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6例肾上腺偶发瘤临床分析

贺凯;王耀东;袁光亚;何苑熙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 偶发瘤,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提高肾上腺偶发瘤( AI)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健康体检或肾上腺疾病以外原因就诊发现的86例肾上腺偶发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86例AI患者中84例(97.7%)接受手术治疗,后腹腔镜手术55例(64.0%),其中4例中转开放手术,有内分泌功能肿瘤37例(43.0%),术后病检确诊皮质腺瘤40例,嗜铬细胞瘤24例,髓性脂肪瘤8例,囊肿5例,皮质腺癌2例,肾上腺皮质结节样增生2例,转移性肿瘤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81例良性肿瘤随访1~6年未见复发,3例转移性肿瘤均在2年内死于原发肿瘤,2例皮质腺癌中1例术后11个月死于广泛转移,1例随访2年3个月仍存活。结论影像学检查结合内分泌检测有助于AI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明确诊断的<3cm的肾上腺囊肿、血肿及髓性脂肪瘤可随访观察除外,其余AI均应积极手术,腹腔镜手术是AI的首选术式。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32例乳腺癌术后接受化疗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个体化护理干预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并观察患者的负性心理及依从性来评价。结果接受个体化护理干预患者的焦虑度及依从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有利于规范化疗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彭聪;李倩;周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泵注瑞芬太尼及异丙酚维持麻醉对甲状腺切除患者麻醉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及异丙酚联合麻醉对甲状腺切除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本试验自制定方案日起,严格选择受试者,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患者100例,纳入研究的受试人群,将患者以完全等量随机的科学研究方法分为观察组( n=50例)及对照组( n=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泵注异丙酚及芬太尼间断推注麻醉。观察组予异丙酚、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监测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记录患者手术后拔除插管以及开始自主呼吸的时间以及术后患者steward的得分情况,并详细记录刺激性咳嗽及躁动不安等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度及人次。结果插管、拔管及拔管10min时2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steward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以及躁动不安等不良反应的人数要明显多于观察组患者发生率要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泵注瑞芬太尼及异丙酚维持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具有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缩短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效果。

    作者:杜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改变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 perhypertension)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的改变。方法122例患者,分为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组(62例)和正常血压糖尿病组(60例),经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两组的差别。结果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正常血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组较血压正常糖尿病组更易引起颈动脉损害。

    作者:淡雪川;翁庆忠;黄守莲;郭箐桦;管一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辅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辅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除上述处理外,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辅助治疗。结果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总有效率达93.75%,高于对照组( P<0.05),且愈显率达73.3%;治疗组患者内镜下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作者:张世杨;杨国云;陈卓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异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异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 MC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至2013年收治的15例异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异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状况,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异时性多发性结直肠癌病例占同期所有收治结直肠癌的1.26%(15/1189),占多发性结直肠癌的36.59%(15/43),平均间隔时间为3.2年,均为肠镜随访发现,15例首次均行手术切除,再发癌以Dukes B期多见。结论异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点突出,应重视术后肠镜复查,早期发现,积极手术,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谷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剂量米力农在治疗老年性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力农治疗老年患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剂量使用米力农,观察组为小剂量使用米力农,分别在治疗前后5d记录心功能、NT-proBNP、LVEF、心律、血压的情况。结果两组心功能、NT-proBNP均较用药前有明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3.1%、92%,两组的有效率无差异(P>0.05),EF变化不大;而观察组心律失常及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米力农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有效、安全。

    作者:刘玉芳;曹灵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SOCS-3在大鼠慢性肝损伤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3, SOCS-3)在慢性肝损伤中的表达,为阐明其在慢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CCL 4法构建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肝脏组织SOCS-3的表达。结果慢性肝损伤组SOCS-3 mRNA相对表达量及SOCS-3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肝损伤中,随着肝脏损伤加重,因炎症因子持续刺激,SOCS-3表达逐渐增加,提示SOCS-3在慢性肝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千;邓存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86例肾上腺偶发瘤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肾上腺偶发瘤( AI)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健康体检或肾上腺疾病以外原因就诊发现的86例肾上腺偶发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86例AI患者中84例(97.7%)接受手术治疗,后腹腔镜手术55例(64.0%),其中4例中转开放手术,有内分泌功能肿瘤37例(43.0%),术后病检确诊皮质腺瘤40例,嗜铬细胞瘤24例,髓性脂肪瘤8例,囊肿5例,皮质腺癌2例,肾上腺皮质结节样增生2例,转移性肿瘤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81例良性肿瘤随访1~6年未见复发,3例转移性肿瘤均在2年内死于原发肿瘤,2例皮质腺癌中1例术后11个月死于广泛转移,1例随访2年3个月仍存活。结论影像学检查结合内分泌检测有助于AI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明确诊断的<3cm的肾上腺囊肿、血肿及髓性脂肪瘤可随访观察除外,其余AI均应积极手术,腹腔镜手术是AI的首选术式。

    作者:贺凯;王耀东;袁光亚;何苑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品管圈在引流液登记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品管圈提高引流液登记的合格率。方法首先成立以管理体温单上引流液登记为目的的品管圈,根据现状,找出问题所在,提出目标,制定对策,应用品管圈活动管理引流液登记。结果从2013年10月20日至2014年2月20日对引流液登记进行品管圈管理后,引流液登记的合格率由活动前的86%上升到96%。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引流液登记合格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顾琼;任燕;赵华岚;朱科第;邹静;刘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基于脑注意网络的单侧忽略研究进展

    单侧忽略(Unilateral Neglect,UN),又称为单侧忽视、单侧空间注意障碍,是一组复杂的认知行为障碍的统称,以不能对脑损伤对侧身体或空间呈现的各种刺激(包括视觉、躯体感觉、听觉以及运动觉)做出反应为典型特征[1]。单侧忽略常见于右侧脑卒中患者,大约三分之一的卒中患者在发病一年后仍然存在忽略症状[2-3]。单侧忽略不仅影响患者的视觉-空间能力及专注力[4],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及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是功能独立能力的重要预测指标[5]。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继发的单侧忽略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临床问题。因此,深入了解其发生机制将有助于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策略。

    作者:杨永红;方乃权;何成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在老年科临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科临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的临床输液患者481例作为研究组,在原来常规模式的基础上选派专职护士进行优质护理;选取2010年11月的临床输液患者513例作为对照组,按照原来的常规模式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和护理。调查研究两组患者对输液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临床输液室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及护理投诉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对输液知识的知晓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投诉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能增加患者对输液知识的知晓度、提升输液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输液患者护理投诉率,它要求护士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与良好的职业素养。

    作者:王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使用彩超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引导PICC的临床应用

    目的:了解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彩超)引导做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的实用性与优越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60例由于各种原因需要进行PICC的患者,分成2组,其中实验组为通过彩超引导评估血管情况,在彩超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另一组仅使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进行盲穿,两组均跟踪并分析置管期间详细置管信息。结果彩超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的PICC从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穿刺点不适、导管堵塞、静脉血栓、静脉炎发生率等方向分析均优越于使用盲穿进行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结论彩超引导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进行的PICC穿刺极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并且可减少局部组织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对机械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的预防起着显著的效果,将是临床操作的主流选择。

    作者:陈丽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软性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应用及影响

    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至12月我院收治翼状胬肉手术患者219例分成A组(120例)和B组(99例)。 A组患者在常规讲解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配合要点的护理基础上术后给予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7d,B组患者按常规护理强调术后注意事项,观察软性角膜接触镜对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影响。结果 A组患者术后疼痛感42例,有效率65%,异物感28例,有效率76.7%。 B组患者术后疼痛感65例,有效率35%,异物感73例,有效率2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后患者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及眼部刺激症状。

    作者:高玉英;杨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及治疗策略

    目的:通过对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 SIADH)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及对托伐普坦治疗SIADH临床疗效观察,分享治疗体会,提高对该疾病诊治水平,减少漏诊及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8例SIADH患者临床表现、化验结果及治疗预后情况,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结果18例确诊SIADH患者中,94%为恶性肿瘤患者,其中28%为小细胞肺癌。不同病因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差异。但年龄小于65岁者显示出诊断时血钠水平更低趋势。15例患者通过限水、利尿,血钠恢复正常。2例小细胞肺癌及1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上述治疗无效,予以托伐普坦15mg qd治疗,48h后血钠恢复正常。结论 SIADH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当限水、利尿仍不能纠正低钠血症时,口服托伐普坦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曹旭;李蓬秋;张学军;鲜杨;吴冀川;包明晶;杨艳;张磊;朱显军;刘丽梅;杨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基于双相护理分级的内科责任护士工作量绩效考核探讨

    目的:探讨更为合理的内科责任护士护理工作量绩效考核模式。方法将医嘱护理分级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交叉整合形成双相护理分级,作为责任护士床位分配及绩效考核的依据。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对绩效的满意度、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基于双相护理分级的护理工作量考核模式后护士对绩效满意度、医生及患者满意度均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医嘱护理分级相比较,双相护理分级绩效考核模式更能真实地反映责任护士的实际工作情况,体现多劳多得的绩效分配原则,提高责任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有效促进优质护理深入开展。

    作者:张素芳;牟建容;曾前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重叠综合征)诊断与治疗分析

    1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因“反复咳嗽20+年,伴活动后气紧10+年,加重伴嗜睡3+d”于2011年2月23日来我院就诊。20+年前患者出现反复咳嗽、咳痰,多在冬季及天气变化时出现,平素自服“感冒药或抗生素”(具体不详)可好转。10年前出现活动后气紧,并逐年逐渐加重,伴双下肢水肿,高枕卧位,患者未引起重视。3+d前患者受凉后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嗜睡,定向力障碍。家属提供患者有8+年打鼾,白天嗜睡病史。有10+年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 2次/d”,平素血压控制欠佳。查体:T:36.3℃,P:91bpm, R:23次/min,BP:140/100mmHg。身高:1.58m,体重:75 kg。体型肥胖,高枕卧位,嗜睡,定向力障碍。颜面部水肿,球结膜水肿。咽腔小,舌体肥厚。口唇及甲床发绀。颈围:40.2cm,颈静脉充盈,肝颈回流征(+-)。胸廓呈桶状,双肺呼吸音低,左下肺闻及湿罗音。心界向两侧扩大,HR:91次/min,律不齐,P2>A2,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双上肢、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无病理反射。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WBC:6.5×109/L,N%:80.3%,HB:171g/L。尿常规:尿蛋白(++)。血生化无明显异常。动脉血气分析PH:7.175, PaCO 2:12.46Kpa, PaO 2:5.6Kpa, BE:-12.3,HCO 3-:46.8mmol/L。 NT-proBNP(血清前脑钠肽):10304.79 pg/mL。甲状腺功能正常。心脏彩超:全心长大,室壁运动普遍低平,主动脉瓣轻度反流,三尖瓣中度反流,左室收缩功能降低,肺动脉高压(重度),心包积液,双侧胸腔积液。心电图:房性心律,房性心动过速2:1房室传导,肢导联低电压,电轴-51°, ;ST段改变。胸部CT:双下肺炎变,双侧少许胸腔积液,慢支炎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心影明显增大。肺功能:FEV 1/FVC:65%, FEV 1%:48%。 PSG 多导睡眠仪监测:AHI 38次/h,低血氧饱和度68%,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重度低氧血症。入院后常规给予氧疗,抗感染、祛痰、平喘、呼吸兴奋剂、利尿剂、抗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采用S/T模式进行口、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根据病人的情况,设定 IPAP:14~20 cmH 2 O、EPAP:4~6 cmH 2 O 不等,当患者清醒后其 IPAP 调整到14~18cmH 2 O,EPAP调整至6cmH 2 O,其间均以动脉血气分析监测为指导。经过21 d上述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神志清楚,全身水肿消褪,血气分析:PH:7.430,PaCO 2:7.55Kpa, PaO 2:8.84Kpa。二氧化碳潴留明显降低,氧合明显改善。

    作者:杨凌麟;李勇;陆海英;张宇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赛机宁对脑瘫患儿脊神经根诱发肌电图监测的影响

    目的:探讨赛机宁不同外周神经肌肉阻滞程度( NMB)对脑瘫患儿脊神经根诱发肌电图监测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功能性选择性腰部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脑瘫患儿2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3~12岁,性别不限。麻醉诱导后,使用Nicolet Endeavor-CR16通道的电生理监护仪,对拟切除的脊神经后根连续3次电刺激,间隔时间为5s,刺激强度为3.50mA,记录所刺激的神经根诱发相应肌群肌电图( EEMG)的平均振幅和潜伏期作为基础值。静脉推注赛机宁0.05 mg/kg,当外周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分别为100%、75%、50%、25%时再次以同样的强度刺激及间隔时间连续进行3次电刺激,记录EEMG的平均振幅和潜伏期。观察振幅保留比率和潜伏期的变化与赛机宁不同NMB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NMB减少,振幅保留比率逐渐增大,振幅保留比率(Y)与NMB(X)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960a(P<0.01)。NMB在50%~100%时,潜伏期较基础值明显延长,潜伏期(Y)与NMB(X)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481a(P<0.01)。结论赛机宁可影响脊神经根诱发肌电图监测,随着NMB程度逐渐降低,振幅保留比率逐渐增大,潜伏期缩短。

    作者:刘建波;赵泽宇;张蓉;王馨雪;黄建盛;程庆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可吸收缝线吻合肌腱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可吸收缝线吻合肌腱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2013年2月,131例肌腱离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6例163条肌腱采用可吸收缝线吻合,B组55例114条肌腱采用非吸收缝线吻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8~13个月,平均10个月,伤口均甲级愈合,均未发生肌腱缝线断裂。术后患指功能:A组优124例,良23例,可16例,差0例,优良率90.18%%;B组优75例,良18例,可15例,差6例,优良率81.58%%;两组优良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可吸收缝线吻合肌腱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邹文;许海燕;刘容珍;邹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德国睡眠医学现状

    一、德国睡眠医学的发展:德国睡眠医学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1998年获得“睡眠医学”资质;2004年逐渐趋于成熟,发展成为医学教育的一部分,睡眠医师包含了胸科医师、神经科医师和儿科医师。

    作者:Mathias.Elbers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COPD患者诱导痰中前列腺素E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AECOPD)和稳定期患者诱导痰中前列腺素E2( Prostaglandin E 2,PGE 2)的水平,探讨PGE 2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AECOPD患者52例、稳定期患者48例、健康对照组55例。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PGE 2水平,并分析PGE 2浓度气流阻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ECOPD 患者血清及诱导痰中PGE 2水平明显高于COPD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68,P<0.05),稳定期COPD组和AECOPD组痰中PGE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98,P<0.05;F=2.394,P<0.05)。 COPD组患者诱导痰中PGE2浓度与FEV1pred%成负相关(r=-0.58,P<0.05),与FEV1/FVC成负相关(r=-0.74, P<0.05)。结论 PGE2可能参与了COPD 的炎症过程,诱导痰中PGE2水平可以作为评价COPD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张海;王芳;王珂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