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新民
综述了近20年的中医药对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气道重建的实验研究,中医药对于哮喘和COPD急性发作的治疗已较常用,但就对于气道重建的应用甚少,实验研究也为数不多.但很多活血化瘀药或疗法对于肺气道重建的拮抗作用从理论上讲应该是有效的,本文就从此角度对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进行了总结.
作者:陈玉娟;刘琳;段长利;宋素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健脾滋肾、化瘀降糖类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及对血糖血流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化瘀降糖片(人参、黄芪、生地、首乌、苍术、玄参、花粉、茵陈、黄连、大黄、丹参、地龙、鬼箭羽等)治疗2型糖尿病4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在降低全血高切比粘度、全血低切比粘度、血细胞压积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健脾滋肾,活血祛瘀的功效.
作者:刘健美;徐宏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疏血通配合前列腺素E1治疗早期糖尿病缺血性足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疏血通(水蛭、地龙)配合西药(前列腺素E1)治疗本病68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88.89%,对照组68.7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平均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活血祛瘀,化腐生肌,愈渍敛疡的功效.
作者:胡守琪;方利华;杜建军;赵通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喉源性咳嗽是以喉痒咳嗽、干咳为主,少数有痰为特征的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症虽简单,却缠绵难愈.笔者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运用牛射玄参汤加减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耀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清热祛湿、化瘀通络类中药配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经验方痛风安煎荆(大黄、土茯苓、赤芍、山慈菇等)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降低症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热祛湿,祛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作者:孙东云;焦荣红;吴中秋;谭宏文;王艳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针刺穴位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又分为2周和6周两个时间段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均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2周和6周后缺血区皮层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变化规律以及针刺对其影响.结果:两个假手术组大鼠手术侧皮层只见到很少的NGF免疫阳性细胞;两个缺血组大鼠脑缺血区皮层NGF免疫活性细胞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增多,缺血6周组与缺血2周组相比缺血区皮层NGF阳性细胞的数量下降;针刺组在2周时缺血区皮层NGF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增高,与缺血2周组、假手术2周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电针6周组大鼠脑缺血区皮层NGF免疫阳性细胞表达虽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同时间段的缺血组大鼠.结论:针刺穴位可以增加大鼠脑缺血区皮层NGF的分泌和表达时程,这可能是其保护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于浩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解痉止痛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养血清脑颗粒(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鸡血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钩藤、延胡索、细辛)配合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活血通络,解痉止痛的功效;具有改善推动脉供血不足和缓解眩晕的作用.
作者:古红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降浊类中药防治肾移植术后反应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肾康Ⅰ号(大黄、黄芩、黄芪、白术、川芎等)防治肾移植术后反应40例及外周血中CD3+、CD4+、CD8+,并计算出CD4+/CD8+的比值,分析肾康Ⅰ号对其影响及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的外周血CD4+、CD8+计数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活血,解毒降浊的功效,缓解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减少术后感梁及肝、肾功能损害.
作者:齐德军;尉建华;陈海龙;靳建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味治疗乳糜尿的疗效.方法:采用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味(丹参、车前子、茯苓、白术、萆薢、黄柏、菖蒲、莲子心、丹皮、焦山栀、天龙、蛇舌草、大小蓟)治疗本病36例.结果:总有效率为83.3%.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热通淋.分清泌浊的功效.
作者:沈新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降脂汤(何首乌、葛根、泽泻、白僵蚕、桑叶、女贞子、枸杞子、黄连、桃仁、水蛭等)配合西药(辛伐他汀)治疗本病5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血脂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滋补肾阴,活血祛瘀的功效.
作者:冯建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益气利水类中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参麦注射液(人参、麦冬)配合西药治疗本病61例,并设对照组观察肺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平均动脉压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氧分压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利水的功效,可缓解症状,改善缺氧和肺功能.
作者:李海明;张华茹;唐建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祛瘀类中药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丹红注射液(丹参、红花)配合参麦注射液(红参、麦冬)治疗本病64例,并设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7.19%,对照组总有效率39.5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养阴,活血祛瘀的功效.
作者:邓建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理气活血类中药治疗肋骨骨折并血气胸的疗效.方法:采用二陈汤加减(栝楼、枳壳、茯苓、半夏、陈皮、青皮、桔梗、甘草)配合西医治疗本病68例.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理气宽胸,活血祛瘀的功效.
作者:高飞钰;张玉莲;李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降糖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方(黄芪、山药、太子参、生地、麦冬、丹参等)配合西药治疗本病50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养阴,活血降浊的功效.
作者:孙鹏飞;林桂权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脊柱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其致残率较高.由于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中医学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在禀赋不足、肾虚髓空、督脉不畅基础上,感受风寒湿等邪气而致气血运行不利,血瘀、痰凝、湿浊阻滞经络、骨节而成.治疗上因重视补肾填精、活血化瘀之法的应用.2004年10月至2007年2月,笔者根据这一发病机制,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并总结制定益肾活血汤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栋;赵智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近年来,采用五苓散加减治疗糖尿病膀胱病变患者5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秋华;孟利芳;杜红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止咳平喘类中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采用咳喘敏汤(百部、黄芩、款冬花、桑白皮、丹皮、僵蚕、黄芪、炙麻黄、生地等)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58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1.37%.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止咳平喘的功效.
作者:周军怀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口溃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口溃散(由黄连、黄柏、青黛、冰片、细辛、蜂蜜等组成)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80例,并设对照组60例(意可贴贴于溃疡面).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8%,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本复方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的功效.
作者:顾文锋;史亚军;张明辉;尹建明;张景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黄帝内经>对水肿病的认识已经十分系统而全面了,但由于其内容散见于各篇之中,影响了研习者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本文从病因病机、症状分类、治疗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系统阐述了<黄帝内经>对本病的认识,以期对读者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水肿,是因感受外邪,劳倦内伤,或饮食失调,使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导致水液潴留,泛溢于肌肤,引起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等为临床特征的病证.<内经>对水肿病论述甚详,有关内容散见于各篇中,分别从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则治法及临床护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作者:邹纯朴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清心开窍方对东莨菪碱(Scoplamine,Scop)诱导的记忆障碍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cop组(模型组)和清心开窍方组.采用腹腔注射Scop制造痴呆模型.各组动物以定位航行试验、空间探索试验为学习记忆能力评价指标.结果:Scop组和清心开窍方组较对照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梭次数明显减少(P<0.05);清心开窍方组与Scop组比较,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梭次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清心开窍方对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有明显改善.
作者:贾晓俤;史小莲;段钊;白燕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