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陈胜
目的:探讨坤复康胶囊内服配合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坤复康胶囊(赤芍、苦参、香附、猪苓、女贞子、乌药)内服配合康妇消炎栓(苦参、败酱草、紫花地丁、穿心莲、猪胆粉、紫草、芦荟等)直肠给药治疗慢性盆腔炎56例.结果:治愈23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92.9%.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坤复康胶囊内服配合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谭晓莉;石冬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活血祛瘀类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血府逐瘀汤(柴胡、桃仁、枳壳、红花、赤芍、当归、生地、牛膝、川芎、桔梗等)配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并设对照组观察.对照1组30例采用血府逐瘀汤,对照2组30例单纯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LDL-C等指标.结果:对照1组、治疗组可明显降低血脂各项观察指标,且与对照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1组显效率56.67%,总有效率93.33%;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96.67%;对照1组与治疗组无显著差异,但与对照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情况,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作者:陈莉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提壶揭盖类中药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行保守治疗的患者共83例,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提壶揭盖类组方(麻黄、桔梗、杏仁、升麻、前胡、桑白皮、木香、生大黄、芒硝等).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在改善腹痛、腹胀和排气恢复等方面提壶揭盖法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过程未见明显与中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常规方法联合提壶揭盖法中药治疗肠梗阻安全有效,可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肖永刚;吴毅伟;王慧敏;张景秋;高贵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重症眼肌无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补中益气汤(黄芪、升麻、柴胡、人参、当归、陈皮、甘草等)治疗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32例.结果:32例患者共50只眼,治愈的为32只眼,有效的为17只眼,无效的为1只眼,总有效率98.0%.结论:本法治疗本病能提升中气,促进眼肌力恢复,改善症状.
作者:高玉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滋阴平肝降压类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降压汤(龙骨、熟地、黄芩、牛膝、天麻、茯苓、丹参、赤芍、白菊花、草决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9例.结果:69例患者治疗4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降低,降压总有效率为85.5%.治疗期间69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药物副作用.结论:本法治疗本病有滋阴平肝降压之效.
作者:田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滋补肝肾,破血消癥类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采用壮肝逐瘀煎(灵芝、丹皮、虎杖、黄芪、黄精、炒鳖甲、绞股蓝、当归等)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4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及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法治疗本病能改善肝纤维化,疗效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
作者:赵亚军;宋清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以疏肝安神穴位为主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疏肝安神及面部取穴配合治疗面部痉挛30例,并与常规针刺法治疗的30例作对照.结果:疏肝安神穴位为主治疗面肌痉挛总有效率93.3%,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安神穴位为主治疗面肌痉挛具有疏肝安神,通络止痉的功效.
作者:眭兰;岳宝安;屈箫箫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冠心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50例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冠心宁注射液(丹参、川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以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分组治疗后统计学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疗效、心电图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在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法治疗本病能有效减少UAP患者的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心肌耗氧量,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
作者:夏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耳穴配合体针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采用耳穴(心、脾、胃、肾、神门等)贴压配合体针(百会、四神聪、神庭、本神、内关等)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7.2%.结论:通过耳穴贴压配合体针治疗失眠具有安神定志、交通心肾、调理髓海的作用.
作者:姜晓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笔者从医近三十载,对临床上治疗消渴心得,略做总结,展示如下.1 勿拘于阴虚液涸,火热炽盛之说,有是证用是药,刚柔相济勿忘温阳活血:阳虚补阳,以动配静,于阴中求之,则阳旺阴生,阴生则津足;阴虚补阴,以静配动,于阳中求之,则阴复阳旺,阳化气而阴成形,津液乃充,此乃治疗消渴之大法,临床上有肺胃阴虚、肺胃阳虚、肝胃阴虚、肝胃阳虚、肝肾阴虚、肝肾阳虚等证候,症证错综复杂,不可偏执一端.清热、滋阴、益气、养阴、温阳、润肺、健脾、补肾等等,均可随证选用,据证加减.
作者:王永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类中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活血化瘀汤(丹参、赤芍、当归、柴胡、香附、三棱、莪术、桃仁、红花、肉桂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9.55,P<0.01).治疗中两组均未发生明显药物副作用,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获得2年随访,两组复发率有统计学差异(χ2=5.56,P<0.05).结论:本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显著改善患者月经量过多、痛经等症状,不良反应少,远期复发率低.
作者:曹丽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细胞凋亡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是中医中药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中医药抗肿瘤的分子机制之一.中医药在现代肿瘤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探析中医调控肿瘤细胞凋亡的治法与方药研究,对于肿瘤防治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陆乾人;周庆华;顾翔华;鲍玉芳;王煜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对49例符合条件的病例,给以穴位埋线治疗,15~20d埋线1次,3次为1疗程.结果:本组49例,治愈19例,占38.8%;好转27例,占55.1%;无效3例,占6.1%.总有效率93.9%.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顽固性偏头痛,通过辨证取穴,激发经络气血,从而促使疾病向愈.
作者:朱俊岭;孔凡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运用温通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腰椎闽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温通针法组用温通针法结合配穴治疗,并设常规针刺组观察.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温通针法组的愈显率为90.6%,常规针刺组的愈显率为66.7 %,温通针法组总有效率为100%,常规针刺组为80.0%,经统计学处理,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针法结合配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作者:姜影;任正意;方晓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成熟种子,具有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笔者在近年临床中遇到2例服用白芥子引起过敏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兰秀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行气祛瘀止痛、泄热解毒类中药治疗慢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75例采用肠痈膏(黄柏、大黄、乳香、延胡索、甘草、冰片等)外敷麦氏点配合头孢唑林钠和甲硝唑注射液治疗,对照组75例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2.2%.结论:本法有行气祛瘀止痛、通腑泄热解毒之功,缓解临床疼痛症状.
作者:李佩军;程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连花清瘟胶囊配合西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33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口服连花清瘟胶囊、川贝枇杷膏和利巴韦林,必要时加服对乙酰氨基酚,疗程4d,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治愈22例,显效10例,无效1例,愈显率96.9%.结论:连花清瘟胶囊与川贝枇杷膏和利巴韦林合用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傅小达;符翠莉;李贵良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以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根据不同临床证候特点,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516例分为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四型,确立相应治法.结果:分别采用中药方剂治疗,四种类型的治愈率均85%以上.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显著疗效.
作者:代三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解郁安神汤(柴胡、川芎、酸枣仁、香附、五味子、柏子仁)配合喹硫平治疗本病4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为72.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法治疗本病有疏肝解郁、镇静催眠、养血安神之效.
作者:邵辉;龚越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砒矾散局部靶向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宫颈细胞学、阴道镜和组织病理学筛选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Ⅲ级的患者共68例,局部运用中药复方砒矾散(白砒、明矾、雄黄、没药、血竭、槲皮素)靶向治疗,并于治疗后2个月、6个月、1年、5年随访,并对再生小宫颈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6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CIN Ⅰ级57例(83.8%),CIN Ⅱ级9例(13.2%),CINⅢ级2例(2.9%),经治疗后5年随访多点活检为阴性.结论:复方砒矾散锥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勘;冯艳红;常艳妮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