戢焕君;杨丽精
目的 比较聚甲酚磺醛溶液与利多卡因软膏治疗外阴前庭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7例外阴前庭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聚甲酚磺醛溶液组35例,利多卡因软膏组32例,分别采用聚甲酚磺醛溶液、利多卡因软膏涂抹外阴前庭区.结果 聚甲酚磺醛溶液组治愈26例(74.29%),均未复发,好转6例(17.14%);利多卡因软膏组治愈2例(6.25%),均复发,好转28例(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1.43%、93.75%,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 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外阴前庭炎综合征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满意.
作者:梁开如;龚衍;王晓银;易宏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提高对结核性毁损肺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78例结核性毁损和78例未出现毁损肺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对结核性毁损肺患者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毁损肺组不规律抗结核治疗率高于非毁损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56,P<0.05);毁损肺组耐药率高于非毁损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6,P<0.01),且毁损肺组耐多药率高于非毁损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P<0.01);毁损肺组中呼吸困难、咯血、消瘦症状明显多于非毁损肺组.78例结核性毁损肺患者耐药率为70.5%.单耐药7.3%,多耐药10.9%,耐多药50.9%,广泛耐药30.9%.结论 结核性毁损肺耐药率高,多为耐多药,不规律治疗、耐药、毁损肺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应避免不规律治疗.
作者:陈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仪在肌间沟臂丛麻醉中应用效果.方法 将上肢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传统寻找异感组(A组)和神经刺激仪使用组(B组)进行比较.结果 B组总有效率明显较A组高.结论 神经刺激仪在肌间沟臂丛麻醉中安全、有效.
作者:夏炳春;陈赐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9岁.确诊2型糖尿病7+年,控制欠佳,确诊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2+年,3个多月前开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小便量每日200ml左右.入院前3d开始出现腹泻,每日3~8次,未治疗.入院前半天,曾食用橘子半个后开始出现头晕、乏力、站立不稳.入院时查体:HR 28次/min,R 12次/min,Bp测不出,肾病面容,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查体合作.
作者:李娣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八珍益母胶囊对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药物流产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八珍益母胶囊;对照组不加用任何其他药物.结果 ①完全流产效果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阴道出血量正常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阴道出血时间,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八珍益母胶囊可提高完全流产率,减少阴道出血,缩短出血时间.
作者:胡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例患者分为A组(介入治疗组)和B组(药物治疗组).A组12例患者先行髂内动脉造影,确认子宫动脉后再将导管超选择送入子宫动脉远端,经导管以甲氨蝶呤和明胶海绵颗粒行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UACE).术后7d内彩超监视下清除宫内残留胎盘.B组12例患者在产后给予甲氨蝶呤肌注,之后在彩超监视下分次刮宫.治疗后随访3 ~ 27个月(平均12个月),期间观察患者阴道出血、胎盘组织排出、血β-hCG水平、子宫恢复情况、月经变化等情况.结果 A组12例中11例保留子宫,平均清宫出血量(80±38.4)ml,平均止血时间(25.0±5.4)min,平均治疗时间(45.3±6.4) min,术后4~ 10d内成功清除宫内胎盘组织,平均为(6.1±0.6)d,1例因穿透性胎盘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所有患者血β-hCG于胎盘完全排出后3~8d恢复正常,平均(5.7±0.7)d,保留子宫的11例患者2~3个月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经量如常.3个月后复查彩超示子宫基本恢复正常大小.B组12例,予MTX肌注,因治疗失败大出血切除子宫3例,除外失败病例,平均清宫出血量(102.4±7.04)ml,平均止血时间(27.1±4.5)d,所有患者平均治疗时间(10.4±5.4)d,血清β-hCG降至正常范围平均需(75.2±12.7)d,宫腔胎盘完全清除平均需(103.8±0.4)d,随访保留子宫的10例患者,5例产后3个月内月经恢复,其中3例月经恢复正常,其余5例产后4个月月经周期正常,但经量减少.结论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胎盘植入患者具有止血迅速、清宫出血量少、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可保留子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
作者:符伟;刘芳;肖兵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过程中的镇静效果.方法 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诊治的80例腰硬联合麻醉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咪达唑仑麻醉)和观察组(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麻醉),给药后30min对改良警觉/镇静观测评分(QAA/S评分)、遗忘程度,以及体动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QAA/S评分、术中体动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术后遗忘程度更高,P<0.05.结论 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继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伊班膦酸钠注射液对高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转换指标表达的影响.方法 64例高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片口服,1片/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3个月静脉榆注伊斑膦酸钠2mg.比较两组试验前、治疗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BALP、TRAP-5b的水平.结果 治疗3、6和12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BALP和TRAP-5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ALP和TRAP-S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班膦酸钠治疗3个月后破骨细胞活性就明显受到抑制,同时成骨细胞活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在伊班膦酸钠治疗的1年时间内成骨和破骨一直维持在低水平.
作者:李改丽;汪丙昂;呼永河;徐贤华;白淑蓉;戎健;秦杨;邓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阿达帕林凝胶联合一清胶囊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19例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外用阿达帕林凝胶,同时口服一清胶囊;对照组仅外用阿达帕林凝胶,共用药4周.结果 112例患者完成治疗,联合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在第4周分别为89.7%和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达帕林凝胶联合一清胶囊治疗轻、中度痤疮较单用阿达帕林凝胶疗效显著,未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刘丽华;杨万军;何云飞;周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院外带入压疮患者的影响因素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性.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研究法,选取2011年132例院外带入压疮患者,并从同期入院的患者中随机挑选出68例未患有压疮的患者作为对照.采用PASW Stastistics1 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多个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基础疾病为院外带入压疮老年患者的重要影响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勤翻身、加强营养、气垫床、红外线光照等护理干预后,不同压疮分期及混合型压疮患者的痊愈好转率均达85%以上.结论 年龄>75岁,心血管疾病及呼吸道疾病患者等慢性疾病为院外带入压疮患者的重要影响因素,实施勤翻身、加强营养、气垫床、红外线光照、伤口敷料换药及涂用美宝烧伤膏等护理干预措施预后良好.
作者:周敬花;温秋月;李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吸入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18μg,1次/d),对照组52例不作任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2、6个月后FEV1、FVC.结果 治疗组患者FEV1、FVC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噻托溴铵吸入剂可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通气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在诊断宫颈疾病中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门诊和住院妇产科患者1150例,进行宫颈TCT检测,1200例进行宫颈阴道细胞学巴氏涂片染色,两种方法检查结果阳性行宫颈电子阴道镜检查及多点活检.结果 TCT制片和传统巴氏涂片法对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以上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4.28%、1.78%,P<0.01.TCT检出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与阴道镜活检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3.33%、88.23%、100%高于巴氏涂片法的60%、66.66%、100%,P<0.05.结论 对LSIL和HSIL的患者,宫颈TCT检查可作为宫颈疾病普查的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张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近几年,miRNA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热门,它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体内,从线虫、果蝇、植物到哺乳动物,在调节生物体生长、发育、细胞增殖和凋亡、病毒感染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近研究证明,miRNA在各种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种不同的miRNA在不同疾病组织的基因表达水平有显著的差异,在肿瘤、神经病变、心血管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组织中,通过下调或上调相对应的miRNA调控不同的基因表达,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1].近年研究发现:炎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癌性疼痛发生时,miRNA在组织内的表达也随之发生显著性的改变.本文将从MiRNA的特性,与慢性疼痛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研究三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王琼华;张渝俊;刘庆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在综合治疗糖尿病足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合并糖尿病足的4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4例,采取规范的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辛酸和前列地尔静脉滴注.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存在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足患者微循环障碍及周围神经病变,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晓娟;何明海;袁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影响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预后因素.方法 将12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例分成好转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后未抗病毒治疗的初次乙肝病毒载量(HBVDNA)、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清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并发症及营养状况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后未抗病毒治疗的初次乙肝病毒载量(HBVDNA)、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清清蛋白、营养状况及并发症有关.结论 年龄、性别、入院后来抗病毒治疗的初次乙肝病毒载量(HBVDNA)、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清清蛋白、并发症及营养状况是影响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预后的重要因素,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
作者:沈金勇;刘君俊;周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X线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的完整影像学资料,观察分析骨折的发生部位及骨折类型,并分析比较二者检查结果,评价CT扫描技术在踝关节骨折类型及术前手术方式选择中的作用.结果 螺旋CT三维重建对骨折线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并对骨折的分离、移位、关节脱位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也可更准确的显示.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于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X线平片,能够全面、详细、直观地显示骨折情况,对骨折的临床分型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汪俊伶;李明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改良快速顺序诱导法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择期全麻下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年龄20~5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观察组(S组),每组60例.C组采用常规麻醉诱导方法,S组采用改良的快速顺序诱导法,诱导过程中不实施人工辅助通气.记录麻醉诱导开始至出现呼吸抑制的时间、出现呼吸抑制至气管插管成功时间、插管成功即刻PETCO2和SpO2,并对手术区视野评级.结果 C组和S组麻醉诱导开始至出现呼吸抑制的时间分别为(74.2±12.8)s和(72.8±14.7)s,出现呼吸抑制至气管插管成功时间分别为(128.4±15.7)s和(133.1±13.9)s,插管成功即刻SpO2分别为(98.3±1.2)%和(97.7±2.0)%,P均>0.05.插管成功即刻S组PETCO2明显高于C组,分别为(48.4±3.8)cmH2O和(37.2±3.7)cmH2O,P<0.01.手术区视野评级为“优”、“良”和“差”的比例中,S组分别为43例(71.7%)、14(23.3%)和3(5.0%),C组分别为25例(41.7%)、27(45.0%)和8(13.3%),P均<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麻醉时,正确实施改良快速顺序诱导能避免低氧血症,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可安全应用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
作者:赵朝华;赵俭;何玉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经脐单孔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护理.方法 将10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脐单孔35例,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67例,对两组手术护理进行比较.结果 单孔组的手术时间较三孔组明显延长[(58.2 +22.7)min vs(41.6+ 13.9)min P <0.001],疼痛指数以及切口满意率,单孔组明显优于三孔组[(2.6±0.6)vs(3.1±0.4),P<0.05;100% vs 92.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日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术后疼痛轻、创伤小康复快的优点.
作者:黄荣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6例患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和820例未患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血清,用RUST检测梅毒反应素,ELISA和GICA检测梅毒螺体抗体.结果 TRUST试验对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1.3%、96.2%、29.5%、99.6%、21.4和0.2;ELISA试验为93.8%、98.3%、51.7%、99.9%、55.2和0.1;GICA试验为87.5%、98.4%、51.8%、99.8%、54.6和0.1.结论 临床检查新生儿先天性梅毒首选ELISA试验,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的临床价值需结合临床和随访综合分析.
作者:余修中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脾部分栓塞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54例临床明确诊断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胃冠状静脉栓塞并联合脾部分栓塞术治疗,门静脉插管直接测量介入术前、后自由门静脉压(FPP);通过彩超、增强CT扫描比较介入术前、术后门静脉(PV)及脾静脉(SV)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后FP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联合部分脾栓塞术后复测,FPP有所降低,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术后3个月,门静脉内径、血流量及血流速度较术前变化不大,而脾静脉内径缩小较明显(P<0.05),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 胃冠状静脉栓塞术会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但联合脾部分栓塞术并不影响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朱军;徐晓茜;曹跃勇;黄勇;陈尧勇;代勇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