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格
目的:观察针刺加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疗效.方法: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针刺飞扬、解溪、丘墟穴,功能训练配合弹性绷带矫形,对照组单纯针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 (P<0.01) .结论:针刺、功能锻炼及弹性绷带矫形等方法综合治疗,可以针对性的使足背屈、外翻肌群兴奋, 提高肌力、肌张力,明显提高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的步行能力.
作者:朱光华;张亚军;董丽萍;王殿华;王新青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并用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和护理.方法:口服自拟固肾化瘀聪耳汤(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川芎、炒桃仁、香附、柴胡等)配合西药,并给予全面和针对性护理.结果:总有效率为95.2%.结论:中西药并用有固肾开窍,活血化瘀,改善内耳微循环的作用,使耳周经脉通畅,配合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提高疗效,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有效地减少诱发因素,预防此病的发生.
作者:牛亚玲;贾艳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的状况,并进行心理干预效果评估.方法:中药治疗加心理干预组40例,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单纯中药治疗组40例,单纯进行中药治疗,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中药治疗加心理干预组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悲观情绪.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中药治疗配合心理干预疗效显著.
作者:魏秋霞;程银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养阴利水法治疗肝肾阴虚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养阴利水中药(生地黄、枸杞、北沙参、太子参、党参、炙白术等)配合大量放腹水输注白蛋白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大量放腹水输注白蛋白的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分级,改善ALT、 AST、 TB、ALB、 PTA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养阴利水中药配合西医疗法治疗本病效果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作者:李自强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药传统方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投以自拟温中顺气方(香附、木香、芡实、荔枝核、枳壳等)治疗腹泻便秘交替型肠易激综合征56 例.结果:临床有效54例,总有效率96.43%.结论:中药施以温中散结,顺气降逆之法对本病有较好的功效.
作者:张存善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中风病是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高,对人类生命与健康危害极大,同时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中风病的二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发生中风的患者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中风病得危险因素进行干预[1-2],防止疾病加重与再发 ,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中风病的危险,减轻残疾程度,促进患者患病后的机能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就是所谓的既病防变[3].
作者:邓小兰;赵红;黄燕;付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差异(P<0.05或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枳半夏泻心汤对FD患者治疗后能明显改善胃运动节律及胃运动总评,尤其能明显改善胃动力主频能量占总能量之比,提高餐后平均振幅.
作者:梁雪;何慧;李保良;黄古叶;邓嫦;彭卓嵛;张美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四磨汤加减对术后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术后炎性肠梗阻病例采取口服中药四磨汤加减(木香、乌药、沉香、陈皮、槟榔、生姜、大黄、枳壳、茯苓),临床观察时间为24~48h.结果:经诊治病例中有33例痊愈,且随访1年无复发;有7例治疗无效(5例再次手术后痊愈,2例因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总治愈率为82.5%.结论:四磨汤加减对术后炎性肠梗阻有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孙建飞;雷霆;周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笔者自2006年以来,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60例,疗效满意,兹报道如下.
作者:马岁录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黄斑病变从脾论治.方法:通过总结黄斑病变的临床辨证论治规律和相关资料,从脾立论辨治黄斑病变.结论:黄斑疾病的辨证治疗应主要从脾脏入手, 脾气虚弱是黄斑病变的发病基础, 为本, 水湿痰瘀是其基本的病理表现,为标;健脾益气治其本,利湿、化痰、消瘀治其标.
作者:王莉;梁凤鸣;刘婉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通过手法刺激穴位加强神经反射功能治疗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80例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药物组各40例,治疗组单纯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药物组使用米多君和利维爱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药物组总有效率82.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手法易操作,无病发症,疗效可靠.
作者:郑庆山;尹伟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电项针加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电项针加腹针;对照组30例,常规针刺方法.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57%、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24.84±2.96,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18.54±2.70,P<0.05.结论:电项针加腹针治疗颈性眩晕,改善椎动脉供血不足,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晓鸿 刊期: 2009年第09期
;HAMA评分两组治疗后14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HAMA治疗前后的减分差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其HAMD分值均有显著的降低,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百乐眠胶囊合并氯硝西泮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且疗效优于单用氯硝西泮,不良反应轻,且安全不易成瘾.
作者:季向东;陈彩霞;姜俊香 刊期: 2009年第09期
.05.治疗组Hp根除率为85%,而对照组为6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方胃痛颗粒能有效清除胃粘膜炎症,抑杀Hp,有助于溃疡愈合.
作者:唐梅文;黄勇华;罗伟生;李桂贤;王进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自拟胃宁煎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采用自拟胃宁煎剂(黄芪、党参、茯苓、香附、佛手、白芍等)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胃复春片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5%;对照组为61.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幽门螺杆菌的转阴率68.9%;对照组的转阴率62.5%,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胃宁煎剂治疗本病可达到益气健脾、行气消胀的效果.
作者:张文来;周正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药物与基质比例、药液温度冷却剂温度作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用3个指标评价工艺.结果:佳制备工艺条件:PEG4000为基质,药物与基质比例为1/2,药液温度70℃,冷却剂温度8~100℃.结论:优选的工艺简便易行,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刘卫斌;薛彦宁;秦永刚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痰祛瘀中药配合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室性心律失常病人7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人均常规服用胺碘酮,治疗组加用益气养阴,化痰祛瘀中药,每日1剂,疗程4周.治疗前后观察病人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益气养阴,化痰祛瘀中药配合胺碘酮治疗能控制心律失常,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吕予;路亚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坐浴对高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例在术后24h应用苦劳汤坐浴,对照组39例应用1:5000的高锰酸钾液坐浴.结果:2组患者均获痊愈.治疗组创面腐肉脱落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 ),治疗组术后第1日创面疼痛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高位肛周脓肿术后应用苦劳汤坐浴能减轻疼痛,并能明显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黄艳;岳尖;何国交;肖振球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补脾温肾扶正、收敛固涩、理气和胃法治疗小儿慢性腹泻脾肾阳虚型临床疗效.方法:遵循中医辨证施治要领,应用加味四神丸(人参、白术、山药、补骨脂、诃子、干姜、肉豆蔻、吴茱萸、北五味子、木香、升麻、甘草等),并辅于饮食忌宜治疗.结果:治疗41例,总有效率为95.1%.结论:加味四神丸治疗脾肾阳虚型小儿慢性腹泻有补脾温肾、收敛止泻而功效.
作者:马爱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卫民 刊期: 200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