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文锋;史亚军;张明辉;尹建明;张景波
目的:观察口溃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口溃散(由黄连、黄柏、青黛、冰片、细辛、蜂蜜等组成)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80例,并设对照组60例(意可贴贴于溃疡面).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8%,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本复方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的功效.
作者:顾文锋;史亚军;张明辉;尹建明;张景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清心开窍方对东莨菪碱(Scoplamine,Scop)诱导的记忆障碍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cop组(模型组)和清心开窍方组.采用腹腔注射Scop制造痴呆模型.各组动物以定位航行试验、空间探索试验为学习记忆能力评价指标.结果:Scop组和清心开窍方组较对照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梭次数明显减少(P<0.05);清心开窍方组与Scop组比较,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梭次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清心开窍方对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有明显改善.
作者:贾晓俤;史小莲;段钊;白燕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养阴清咽法治疗慢性喉痹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养阴清咽汤(生地、麦冬、玄参、川石斛、山萸肉、淮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山豆根、炒黄芩、蒲公英、紫菀、款冬花、川芎等)治疗本病72例.结果:总有效率90.28%.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养阴清咽,润肺止咳嗽的功效.
作者:都乐亦;吴昆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予补益肝肾中药和针灸足三里、血海、阳陵泉等穴治疗,对照组30例,予美洛昔康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6.7%,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针药并用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蠲痹止痛,强筋健骨的功效.
作者:程立;何为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理气止痛类中药治疗颈性眩晕之疗效.方法: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内含丹参、川芎嗪)静脉滴注治疗本病68例.结果:总有效率94.1%.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缓解眩晕等症状的作用.
作者:孟娜林;蔡芳丛;张春香;杨秋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健脾滋肾、化瘀降糖类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及对血糖血流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化瘀降糖片(人参、黄芪、生地、首乌、苍术、玄参、花粉、茵陈、黄连、大黄、丹参、地龙、鬼箭羽等)治疗2型糖尿病4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在降低全血高切比粘度、全血低切比粘度、血细胞压积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健脾滋肾,活血祛瘀的功效.
作者:刘健美;徐宏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肾虚质大鼠脾脏CD4+、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检测肾虚质大鼠睥脏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表明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肾虚质大鼠脾细胞悬液中的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的降低是肾虚质大鼠免疫功能下降的表现,为肾虚体质与免疫力下降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孙理军;郝蕊;薛昶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消脂方对实验性鹌鹑肝组织胱硫醚β-合酶(CBS)活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以蛋氨酸喂养鹌鹑制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雏生素B6、B12、叶酸为阳性对照,消脂方为治疗组.分光光度法测定肝组织CBS活性,ELISA法测定血浆Hcy,HE染色观察动脉组织学变化.结果:消脂方治疗组CBS活性比明显高于造模组(P<0.01),治疗组血浆Hcy显著低于造模组(P<0.01).无名动脉和右体动脉弓病理观察显示,治疗组与造模组比较动脉内膜层内皮细胞无坏死脱落,内弹力未见断裂.结论:消脂方有显著降低实验性鹌鹑血浆Hcy及升高肝组织CBS活性,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李丽帆;方显明;顾国龙;陶平安;彭义;吴芳;李金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不同的艾灸量对疲劳训练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会游泳的小鼠分为11组,在间隔时间、皮肤温度、持续时间上按照三因素、三水平对训练达到疲劳程度的小鼠进行艾灸,经过5周后,检测小鼠的力竭运动时间.结果:在艾灸的三因素中,艾灸时皮肤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艾灸持续时间,再次为艾灸间隔时间.结论:提高小鼠运动能力的艾灸治疗方案是2d1次、皮肤温度47℃±2℃或54℃±2℃、持续3min.
作者:顾一煌;任建宁;金宏柱;吴云川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类中药治疗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芪茸接骨丸(黄芪、鹿茸、当归、<庶虫>虫、骨碎补、补骨脂、续断、自然铜、生龙骨、生牡蛎等)配合手术内固定治疗本病10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9%,对照组93%.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补肾壮骨,活血祛瘀的功效.
作者:马增力;严建利;王秉岳;马金龙;郄梅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及由此产生的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组成的综合征,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作者:张江伟;金明亮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舒筋缓急、利水通淋类中药治疗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舒筋缓急利水通淋方(宣木瓜、赤芍、白芍、滑石、炙甘草、金钱草、瞿麦、篇蓄、石韦等)治疗膀胱结石31例.结果:结石完全排出率48.4%,总有效率74.2%.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舒筋缓急,利水通淋的功效.
作者:丁敬远;单涛;林仲放;程澍洁;陈福康;包伟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理气活血类中药治疗肋骨骨折并血气胸的疗效.方法:采用二陈汤加减(栝楼、枳壳、茯苓、半夏、陈皮、青皮、桔梗、甘草)配合西医治疗本病68例.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理气宽胸,活血祛瘀的功效.
作者:高飞钰;张玉莲;李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补肾壮骨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针刀治疗,于膝四周找准压痛点,用针刀进行剥离松解,术后服用补肾壮骨胶囊.结果:总有效率99.17%.提示:针刀疗法将针刺疗法与微创闭合性手术融为一体,可将局部软组织粘连有效的剥离松解,切开疤痕,恢复关节平衡状态和功能,消除疼痛,辅以补肾壮骨胶囊,提高钙的吸收,改善骨质疏松,增强肌力.
作者:宋颜;王凡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例1 黄某,女,50岁.1984年9月30日诊.患者自两年前常感眩晕头痛,心悸烦躁,月经周期紊乱,时一月两潮,或数月一潮,经量少.本月初因婆媳吵架恚怒,致使眩晕头痛复作,兼见腰胁疼痛,耳鸣脑胀,面部烘热,口咽干燥,心烦不寐,甚则通宵达旦不眠,盗汗,舌红、苔薄黄,脉细弦.
作者:梅和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降脂汤(何首乌、葛根、泽泻、白僵蚕、桑叶、女贞子、枸杞子、黄连、桃仁、水蛭等)配合西药(辛伐他汀)治疗本病5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血脂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滋补肾阴,活血祛瘀的功效.
作者:冯建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综述了近20年的中医药对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气道重建的实验研究,中医药对于哮喘和COPD急性发作的治疗已较常用,但就对于气道重建的应用甚少,实验研究也为数不多.但很多活血化瘀药或疗法对于肺气道重建的拮抗作用从理论上讲应该是有效的,本文就从此角度对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进行了总结.
作者:陈玉娟;刘琳;段长利;宋素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针刺穴位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又分为2周和6周两个时间段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均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2周和6周后缺血区皮层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变化规律以及针刺对其影响.结果:两个假手术组大鼠手术侧皮层只见到很少的NGF免疫阳性细胞;两个缺血组大鼠脑缺血区皮层NGF免疫活性细胞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增多,缺血6周组与缺血2周组相比缺血区皮层NGF阳性细胞的数量下降;针刺组在2周时缺血区皮层NGF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增高,与缺血2周组、假手术2周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电针6周组大鼠脑缺血区皮层NGF免疫阳性细胞表达虽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同时间段的缺血组大鼠.结论:针刺穴位可以增加大鼠脑缺血区皮层NGF的分泌和表达时程,这可能是其保护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于浩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急性泌尿系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急性期治疗不当或失治、误治,多演变成慢性,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长期反复应用抗菌素治疗,易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而难以治愈;近年来,我们临床上应用二白汤加减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或慢性泌尿系感染急性发作患者97例,收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克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类中药治疗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血必净(赤芍、川芎、丹参、红花、当归等)治疗脓毒症患者25例,并观察治疗前后体温(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血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WBC、NE%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组WBC、NE%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惠者血浆ALT、AST、Cr、BUN、LDH、CK-MB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活血祛瘀,解毒降浊的功效.
作者:王玉巧;张跃斌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