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新生儿血气分析的影响

程斌;黄婧

关键词:全身麻醉, 剖宫产, 新生儿, 血气分析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新生儿脐带动脉的血气分析和Apgar评分的对比,探讨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分级1~2级的产妇60例,术前无胎儿宫内窘迫,分为3组,腰硬联合麻醉组,丙泊酚+氯胺酮组及丙泊酚+瑞芬太尼组.观察记录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母体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新生儿血气分析和Apgar评分.结果 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带动脉血气分析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型肺癌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化疗治疗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局部晚期(WHO分期ⅢA、ⅢB)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2006年8月~ 2009年2月期间,我院治疗的11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化疗.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单次处方剂量50%等剂量曲线为350cGy~400cGy,1/d次,共12~14次,总剂量49Gy~56Gy.化疗:采用紫杉醇+顺铂方案,于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后1周左右开始,平均4个周期.对照组:常规放射治疗联合化疗.采用60Co体外照射,放射剂量为50Gy~54Gy,180cGy ~200cGy/次,每周5次,5~6周完成.化疗方案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1年、2年生存率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81.94%、65.28%、47.22%、3.57%.对照组:有效率、1年、2年生存率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63.16%、39.47%、23.68%、16.67%.结论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化疗对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有效,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李崇国;李昌林;唐汉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固化治疗肝血管瘤

    目的 探讨经皮微波固化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方法 经超声、CT、MRI和活检确诊的82例肝血管瘤,在超声引导下,微波针穿刺入病灶区域微波固化.15例直径>5.0cm的肝血管瘤采用多层面、多点固化,使之完全覆盖.14例多发性肝血管瘤逐个病灶微波固化,53例<5.0cm肝血管瘤一次微波固化完成.靠近大血管的病灶,DF≤0.5cm,热能从低到高,不宜>60W.结果 全组微波固化后,原病灶区域超声显示强回声团,超声造影显示无血流信号,无出血、无漏胆、感染等并发症,无1例死亡,随访6~24个月56例原病灶增强CT显示不被强化,部分液化,无新生病灶.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固化治疗肝血管瘤改变了手术切除是肝血管瘤治疗的唯一方法的观点.对> 5.0cm和<5.0cm及多发性肝血管瘤都适用.该方法微创、安全、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作者:闫勇;戴睿武;汪涛;叶明辉;张生;江宗兴;王华;朱永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矫治20例成人前牙反(牙合)的疗效观察

    目的 固定矫治成人前牙反(牙合)20例,观察患者前牙位置及面型变化.方法 选择20例成人前牙反(牙合)患者,均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时间18 ~24个月,矫治前后常规拍曲面断层片,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8项与前牙位置相关的角度与线距进行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分析并进行t检验.结果 上中切牙角、上中切牙距及上下中切牙角矫治后变化较大,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固定矫治成人前牙反(牙合),使上前牙唇向移动,改变了上前牙位置,解除了前牙反(牙合),增加了牙弓突度,改善了患者面型,达到了治疗效果.

    作者:明洪菊;田光琼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高血脂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检验科进行健康体检者高血脂筛查情况及其探讨高血脂的危险因素,为高血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检验科进行健康体检者为调查对象,采用手检分卡法和统计学方法(卡方检验).结果 ①男、女高血脂症总检出率分别为42.57%和32.34%;②61~70岁组高脂血症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他们是高脂血症的易患人群;③不同年龄组、性别高脂血症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固醇血症的检出率高为18.08%,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检出率为11.91%,列第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检出率为7.39%,低.三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9,P<0.05),且各型的检出率男性大于女性;④经Logistic回归分析,高脂血症危险因素是年龄、BMI、饮酒、高热能膳食摄入、吸烟;⑤高血脂患者在热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摄入量等方面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高血脂患者维生素C摄入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0.01;⑥热量摄入、蛋白质、脂肪与高血脂呈正相关,维生素C与高血脂呈负相关.结论 应针对35岁以上的人群进行高脂血症的预防,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对患者定期进行复检,追踪观察,以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控制或消除当地高血脂的危险因素,早发现、早治疗高血脂问题函待解决.

    作者:王明贤;王燎原;吕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创伤控制理论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进展

    严重多发伤伤情复杂,机体内环境严重紊乱,对全身各个系统功能均可能产生严重的损害,病死率高.大部分严重多发伤伤员送达急诊科时已处于重度失血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状态,均须立刻手术治疗.如按照常规进行长时间确定性手术,往往伤员难以承受手术所带来的第二次打击,术后也极易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ion reaction syndrome,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s disfunction syndrome,MODS).

    作者:蒋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仿真食物模型在2型糖尿患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中利于接受和实践的饮食教育方式,观察仿真食物模型对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和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6月~12月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饮食健康宣教,实验组加用食物仿真模型进行饮食宣教.比较两组患者教育前后饮食相关知识测评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测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FBG、2hPBG、HbA1c均有下降,实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仿真食物模型能有效帮助糖尿病患者理解和掌握具体食物热量和体积的关系,有助于患者的饮食管理,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鼻医用硅胶管在鼻窦内镜术后填塞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比较两种鼻腔填塞材料的疗效,选择理想的鼻腔填塞物.方法 将294例鼻出血及鼻腔鼻窦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凡士林纱条填塞组(A组)、硅胶管+胶原蛋白海绵填塞组(B组).结果 两组在止鼻出血方面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鼻腔填塞后头鼻胀痛、取出填塞物后渗血量及粘膜反应情况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硅胶管+胶原蛋白海绵填塞是较理想的鼻腔填塞材料.

    作者:刘海兵;赵荣;陈碧华;刘栖如;曾甦漪;洪逸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CT及MRI诊断(附25例分析)

    目的 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MRI、CT及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诊断的认识.方法 收集我院近2年经部分手术病理及DSA证实的25例DVA,所有患者均行MMRI平扫及增强扫描,9例行CT检查,DSA检查6例,回顾分析其MRI、CT表现.结果 发生于幕上15例,幕下10例;CT检查9例,合并脑出血3例,有4例CT平扫未见明确异常密度改变,2例增强扫描见线条形异常增强血管影;MRI能清楚显示所有病变,T1WI、T2WI表现为线条形异常信号22例,合并海绵状血管瘤4例,增强扫描明显显示增粗髓质静脉及引流静脉,部分呈典型的“海蛇头”、“水母头”、“星簇状”等表现;幕上DVA引流静脉经皮层静脉汇入到脑表面静脉窦10例,汇入室管膜下静脉3例,汇入大脑深静脉2例,幕下10例汇入到脑表面静脉7例,汇入到四脑室膜下静脉3例.结论 CT对此病的诊断特异性少,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对99%的DVA作出准确定位定性诊断,故MRI检查能替代CT和DSA成为DVA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张荣;付兵;曹瑛;彭竹琴;闵维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高血压急症116例治疗和护理

    目的 总结高血压急症急性期的治疗和护理,增强护士对高血压急症的救活和护理能力.方法 回顾总结分析高血压急症116例,在进行静脉使用硝普钠、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和对症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头晕头痛、胸闷心悸的变化.结果 通过降压及对症治疗,精心护理,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aO2、头晕头痛、胸闷心悸,在治疗后10min得到缓解(P<0.05),在30min~1h左右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P<0.01),在2h左右趋于平稳.结论 及时控制血压,实施对症治疗、恰当护理措施和心理护理、出院指导,减少心脑血管等重要脏器的急性损害,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蓉;杨静;尹小华;李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马拉色菌属种内基因多态性机制的分析

    目的 分析RAPD法对马拉色菌属分型的可靠性,并探讨马拉色菌属种内基因多态性的机制.方法 分别用RAPD法和传统的生化法对74株马拉色菌临床株进行分型鉴定,比较两者结果的异同.扩增7株糠秕马拉色菌ITS1区,并进行SSCP分析.结果 大部分马拉色菌的RAPD分型结果与生化结果是符合的,但也有9株马拉色菌被归入别的种.同时即便被归入同一类的菌株也存在多态性的RAPD带型.对糠秕马拉色菌的ITS1区进行SSCP分析可看到明显的单链构象差异,而且其差异程度在RAPD分型中得到了印证.结论 由此推断种内基因多态性会干扰马拉色菌的分子分型,而ITS1的序列是种内基因多态性的敏感指标.

    作者:穰真;崔凡;王有为;李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门诊降压药处方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口服降压药的应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查2011年3月我院门诊应用了抗高血压药物的处方932张.统计抗高血压药物的名称、用法及系统分类用药情况.观察并计算日剂量(DDD)及用药频度(DDDs).结果 932张处方中男性患者和年龄60~70岁者居多.CCB类592张,ARB类305张,ACEI类186张,β-RB类163张,利尿药110张,复方制剂9张.CCB、ARB与ACEI的DDDs均位居前列.结论 我院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时基本合理,但应注意联合用药时避免不良反应.

    作者:崔玉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GP方案治疗晚期肺鳞癌与肺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GP方案对60例晚期肺鳞癌与肺腺癌治疗的疗效差别,为晚期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肺鳞癌组30例与肺腺癌组30例均接受吉西他滨(1000mg/m2)加顺铂(75mg/m2)化疗,每3周重复,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多6周期.结果 两组患者共60例均可评价,鳞癌组与腺癌组有效率分别为26.7%和30%(P>0.05),两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0%和83.3% (P >0.05).鳞癌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0个月,中位生存期12.4个月,1年生存率50.0%,2年生存率3.3%.腺癌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8个月,中位生存期15.4个月,1年生存率63.3%,2年生存率10.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晚期肺鳞癌与肺腺癌的疾病控制率相近,腺癌表现出比鳞癌更好的生存优势.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的优选方案之一.

    作者:涂长玲;江波;赵金奇;何文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几种多重耐药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2008~2011年临床分离的几种多重耐药细菌的分布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共收集非重复的1812株临床分离细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5.5软件进行药敏结果分析.结果 共分离2998株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占21.11% (633/2998),克雷伯菌占14.28% (428/2998),肺炎链球菌占1.20% (36/2998),葡萄球菌占23.85% (715/2998).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氏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8.93%(373/633),43.22% (185/428),肠杆菌科中产ESBLs株对药物的敏感率比非产ESBLs株低,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性仍较高.肺炎链球菌分离株中青霉素中介的肺炎链球菌(penicillin-intermediat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PISP)和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penicillin-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PRSP)的检出率分别为16.67%、13.89%,对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葡萄球菌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比例平均为12.87%和50.21%,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它测试药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仍是敏感性较高的药物.结论 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增多,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加强耐药性的监测,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李熙建;肖亚雄;王昌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生物素-亲和素酶标法对本院4年内初诊未治疗的23例AA患者、19例MDS患者及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对照组)骨髓细胞免疫表型进行检测,统计分析CD3、CD5、CD10、CD13、CD19和CD33抗原在三种疾病中表达差异.结果 AA患者骨髓细胞CD3和CD5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MDS组(P<0.05),CD10、CD13和CD33抗原表达在AA组与对照组间无差异(P>0.05).MDS患者骨髓细胞CD13和CD33抗原表达率均明显比对照组和AA组高(P<0.05),CD19表达低于AA组和对照组,CD3抗原表达在MDS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对于AA与MDS的鉴别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余修中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心理障碍患者纵火行为的特点和刑事责任能力

    目的 研究各种心理障碍患者纵火行为的特点和刑事责任能力,为今后预防心理障碍患者纵火行为的发生提供临床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2年来进行的146例心理障碍患者发生纵火违法行为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资料.结果 发现各种心理障碍患者均可发生纵火违法行为,其中以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酒精中毒和人格障碍为主;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大多数;职业以农民、工人多;纵火前均治疗不正规或未进行精神科治疗;作案时间选择在晚上无人在场多,大多数是第一次作案,所有案例均为单独作案;作案地点以烧自己的房和邻居的住房居多.针对不同心理障碍患者发生纵火行为的特点对他们的刑事责任能力进行分析.结论 心理障碍患者一旦发生纵火行为,损失较大,是心理障碍患者一大危险.为了减少这类案件的发生,应加强心理障碍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工作.

    作者:刘成文;魏庆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的临床对比

    目的 比较局麻无张力疝修补Lichtenstein手术和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 extrapentioneal repair, TEP)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252例成人腹股沟疝分别进行TEP 56例和局麻下Lichtenstein 196例的临床资料.术后1周和半年进行临床评估.结果 术后3d内应用止痛药频率、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术后半年内手术区域慢性疼痛等方面,TEP组均优于Lichtenstein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复发率,TEP组与Lichtenstein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Lichtenstein组优于TEP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P具有伤口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但费用高.局麻Lichtenstein手术操作简单、费用低、适应证广,适合老年患者.

    作者:陈伟平;黄君;徐其银;王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参附注射液与环磷腺苷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筛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吸氧、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ACEI或ARB等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参附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治疗,14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治疗疗效比较.结果 总有效率及左室射血分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参附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增加心排血量,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艺;张琼;马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腹腔镜技术在医源性输尿管或膀胱损伤治疗中的应用(54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治疗医源性膀胱或输尿管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2年6月,收治54例医源性膀胱或输尿管损伤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其中妇科手术损伤45例,泌尿外科损伤7例,普通外科损伤2例,手术包括膀胱修补、输尿管修补、输尿管端端吻合、输尿管膀胱再植及膀胱阴道瘘修补术等方法,所有患者随访1~ 24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愈,手术成功率100%,1例输尿管吻合术后7d出现盆腔积液,经阴道后穹窿引流痊愈.结论 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医源性膀胱或输尿管损伤较传统开放手术更具有显著优势,可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的创伤和痛苦.

    作者:胡兴平;张力;王豪;徐军;邓林;李涵;王凯;向乾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98例细菌性角膜溃疡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细菌性角膜溃疡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近三年我院住院确诊的细菌性角膜溃疡98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细菌性角膜溃疡中,角膜溃疡位于角膜中央的74例(75.5%),位于周边的24例(24.5%).溃疡直径以1~ 3mm为多见,共45例(46.0%).溃疡深度>2/3角膜厚度的46例(47.0%),38例(38.8%)伴不同程度的前房反应,细菌培养阳性15例,主要的是表皮葡萄球菌4例(4.1%),链球菌3例(3.1%).经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视力有所改善,治疗有效率80.6%,出院时<0.05者仍有50例,致盲率51.0%.结论 细菌性角膜溃疡危害严重,及时行微生物学检查和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是挽救视力的关键.

    作者:刘盛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瑞巴派特联合雷贝拉唑对拜阿司匹林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雷贝拉唑联合瑞巴派特对拜阿司匹林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198例符合条件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瑞巴派特和联合用药三组.入选者每晚饭后服拜阿司匹林100mg,雷贝拉唑组20mg,1次/d;瑞巴·派特组100mg/次,3次/d;联合组同上.6周后评估临床症状、内镜下粘膜变化、组织学炎症改善情况及胃粘膜PGE2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雷贝拉唑及联合组的症状改善、组织学炎症程度好转优于瑞巴派特组.联合组较前两组的炎症活动度好转明显.瑞巴派特及联合组较雷贝拉唑组的PGE2高、MDA低.三组镜下粘膜好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比单用两药能够更好地改善症状,促进胃粘膜糜烂的愈合.

    作者:张影;代宏勋;刘彦;王建祥;林火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