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达清;孔晓冰
目的 对比腹腔镜内侧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和开放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同期行腹腔镜内侧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30例(腔镜组)和行传统开放右半结肠切除术(开腹组) 27例的临床资料,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除淋巴结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腔镜组的出血量(47.1±45.8)ml明显少于开腹组(90.3±50.7)ml(P<0.05);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腔镜组(24.3±7.9)h小于开腹组(63.2±16.1)h(P<0.05); 术后住院时间腔镜组( 7.1±1.2) d短于开腹组(12.5±2.8) d(P<0.05).结论腹腔镜内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 符合微创手术切口小、患者痛苦轻、康复快的优点及肿瘤根治原则.
作者:李云涛;侯康;刘展;夏乡;刘雁军;江山红;何欢;古建辉;李世红;任海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指南推荐维持性血透患者(MHD)临床监测频率应每1~3月1次,提供临床指导和判断,而实际工作中检验频率和推荐频率有差异.本研究通过分析我中心临床指标实际监测频率与指标达标情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10例患者分别行血常规、血电解质、ALB、iPTH等检查的次数,测定上述指标值,按照KDOQI及KDIGO指南计算每位患者1年间的达标率,分析患者临床检验的频率与上述指标达标情况的关系.结果 按患者各项检验的次数,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检验≤3次/年;B组,4~5次/年;C组,≥6次/年),三组患者年龄、性别、CKD病程及透析龄无显著差异.血Hgb,A组与B组、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93);Hgb达标率,A组与B组、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B组与C组患者Hgb达标率无显著差异.血Ca、P值达标率与Hgb类似,A组与B组、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指南推荐的检测频率有利于MHD患者各项指标的控制,临床上实施存在困难时应至少每季度一次,否则不利于贫血及钙磷等生化等指标的控制.
作者:张月;洪大情;何强;王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叶酸、维生素B12联合重组促人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口服叶酸及维生素B12),对照组22例.两组病例都合并使用EPO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清蛋白(Alb)的变化.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 Hb、 Hct、Alb均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Hb、 Hct、Alb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结论 叶酸、VitB12联合EPO较单纯使用EPO可以更好的改善血透患者的贫血状况.
作者:张渊;孟祥龙;梁静;王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院前低血糖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贡市急救中心2005~2010年度所有院前低血糖资料,描述院前低血糖人数及占院前急救总人数的比值,描述性别及年龄构成,分析时间分布特点,描述院前低血糖病因及构成比,描述院前低血糖患者意识状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2005~2010年院前低血糖共204例,占院前急救总人数百分比0.83%,各年院前低血糖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男108例,女96例,年龄为(63.5±15.8)岁,男女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院前低血糖接诊时间的周及月份分布无高峰点及高峰段,时点分布高峰点为13点26分,高峰段为8点33分~18点20分,院前低血糖以糖尿病低血糖为主,院前低血糖的意识状态为昏迷101例(49.5%),意识模糊62例(30.4%),昏睡状态13例(6.4%),嗜睡3例(1.5%),意识清楚25例(12.3%),经治疗意识正常177例(92.2%),意识未恢复16例(7.8%).结论 我们必须充分了解院前低血糖的临床特点,重视糖尿病教育,提高院前急救人员低血糖诊疗水平,对于低血糖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徐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对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腹腔镜及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100例,其中腹腔镜组49例,小切口组51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第3天外周血中CD3、CD4+、CD8+及NK细胞表达变化,研究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结果 患者术后第1天、腹腔镜组和小切口组CD3、CD4+、CD8+及NK细胞同术前相比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第3天腹腔镜和小切口组CD3、CD4+、CD8+及NK细胞同术前相比均基本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腹腔镜组比较,小切口组术前及术后CD3、CD4+、CD8+及NK细胞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与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对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作者:陈小芬;陈洪彬;周洪贵;阳志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唐肌康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效果及差异性.方法 同体对照,分别采用唐肌康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对10只糖尿病大鼠背部两侧皮肤溃疡进行外敷治疗,观察溃疡创面大小、自溶清创效果、有无换药疼痛.结果 唐肌康自溶清创效果高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t=-1.455,P=0.172);唐肌康换药疼痛显著低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68.850,P=0.000).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均有效,唐肌康自溶清创效果、换药疼痛优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作者:顾琼;唐利;郭辉梦;赵彩群;李沛金;刘珉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创伤评分(trauma score TS)在急诊救治地震伤员中的有效应用.方法 对2013年4月20日~2013年4月26日我院急诊科救治的241例地震伤员应用创伤评分判断伤情,快速分级,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后比较各级别患者的抢救率、手术率、死亡率、误分率.结果 创伤评分为1~3分(极重度伤)0例,4~13分(重伤)的为22例,14~16分(轻伤)的为219例,根据伤情级别,快速分诊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救治率达100%,手术84例,误诊13例,无1例死亡.结论 地震伤、群体伤的伤情评估在急救流程中至关重要,运用创伤评分能更加客观有效地判断伤情,及时分诊,提高地震伤员的急救效率.
作者:郎志刚;肖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闭合性颅脑创伤的手术治疗特点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7月~2013年1月需手术救治的56例儿童急性闭合性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5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干预,术后根据GOS评分,随访4个月~1年,恢复良好43例,残疾10例,死亡3例.结论 儿童急性颅脑创伤早期手术干预,预防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邓世强;游旭;王文;冯梅俊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老年骨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0例老年骨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护理模式,选取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临床满意度、护理前后心态改变作为对比指标.结果 采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试验组患者在健康行为、临床满意度、护理前后心态改变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老年骨科住院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患者表现上优于常规护理服务,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志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影响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期待治疗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36例PPROM(孕周28~33+6)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期待时间长短将患者分为A组:期待治疗时间<72h(56例);B组:期待时间≥72h(80例).结果 两组年龄、孕产次、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破膜时孕周宫颈长度及扩张程度、羊水过少、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ROM 破膜时孕周、羊水过少、绒毛膜羊膜炎、入院宫颈长度和扩张程度对期待治疗时间的长短有影响.
作者:陆韵佳;周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20例肺癌患者PICC置管后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药物治疗、给予置管前后等护理.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均痊愈,无患者发生肺栓塞.结论 PICC后的临床专业、及时与有效的护理可减少PICC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几率,以及提高血栓发生后的治愈率.
作者:唐怀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急性期COPD并发肾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2011年,选择我科(呼吸,肾内)COPD合并肾损害(蛋白尿和/或急性肾衰竭)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二组:常规治疗组、肾康治疗组,每组25例,分别在治疗时及治疗后2周、4周检查24h尿清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FEV1%和全血粘度等指标,并观察其变化.结果 ①在治疗2周后,常规治疗组尿清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FEV1%和全血粘度无明显改变(P>0.05);肾康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②4周后,常规组24h尿清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EV1%和全血粘度无变化;肾康组除FEV1%明显上升外,其余指标均进一步下降 (P<0.01).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并发肾损害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能有效的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蒲超;陈永忠;朱再志;许志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年轻妇女原发不孕症50例临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1月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年轻妇女原发不孕症50例临床资料.结果 50例原发不孕症中35例(70%)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13例(26%)为盆腔粘连,2例(4%)为宫内膜息肉.宫腹腔镜联合术后输卵管复通率为65.7%,随访6~12个月受孕率为38%.结论 年轻妇女原发不孕以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为主,宫腹腔镜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宫腹腔镜联合是治疗年轻妇女原发不孕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采用Meta 分析的方法,评价可吸收与金属内固定物治疗骨折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1990年1月~2013年7月,查找关于可吸收与金属内固定物比较治疗骨折效果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 共检出相关文献752篇,但终仅纳入6篇文献,有部分文献质量比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OR=5.91,95%CI(2.60,13.41),Z=4.25,P<0.001.结论 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骨折优于金属内固定物.
作者:龙海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低剂量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0例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一组给予低剂量环抱A联合糖皮质激素口服,一组给予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每周复查血小板计数,对比血小板上升情况.结果 口服环孢A联合糖皮质激素组2周内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显性出血明显改善,激素减量后患者血小板计数无明显下降.单用糖皮质激素组在药物减量过程中短期内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显性出血风险明显增加.体重增加,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明显比环孢A组高.结论 低剂量环孢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确切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吴春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严重蜂蛰伤的临床诊治方案与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1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18例严重蜂蜇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局部处理、全身用药及血液净化等治疗措施,观察临床特征及疗效差异.结果 18例患者中15例治愈出院,住院时间8~27d,3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对于严重蜂蜇伤患者,除了早期局部处理外,还应重点进行全身综合治疗.早期应用血液净化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作者:曾光;饶志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一侧脑桥旁正中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2009年7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5例脑桥旁正中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脑桥旁正中梗死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发病机制及预后.结果 15例患者均有一侧肢体无力,肌力从0级至轻瘫,与肢体瘫痪同侧的中枢性面瘫9例,与肢体瘫痪同侧的舌瘫7例;一侧肢体感觉障碍11例;10例起病时伴有头晕或眩晕;13例伴有构音障碍;6例有饮水呛咳;1例患者出现一侧肢体共济失调;1例患者出现复视,在体征上表现为病灶侧眼球外展障碍对侧肢体瘫痪的交叉瘫.头颅MRI示梗死灶位于一侧脑桥内侧,多为楔形,底部紧靠脑桥腹侧表面,尖部朝向脑桥被盖;病灶大部分位于基底动脉旁中央支的供血区域内,常位于脑桥中上部,很少累及第四脑室底.结论 一侧脑桥旁正中梗死位于脑桥内侧2/3区域,主要由基底动脉穿支病变引起;凡在临床诊疗中发现一侧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伴有头晕或眩晕、构音障碍、饮水呛咳的患者均要考虑到脑桥旁正中梗死,及时行MRI检查;一侧脑桥旁正中梗死预后较好.
作者:高健;吕志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神经内科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28例,其中45岁以下青年组21例(男5例,女16例),老年组207例(男120例,女87例).同时完成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和血液学检查指标.结果 青年组和老年组比较,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方面老年组明显升高,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方面青年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分无斑块51例、稳定斑块165例和不稳定斑块12例,不同斑块组在hs-CRP和FIB方面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法显示LDL-C、FIB和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正相关.结论 LDL-C、高敏C反应蛋和FIB是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青年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吴孝苹;龙;虎;陈忠伦;段劲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析岗前岗后一体化整合模式在医院实习护生培训中的应用方式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实习护生培训的200名护士学生实习情况,按照采用实习生培训方式的不同,将实习生分为两组,对照组100名,采用常规简单的岗前培训;观察组100名,采用岗前岗后一体化整合模式下的培训措施进行培训.对两组实习生的培训结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实习生培训后掌握专业知识和专科能力的情况,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观察组掌握的理论知识情况、基本操作能力、实习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医院实习生培训采取岗前岗后一体化整合模式的培训方式,有助于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文绍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将连续坐骨神经阻滞镇痛与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跟骨骨折患者的术后镇痛,比较两种镇痛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择期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组(CSB组),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组(SSB组),每组20例.CSB组采用连续神经阻滞套件,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进行经臀下入路的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置管,术后连接镇痛泵持续泵注0.2%罗哌卡因进行连续镇痛.SSB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进行经臀入路单次坐骨神经阻滞,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进行连续镇痛.观察术后2、8、24、48h静止和运动时疼痛评分和镇静评分,记录患者术后其它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患者及医生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SB组术后24h和48h的VAS评分(静止和运动)明显低于SS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48).CSB组术后杜冷丁的使用量明显低于SS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其余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镇痛方式均可以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与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相比,0.2%罗哌卡因经臀下入路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可为跟骨骨折术后提供更加持久有效的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丽;向芮;刘颖;严娅岚;杨光;张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