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苇;冯仕品;谢敏;王莉;李莎;张伟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0例,34足跟骨骨折。男21例,女9例;年龄18~57岁(平均37.6岁)。双侧骨折4例。所有患者术前行跟骨正、侧位及轴位X线摄,并行跟骨CT扫描三维重建。骨折按Paley分型,Ⅰ型(剪力骨折)3足,Ⅱ型(舌型骨折)16足,Ⅲ型(中央塌陷型骨折)7足,Ⅳ型(粉碎型骨折)4足,Ⅴ型(严重粉碎型骨折)4足。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术后拍X线片,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6~36个月)。结果术后早期X线片显示34足跟骨骨折都获得了良好复位,根据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优17足,良13足,可3足,差1足。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李伟;刘金标;谢美明;潘显明;权毅;杨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MRAS基因(肌RAS癌基因同源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是否与中国汉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ATS)的发病风险相关。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ATS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遗传模式分析MRAS基因多态性与ATS的相关性,同时也进行亚组分析探讨研究对象是否具有年龄及性别遗传特异性。结果总共194例ATS患者及186例对照纳入研究。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MRAS 基因 rs40593多态位点与 ATS 易感性相关。亚组分析显示rs40593多态位点的AG基因型(P=0.028),rs3755751多态位点的CT基因型(P=0.036),rs40593多态位点的等位基因G携带者( AG+GG)对45岁以上的受试人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 MRAS基因SNPs与中国汉族人群ATS相关。
作者:杜鑫;邱亚;柳华;刘伟;熊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123例RA患者,根据甲状腺功能情况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和异常组,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确定RA评分,并测定两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TPOAb、TGAb,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3例RA患者中有28例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22.8%。观察组RA评分和TPOAb、TGAb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RA评分与TPOAb、TGAb呈正相关。 RA评分与甲状腺功能无相关性。结论 RA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特别是重视对RA患者完善甲状腺功能和相关抗体的筛查,从而尽早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胡庆伟;徐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蔗糖铁不同给药方案对治疗尿毒症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尿毒症肾性贫血患者183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在透析治疗的同时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并通过蔗糖铁静脉给药的方法补充铁剂,使铁参数达到目标值后对照组停止使用蔗糖铁12周;观察组继续给予蔗糖铁静脉给药,每(1~2)周1次。结果对照组患者停药12周后,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但是血红蛋白水平差别不大(P>0.05);观察组患者维持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水平、血清铁蛋白以及转铁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停药12周后(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4.78%、56.52%和91.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耐受性良好,依从性良好,没有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过蔗糖铁应用改善尿毒症患者肾性贫血状况之后,继续给予蔗糖铁维持剂量持续给药有利于维持治疗的效果,且用药安全。
作者:廖冰;杨帆;王波;蒋东波;何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MPR重建在股骨颈骨折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53例,术前均采用螺旋CT扫描及MPR薄层重建,进行骨折解剖分型及garden分型,并与手术分型结果相对照。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T扫描检查,所有患者均清晰显示了股骨颈骨折线的位置、走形、骨折移位程度、骨折块的多少、分布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但在骨折细节显示方面,特别是嵌入型骨折患者,普通扫描不如MPR。与手术结果对照,5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解剖分型符合率为96.2%,garden分型符合率为100%。结论螺旋CT扫描及MPR重建技术对股骨颈骨折显示全面、直观、准确,明显优于X线检查,完全可以作为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原珍团;张小鸽;张曦娥;邓珍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观察联合用药方案在新生儿呼吸暂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67例呼吸暂停疾病新生儿,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34例选用氨茶碱治疗,观察组33例患儿在氨茶碱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对比两组患儿呼吸暂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疾病消失时间以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呼吸暂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疾病消失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两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情况。结论氨茶碱联合纳洛酮用药可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暂停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红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D44v6和Galectin-3蛋白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正常宫颈、45例CIN及83例宫颈癌组织中CD44v6和Galectin-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在宫颈癌组织中CD44v6和Galectin-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11%、81.93%,均显著高于CIN和正常宫颈组织(P<0.05);②CD44v6和Galectin-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③CD44v6和Galectin-3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15,P=0.000)。结论 CD44v6和Galectin-3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相关,联合检测可以为宫颈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吴和刚;任玲淑;张续;李天永;周开梅;袁森辅;郭宇;董华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8岁,因反复上腹痛23年,乏力、纳差4年,复发伴发热2天入院。患者于1989年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2008年患者出现纳差、乏力,腹胀,皮肤、巩膜黄染伴皮肤瘙痒,诊断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至2009年先后5次行“肝内胆管结石取石术、肝叶部分切除术、胆总管取石、胆-肠吻合术”,术后安置胆道引流管。2012年3月因脾大伴功能亢进行“脾动脉栓塞术”,术后脾亢缓解。2012年11月5日因食管静脉曲张,行胃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此次出现上腹绞痛,发热(高体温38℃),伴头昏、嗜睡入院。查体:血压:86/54 mmHg,体温38.5℃,嗜睡,精神差,肝病面容,皮肤、巩膜重度黄染,颈部可扪及多个大小约1.5 cm肿大淋巴结,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可,余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软,剑突下压痛,中上腹正中可见一长约20 cm陈旧手术瘢痕,右上腹可见一斜行长约12 cm 陈旧手术瘢痕,右下腹可见一长约6 cm陈旧手术瘢痕,肝脏肋下未扪及,脾脏肋下5 cm处可扪及,质硬,边缘光滑,无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min,双下肢不肿。入院血常规WBC:23.00×109/L;RBC:2.54×1012/L;Hb:93 g/L;PLT:136×109/L;N:92.0%;L:4.6%。肝功:总蛋白73.5 g/L,白蛋白31.6 g/L,球蛋白41.9 g/L,白球比0.8,总胆红素132.6μmol/L,直接胆红素109.6μmol/L,谷丙转氨酶198 IU/L,谷草转氨酶263 IU/L,谷氨酰转肽酶304 IU/L,碱性磷酸酶263 IU/L,凝血功能:PT 17.3s, FIB 7.82g/L,APTT 35.2 s,TT 15.2 s,甲胎蛋白阴性。B超示:肝前区梭形无回声区域,皮下可见约5.7 cm ×3.0 cm ×2.7 cm不规则脓肿见图1,中上腹CT示:①肝左内叶见团块状约9.0 cm ×6.7 cm低密度影,内可见分隔影,内部密度欠均匀,边缘欠清晰,考虑-肝脓肿;②肝内胆管结石;③肝硬化,脾脏栓塞术后改变,脾周见少许积液影;④肝包膜前方及剑突下方见7.3 cm ×1.7 cm囊性低密度影,壁厚、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腹壁可见6.6 cm ×2.5 cm囊性低密度影,见图2;初步诊断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脾大伴机能亢进、食管静脉曲张(重度)、肝内胆管结石伴感染、肝脓肿伴皮下脓肿形成”。给予左氧氟沙星,替硝唑静滴抗感染治疗。先后2次在超声引导下行皮下脓肿穿刺术引流术,抽出黄色粘稠脓性分泌物50mL,脓液细菌培养提示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生素均耐药,调整抗生素为亚胺培南1 g,q12h静滴抗感染治疗治疗2周后,复查腹部CT示:①剑突皮下软组织及肝左叶包膜下层次欠清,肝右叶可见6.8 cm ×5.1 cm团片状低密度影,对比肝内团片状低密度影体积缩小,肝包膜前方及剑突下方见5.2 cm ×1.0 cm囊性低密度影,腹壁可见1.9 cm ×0.9 cm囊性低密度影。②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扩张,肝右叶钙化斑。③肝硬化、脾大,见图3。复查血常规示:WBC:3.71×109/L;RBC:2.12×1012/L;Hb:73 g/L;PLT:210×109/L;N:60.7%;L:26.1%。肝功:总蛋白84.5g/L,白蛋白32.2 g/L,球蛋白52.3 g/L,白球比0.6,总胆红素40.4μmol/L,直接胆红素27.8μmol/L,谷丙转氨酶8 IU/L,谷草转氨酶30 IU/L,谷氨酰转肽酶76 IU/L,碱性磷酸酶257 IU/L。患者停用抗生素后未出现畏寒、发热,肝脓肿伴皮下脓肿好转出院。
作者:覃岭;何峰;陆德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失血性休克是创伤或大手术常遇见的临床危急情况,其病理生理变化表现为器官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量炎性介质释放[1],从而导致多器官损害。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本身可引起肺不张和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2-3],而失血性休克会不同程度的加重机械通气导致的肺损伤和呼吸功能障碍[3],严重者甚至出现术后呼吸衰竭或死亡。
作者:王姬;左友波;李军祥;涂发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鲍曼不动杆菌血行感染的临床及预后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28例鲍曼不动杆菌血行感染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9例死亡,12例好转,4例治愈,好转率为42.9%;随访1年以上有4例,其中2例死亡;同时患者血培养菌株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并且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达85.7%,对头抱呱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是17.9%。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血行感染出现死亡的机率较高,并且其菌株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所以需要提升对鲍曼不动杆菌的重视程度。
作者:陈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利用320排容积CT对胰腺癌患者进行全胰腺灌注分析,探讨胰腺癌病灶与其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灌注特征。方法利用320排动态容积CT对25例胰腺癌患者进行全胰腺灌注扫描,测量并比较胰腺癌及周围相对正常胰腺组织的血流量(AF)、达峰时间(TTP),对比分析病灶与周围组织的灌注差异。并统计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2.0~24.0kg/m2时的放射剂量。结果胰腺癌病灶AF(49.95±19.29)(ml/min/100ml)明显低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正常胰头:(134.18±35.39);正常胰体:(138.81±51.72);正常胰尾:(137.39±43.60);胰腺癌TTP(50.80±4.81)s较周围正常胰腺组织(正常胰头:(21.35±5.51);正常胰体:(21.99±7.07);正常胰尾:(23.11±7.30)]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胰腺组织头、体、尾部组间AF及TTP无统计学差异(P>0.05)。统计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2.0~24.0kg/m2时放射剂量约为(18.6±2.4)mSv。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胰腺灌注成像能够准确反映出胰腺癌及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的血流灌注特点,在临床上对胰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关静;杜飞舟;顾明;李建浩;张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臭氧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后早期感染的患者7例,采用臭氧等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臭氧治疗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后早期感染临床疗效显著,比单纯置管冲洗引流的处理方式,创口愈合提前了7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在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疗效满意,避免了取出内固定,治疗时间较短,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刘永光;旷甫国;颜屈伦;徐頔;何勇;张建;叶西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引导下泪道硅胶管逆行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3年我科收治的鼻泪管阻塞患者85例90眼,在鼻内窥镜引导下行泪道硅胶管逆行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愈77眼(85.56%),好转12眼(13.33%),未愈1眼(1.11%),总有效率98.89%。结论鼻内窥镜引导下泪道硅胶管逆行植入术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赵英;黄奇财;陈明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比超声造影与阴道彩超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两家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50例患者术前阴道彩超与超声造影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超声造影清晰显示46例子宫内膜癌病灶,诊断准确率为92.0%,其中38例(82.6%,38/46)表现为早增强,8例(17.4%,8/46)为晚增强;20例(43.5%,20/46)表现为早廓清,26例(56.5%,26/46)为晚廓清。超声造影血流分级Ⅰ级4例(8.7%,4/46),Ⅱ级42例(91.3%,42/46),未见0级病例。阴道彩超检出40例,诊断准确率80.0%,血流分级0级10例(20.0%,10/50),Ⅰ级26例(52.0%,26/50),Ⅱ级14例(28.0%,14/50)。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阴道彩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较阴道彩超对子宫内膜癌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高,血流信息敏感性存在明显优越性,超声造影对子宫内膜癌的术前诊断与临床处理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可;周克松;毛强;粟伟;吕镕桔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案例一1.1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因家庭矛盾喝下除草剂被紧急送往我院急诊科,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粗糙,其他未见明显异常。医师诊断为有机磷农药中毒(重度)。给予清水洗胃、输液、抗感染、吸氧等相关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颈部变粗、皮下气肿,医师诊断为急性腹膜炎、上消化道穿孔导致的广泛性皮下气肿,但由于时间紧急未作出详细病理诊断依据,遂为其紧急开展剖腹探查术,术中患者病情加重,终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患方当日未提出异议,出院后将患者尸体火化。一周后,患方到医院索取杨某当时病历资料,因未见病理诊断依据,坚持认为杨某入院时精神状况较好,终死亡原因为医方在诊断上和在技术上的严重失误,要求医方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终,市医学会因医方未能提供患者急性腹膜炎、上消化道穿孔的足够证据而判定院方给予80%的赔偿责任。
作者:姚代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单侧腰麻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应用的麻醉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80~99岁,ASA分级Ⅱ~Ⅲ级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分两组,单侧腰麻组( A组)和常规腰麻组(B组),均以0.375%重比重布比卡因2mL为麻醉药,分别评定麻醉效果,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平面术始、术毕双下肢的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均满意。 A组低血压、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 P<0.05),A组各时点健肢Bromage评分明显低于患肢(P<0.05),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及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腰麻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效果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效果好而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熊朝晖;陈运良;秦素兰;王波;刘文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玉泉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平稳降糖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12月我科对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降糖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玉泉丸治疗,通过动态血糖监测观察血糖波动的变化。结果玉泉丸加用口服药的方案可有效降低血糖,但对血糖波动的改善程度不大。结论玉泉丸对降糖治疗有辅助作用。
作者:林垦;张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以进一步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方法采取分层次使用护理人员,对比分析层级管理前后医院护理质量、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缺陷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确保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果我院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通过层级管理后(2013年)明显比层级管理前(2012年)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层级管理后护理投诉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层级管理前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层级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手段,它能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值得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提高鞍区病变围手术期的护理功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的42例鞍区病变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全切29例,次全切10例,部分切除3例。脑脊液鼻漏2例。术后视力视野改善35例,无变化4例,视力损害加重3例。结论围手术期良好的护理和并发症的积极治疗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
作者:黄群;程秀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浓度氧(高氧)诱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A549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以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将细胞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高氧干预组。正常对照组采用正常培养,高氧干预组用含95%O 2和5%CO 2混合气行高氧损伤,分别检测A549细胞的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和capase-8的表达。结果高氧干预组细胞活力OD值(0.39±0.0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57±0.08),高氧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和 capase-8表达的 IOD 值[(9.55±0.04)%;(1368.44±19.6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26±0.04)%;(934.29±3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氧可诱导A549细胞caspase-8表达增加,导致A549细胞凋亡。
作者:张勇;廖志;叶飘;韩彦青;石境懿;罗红权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