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王雷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类中药配伍组方治疗心动过缓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的益气温阳汤(黄芪、党参、桂枝、制附片、薤白、丹参、红花、炙甘草等)治疗心动过缓35例.结果:总有效率达88.5%.提示:本方具有提高和改善窦房结的兴奋性,纠正心律失常的功效.
作者:杨亚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旋转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家兔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单纯牵引组与旋转牵引组做对比,通过经颅多普勒(TCD)观察旋转牵引对家兔CSA模型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各牵引组BA、LVA、RVA流速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旋转牵引各组与单纯牵引各组相应体位BA、LVA、RVA流速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旋转牵引组内后伸位对于BA、LVA、RVA流速的增快较中立位、前屈位更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旋转牵引是通过调整颈椎生物力学平衡、改善椎动脉系血流动力,来促进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的,在对家兔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方面优于单纯牵引,旋转牵引组以后伸10°~15°位牵引疗效佳.
作者:刘智斌;牛文民;王渊;王卫刚;杨晓航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笔者在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盆腔炎共229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姚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参附芎泽注射液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胶原纤维重塑的影响.方法:参照Ohkusa等介绍的方法复制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术后8周取左心室组织一部分进行石蜡包埋切片行Von Gieson光镜观察心肌结构,计算心肌胶原组织容积分数(CVF);另一部分左心室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后,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心肌Ⅰ型胶原(Collagen Ⅰ)和Ⅲ型胶原(Collagen Ⅲ)的容积分数,并摄片对比.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CVF及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的CVF明显增加(P<0.01).参附芎泽注射液组与模型组相比,CVF及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的CVF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依那普利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参附芎泽注射液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胶原纤维重塑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预防、延缓心肌重塑的发生,提高心功能.
作者:于远望;韩曼;张淑珍;黄文华;赵晓明;宋亮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总结推拿配合通脉止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推拿(风池、风府、肩内俞等),口服通脉止眩汤(丹参、葛根、生地、鸡血藤等).结果:总有效率95.5%.提示:推拿手法可舒筋活络,消除颈部肌肉紧张,促进头颈部血液循环.通脉止眩汤具有活血化瘀、通络,养血活血,行气止眩之功.
作者:崔书国;张国忠;赵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论述与分析针灸治疗运动损伤的机理,技术的发展进步.方法:根据临床经验、中医理论、学科发展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针灸治疗运动损伤具有通调气血,激发经气通络止痛,温阳养血功能,在治疗和康复中被广泛应用;传统针灸疗法与时俱进,快速发展,具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姬乃春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芍药甘草汤出自于<伤寒论>,由芍药、甘草二味药组成,为缓急止痛之良方.笔者根据其缓急的特点,重用芍药甘草汤为主组方,治疗痉挛性疾患每获良效,现举验案3则如下:
作者:邹震;张刚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补气养血类中药治疗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泰山磐石散加减(西洋参、炙黄芪、当归、炒白术、熟地、桑寄生等).结果:总有效率87.6%.结论:泰山磐石散加减治疗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具有益气养血,补肾安胎的功效.
作者:刘引娣;李振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脾虚证大鼠侧脑室注射孤啡肽,研究其对脾T淋巴细胞表达白介素2(IL-2)能力的影响,从神经内分泌的角度来探索其在脾虚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100%大黄煎剂灌胃复制脾虚证大鼠模型,四君子汤作为反证药物,侧脑室埋管,注射孤啡肽,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脾T淋巴细胞上清液中IL-2浓度.结果:灌服大黄煎剂后,大鼠逐渐出现腹泻,或伴有脱肛,食量减少,精神不振,目光呆滞,行动迟缓,懒动,被毛失去光泽,形体消瘦,而空白对照组没有上述症状.T淋巴细胞上清液中IL-2浓度与空白组、四君子汤组和孤啡肽组明显降低,P<0.01.四君子汤治疗组和孤啡肽组大鼠上述脾虚症状逐渐改善,T淋巴细胞上清液中IL-2增高,与脾虚模型组,自然恢复组比较,P<0.01.结论:脾虚证大鼠侧脑室注射孤啡肽能提高脾T淋巴细胞表达IL-2能力,增强免疫功能.
作者:旷欲胜;王武侠;邱根全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患者的舌象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舌图拍摄、观察舌图内容,由中医专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舌图数据处理等.结果:①慢性肾衰患者舌色中淡白舌出现比率高,与肾功能损害呈正相关;肾脏损害愈严重,舌质淡白愈明显;而淡红舌则与此相反.②该病舌苔中以厚腻与浊腻苔出现比率高,而且舌苔由润苔至厚腻苔至浊腻苔也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递进相关.③舌形舌态变化中,裂纹舌、齿痕舌、胖大舌、瘀斑舌均具有统计意义,其中裂纹舌与尿毒症、齿痕舌与失代偿期关系为密切.舌态改变未发现与肾功能损害有明显联系.④慢性肾衰患者阴虚证中阴虚舌象(红舌、少苔或剥苔)并不多见.提示:慢性肾衰肾功能损害反映在舌象上主要是以舌色、舌形、舌苔的变化为主;舌色淡白的程度可作为临床判断该病肾功能损害的程度的一项值得临床注意的参考依据;舌苔由润苔至厚腻苔至浊腻苔也可作为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递进的一项参考依据.
作者:马居里;严惠芳;朱海慧;苏衍进;陈晓洁;刘伟杰;梁莲凤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应用酚红排泄试验来研究大鼠肾小管的损伤程度.方法:通过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组的关木通及龙胆泻肝丸水提取物一个月后,尾静脉注射酚红指示液,收集大鼠45min、90min、120min的尿液,并累计各时间段的总尿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利用酚红指示液标准曲线,计算大鼠尿中不同时间段的累积的酚红排泄量,计算出酚红排泄百分率来分析大鼠的肾小管的损伤程度.结果:给药组关木通大剂量组(含马兜铃酸高的)大鼠的酚红排泄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本试验对研究大鼠的肾小管的损伤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陈芳;唐红军;刘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止痛类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化痰祛瘀定痛方(半夏、川芎、桃仁、红花、当归、天麻、茯苓等)治疗69例患者.结果:总有效率为92.75%,复发率为17.39%.结论:化痰祛瘀定痛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证属痰瘀阻络型疗效确切,愈后复发率较低.
作者:崔战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胞轮振跳 鲍某,女,28岁,电脑操作员.2006年4月5日初诊.主诉:双上眼皮跳动频繁1月余,伴心慌,视力疲劳.检查:双眼远、近视力、眼压、眼底均正常,面色苍白,唇淡,双上眼睑跳动频繁,舌淡苔白,脉沉细.诊断:胞轮振跳,辨证属血虚生风.治则:养血、祛风、散邪.取穴:睛明、瞳子髎、丝竹空、鱼腰、三阴交.
作者:苏礼和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建立朱砂七的质量标准.方法:建立朱砂七的薄层色谱定性方法,并对其主要成分大黄素进行定量控制,色谱条件为Hypersil C18柱(4.6mm×250mm,5μm),甲醇-水-磷酸(85∶15∶0.0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nm.结果:薄层鉴别检出虎杖苷,含量测定中大黄素峰与其它峰分离良好,在0.0226~0.282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9.8%,RSD=1.8%(n=5).结论:通过薄层色谱法对朱砂七进行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成分大黄素的含量,建立朱砂七完善的质量标准,作为对朱砂七质量控制的依据.
作者:张成;李运;杨海燕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当归健脑抗衰合剂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1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改善循环、神经营养药物、康复治疗、理疗、心理治疗等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当归健脑抗衰合剂(当归、远志、枸杞子、酸枣仁、白芍、菖蒲等),于治疗前、治疗6周、治疗12周分别测量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量表进行评定,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SSS评分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当归健脑抗衰合剂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加味温胆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中ET、P选择素的影响.方法:82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西药治疗及西药合加味温胆汤,并观察治疗后血中ET、P选择素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中ET及P选择均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显著.结论:加味温胆汤不仅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而且能降低血中P选择素及内皮素,对冠心病疾病发展过程的病理产物具有干预作用.
作者:杨华伟;李创鹏;张艳玲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建立新固肠止泻丸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固肠止泻丸中的各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处方中主要药味延胡索、当归、黄连、白术、木香成功得到鉴别.结论:采用文中方法能够有效进行本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冯改利;宁显维;陈锦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小便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产物,其生成与排泄无不与肺、脾、肾、膀胱、三焦等脏腑及气血津液等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息息相关.仲景在<伤寒论>中,既通过观察小便一证的变化,作为临床辨证的依据,又灵活运用利小便之法治疗多种病证,本文仅就此略作探析.
作者:孙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采用杏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杏丁注射液能明显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TNF-α、IL-6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杏丁注射液能有效抑制脑梗死病理过程中存在炎症反应,可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细胞损伤,改善脑功能恢复作用.
作者:付伟;徐博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介绍张吉教授对无脉证的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所长.结论:①中药方面: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治疗无脉证的经验方.并根据临床辨证的不同,在经验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诸药并用以活血通络、养阴清热、补气养血.②针灸方面:采用经络脏腑辨证取穴法,用针灸以疏通经脉、温补脾肾、补益气血治疗无脉证.
作者:张誉清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