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凯云;任惠锋
目的:观察连花清瘟胶囊配合西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33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口服连花清瘟胶囊、川贝枇杷膏和利巴韦林,必要时加服对乙酰氨基酚,疗程4d,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治愈22例,显效10例,无效1例,愈显率96.9%.结论:连花清瘟胶囊与川贝枇杷膏和利巴韦林合用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傅小达;符翠莉;李贵良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类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4例采用给予内服前列腺汤(莲子心、白术、没药、茯苓、桃仁、丹参、穿山甲、川革、石韦、赤芍、黄柏、车前子等)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舍尼通,疗程为2个月.结果:疗程结束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结论:本法能改善前列腺腺体功能终达到治疗目的,其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疗程短.
作者:任明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咳嗽是呼吸内科的常见主诉,根据病程,咳嗽通常分为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3~8周)和慢性咳嗽(>8周).在亚急性和慢性咳嗽患者中,感冒后咳嗽(CPI)为数不少,但其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鲜有报道.笔者结合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特点,从肺燥脾湿论治,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慧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解郁安神汤(柴胡、川芎、酸枣仁、香附、五味子、柏子仁)配合喹硫平治疗本病4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为72.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法治疗本病有疏肝解郁、镇静催眠、养血安神之效.
作者:邵辉;龚越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活血祛瘀类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血府逐瘀汤(柴胡、桃仁、枳壳、红花、赤芍、当归、生地、牛膝、川芎、桔梗等)配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并设对照组观察.对照1组30例采用血府逐瘀汤,对照2组30例单纯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LDL-C等指标.结果:对照1组、治疗组可明显降低血脂各项观察指标,且与对照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1组显效率56.67%,总有效率93.33%;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96.67%;对照1组与治疗组无显著差异,但与对照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情况,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作者:陈莉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阑尾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均应用西医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前提下行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针刺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胃肠电图的变化,评价其综合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愈显率分别为75.0%、4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肠电图均较治疗前变化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应用针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可以有效改善阑尾切除患者的胃肠电图,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作者:张肠;赵相锋;李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行气祛瘀止痛、泄热解毒类中药治疗慢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75例采用肠痈膏(黄柏、大黄、乳香、延胡索、甘草、冰片等)外敷麦氏点配合头孢唑林钠和甲硝唑注射液治疗,对照组75例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2.2%.结论:本法有行气祛瘀止痛、通腑泄热解毒之功,缓解临床疼痛症状.
作者:李佩军;程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类中药配合艾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前列煎(苍术、黄柏、牛膝、篇蓄、瞿麦、薏苡仁、白花蛇舌草、木通、滑石、琥珀、鱼腥草、地肤子、土茯苓、乌药等)配合艾灸治疗本病63例;结果:总有效率96.24%;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功效.
作者:王政山;沈福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方(黄芪、生地、山药、花粉、苍术、玄参、葛根、丹参)配合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单服用阿卡波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两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FINS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益气养阴活血中药配合西药阿卡波糖治疗糖尿病,不仅能改善糖尿病病人的临床症状,亦能很好的控制血糖,修复受损的胰岛.
作者:吕予;侯杰军;路亚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天麻的鉴定标准和药理作用.方法:从来源、性状、显微、理化等方面探讨天麻的鉴定标准,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天麻具有镇静、抗惊厥、保护脑神经细胞、抗眩晕、降压、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炎镇痛、抗心肌缺血、改善记忆、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等药理作用.结果:为道地药材的合理应用提高依据.
作者:马宏秀;张治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类中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活血化瘀汤(丹参、赤芍、当归、柴胡、香附、三棱、莪术、桃仁、红花、肉桂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9.55,P<0.01).治疗中两组均未发生明显药物副作用,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获得2年随访,两组复发率有统计学差异(χ2=5.56,P<0.05).结论:本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显著改善患者月经量过多、痛经等症状,不良反应少,远期复发率低.
作者:曹丽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二级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血脂康进行预防性治疗,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7.77%.结论:本方能调节冠心病的患者血脂,可对本病进行二级预防.
作者:张蕾;邓兵;李苗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细胞凋亡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是中医中药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中医药抗肿瘤的分子机制之一.中医药在现代肿瘤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探析中医调控肿瘤细胞凋亡的治法与方药研究,对于肿瘤防治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陆乾人;周庆华;顾翔华;鲍玉芳;王煜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根据中医辨证,将胃食管反流病分为五型.1.脾胃湿热,胃络瘀滞.治以清泻胃热,化瘀通络;2.脾胃虚寒,胃腑络瘀.治以温中散寒,益气活络;3.痰瘀扰胸,湿困络郁.治以化痰宽胸,醒脾畅络;4.肝胆郁热,胆邪犯胃.治以疏肝利胆,和胃降逆;5.胃火阴虚,虚热内燔.治以养阴清热,凉润通降.
作者:陈金亮;黄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提壶揭盖类中药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行保守治疗的患者共83例,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提壶揭盖类组方(麻黄、桔梗、杏仁、升麻、前胡、桑白皮、木香、生大黄、芒硝等).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在改善腹痛、腹胀和排气恢复等方面提壶揭盖法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过程未见明显与中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常规方法联合提壶揭盖法中药治疗肠梗阻安全有效,可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肖永刚;吴毅伟;王慧敏;张景秋;高贵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排石类中药结合B超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分析.方法:利用B超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结合中医治疗输尿管结石2756例,右侧1491例,左侧1265例,结石小0.3cm×0.6cm,大2.8cm×1.5cm.结果:总有效率99.4%.结论:B超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结中西药治疗输尿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俞风雷;刘燕;王建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对49例符合条件的病例,给以穴位埋线治疗,15~20d埋线1次,3次为1疗程.结果:本组49例,治愈19例,占38.8%;好转27例,占55.1%;无效3例,占6.1%.总有效率93.9%.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顽固性偏头痛,通过辨证取穴,激发经络气血,从而促使疾病向愈.
作者:朱俊岭;孔凡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张瑞霞陕西省中医医院肝病科中西医结合内科主任医师.先生对肝胆脾胃等病证有独特的造诣,本人师从张老师临证10余载,受益颇深,现将其学术思想总结如下,供同道斧正.
作者:李粉萍;薛敬东;何瑾瑜;杨跃青;辛玉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润喉利咽类中药雾化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银硼吸入液(金银花、桔梗、甘草、青果、胖大海、麦冬、木蝴蝶、硼砂等)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喉炎患者300例.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热解毒,润喉利咽的功效.
作者:王兴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参松养心胶囊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参松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结果:参松组失访5例,对照组失访7例,2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和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钙离子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及利尿剂等常规治疗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房颤发作频率(10.3±4.2)次/周与治疗前(11.4±3.1)次/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松组患者治疗后(8.1±3.5)次/周与治疗前(13.4±2.9)次/周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发作频率显著降低(P<0.05);参松组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显著改善(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阵发性房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华;章嘉温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