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太平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电子鼻咽喉镜下声带小结及声带息肉摘除术的疗效.方法 对182例患者行门诊电子鼻咽喉镜下声带息肉及声带小结摘除术.一次性完成手术176例,2次完成手术6例.结果 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无声音嘶哑,嗓音恢复正常.结论 电子鼻咽喉镜下声带息肉及声带小结摘除疗效确切,具有视野清晰、操作准确、微创等优点.
作者:苏惠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进展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和抢救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经CT复查证实的38例进展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8例患者中,手术治疗35例,放弃治疗3例,按GOS评分,出院时恢复良好22例,中残8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 进展性高血压脑出血为临床急危重症,病情变化快,尽早发现并及时复查CT,进而急诊手术是成功抢救患者的关键所在.
作者:汤秉洪;覃宗明;陈建刚;杨明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经降压治疗前后的动脉血管功能的比较.方法 对我院2007年~2010年期间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病志愿者进行左旋氨氯地平为主药物降压治疗,在12个月的降压治疗过程中监测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脉压(pulse pressure,PP)和血管功能检测,主要项目包括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结果 根据年龄分为3组(>65岁组,45-65岁组,<45岁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经降压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各年龄组P<0.05).且经过降压治疗后,动脉血管功能的检测指标中,各年龄组的PWV均有明显下降(P<0.05)、各年龄组的ABI均有升高(P<0.05),>45岁的两个观察组CAVI有明显下降(P<0.05),但<45岁组CAVI下降不明显(P=0.078).结论 动脉硬化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患者经降压治疗后,动脉血管功能得到改善.
作者:余朝萍;许锋成;杜曦;蓝亚平;唐娟娟;晏明君;杨静;龚厚文;秦亚录;曾洪燕;刘于菲;刘天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性输尿管小结石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50例在我院诊治的急性输尿管小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 50例输尿管结石表现为走行与输尿管一致的输尿管内梭形、条形、点状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CT值132~716Hu,结石大小0.5~5mm.结石上端输尿管梗阻积水扩张20例、18例可见输尿管周围脂肪条纹征、14例结石周围软组织边缘征.超声检查检出率仅24.39%、X线腹部平片检查检出率36.00%,而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检出率100.00%.结论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可以直观、全面地显示输尿管结石大小、形态、位置及积水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王志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本文结合工作中所编辑的医学论文稿件,将英文标题、署名和摘要中常见的问题加以剖析,分别介绍英文摘要的分类、结构式摘要各要素的写作及与摘要有关的英文标题、作者署名、工作单位、关键词等,希望为读者的论文写作提供一些帮助,以提高其英文摘要撰写水平.
作者:杨柳;熊庆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清醒及诱导睡眠状态下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评估技术在OSAH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经PSG检测确诊为OSAHS的患者分别在三种状态下(清醒、闭气及诱导睡眠状态)行上气道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测量分析三种状态下上气道阻塞的情况;另设5例正常人在此三种状态下上气道CT扫描三维重建为对照组.结果 OSAHS患者清醒状态下上气道狭窄处截面积与闭气和诱导睡眠状态下有明显差异;闭气和诱导睡眠状态下上气道口咽平面截面积无明显差异,但舌根平面有差异;正常人群在这三种状态下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诱导睡眠状态下较能全面真实地反映OSAHS患者上气道阻塞情况,对手术平面定位有较好的指导作用;闭气状态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模拟睡眠状态下上气道的阻塞情况,但不能全面反映睡眠状态下的真实情况;CT三维重建对OSAHS的诊断及病变部位定位有独特优势.
作者:兰德;陈飞;魏雪梅;王科;张术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肛肠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根据肛肠外科特点,加强专科护理文化建设,改进病房管理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关注细节服务,实施个性化服务,通过对患者、医生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调查评估,作为优质护理服务成效的依据.结果 护士工作主动性增强,患者、家属及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各项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士工作主动性、护理质量以及提高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李长英;荣桂芳;林代琼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COPD患者继发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60例COPD患者继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 60例COPD患者均患有较多的基础疾病,年龄偏大,住院时间较长,CRP、血肌酐升高者比例高,治愈率低.结论 严格控制侵入性操作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龙成琴;付虹;黄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康复期对便秘的影响.方法 将科室2011年10月~2013年5月收治的52例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内容,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期排便及舒适度、满意度情况.结果 对照组有效17例,无效9例,有效率 65.3 %,实验组有效24例,无效2例,有效率 92.3 %,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舒适护理在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期能有效减少便秘的发生,防止再出血,增加患者康复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蒲涛;周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在鼻内镜辅助下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 采用鼻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对21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及7例鼻-眶-颅沟通性肿瘤行手术切除,对颅底缺损区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结果 28例肿瘤全切22例(78.6%),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其中良性肿瘤8例,至今全部存活;恶性肿瘤20例,2年生存17例,3年生存14例,5年以上存活8例.结论 采用鼻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辅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颅底缺损区,肿瘤切除安全彻底、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坤;张虹;吴宇平;王光辉;吕杨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缺血再灌注组(IR)和依托咪酯组(Etom),各20只.采用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后1d、3d、7d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CA1区神经元mPTP的表达.结果 与S组相比,IR组和Etomidate组海马CA1区神经元mPTP的表达明显上升(P<0.01),但Etom组海马CA1区神经元mPTP的表达低于IR组(P<0.05).组内各时间点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咪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mPTP的表达而发挥作用的.
作者:侯俊;杨鹏;汤和青;皮明芳;方为;冯雪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对比观察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 与紫杉醇联合顺铂(TP) 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50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 组(25 例) 行IP方案化疗两周期,B 组(25例) 行TP方案两周期,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B 组组两周期化疗后有效率、不良反应、病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顺铂是宫颈癌较为理想的新辅助化疗方案.
作者:夏一丹;罗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餐具洗涤剂和消洗灵在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术后器械的洗涤效果.方法 将60套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术后的器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套.试验组用餐具洗涤剂进行初洗,对照组用消洗灵.比较两组器械清洗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清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餐具洗涤剂可广泛应用于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术后器械的初清洗.
作者:黄荣惠;丁玉辉;朱翠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处理对策.方法 选取6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同时对其分娩方式进行观察与统计,根据其结果提出处理对策且对其进行总结.结果 6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阴道成功分娩16例,成功率达72.73%(16/22).结论 阴道试产和再次剖宫产是处理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主要对策,但在严格掌握阴道试产适应证和禁忌证前提下,阴道试产是处理此种妊娠的有效手段且能够降低剖宫产发生率.
作者:欧兵玺;刁瑞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系统评价比较严格的肠道准备和无肠道准备对于减少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的英文文献,通过Meta分析比较有无肠道准备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差异.结果 共有3个随机对照研究和4个队列研究纳入分析评价,包括636例患者.两组在术后出现死亡、伤口感染、肠梗阻、脓毒血症、吻合口漏、伤口裂开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 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前行肠道准备与不行肠道准备相比,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上无明显差别.
作者:何跃;曾定胜;奉友刚;何俊;余周;曾阳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提高间歇导尿患者对饮水计划依从性方法,促进平衡膀胱管理模式的建立.方法 把我中心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两个病区进行间歇导尿的106例患者按病区分成两组,试验组51例采用个性化饮水计划,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饮水计划,比较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尿动力学等.结果 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尿动力学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个性化饮水计划能提高间歇导尿患者对饮水计划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ADL能力,使患者及早建立平衡膀胱管理模式.
作者:朱世琼;艾艳;唐芳;梁艳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大型医院的分诊服务模式.方法 由门诊部统一组织,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和志愿者组成调研队对分诊中心的功能进行调研.调研对象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部现场就医人群,调研内容为分诊中心的排队人次、咨询类型和数量.结果 分诊中心每日各时段排队人次趋势基本一致.患者对分诊中心咨询类型需求不同,对导向服务需求量较高,而对疾病咨询和其他咨询的服务需求量较少.结论 超大型医院的门诊分诊应针对门诊病人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和改变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更有价值的诊疗信息.
作者:李俊茹;何晓俐;邓爱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油酸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取雄性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NS对照组(A组)和ARDS组(B组),每组18只.各组又按造模成功后1、2和4h分3个亚组(n=6).用生物信号系统分别测定各组各时段左心室大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心室内大上升速率(+LVdp/dtmax)及左心室内大下降速率(-LVdp/dtmax),分别在对应时间点上取动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脑钠素(BNP)水平.结果 ARDS大鼠LVEDP、LVSP、±LVdp/dtmax、BNP与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ARDS可致大鼠心功能降低.
作者:蒋涵;张谦;吕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本研究主要就结肠癌患者在术后的护理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术后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32例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所有患者的住院天数为12~22d,通过对患者在术后给予饮食护理、造漏口护理、呼吸道管理以及皮肤护理后,所有患者均按时出院,且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 在对结肠癌患者进行治疗时,强化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因此,在对结肠癌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就必须强化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
作者:蔡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微血管学相关指标改变.方法 选择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检测其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指标、ET及SOD等指标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血液流变学4项指标,脑出血组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脑梗死组;脑梗塞死组3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脑出血和脑梗死组血小板计数和SOD均低于对照组,而ET则高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微血管学指标有明显改变,血液有流变性障碍.
作者:舒瑞源;李昆;郭鑫;白小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