不良组无明显变化;各组大鼠胃平滑肌收缩幅度明显增强;2槟榔液灌胃后,正常大鼠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组大鼠胃及空肠的胃动素含量增加,功能性消化不良组大鼠胃肠道中血管活性肠肽明显减少,正常大鼠无显著差异.结论:槟榔能促进正常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动力,主要通过增强胃平滑肌收缩幅度,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邹百仓;董蕾;魏睦新;魏蓝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药内服及灌肠配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及灌肠配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中药汤剂(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红藤、败酱草等)内服及灌肠,配合西药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抗感染联合治疗;对照组50例单用西药抗感染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8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中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各取所长,且有协同作用.

    作者:陈丽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黄芪建中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黄芪建中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粘膜血流量和前列腺素E2的影响,探讨治疗CAG的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C)组:作为正常对照组;②CAG组:6只大鼠以2%的水杨酸钠灌胃8 w造成胃粘膜损伤,后4 w结合饥饱失常、疲劳过度使大鼠致虚;③维酶素(V)组:6只已造模大鼠,使用维酶素治疗21d;④黄芪建中汤(RA)组:6只已造模大鼠,使用黄芪建中汤治疗21 d.治疗结束后,分别应用中性品红清除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胃粘膜血流量和前列腺素E2含量.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CAG组大鼠胃粘膜血流量和前列腺素E2含量显著降低(P<0.01);经黄芪建中汤治疗21 d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并明显优于V组.结论:黄芪建中汤可以显著改善CAG大鼠的胃粘膜血流量,提高其前列腺素E2含量,提示其具有加强CAG大鼠的胃粘膜屏障功能,从而达到对CAG治疗和逆转的效果.

    作者:刘旺根;陈四清;冯黎;王琦;吴景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脑出血急性期活血化瘀疗法之浅析

    脑出血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而急性期的治疗为重要,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时期.由于受传统中医发病学观点的影响,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多局限于平肝熄风、化痰开窍为主,但效果不佳.笔者认为脑出血急性期当以治标为先,活血化瘀为治疗法则.兹不揣愚蒙,试作初探.

    作者:周向阳;王荣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24例

    目的:探索在基层家庭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4例,在西医激素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全程加服中药基础方(六味地黄汤加黄芪、菟丝子、补骨质、丹参等)辨证加减,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激素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62.4%,P<0.05.结论:中西药合治本病,标本兼治,有协同作用,提高了临床疗效.

    作者:付作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麝香乌龙丸对兔实验骨折愈合过程中细胞凋亡及自由基的影响

    目的:从细胞凋亡及自由基角度探讨麝香乌龙丸对兔实验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30只日本大耳白兔制成横断骨折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麝香乌龙丸组、骨折挫伤散组,灌胃给药.分别在骨折后24 h、72 h、1 w、2 w、3 w、4 w时检测血一氧化氮、乳酸、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结果:麝香乌龙丸在骨折后某时相能提高血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血乳酸、丙二醛水平,适时改变血一氧化氮水平,且优于骨折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乌龙丸通过影响细胞凋亡及自由基水平,达到缩短骨愈合时间,提高骨愈合质量,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王志文;袁强;张爱国;赵文毅;孙丽丽;李曙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针推牵引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5例

    目的:观察针推牵引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手法推拿、针灸、颈椎牵引、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本病95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5.8%.提示:本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功能,有利于增加局部血也循环,增加脑部血液供应,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李兴洲;张峰;陈犬利;曹斌;姬海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脐膏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330例

    自1996年至今,我们用暖脐膏敷帖脐部神阙穴.治疗小儿腹泻300例,取的了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肉桂、白芷、广木香、公丁香、台乌药、炮姜炭、制乳香、沉香、制没药各等份、将上述药物碾细,过百目筛,贮瓶备用,称暖脐粉;再用吴茱萸碾细末过百目筛,另贮瓶备用.

    作者:陈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伤寒论》对特定部位辨证探析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病辨证论治的专著,它的问世,奠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仲景尤其注意对特定部位辨证,认为这是诊察疾病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伤寒论》特定部位辨证的内容较为丰富,本文仅就此,做一初步探讨.

    作者:李佳;孙冬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谈中西药并用当注意的不利因素

    从10个方面论述了中药与西药并用时当注意的不利因素.1、要注意形成难溶性物质,降低吸收率,影响药效;2、酸碱中和,改变原有中西药的酸碱环境;3.改变酶的活性,影响药物代谢;4.影响药物的排泄;5.产生毒性物质,导致药源性疾病;6、产生相加作用,使药效过强;7.产生拮抗作用,降低药效;8.用药重复累加,加重或诱发并发症;9.破坏成分,导致失效;10.炒炭类中药,要防止其吸附作用.

    作者:徐成贺;刘素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辨证治疗闭经69例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闭经的疗效.方法:将69例的患者分为4型:肝肾不足型,气血虚弱型,气滞血瘀型,痰湿阻滞型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总有效率91.3%.提示:中医辩证施治对治疗闭经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赵学斌;张美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调周中药方治疗无排卵性不孕182例

    目的:探讨中医调周中药方对无排卵性不孕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335例无排卵性不孕症病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调周中药方治疗组,分别采用卵泡期治以滋养肝肾之法,排卵期治以补肾活血法,黄体期治以温肾益气养血法,行经期治以活血化瘀法;西药以克罗米酚为对照组.结果:中药治疗组182例中,有排卵者123例,占67.50%;终怀孕者111例,占59.8%.对照组153例中有排卵者92例,占60.10%;终怀孕者59例,占38.56%.经统计学检验,两者在妊娠率上差异显著,P<0.01;在排卵率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周中药方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受孕率高,副作用少.

    作者:罗志娟;詹杰;吴媛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当代中医药治疗运动损伤探讨

    运动损伤后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对体育运动和运动训练都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中医药学对此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对提高运动成绩有独到的作用.

    作者:马红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