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右美托咪定在机械通气撤离期的临床应用研究

丁盛;张小虹;蒋利;陈雪;刘顺碧;殷秀梅;唐秀英

关键词:右荚托咪定, 镇静, 机械通气
摘要:目的 探讨盐酸右荚托咪定时机械通气撤离期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8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撤离机械通气前4h起1组应用盐酸右荚托咪定镇静治疗,直至拔除气管插管后停用盐酸右荚托咪定;2组应用咪迭唑仑镇静治疗,拔管前1h停用咪达唑仑.采用Ramsay评分评价镇静效果,观察所有所有患者在用药前、用药后1Omin、1h、3h、拔管时、拔管后10 min等不同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血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1组44例患者均能达到稳定的镇静效果,Ramsay评分在3~4分之间,无呼吸抑制发生,均能按时拔管.在拔管前后MAP、HR和SaO2无明显波动.2组36例患者在给药后均能达到稳定的镇静效果,Ramsay评分在3~5分之间,血压及心率稍有下降,但在拔管前1h停药后,34例患者Ramsay评分下降为1~2分.所有患者拔管时MAP及HR明显升高.2例患者因苏醒不佳出现拔管延迟.结论 右荚托咪定可以使机械通气患者保持良好的镇静效果,有效和安全的抑制拔管反应,保持拔管前后的呼吸和血液动力学稳定.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声带良性病变切除术的并发症

    目的 分析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声带良性病变切除术手术过程中局部损伤并发症的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2001年9月~2011年9月我科住院的768例患者,行全麻监视下连接支撑喉镜与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 76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53例.其中13例伤及舌腭弓,1例患者行单侧颈外血管结扎,另12例患者咽侧壁损伤;其他并发症有牙齿松动及脱落、声带损伤、舌麻痹、心律失常等.结论 全麻下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手术应加强术中监测与治疗,警惕全麻手术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手术结束,应详细检查,若发现出血,应积极寻找出血点,对症处理,防止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刘义平;王明甫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血液灌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炎性介质吸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中炎性介质吸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7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治疗.在HP治疗前和治疗后12h、24h及48h,时患者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同时采用APACHE Ⅱ、SAPS Ⅱ和MODS评分.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76例SAP患者中65例治愈(存活率为85.5%),11例死亡(病死率为14.5%).结论 HP治疗时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有效地防治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覃岭;陆德云;彭杨;吴维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肿瘤药敏指导下的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并恶性胸水治疗的有效性

    目的 探讨ATP肿瘤药敏(ATP-TCA)指导下的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并恶性胸水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ATP-TCA检测12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胸水标本,选择敏感的化疗方案用于胸水治疗(治疗组);同期收治的56例非小细胞肺癌胸水患者,非药敏指导下的化疗(对照组).两者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胸水治疗有效率67%,对照组46%,P<0.05.难治性胸水患者,治疗组中有效率69%,对照组40%,P<0.05.体外敏感与体内有效性之间有相关性(P<0.01).结论 ATP-TCA指导下的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并恶性胸水治疗的有效率较非药敏指导下的化疗有效率高.特别是对难治性胸水的治疗有指导价值.

    作者:雷开键;林绍云;贾钰铭;王静;江茂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康复新液治疗光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治疗光接触性皮炎(photocontact dermatiti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光敏性皮肤病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 82例光接触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局部外用康复新液湿敷,3次/d;对照组40例局部外用3%的硼酸液3次/d,同时口服皿治林10mg/d治疗,每周观察,连续观察3周.结果 光接触性皮炎治疗组总有效率72.50%,对照组总有效率38.46%,两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局部外用康复新液湿敷治疗先接触性皮炎目前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局部外用康复新液湿敷治疗光接触性皮炎是有效、安全、方便、经济的.

    作者:冯金鸽;周舒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佳剂量.方法 老年患者120例,分为4组,每组30例,瑞芬太尼用量I组0.018mg/kg,Ⅱ组0.02mg/kg,Ⅲ组0.022mg/kg,Ⅳ组0.024mg/kg,加生理盐水成为100ml后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2ml/h,PCA为0.5ml/次,锁定时间15min.现察术后各时间段內的視觉模拟评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患者按压次数与有效按压次数之比.结果 I组术后镇痛的效果不理想,Ⅱ、Ⅲ组能达到良好术后镇痛的效果,在12h后Ⅱ、Ⅲ、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不良反应的比较,Ⅳ组与Ⅰ、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组与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户>0.05).结论 老年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瑞芬太尼的剂量0.02~0.022mg/kg较佳.

    作者:王志刚;秦明峰;林启勇;钟鹏;梁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识别护理标识在病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在病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不同途径设计3种不同标识及六种不同颜色管道标识,分门别类进行规范化管理及使用.结果 应用管道护理标识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管道滑脱及护理缺陷,促进护患沟通,减少纠纷.结论 应用识别护理标识后,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满意度明显提高.是对患者实施安全管理重要途径,实现了患者安全管理的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张建勋;张钰;周建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Mohnarin2009年度报告:四川地区细菌耐药监测

    目的 了解2009年度四川地区医院临床分离细茵的构成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茵药物.方法 四川地区3家医院临床分离菌株按统一方案进行抗茵药物敏感试验,依据2009年CLSI标准,采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家医院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菌株共269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84株(25.4%),革兰阴性菌2009株(74.6%).葡萄球菌中MRSA和MRCNS检出率分别为93.1%和71.4%,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替考拉宁不敏感株,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耐药率为1.1%.粪肠球茵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2.8%.大肠埃希茵和肺炎克雷伯茵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37.3%和23.6%.各种肠杆菌科细菌均时亚胺培南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1.2%和58.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较敏感.结论 通过监测临床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变迁,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和细菌耐药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饶绍琴;邓君;葛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 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50例未溶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1Od后溶栓组临床心功能改善程度及射血分数明显优于未溶栓组(P<0.01).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便于临床掌握.

    作者:谢莉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商品名:异舒吉)在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于2010年1月~2011年11月住院的慢性肺心病伴心衰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异舒吉)20mg静脉滴注,1次/d,10d为一疗程.结果 硝酸异山梨酯可明显改善慢性肺心痛伴心衰患者心功能,总有效率91.43%,EF改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申血气分析PaO2和PaCO2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硝酸异山梨酯在治疗慢性肺心病伴心衰患者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晖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2011年4月期间,我科共收治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53例,我们将前述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观察组76例,接受常规治疗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77例,接受单纯性常规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H、PaO2、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良好,该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徐群英;刘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多西他赛腹腔灌注控制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腹腔灌注化疗控制恶性腹水的有效性和安全.方法 2010年7月~2012年1月,给17例合并大量恶性腹水患者腹腔灌注40mg多西他赛D1,每28d为1周期,每完成1个周期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7例患者中,3例CR,5例PR,总有效率47.1%;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88.2%),恶心、呕吐(100%),腹痛(70.6%),腹泻(52.9%)等,其中大部分为轻到中度.结论 对一般情况较差的晚期肿瘤患者,多西他赛腹腔灌注控制恶性腹水疗效确切,耐受良好.

    作者:苏先旭;王辉;马雪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MD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

    目的 探讨微创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方法 对已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42例患者均采用MED手术.全部42例患者随访2~26个月.结果 对42例患者进行评估,参照Macnab评定标准,35例优,6例良,1例可.结论 在明确诊断,严格把握适应证及禁忌证的前提下,熟练运用ME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是有效的.

    作者:陶冶;蒋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3种方法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系统评价

    目的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 比较经皮肾穿刺取石术(PCNL)、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以及后腹腔镜榆尿管切开取石术(RPLU)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手工检索中文泌尿外科期刊的相关文献.收集上述3种方式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随机和非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①结石清除率:3种方式存在统计学差异,URL vs PCNL:RR:0.88,95%CI(0.85,0.91),URL vs RPLU:RR:0.84,95%CI(0.80,0.87),PCNL vs RPLU:RR:0.97,95%CI(0.95,1.00);②二次治疗:3种方式存在统计学差异,URL vs PCNL:RR:4.32,95%CI(2.67,6.98),URL vs RPLU:RR:14.75,95%CI(5.97,36.44),PCNL vs RPLU:RR:3.55,95%CI(1.37,9.16);③手术并发症:3种方式无统计学意义.URL vs PCNL:RR:0.70,95%CI(o.46,1.06),URL vs RPLU:RR:1.03,95%CI(0.59,1.80),PCNL vs RPLU:RR:1.22,95%CI(0.71,2.11);④住院时间:3种方式存在统计学差异,URL vs PCNL:RR:-2.73,95%CI(-3.68,-1.77),URL vs RPLU:RR:-1.71.95%CI(-3.03,-0.39),PCNL vs RPLU:RR:1.03,95%CI(0.23,1.84).结论 ①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RPLU 优于PCNL,而PCNL优于URL;②二次治疗:RPLU少于PCNL,而PCNL少于URL;③手术并发症:URL、PCNL与RPLU三者不存在差异;④住院时间:URL短于PCNL,也短于RPLU;RPLU短于PCNL.

    作者:陈刚;岐宏政;胡海峰;汪自力;杨进;易炜;王云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钛板联合钢丝双重固定胸骨切口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总结钛板联合钢丝双重固定胸骨切口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经验,并探讨其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心脏大血管疾病患者,按胸骨切口固定方法 不同,分为钢丝固定组(A组)、钛板固定组(B组)和钛板联合钢丝双重固定组(C组),每组30例,观察比较三组关胸手术时间、术后24h引流量、术后切口感染或胸骨裂开发生率、术后胸痛或不适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临床指标.结果 B组和C组的关胸手术时间短于A组.但住院费用却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C组,术后切口感染或胸骨裂开发生率、术后胸痛或不适发生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术后24h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钛板联合钢丝双重固定胸骨切口,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可以缩短关胸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胜申;曾富春;丛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特点.方法 随机整理收集2010年12月~2011年11月门诊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常规细菌培养及免疫胶体金方法 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 256份门诊腹泻惠儿的粪便标本病原学检测结果 显示:检出病原微生物136例,总检出率53.51%,其中病毒检测阳性99例(38.67%),轮状病毒感染检测阳性86例(33.59%),致病茵37例(14.45%).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好发于9~2 月.对夏秋季及有不洁饮食的婴幼儿腹泻应注意细菌学监测,便于及时发现和及早治疗.

    作者:管惠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盐酸右美托咪定在机械通气撤离期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盐酸右荚托咪定时机械通气撤离期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8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撤离机械通气前4h起1组应用盐酸右荚托咪定镇静治疗,直至拔除气管插管后停用盐酸右荚托咪定;2组应用咪迭唑仑镇静治疗,拔管前1h停用咪达唑仑.采用Ramsay评分评价镇静效果,观察所有所有患者在用药前、用药后1Omin、1h、3h、拔管时、拔管后10 min等不同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血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1组44例患者均能达到稳定的镇静效果,Ramsay评分在3~4分之间,无呼吸抑制发生,均能按时拔管.在拔管前后MAP、HR和SaO2无明显波动.2组36例患者在给药后均能达到稳定的镇静效果,Ramsay评分在3~5分之间,血压及心率稍有下降,但在拔管前1h停药后,34例患者Ramsay评分下降为1~2分.所有患者拔管时MAP及HR明显升高.2例患者因苏醒不佳出现拔管延迟.结论 右荚托咪定可以使机械通气患者保持良好的镇静效果,有效和安全的抑制拔管反应,保持拔管前后的呼吸和血液动力学稳定.

    作者:丁盛;张小虹;蒋利;陈雪;刘顺碧;殷秀梅;唐秀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变化结合B超预测食管静脉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变化结合B超预测肝硬化患者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1年12月间96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以及B超探测肝门静脉和睥静脉直径,分析它们与肝硬化患者出血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出血组患者PLT、PCT、MPV较非出血组明显降低(P<0.01),门静脉直径和脾静脉直径增宽,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率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变化结合B超可作为临床预测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危险性的预测方法.

    作者:杨天文;何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麻仁软胶囊预防阿片类药物便秘不良反应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预防性给予麻仁软胶囊对服用阿片类药物的晚期肿瘤患者便秘出现时间及程度的影响.方法 接受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预防性使用麻仁软胶囊治疗组(35例)与空白对照组(29例).预防性治疗组开始使用阿片类止痛药时即开始预防性使用麻仁软胶囊,1粒/1次,1次/d,如患者一直未出现便秘,预防性用药长时间不超过3周.空白对照组不预防性使用麻仁软胶囊,患者出现便秘症状才开始给予对症处理.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预防性使用麻仁软胶囊治疗组出现便秘的平均时间明显较长(14.3d vs 7.5d,P<0.001).两研究组便秘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程贤敏;高云;杨胜利;何兴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碘海醇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目的 探讨碘海醇在CT增强扫描中,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和对策.方法 通过对300例增强扫描患者的观察,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其所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300例造影惠者发生局部渗漏9例,轻度不良反应21例,中度不良反应2例,无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护士熟练的操作技术,扎实的理论基础,迅速的判断能力可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凌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赖脯胰岛素75/25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比分析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75/25(优泌乐25)和预混人胰岛素(优泌林30R)治疗2型糖尿病时血糖的控制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1年1O月55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赖脯胰岛素75/25组(A组)26例,每日早、晚餐前5min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75/25;优泌林70/30组(B组)29例,每日早、晚餐前30min注射优泌林70/30.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随访3个月,观察HbA1c水平、低血糖发生率、日胰岛素用量等.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FBG、PBG-2h 均有下降,组间比较,PBG-2h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时间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两组HbA1c均有明显下降,A组降低值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日胰岛素用量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赖脯胰岛素75/25治疗2型糖尿病,可缩短达标时间,HbA1c水平更低,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依从性.

    作者:谢本招;杨斌;赵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