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军;程涛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润喉利咽类中药雾化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银硼吸入液(金银花、桔梗、甘草、青果、胖大海、麦冬、木蝴蝶、硼砂等)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喉炎患者300例.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热解毒,润喉利咽的功效.
作者:王兴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炎复康洗液的抗炎抗菌药理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和大鼠羧甲基纤维素囊中细胞游走模型,观察炎复康洗液的抗炎作用.以临床常见致病菌为受试菌,采用连续倍比稀释法,观察炎复康洗液的低抑菌浓度和低杀菌浓度.结果:炎复康洗液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抑制作用,对大鼠羧甲基纤维素囊中白细胞游走有抑制作用.体外抑菌实验表明,炎复康洗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结论:炎复康洗液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作者:辛玲歌;张媛媛;刘初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灸闪罐治疗治疗风寒型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针灸闪罐(针刺、艾灸、闪罐百会、风府、风池、承浆、地仓、颊车等)治疗风寒型面瘫患者66例,并设对照组,观察House-Br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中医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2%,对照组总有效率90.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缓解症状,改善面部功能的作用.
作者:王素芳;王丽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手法针灸治疗亚健康状态的疗效.方法:采用手法(驱体与穴位相结合推拿手法)与针灸(针刺穴位、拔罐、ATP照射)治疗亚健康状态146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9%,对照组总有效率77.6%.两组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法能疏通经络,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亚健康状态.
作者:张勇;陈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辨证论治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4例单纯西医治疗,给予补液对症治疗,治疗组34例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分为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气阴两亏型、痰湿阻滞型,分别采用苏叶黄连汤加减、小半夏加茯苓汤、生脉散加减、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8.8%,治疗组总有效率82.4%,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剧吐以西医补液治疗为主,辅助中药治疗效果肯定,可优势互补,提高疗效.
作者:李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参松养心胶囊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参松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结果:参松组失访5例,对照组失访7例,2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和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钙离子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及利尿剂等常规治疗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房颤发作频率(10.3±4.2)次/周与治疗前(11.4±3.1)次/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松组患者治疗后(8.1±3.5)次/周与治疗前(13.4±2.9)次/周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发作频率显著降低(P<0.05);参松组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显著改善(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阵发性房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华;章嘉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补肾益精、养血安胎类中药配合地屈孕酮治疗脾肾不足型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7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选用护胎饮(续断、菟丝子、杜仲、桑寄生、苎麻根、党参)配合地屈孕酮治疗,对照组30例用黄体酮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种方法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法治疗脾肾不足型先兆流产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
作者:张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提壶揭盖类中药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行保守治疗的患者共83例,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提壶揭盖类组方(麻黄、桔梗、杏仁、升麻、前胡、桑白皮、木香、生大黄、芒硝等).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在改善腹痛、腹胀和排气恢复等方面提壶揭盖法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过程未见明显与中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常规方法联合提壶揭盖法中药治疗肠梗阻安全有效,可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肖永刚;吴毅伟;王慧敏;张景秋;高贵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砒矾散局部靶向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宫颈细胞学、阴道镜和组织病理学筛选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Ⅲ级的患者共68例,局部运用中药复方砒矾散(白砒、明矾、雄黄、没药、血竭、槲皮素)靶向治疗,并于治疗后2个月、6个月、1年、5年随访,并对再生小宫颈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6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CIN Ⅰ级57例(83.8%),CIN Ⅱ级9例(13.2%),CINⅢ级2例(2.9%),经治疗后5年随访多点活检为阴性.结论:复方砒矾散锥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勘;冯艳红;常艳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总结于淑芬主任医师治疗慢性便秘的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其专长.结论:于淑芬主任医师治疗该病,以肝肺功能失调,气机不畅为病机切入点,以四逆散为基础方,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及证型特点,辨证治疗该病,远期疗效显著,值得借鉴学习.
作者:孙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对49例符合条件的病例,给以穴位埋线治疗,15~20d埋线1次,3次为1疗程.结果:本组49例,治愈19例,占38.8%;好转27例,占55.1%;无效3例,占6.1%.总有效率93.9%.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顽固性偏头痛,通过辨证取穴,激发经络气血,从而促使疾病向愈.
作者:朱俊岭;孔凡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脉络宁注射液(玄参、牛膝、石斛、金银花等)配合西药治疗本病49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7%%,对照组总有效率6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活血祛瘀的功效.
作者:苏文博;李志悦;杨晓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咳嗽是呼吸内科的常见主诉,根据病程,咳嗽通常分为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3~8周)和慢性咳嗽(>8周).在亚急性和慢性咳嗽患者中,感冒后咳嗽(CPI)为数不少,但其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鲜有报道.笔者结合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特点,从肺燥脾湿论治,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慧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历版方剂学教材中对君药的论述极为重视,提出君药是方中必不可缺少的药物[1],对此笔者曾撰文提出该论不妥的意见[2],认为臣药亦应是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现不揣冒昧,详陈管见,意在抛砖,争鸣引玉,发微探幽,医理圆通.
作者:徐大鹏;齐放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三妙丸来源于明代虞抟<医学正传>,由<丹溪心法>中二妙散伍川牛膝而成,功用清热燥湿,临床多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重症肌无力、下肢进行性肌萎缩、阴囊湿疹、盆腔炎、宫颈炎等有以上表现者.笔者临证除治疗常见的上述病症外,紧扣湿热下注这一病机,抓住清热燥湿之主治,灵活配伍,扩展临床应用,获得满意疗效.现分述如下.
作者:朱存成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温经散寒、祛湿止痛类中药热敷治疗痛痹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热敷(白附子、红丹、羌活、独活、狼毒等)治疗本病80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5%,治疗组总有效率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治疗本病具有消肿止痛、追风透骨、散寒祛湿的功效.
作者:屈箫箫;刘艳梅;沈璐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三七总苷联合葛根黄酮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ox-LDL及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对照组)及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三七总苷注射液静脉滴注及口服葛根通络胶囊(治疗组),治疗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浆中血脂、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血脂水平于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对照组的ox-LDL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而治疗组治疗后其水平明显降低(P<0.05);两组的SOD活力在治疗后均升高(P均<0.05),治疗组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三七总苷联合葛根黄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肯定,具有调节血脂、抗氧化降低ox-LDL的作用.
作者:董俊芳;方如民;靳丽芬;袁春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行气祛瘀止痛、泄热解毒类中药治疗慢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75例采用肠痈膏(黄柏、大黄、乳香、延胡索、甘草、冰片等)外敷麦氏点配合头孢唑林钠和甲硝唑注射液治疗,对照组75例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2.2%.结论:本法有行气祛瘀止痛、通腑泄热解毒之功,缓解临床疼痛症状.
作者:李佩军;程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肛门坠胀近来正成为肛肠科的一种常见病,发病以中老年女性患者为多,多主诉肛门部坠胀不适,晨起稍缓,午后逐步加重,平卧或休息后症状有所缓解,伴见情绪不振,多疑,甚至烦躁焦虑等一系列症状.治疗上甚为棘手.我科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将其分为气滞血瘀型、脾虚气陷型、湿热下注型进行分型治疗,并配合中药灌肠及健康教育等手段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陆新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方(黄芪、生地、山药、花粉、苍术、玄参、葛根、丹参)配合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单服用阿卡波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两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FINS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益气养阴活血中药配合西药阿卡波糖治疗糖尿病,不仅能改善糖尿病病人的临床症状,亦能很好的控制血糖,修复受损的胰岛.
作者:吕予;侯杰军;路亚娥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